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戰爭,是明朝元朝殘餘勢力(雲南的把匝剌瓦爾密和遼東的納哈出)及周圍地方割據勢力的戰爭[參1]。除漠北草原和西藏等地外,大致繼承了元朝領土。

明朝開國戰爭
日期1368年-1389年
地點
結果 元朝滅亡,各地割據政權被滅
參戰方
西吳 明朝 元朝 北元
以及各地割據勢力
指揮官與領導者
朱元璋
李善長
徐達
常遇春
李文忠
馮勝
鄧愈
湯和
傅友德
沐英
藍玉
元順帝
明升 投降
把匝剌瓦爾密
納哈出 投降

過程

編輯

江南割據政權

編輯

元朝末年爆發了以紅巾軍為主的民變。而朱元璋趁勢崛起於江淮地區,到了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相繼攻滅在江南稱漢帝的陳友諒和在東南沿海的吳王張士誠,又消滅盤踞在浙東的方國珍[參2]

北伐中原和出兵西北

編輯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率軍北伐[參3][參4]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達、常遇春率領明軍攻入元大都,改大都為北平[參5],隨即移師西向,陸續攻取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參6]

洪武二年(1369年)六月,因元朝殘餘勢力不斷在北部邊疆騷擾,朱元璋又命常遇春率軍北伐,攻克元上都開平,常遇春因病卒於軍中。第二年,朱元璋命徐達、李文忠再分道出征沙漠,攻克應昌[註1]。暫時穩定了北方形勢。

征伐福建和湖廣

編輯

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就命湯和廖永忠消滅在浙江盤踞的方國珍勢力,後率軍攻入福建境內,在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攻入延平(今南平),福建地方勢力皆降。同年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朱亮祖福建海道進攻廣東,與先遣由湖南征廣西的楊璟和江西贛州衛指揮使陸仲亨部互為犄角,進軍兩廣。同年三月,楊璟攻克全州(今屬廣西)、武岡(今屬湖南)等地。同年四月,廖永忠率部抵廣州,元廣東行省左丞何真勢窮出降。諸路明軍進入廣西,一直到同年七月,相繼攻取未下州縣[參2]江南全部統一。

平定西南

編輯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派傅友德湯和率軍攻入四川,消滅明升[註2]的割據勢力。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藍玉沐英有率領明軍攻入雲南,滅故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第二年乘勝進軍,攻克大理,雲南平定[參1]

招撫藏區

編輯

明朝建立後的第二年,朱元璋就派人到青藏高原地區,要求藏區各地僧俗和首領上繳元朝時期所賜的舊印,由明朝重新任命並頒發新印,並對他們加以安撫,並鞏固他們在地方的地位[參7]。然而明朝的勢力僅位於青海,並未達到藏區腹地。衛藏等地早在元朝滅亡前就已被帕木竹巴王朝所統治[參8]。據明朝史料記載稱,洪武五年(1372年)元朝最後一位攝帝師(即代理帝師)喃加巴藏卜首先宣佈歸順明朝,明朝中央政府封他為熾盛佛寶國師,並賜玉印一顆。喃加巴藏卜先後向明朝推薦了元朝時期在衛藏地區的舊官員一百多名,明朝中央政府都分別授給他們各級官職[參9]。此人在西藏史料中沒有記載。

隨後,西藏各地僧俗地方勢力,到明朝首都南京,請求其冊封,明朝對歸順的僧俗一律授以新的官職。對於西藏宗教,明朝採取尊崇扶植,對各教派一視同仁的「多封眾建」政策。就是對據有一定威信的佛教各派領袖人物都賜加封號。明朝中央政府一共敕封過三大法王和五個王,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學家稱「明封八王」[參10]

明朝在等區建立各級土司,共設置都指揮使司二、指揮使司一、宣慰使司三、招討司六、萬戶府四、千戶所十七,各設官撫治。同時還建立了朝貢制度[參11][參12]。國際藏學家普遍認為明朝與西藏僅限於朝貢關係,明朝也將西藏列為朝貢國[參13]

攻克遼東

編輯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馮勝傅友德藍玉進攻遼東,迫降故元太尉納哈出。至此,除了漠北沙漠和西域等地外,全國已經基本為明朝控制[參1]。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在捕魚兒海[註3]擊敗北元後主脫古思帖木兒。同年,脫古思帖木兒被殺,其餘部降明朝[參2]。北元滅亡後,蒙古已經成為了「邊患」,而不再是前一個中原王朝的殘餘勢力[參14][參15]

