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宏傑
美国华裔化学家
戴宏傑(1966年5月2日—)[1],美國華人化學家和應用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教授。[2]在碳納米管領域是領軍人物。[3][4][5][6]曾經被《科學觀察》雜誌評選為世界前一百位化學家。[7]
戴宏傑 | |
---|---|
出生 | 中國湖南邵陽 | 1966年5月2日
國籍 | 美國 |
公民權 | 美國 |
母校 | 清華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 哈佛大學 |
知名於 | 碳納米管 |
獎項 | ACS Award in Pure Chemistry (2002) 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 (2020)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化學 |
機構 | 史丹福大學 |
學術指導者 | 查爾斯·利伯 |
生平
編輯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91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應用科學系,1994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系,師從查爾斯·利伯。1997年進入史丹福大學擔任助理教授。[1][2]
榮譽
編輯2004年被選為清華大學第六批長江學者講座教授。[8]2009年被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2011年被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2][9][10] 2016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1]
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Mosher, Harry S., Stanford Chemistry Department History 1977 to 2000. VI. Professors, Brief Biographical Summaries 1976–2000, Stanford University Library,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February 2012).
- ^ 2.0 2.1 2.2 Chemistry Faculty: Faculty Research Interests - Hongjie Dai. Stanford University. [9 June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5)..
- ^ Eisenberg, Anne, A Wisp of Carbon, a Whiff of Gases, New York Times, 2 March 2000.
- ^ Researchers Develop First Integrated Silicon Circuit With Nanotube Transistors, ScienceDaily, 7 January 2004 [201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3).
- ^ Biever, Celeste, Nanotubes smuggle anti-HIV molecules into cells, New Scientist, 21 February 2007 [201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7).
- ^ Brumfiel, Geoff, Nanotubes cut to ribbons: New techniques open up carbon tubes to create ribbons, Nature, 15 April 2009, doi:10.1038/news.2009.367.
- ^ Reuters, Thomson. Top 100 Chemists, 2000-2010 - ScienceWatch.com - Thomson Reuters. archive.sciencewatch.com. [2016-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9).
- ^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清華大學官網。
- ^ 11 Stanford faculty inducted into AAAS, Stanford Daily, 23 April 2009[永久失效連結]
- ^ Three Stanford scholars tapped as AAAS fellows, Stanford Report, 12 January 2011 [201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 ^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Members and Foreign Associates Elected, News from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May 3, 2016 [2016-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