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馬鮫
康氏馬加鰆(學名:Scomberomorus commerson)又稱康氏馬鮫,為鯖科馬鮫屬的魚類,香港俗名竹鮫,中國大陸俗名馬鮫(康氏馬鮫的簡稱)。閩南語稱馬加魚、𩵚魠魚(土脫魚、土托魚、土魠魚、頭魠魚),名稱可能來自葡萄牙語[3][4]。分佈於印度洋北部沿岸、紅海、東至澳大利亞、北至日本、朝鮮以及中國大陸南海、台灣海峽、東海南部等海域,屬於近海暖水性中上層魚類。[1]本魚無鰾,第二背鰭下方側線突然向下彎曲,幼魚身體上具橢圓形的大黑斑,中間三分之一第一背鰭白色,其餘鰭黑色,背鰭硬棘15-18枚;背鰭軟條15-20枚;臀鰭軟條16-21枚;脊椎骨42-46枚,體長可達240公分,棲息在沿岸水質混濁的海域,會進行迴游,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等為食。
康氏馬鮫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
目: | 鯖形目 Scombriformes |
科: | 鯖科 Scombridae |
屬: | 馬鮫屬 Scomberomorus |
種: | 康氏馬鮫 S. commerson
|
二名法 | |
Scomberomorus commerson | |
異名 | |
|
產地
編輯台灣海域所產的馬加魚有六種:
- 台灣馬加鰆,台語為白腹仔。
- 高麗馬加鰆,台語為闊腹。
- 日本馬加鰆,台語為正馬加或正馬鮫。
- 康氏馬加鰆,台語為𩵚魠(土托或塗托)。
- 中華馬加鰆,台語為疏齒或大耳。
- 棘鰆,台語為竹節或石橋。
- 東方齒鰆,台語為煙仔虎
- 台灣台中與台南為捕𩵚魠魚基地之一。而冬天時澎湖地區海域所產土魠魚亦富盛名。
營養
編輯食用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康氏马鲛.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Scomberomorus commers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台灣魚類資料庫.
- ^ 土魠魚羹都不是土魠魚? 酥炸土魠魚塊都是旗魚? 假冒還有分段位? 台南土魠魚羹 澎湖白金土魠魚 花蓮土魠魚馬加魚 棘鰆 石喬仔假土魠 白腹仔 白北 夜市美食 料理食物,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3)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央通訊社. 台南土魠魚羹、虱目魚 可能源自17世紀歐洲舶來品 | 文化. 中央社 CNA. 2024-03-06 [2024-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0) (中文(臺灣)).
- ^ 𩵚魠魚羹 - 台灣大百科全書. [2015-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