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改革(英語:reform[1]),是指各種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宗教等方面改良革新,改革的實質是階級利益的調整,以除舊佈新。目的是要革除現有的社會制度中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部分,使之符合新的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相較於革命是以暴力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權以達成改變現狀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之內實行變革。通常一個改革是否能成功也會影響該國的國勢,若成功可讓該國走向穩定局勢,若失敗可能遭致內亂或衝突。
改革必然要付出代價,且要承受內部和外部、客觀和主觀制約[2]:25。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社會通過不斷改革進步,是歷史發展的可能趨勢。
根據馬克思學說,歷史上的改革,有奴隸主性質的改革(如管仲改革)、封建性質的改革(如商鞅變法、北宋熙寧變法)、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如日本明治維新、戊戌變法、美國羅斯福新政)還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中國改革開放和蘇聯的經濟改革)。
中國歷史上的改革
編輯古代
編輯先秦時期
編輯這一時期的改革,是中國歷史早期的改革,大多是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爭霸戰爭的需要,大多有利於封建國家的發展
- 春秋時期晉獻公、晉文公的內政改革
- 春秋時期的管仲改革
- 鄭國的子產變法
- 秦國秦穆公的變法稱霸
- 楚莊王的改革
- 魯國的「初稅畝」
- 李悝變法
- 吳起改革
- 申不害變法
- 鄒忌改革
- 趙國的胡服騎射
- 戰國時代秦國的商鞅變法
秦漢時期
編輯魏晉南北朝時期
編輯- 魏文帝為防止尚書台權力過大而進行的三省六部制的改革,從此中央官制開始走向三省六部制;實行九品中正制拔選人才
- 蜀漢諸葛亮推行的改革
- 十六國前秦皇帝苻堅與王猛的改革
- 宋武帝改革吏治、重用寒門,實行「土斷」等改革
-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
- 北周政治制度改革,按周禮設置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官
隋唐時期
編輯- 唐玄宗在位前期的諫官制度、抑制豪族和佛教勢力以及社會生產的改革
- 唐德宗起用楊炎推行兩稅法,以劉晏改革漕運,修改鹽法,行常平法以改善財政的改制
- 唐順宗時期的永貞革新。廢除宮市,停止地方進奉;廢除五坊小兒,減輕稅賦
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時期
編輯這一時期民族政權並立,宋朝的改革多是針對財政問題以及政治體制的改革,遼、金、元等政權大多是進行少數民族封建化的變革
- 遼太祖對國家體制的改革
- 遼太宗採取因俗而治的統治方式,實行分治漢人和契丹人、南北兩面官的兩院制的改制
- 遼世宗合併南面官和北面官,成立南北樞密院,廢南、北大王,形成一個樞密院的改革
- 後周世宗精簡中央禁軍,補充強健之士,形成「殿前諸班」的禁軍的軍事改革;打壓武人政治的政治改革等
- 宋太祖收精兵、削實權、制錢穀的政治改革以及節度使制度的改革
- 遼聖宗時期的漢化改革
- 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主持的慶曆新政
-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主持的王安石變法,新法包括均輸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保甲法、保馬法、方田均稅法等。
- 宋神宗的「元豐改制」
- 金太祖勃極烈制度的改革
- 金熙宗時期的推動漢制改革,金朝官制此時基本漢化,建立以尚書省為中心的三省制。
- 金海陵王時期實行尚書省一省制,都元帥府的改革
- 金世宗的改革
- 金章宗時期的改革
- 宋理宗的端純更化和公田法
- 元太祖時期對國家體制的改革
- 元太宗時期針對中原漢地進行的軍事、賦稅制度、選官制度的改革
- 元憲宗時期的軍事改革
- 元世祖實行一省兩院制、行中書省、四等人制的改革
- 元仁宗推行以儒治國政策,元祐復科等改革
- 元英宗以儒治國、加強中央集權和官僚體制的改制
明清時期
編輯這一時期的改革,多是封建社會後期對於強化中央集權,並且針對各種社會矛盾、財政問題以及民族關係的改革。
- 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建立三司制度以及錦衣衛機構的政治改革以及地方上廢除中書省,建立衛所制度的改革
- 建文帝主持的建文改制
- 明成祖時期對內閣、東廠制度等政治體制、軍事體制以及遷都北京等改革
- 明宣宗時期對內閣制完善的改革
- 明英宗時期于謙在土木之變後的軍事改革以及廢除殉葬制度
- 明穆宗實行俺答封貢和隆慶開關的「隆慶新政」
- 明神宗時期張居正主持的改革
- 明思宗挽救明朝的改革,以失敗告終
- 清太祖建立八旗制度的改革
- 清太宗更改「女真」族名為「滿洲」,改革滿漢民族關係,聯絡蒙古等一系列社會改革
- 清世祖時期針對民族關係的改革
- 清聖祖時期對政治制度、民族制度的改革
- 清世宗時期改革密折制度、設立軍機處等中央制度改革,廢除賤籍、改土歸流、攤丁入畝、火耗歸公、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設置養廉銀等社會改革
- 清高宗對整頓吏治、朋黨以及民族關係的改革
- 清仁宗對和珅等貪官的治理,整頓漕運、財政的改革
