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十供亦稱「商周十器」,是十件時期的青銅器,距今三千年左右。1771年,乾隆帝為表對孔子崇敬,賜給孔府用於國祭。包括商代的「木工冊」(也叫木(工)鼎)、「冊父乙」ㄧㄡ ˇ(也叫父已卣、冊卣)、獸面紋(也叫亞弓觚、亞),周代的犧尊、「伯彝」(ㄍㄨㄟ ˇ)(也叫伯簋)、竊曲紋簋(也叫ㄆㄢˊ ㄎㄨㄟˊ)、龍紋ㄈㄨˇ(也叫寶簠)、饕餮ㄊㄠ ㄊㄧㄝ ˋㄧㄢˇㄎㄨㄟˊ、(四足)方鼎(也叫四足[1][2]。孔府敬藏「十供」多年,現移至新建成的孔子博物館

斷代爭議

編輯

這套青銅器習稱「周十供」或「十供」。經專家多次審定,其中「木工冊」鼎、獸面紋觚、「冊父乙」卣為商代青銅器,其餘六件為周朝,尊為仿(存疑)。[1]隨着近年來考古學家的鑑定,最終確定這套文物名為「商周十供」。

歷史

編輯

賜給孔府

編輯

為維護統治,歷朝皇帝都尊崇孔子、推崇儒學,常駕臨曲阜祭孔。到曲阜祭孔的帝王共十二位,始於西漢漢高祖劉邦,至清高宗乾隆[3],其中乾隆次數最多(有七到九次多種說法)[a],據《孔府檔案》記載,乾隆皇帝即位後曾八次親祀孔子,分別為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並御書孔廟孔府孔林主要的門坊、匾聯,從孔廟外牆的「萬仞宮牆」到大成殿內的「與天地參」匾聯,無不彰顯出乾隆皇帝尊孔的虔誠。[3]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2月,不同以往,乾隆第六次曲阜祭孔場面宏大,其母崇慶皇太后同行,且正值皇太后八旬大壽。曲阜的大路兩旁修接駕亭、搭戲台,衍聖公孔昭煥率所屬官員、族人一百多人,廟戶二百多人出城遠迎。乾隆到孔廟舉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向孔子行三跪九叩頭大禮,命大學士于敏中祭崇聖祠,同時發現孔廟中所陳祭祀禮器多為漢代所造,不足以顯示孔子「帝師」身份。於是乾隆仿照曾頒賜給京師太學「周范銅鼎尊等十事」,同樣頒賜闕里孔廟,[4]特令將皇宮內府所藏的商周銅器挑出十件賜給孔府,以「供列廟庭」。[1]衍聖公孔昭煥叩謝領賞,感激涕零。此後,孔府以御賜「商周十供」為無上榮耀,敬謹收藏於禮器庫[b]內秘不示人,祭祀則恭陳於大成殿中。[c]

屢遭大亂

編輯

「商周十供」18世紀初一直保存在禮器庫(專門用來存放祭祀禮器的內庫),後衍聖公將其移入孔府[5],在孔府保存的200餘年裏,「商周十供」歷盡患難艱險。 光緒十一年(1885年),孔府失火,多虧戲班子在前上房唱戲,武生翻跟頭上後堂樓救出「十供」。為妥當保存,清末孔府令三代府內醫師劉夢瀛協助衍聖公孔令貽保管「十供」。

1937年,日軍侵佔曲阜,多次居心叵測地詢問「十供」的下落,當時府內代理奉祀官孔霅光說:「十供讓奉祀官孔德成離開曲阜時帶走了。」實際上「十供」已遷埋至後堂樓地下。1948年,解放軍進攻山東國民黨撤退時,孔府總管家孔靈叔奉奉祀官孔德成之命將「十供」及其他古物運往兗州,暫存天主教堂,準備南逃。由於解放軍圍困兗州,切斷了南段鐵路,火車不通,十供才沒有被運走。不久兗州、曲阜相繼解放,十供被收至省文管會。1949年3月,曲阜成立了古物保管委員會,隸屬省文管會。1952年10月,毛澤東來曲阜視察前,省政府決定「曲阜的東西歸還曲阜保管」,十供被運回曲阜。後藏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現在入藏孔子博物館。

介紹

編輯

「商周十供」典俗古樸的造型及清楚精美、富有光澤的紋飾反映了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鍛造優良、紋飾圖案豐碩多彩、造型華麗堂皇、雍榮華貴。每一供原或無蓋或無座,後乾隆吩咐內務府造辦處配底座和蓋子,並在座上都刻款篆文「乾隆御賞」。共2件盛酒器、1件飲酒器、3件烹煮器、4件盛食器[6],重量在2.1千克至5.6千克之間[7]