重要戰役

編輯

評價

編輯

明朝開國戰爭從公元1367年到1387年,經20多年的戰爭,大致繼承了元朝領土。朱元璋針對元朝勢力受到削弱,而其他作戰對象也是各據一方,採取各個擊破,顯示了朱元璋本人的用兵才能和駕馭將帥的能力[參2]

註釋

編輯

    註:

  1. ^ 今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達來諾爾附近。
  2. ^ 其父親明玉珍原為徐壽輝部將。
  3. ^ 今中蒙邊境之貝爾湖

參考資料

編輯

    參:

  1. ^ 移至: 1.0 1.1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北京. 1993: 第218頁. 
  2. ^ 移至: 2.0 2.1 2.2 2.3 明代军事—明统一战争. 中華五千年. 2007-12-07 [2014-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31) (中文). 
  3. ^ 《明史·卷一·本紀第一》甲子,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帥師二十五萬,由淮入河,北取中原
  4.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第十三·徐達、常遇春》尋拜征虜大將軍,以遇春為副,帥步騎二十五萬人,北取中原,太祖親禡於龍江。是時稱名將,必推達、遇春。兩人才勇相類,皆太祖所倚重。
  5.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第十三·徐達、常遇春》逾日,達陳兵齊化門,填濠登城。監國淮王帖木兒不花,左丞相慶童,平章迭兒必失、朴賽因不花,右丞張康伯,御史中丞滿川等不降,斬之,其餘不戮一人。封府庫,籍圖書寶物,令指揮張勝以兵千人守宮殿門,使宦者護視諸宮人、妃、主,禁士卒毋所侵暴。吏民安居,市不易肆。
  6.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第十三·徐達、常遇春》二年引兵西渡河。至鹿台,張思道遁,遂克奉元。時遇春下鳳翔,李思齊走臨洮,達會諸將議所向。皆曰:「張思道之才不如李思齊,而慶陽易於臨洮,請先慶陽。」達曰:「不然,慶陽城險而兵精,猝未易拔也。臨洮北界河、湟,西控羌、戎,得之,其人足備戰鬥,物產足佐軍儲。蹙以大兵,思齊不走,則束手縛矣。臨洮既克,於旁郡何有?」遂渡隴,克秦州,下伏羌、寧遠,入鞏昌,遣右副將軍馮勝逼臨洮,思齊果不戰降。分兵克蘭州,襲走豫王,盡收其部落輜重。還出蕭關,下平涼。思道走寧夏,為擴廓所執,其弟良臣以慶陽降。達遣薛顯受之。良臣復叛,夜出兵襲傷顯。達督軍圍之。擴廓遣將來援,逆擊敗去,遂拔慶陽。良臣父子投於井,引出斬之。盡定陝西地。
  7. ^ 夏春峰. 《明朝前期中央治藏措施述略》. 《西藏研究》. 2000年, (04期). 
  8. ^ 朱瑞. 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藏人行政中央官方中文網. 西藏新聞社. [202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1). 與中國明朝相對應的,在西藏,是帕木竹巴統治時期。兩國往來並不多,只因永樂皇帝篤信佛教,於藏曆第七繞迥的火豬年(1407年)迎請噶瑪巴五世到南京。…在帕木竹巴統治時期,也就是中國的明朝,中國和西藏(圖博)兩國之間,基本上是禮上往來,友好相處的。 
  9. ^ 明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新浪網. 2004-03-23 [2014-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9) (中文). 
  10. ^ 陰海燕. 《明朝“多封众建”治藏方略研究》. 《西藏大學》 (西藏: 西藏大學). 2010年 (中文). 
  11. ^ 元代至民国治藏政策的演进. 西藏: 中國西藏網. 2010-10-27 [2014-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9) (中文). 
  12. ^ 第二章·明代·四、建立朝贡制度——“贡有定期,人有定数,物有 定品,印信有定据". 《元代至民国治藏政策法规汇要》. 學苑出版社. 2010年6月. ISBN 9787507735895 (中文). 
  13. ^ 朝貢體系歷史意涵與發展 (PDF): 35. [2023-01-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1-26). 
  14. ^ 章愷. 《正說元朝十五帝:解密歷史真相, 走出「野史」誤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群言出版社. 2005年12月1日: 第267頁. ISBN 9787800805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2月22日) (中文). 北元的滅亡,使明朝失去了政治上的敵人,蒙古已經成為了「邊患」,而不再是前一王朝殘餘勢力。 
  15. ^ 錢仲安; 蔣武雄. 明代嘉靖年間山西大同鎮五堡兵變的研究. 《史轍》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2019: 53 [2023-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0). 儘管北元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滅亡,但是蒙古仍舊盤踞在漠北一帶,因此明代二百七十六年的國祚中,蒙古一直是主要的外患之一。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