近現代
編輯清穆宗時期恭親王奕訢、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發起的洋務運動。清德宗時期康有為、梁啓超等發起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1901年立憲派康有為和梁啓超推動立憲運動,慈禧太后推行清末新政。推行君主立憲、建立新軍、廢除科舉、整頓財政等一系列社會改革。
中國近代史上,革命與和平改革交替進行、平行發展;宗旨都是為改變君主專制,以某種近代民主制度取代[3]:4。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建立後實行的一系列社會改革。有兩種錯誤觀念,一是把革命僅視為暴力取得政權;二是將革命與和平改革對立,以為革命是推動歷史進步,改革是維護舊有統治秩序[3]:4。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實行的經濟改革。凡是有助於改變君主專制,無論暴力或和平改革都應予肯定[3]:4。
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推行的土地改革以及1950年代實行的土地改革運動。鄧小平自1978年以後的改革開放政策,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外開放等一系列社會改革。
世界歷史上的改革
編輯古代
編輯- 古希臘梭倫改革,民主制改革
- 古希臘克里斯提尼的民主改革
- 古希臘伯利克里的民主改革
- 羅馬帝國皇帝克勞狄設立秘書處、財務處、司法處三大中央機關的中央政治制度改革,提高騎士地位和將羅馬公民權授予各邦人民的社會改革
- 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將元首制改為絕對君主制,設立元首顧問會,加強聯邦羅馬化的改革
- 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改革軍事,實行新稅制的一系列改革
- 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對行政區劃以及帕拉丁騎兵衛隊取代近衛軍的改革
- 古代7世紀日本的大化改新
- 日本1333年後醍醐天皇重新即位後進一步集中天皇權力,設置記錄所、雜訴決斷所等中央機關,史稱建武新政
近現代
編輯- 英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 俄羅斯帝國彼得大帝西歐化的社會改革
- 俄羅斯帝國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社會改革
- 1832年改革法令
- 埃及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近代化改革
-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主導的坦志麥特近代化改革
- 俄國亞歷山大二世主持的農奴制改革,以及改革司法、教育、地方自治等一系列社會改革
- 美國總統林肯廢除黑人奴隸制的改革
- 德國俾斯麥強行推行陸軍改革和新兵役制度的軍事改革
- 日本於十九世紀中葉發起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明治維新
- 朝鮮高宗1897年在軍事、經濟、私有制、教育等方面為適應工業化進行的光武改革。
- 俄國斯托雷平1905年的土地改革
- 1923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進行的凱末爾改革
- 美國大蕭條期間的羅斯福新政
- 戰後日本吉田茂的民主化改革
- 蘇聯赫魯曉夫針對斯大林體制的弊端推行的社會改革
- 台灣於19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
- 1955年泰國鑾披汶·頌堪的政治、經濟改革
- 1956年匈牙利的農業改革,遭到了蘇聯的鎮壓
-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1968年的改革,又稱「布拉格之春」
- 伊朗國王穆罕默德-李查·巴勒維進行的現代化改革,又稱「白色革命」
- 台灣於1970年代的十大建設
- 英國1979年戴卓爾夫人上台後,推動企業私有化,採用貨幣主義政策,抨擊福利制度的改革
- 蘇聯勃列日涅夫推行的經濟改革
- 越南領導人阮文靈推行的革新開放經濟改革
- 美國里根在減稅、縮小政府規模、減少政府對商業管制,刺激美國的經濟的改制
- 蘇聯戈爾巴喬夫的經濟及政治改革,結果是蘇聯解體
- 美國1992年比爾·克林頓上台後,抓住數字革命和互聯網帶來的巨大機遇,促進了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
- 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推動市場經濟和民主制,採取「休克療法」的經濟改革
- 俄羅斯總統普京推行宏觀經濟管理,對俄羅斯大幅的經濟改革
- 美國總統小布什推行減稅計劃、以及對於醫療保險和社會福利體制的改革
- 台灣於1994年的全民健康保險
參考
編輯- ^ 孫翠香. “利益博弈”中的变革力量:学校变革动力研究. 1 September 2014: 36– [2019-01-02]. ISBN 978-7-310-04564-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9).
- ^ 李海明 (編). 波蘭領導人雅魯澤爾斯基嘉言雋語. 《時人雋語》. 香港: 明報報業、樹福文化事業. 1989.
- ^ 3.0 3.1 3.2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編纂委員會 (編). 〈總序〉.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