名稱 展出名 用途 年代 外形 銘文 光澤 配座
「木工冊」鼎(也叫木工鼎、木鼎) 「木工冊」款獸面紋銅鼎 烹煮器 商代 青銅質,圓口鼓腹,立耳圜底,三柱形足。口沿下(鼓腹上)飾六組獸面紋,下腹素面無紋飾。三個柱形足上部與器底承接處飾獸面紋,腹底部有三條范鑄留下的合縫。 器內腹壁有兩行銘文,共七字,文曰:「作父戊鼎,木工冊。」[8] 通體溫潤光澤,遍生碧綠翠斑 下配紫檀木座。
獸面紋觚(也叫亞弓觚、亞尊) 獸面紋銅觚 盛酒器 商代 青銅質,圓筒形,侈口,收腹,喇叭形高圈足。腹部與圈足由四道扉棱等分,其間飾乳丁獸面紋;頸下部與腹、腹與圈足以兩道凸弦紋相隔,頸部素面。圈足上緣有兩個十字鏤孔。 圈足內壁鑄有銘文,釋作「亞弓」[9](原認為為「亞尊」,因此亦稱「亞尊」) 遍體朱紫,溫潤光澤 紫檀木座
四足方鼎(也叫四足鬲、方鼎) 雙立耳方形四足銅鬲 烹煮器 周代 口長徑21.5厘米,短徑16.5厘米;高24.5厘米,重5.6千克。青銅質,長方形,劍口,平折沿,雙立耳,腹微鼓,下有四蹄形足。器腹一周飾有八個凸起的矩形圖案。器底有四條內凹弧線相交而成的長方形合范鑄印跡。[10] 遍體紅綠斑彩,溫潤光澤。 清代配鏤空玉鈕紫檀木蓋和木座,蓋內刻款「乾隆御賞」,座底刻款「周四足鬲」。
饕餮(tāo tiè)紋甗(yǎn)(也叫饕餮甗) 饕餮紋雙立耳銅甗 蒸飯的烹煮器 周代 青銅質,上甑下鬲,連鑄。甑為侈口,雙立耳,腹直深,底有十字形箅孔。鬲分襠,上部母口,圓形柱足三。甑口沿下飾一周乳丁雲雷紋,腹部素面。鬲腹飾三個浮雕饕餮紋[11] 清代配玉鈕木蓋,檀木座。
犧尊 銅犧尊 盛酒器 周代 青銅質,形(或認為通體為小形),雙耳向後豎立,身體肥壯,短尾,腿較粗壯,四蹄形足。背上有一小橢圓形蓋,可開合,酒自牛背注入,由牛口傾出。器身素面無紋飾。[12] 通體溫潤,暗黃如玉,由於傳世年深日久,因氧化出現紅斑,美麗壯觀。 清代配鑲雕玉虎牌檀木座,座面刻款「乾隆御賞」,座底刻款「周犧尊」[7]
「冊父乙」卣(yǒu)(也叫父已卣、冊卣) 「冊父乙」卣 盛酒器 商代 口長徑14.5厘米,短徑11.3厘米;高33厘米、寬25厘米、重5.3千克。青銅質,橢圓體狀,口頸微斂,鼓腹下垂,圈足外撇,有蓋,菌狀蓋鈕。器、蓋為子母口,器腹兩側有環耳,銜繩紋提梁,口沿下飾一周菱形雷紋,中間浮雕一獸首,腹部素面,圈足飾兩道凸弦紋。 器蓋內壁和器底內壁豎行對銘三字,文曰:「冊父乙」。 [13]器物銅色泛紅,為傳世久遠所致。 清代配紫檀木座,座上刻款「乾隆御賞」,座底刻款「周冊卣」。
「伯彝」簋(也叫伯彝、伯簋) 「伯彝」款獸面紋銅簋 五穀的盛食器 周代 口徑23.2厘米,底徑14.8厘米,高15.7厘米,重2.1千克。青銅質,呈杯形,侈口,圓腹,圜底,圈足。腹有二獸首象鼻耳,垂珥。器腹紋飾以帶紋分割成上下兩部分,上部飾四組變形獸面紋,下部飾兩組變形獸面紋。圈足飾四組變形獸面紋 器內底壁鑄有四行銘文二十字,可辨者六字,文曰:「伯作尊彝用(缺字不詳)永(缺字不詳)。」[14]缺蓋 清代配雕龍斑紋玉鈕、檀木蓋和檀木座,蓋內刻款「乾隆御賞」,座底刻款「周伯彝」。
夔龍紋簠(fǔ)(也叫寶簠) 夔龍紋簠 盛五穀的盛食器 周代 口長徑28.5厘米,短徑22.0厘米;高8.6厘米,重3.4千克。青銅質,長方形,口外侈折沿,獸首形雙耳,腹斜收,下有四矩形短足,口沿下飾一周乳丁雲雷紋,器腹飾顧首夔龍紋。 器內底鑄有三行銘文,共十一字,文曰:「□自作□簠,其子孫永寶用。」[15]缺蓋。 刻「乾隆御賞」四字,座底刻「周寶簠」三字。 配有紫檀木座,
竊曲紋簋(也叫蟠夔(pán kuí)敦) 竊曲紋銅簋 盛五穀的盛食器 周代 通高22.3厘米,口徑19.5厘米,足徑21.8厘米。青銅質,弇口(方形母口),圓腹,圜底,圈足下有三短獸首蹄形足,碗狀蓋。腹有雙獸耳,垂珥。蓋飾瓦紋和竊曲紋,器身上部飾竊曲紋(原稱帶狀蟠夔紋),下部為瓦紋(原稱凸弦紋)。圈足飾垂鱗紋,三蹄形足上部浮雕獸面紋。[16] 色澤青碧,光潤異常 下配紫檀木座
夔(kuí)鳳紋豆(也叫夔鳳豆) 錯金銀夔鳳紋銅豆 盛肉類的盛食器 東周戰國 青銅質,圓體,有蓋,蓋作覆碗狀,子母口,上有捉手,深腹微鼓,收腰,雙環耳,喇叭形圓圈足。蓋飾三角捲雲紋及鳳鳥紋,腹部飾鳳鳥紋和鴟梟紋,圈足飾變形動物紋飾及夔紋。通體錯金銀,大部分已脫落[17] 通體溫潤光澤 下配以木座

