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攻徐州之戰
徐州掃討戰 | |||||||
---|---|---|---|---|---|---|---|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戰事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曹操 |
陶謙 田楷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曹操 | 陶謙,劉備,曹豹 | ||||||
兵力 | |||||||
不詳 | 五千餘人 | ||||||
傷亡與損失 | |||||||
不詳 | 《三國志》萬餘人; 《後漢書》數十萬百姓 |
此戰的起因是曹操父曹嵩在徐州被害。
儘管陶謙在此事上是否有罪存疑,曹操仍然認定他有責。於是其於193年和194年兩次攻伐徐州。
背景
編輯曹操之父曹嵩退休後住在家鄉譙縣,直至譙縣成為董卓討伐戰的戰場,曹嵩和曹家其餘人遷居徐州琅邪。193年,曹操在兗州立足,請父親來自己處。但曹家尚未團聚就在徐州和兗州的邊境遭到謀殺。此事的記載有兩種版本:一種是徐州牧陶謙因數敗於曹操,派手下殺死曹嵩;一種是陶謙因害怕曹操,其實是派人去保護曹嵩的,但他的手下卻貪圖曹家的巨額財富將曹家人殺害。無論陶謙是否有責,曹操傾向於他要為父親被害負責。[1]
第一次進攻
編輯193年夏或秋,[2]曹操率若干軍隊攻徐州,輕易攻下十餘城。[3][4][5]曹操攻陷彭城後,殺守軍可能達萬餘人。[6]曹操從弟曹仁督騎,為軍前鋒。軍司馬于禁攻陷廣戚,拜陷陣都尉。李乾也從征。陶謙退守至郯城,不敢應戰。[3][4][7]曹軍受阻且補給短缺,[8]曹操回師,於路攻陷取慮、睢陵和夏丘。[9][10]根據《後漢書》與《資治通鑑》記載,徐州當地充滿了躲避京畿暴亂的難民。曹操軍殺了十萬多男女百姓,泗水被屍體堵塞而不流。[11][12]
《三國志》的記錄,戰事中的死傷者約萬餘人,所過多所殘戮。[4]註解提到孫盛認為曹操不應殘殺陶謙部屬,行為已經太超過。[13]
期間冀州牧袁紹也派朱靈督三營幫助曹操攻打徐州,有戰功。戰後,袁紹所派來的諸將都回去了,朱靈因認為曹操是明主而留下,朱靈的士兵因為敬仰朱靈,亦隨他投靠曹操。
第二次進攻
編輯194年春,曹操軍殺回徐州,陶謙求援於鄰近的青州刺史田楷。田楷派劉備率數千人來援。在援軍幫助下,陶謙得以抵禦曹軍,他想在南面和曹操開戰,[14]表劉備為豫州刺史,並撥給劉備丹陽兵四千人。[15][16]劉備和陶謙部將曹豹在郯城東面安營。[17][18]
曹操軍掃蕩琅邪、東海兩地,攻克五座城,西歸途中遭遇並擊敗劉備率領的陶謙軍。[17][18]曹操還在此戰後攻佔了鄰近的襄賁。[19]
直到張邈背叛曹操並迎奮武將軍呂布接管曹操的大本營兗州,曹操才中止對陶謙的征伐,還軍攻呂布。徐州的局勢得以緩和。[20][21]
後果
編輯劉備捨棄田楷,與陶謙結盟,曹操離去後劉備也留在徐州。同年,陶謙病逝,當地士紳捨其子陶商、陶應[22]而選擇劉備管領徐州。作為曹操征伐的結果,劉備得到了他的第一塊地盤。[23]曹操的盟友袁紹認可劉備的這次接任,加上呂布被曹操擊敗後也投靠了劉備導致徐州軍力增強,曹操在經歷了兗州之戰後沒有再征討劉備治下的徐州。
曹操攻打徐州期間,下邳相笮融領男女數萬人、馬三千匹出逃廣陵。
時下引用
編輯曹操攻徐州之戰在光榮系列遊戲真·三國無雙_二度進化和真·三國無雙的七代與八代為可遊玩戰役。
參考文獻
編輯- ^ 《三國志》卷一武帝紀: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讎東伐。
- ^ 《後漢書》卷七十三和《資治通鑑》卷六十都載作「秋」,但《三國志》卷一載作「夏」,《中國戰爭史》卷四記作「六月」,約為8月。
- ^ 3.0 3.1 《資治通鑑》卷六十: 秋,操引兵擊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保郯。
- ^ 4.0 4.1 4.2 《三國志》卷八陶謙傳:初平四年,太祖征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謙退守郯。
- ^ 武國卿; 慕中嶽. 中國戰爭史 4. 北京: 金城出版社. : 67.
