朴春琴(1891年4月17日—1973年3月31日),朝鮮日治時期政治人物。

朴春琴
朴春琴
韓語名稱
諺文박춘금
漢字朴春琴
日語名稱
漢字 朴 春琴

人物

編輯

出生於慶尚南道密陽市。1906年赴日本在密陽漢文書塾、日語學校留學。從土木作業員成為職業介紹人、承包了清水組佐藤工業飛島組熊谷組等工作。

另一方面致力於在日朝鮮人的相互扶助和地位的提高、1920年與李起東等人結成名為朝鮮勞動者相互扶助團體的相救會。相救會的活動受到土木工業會和前朝鮮總督府警務局長丸山鶴吉的支持、1921年相救會改組為親日派和解團體的相愛會、自任副會長。

其時,眾議院議員選舉法(普通選舉法)規定,包括內地人在內的朝鮮、台灣住民無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但居住在內地的、擁有日本國籍的男子,即使是朝鮮人、台灣人,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不僅擁有地方參政權,還同時擁有眾議院議員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另外內務省也於法令審議會1930年1月認定韓文選票有效。因此,朴春琴於1932年從當時的東京府4區(本所區深川區)參加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兩次連任。因為面相和善,據說很受當地不僅日本人還有朝鮮人的喜歡。1942年翼贊選舉中,朴春琴得到了大政翼贊會的推薦,但仍落選[1]。終戰之前與作家李光洙和詩人朱離輸等當時在朝鮮有一定代表性的知識分子一同在京城府民館組建大義黨,開會譴責歐美列強在本國實施殖民統治。[2]

終戰後被公職追放(時期不明,1951年解除[3]),雖然被大韓民國指名為親日反民族行為者,但比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仍然更加支持韓國一方。在日本成立日韓文化協會,致力於支援韓國留學生,積極參與在日本大韓民國民團的活動,功績得到了韓國政府的認可,本人亦得到了在日韓國人的信賴,就任民團中央本部顧問,與民團一同參與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的活動。

1973年3月31日,死於東京慶應義塾大學醫院,享年81歲。[4]

議員活動

編輯

當時的朝鮮半島住民既無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亦無應徵義務。因此,朴春琴於1933年1月26日的眾議院全體會議上演說道:「我反對把朝鮮人稱為殖民地人的說法,朝鮮人同樣可以做履行兵役義務並獲得選舉權的國民。」後又於1935年直接向時任陸軍大臣林銑十郎請願對朝鮮人實行徵兵。

出典

編輯
  1. ^ 朝日新聞》1942年5月3日朝刊3面。
  2. ^ 黃(1998)p.56
  3. ^ 朝日新聞》1951年6月19日朝刊1面。
  4. ^ 朝日新聞1973年4月5日 東京朝刊23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