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鈃
名家系列條目 |
名家論題 |
---|
離堅白、合同異、白馬非馬 |
名家人物 |
公孫龍、惠施、鄧析、宋鈃 |
名家典籍 |
《公孫龍子》、《鄧析子》 《尹文子》 |
相關條目 |
諸子百家、稷下學宮 |
宋
思想
編輯宋鈃的思想,一方面提倡人民壓制欲望[2]、容忍侮辱而不爭鬥[3],從而維持基本的社會秩序。另一方面,在國家層面提倡反戰思想,《孟子·告子下》就記載了宋鈃為反對戰爭而遊說秦楚兩國的事[4]。總的來說,宋鈃對上層貴族宣揚和平、反對戰爭,對下層百姓提倡克制個人慾望減少私鬥[5],目的是天下安寧、人民得以生息[6]。
生平與評價
編輯西漢劉向記載,宋鈃是遊學於齊國稷下學宮的學者。有授徒講學[7]。《莊子·天下》將宋鈃和尹文歸類為一派[8]。而《荀子·非十二子》將墨子和宋鈃劃為一流,荀子是根據宋鈃思想在提倡克制欲望講究節儉不重視等級等方面與墨子的類似之處,而將他們劃為一流[9]。
莊子十分推崇宋鈃和尹文二人不因外界毀譽而堅持自己操行的精神,對他們的週遊活動做了相當高的評價,認為宋鈃和尹文等周行天下遊說其反戰容忍的思想,即便天下很少有人接受其觀點,但他們仍然堅持,以致於為自己考慮太少而為他人考慮太多[10];還認為宋鈃做到了舉世都讚譽他也不會因此奮勉,舉世都非議他也不會因此沮喪,(宋鈃)認定了內與外的分際,分辨了光榮與恥辱的界限[11]。
荀子曾經師從過宋鈃,稱其為「子宋子」,但他對宋鈃的學說持基本否定態度,在《荀子》一書中做了大量記載和批判,見於《荀子·正論》、《荀子·非十二子》等篇。
著作
編輯《漢書·藝文志》中載有《宋子》十六篇,該著作現已失傳。宋鈃的言論及思想僅散見於《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和《說苑》等書中,通過其他諸子百家的或批判或讚譽的轉載流傳至今。《漢書·藝文志》在小說家流派另外記載有一本名為《宋子》的著作,有十八篇,因為「孫卿(即荀子)道宋子,其言黃、老意。」,有人認為該書即宋鈃之書。
註釋
編輯參考內容
編輯- ^ 轉引自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1983年4月第1版,第15頁。
- ^ 《荀子·正論》:「子宋子曰,人之情,欲寡,而皆以己之情,為欲多,是過也。故率其群徒,辨其談說,明其譬稱,將使人知情之欲寡也。」
- ^ 《荀子·正論》:「子宋子曰,明見侮之不辱,使人不鬥。人皆以見侮為辱,故鬥於也;知見侮之為不辱,則不鬥矣。」《莊子·天下》:「見侮不辱,救民之鬥。」《韓非子·顯學》:「宋榮子之議,設不鬥爭,取不隨仇,不羞囹圄,見侮不辱,世主以為寬而禮之。」《荀子·正名》:「見侮不辱、聖人不愛己、殺盜非殺人也,此惑於用名以亂名者也。」
- ^ 《孟子·告子》:「宋牼將之楚,孟子遇於石丘,曰:『先生將何之?』曰:『吾聞秦、楚構兵,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
- ^ 《莊子·天下》:「見侮不辱,救民之鬥,禁攻寢兵,救世之戰。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
- ^ 《莊子·天下》:「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以此白心。」
- ^ 《荀子·正論》:「子宋子曰,人之情,欲寡,而皆以己之情,為欲多,是過也。故率其群徒,辨其談說,明其譬稱,將使人知情之欲寡也。」《荀子·正論》:「今子宋子嚴然而好說,聚人徒,立師學,成文典,然而說不免於以至治為至亂也,豈不過甚矣哉!」
- ^ 《莊子·天下》:「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苟於人,不忮於眾,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宋鈃、尹文聞其風而說之。」
- ^ 《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壹天下建國家之權稱,上功用,大儉約,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異,縣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墨翟宋鈃也。」
- ^ 《莊子·天下》:「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見厭而強見也。雖然,其為人太多,其自為太少。」
- ^ 《莊子·逍遙遊》:「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竟,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外部連結
編輯- 史華慈:〈黃老學說:宋鈃和慎到論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