- ^ 此陣亡統計見於《三國志》卷八《陶謙傳》「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根據Rafe de Crespigny(To Establish Pea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卷一(2004) p. 68 註釋24),按當時的地理條件,這是不可能的,很可能發生在曹操在更南的某處屠殺百姓時,而不是在彭城作戰時。因此,此處死亡數目極可能並不可靠。
- ^ 《三國志》卷一武帝紀:秋,太祖征陶謙,下十餘城,謙守城不敢出。
- ^ 《三國志》卷八陶謙傳:太祖以糧少引軍還。
- ^ 《後漢書》卷七十三稱彭城和傅陽也在被曹操攻陷之列。
- ^ 《後漢書》卷七十三陶謙傳: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睢陵、夏丘,皆屠之。
- ^ 《後漢書》卷七十三陶謙傳: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
- ^ 《資治通鑑》卷六十:初,京、雒遭董卓之亂,民流移東出,多依徐土,遇操至,坑殺男女數十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
- ^ 《三國志》卷一武帝紀: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征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注〈孫盛曰:夫伐罪弔民,古之令軌;罪謙之由,而殘其屬部,過矣。〉
- ^ de Crespigny, Rafe. To Establish Peace (PDF) 1 internet.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Faculty of Asian Studies. 2004: 13 note 6 [2012-04-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3-17).
- ^ 《資治通鑑》卷六十一:陶謙告急於田楷,楷與平原相劉備救之。備自有兵數千人,謙益以丹陽兵四千,備遂去楷歸謙,謙表為豫州刺史,屯小沛。曹操軍食亦盡,引兵還。
- ^ 《中國戰爭史》卷四 p. 68
- ^ 17.0 17.1 《資治通鑑》卷六十一:曹操使司馬荀彧、壽張令程昱守甄城,復往攻陶謙,遂略地至琅邪、東海,所過殘滅。還,擊破劉備於郯東。謙恐,欲走歸丹陽。
- ^ 18.0 18.1 《三國志》卷八陶謙傳:興平元年,復東征,略定琅邪、東海諸縣。謙恐,欲走歸丹楊。會張邈叛迎呂布,太祖還擊布。
- ^ 《三國志》卷一武帝紀: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 ^ 《三國志》卷一武帝紀:會張邈與陳宮叛迎呂布,郡縣皆應。荀彧、程昱保鄄城,范、東阿二縣固守,太祖乃引軍還。
- ^ 《資治通鑑》卷六十一:會陳留太守張邈叛操迎呂布,操乃引軍還。
- ^ 《三國志》卷八陶謙傳:謙二子:商、應,皆不仕。
- ^ 《三國志》卷三十二先主傳: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 ... 先主遂領徐州。
資料
編輯- 陳壽《三國志》280年代或290年代。裴松之《三國志注》,429年。香港:中華書局,1971年。5卷。
- 司馬光. To Establish Peace: Being the Chronicle of the Later Han dynasty for the years 189 to 200 AD as recorded in Chapters 59 to 63 of the Zizhi Tongjian of Sima Guang (PDF). 由張磊夫翻譯. Faculty of Asian Studie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2004 [2023-09-09]. ISBN 978-0-7315-2537-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22).
- 范曄等《後漢書》,445年。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12卷。
- 司馬光等《資治通鑒》,1084年。胡三省《資治通鑑注》,1286年。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20卷。
- 武國卿; 慕中嶽. 中國戰爭史 4. 北京: 金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