評價

編輯

「十供」里以「木工冊」鼎和獸面紋觚最為珍貴。「十供」多次出現在學者、官員的筆記文集之中,也有人將其摹繪成圖,以供欣賞。

清代文物鑑定專家馮雲鵬讚嘆「木工冊」鼎:「望之有光,奪目驚人,真希世至寶,允為古器之冠」,獸面紋觚:「可與木鼎相伯仲」。

民國風雲人物袁克文評「木工冊」鼎:「為十器之冠,真奇寶也」,獸面紋觚:「朱紫燦爛,古器盎然」[18]

註釋

編輯
  1. ^ 民間傳說是因乾隆鍾愛的與孝賢純皇后所生女兒下嫁孔府。據說此公主臉上黑痣,相術認為主災,破災須嫁比王公大臣更顯貴的人家,則只有曲阜孔家。因為只有衍聖公可在皇宮御道與皇帝並行,而皇帝到曲阜也要向衍聖公的祖先孔子行三跪九叩之禮,這是別的王公貴族無法企及的。因而乾隆第一次到孔府就說定將公主下嫁,但清廷規定滿漢不能通婚,於是乾隆將女兒寄養在漢族大臣于敏中家,再以於家閨秀的名義嫁給第72代衍聖公孔憲培,孔府後人稱之為於夫人。公主婚後每逢慶生,乾隆均派官員賀壽,有厚賜。于敏中一家隨之搬入孔府,並世代居住於此。按孔府家規,衍聖公的兄弟都不能住孔府,成年後要搬至外面的十二府。而於家因公主下嫁,故作為外姓人家有此特權。孔家家族墓地孔林內北側著名的「于氏坊」,就是孔憲培與其妻于氏之墓,還專為於夫人立了「鸞音褒德」的牌坊,規模宏大。孔府每年數十次祭祀,且皇帝有時親臨,因此孔府里戲班技藝高超。雖然每年至少演出百餘場京劇,但有兩齣戲禁演:《打嚴嵩》(因嚴嵩孫女嫁64代衍聖公孔尚賢)和《打金枝》,後者就是因於夫人是「金枝玉葉」而禁演。乾隆嫁女的真偽眾說不一,至今無定論,因此成謎,但於夫人與皇家存在特殊關係是無庸置疑的。[1]
  2. ^ 專門用來存放祭祀禮器的內庫,位於孔廟東路禮堂mou5,與之相對的還有孔廟西路金絲堂西廡的樂器庫。
  3. ^ 據《孔府檔案》第5094卷及乾隆年間的《曲阜縣誌》記載:「乾隆三十六年,皇上臨幸釋奠,特降聖諭:前歲修繕太學樂成,因念闕里廟堂設有犧象諸尊,爰擇鐫藏周范銅鼎、尊等十事陳之大成殿,用備禮器。茲臨幸曲阜,祗謁先師,閱視所列各器不過漢時所造,且光彩亦不能甚古。惟茲昌平聖里宜陳法物,認為不雅美,著仿太學之例頒內府所藏姬朝銅器十事,備列廟庭,用愜從周素志,俟朕迴鑾後,慎選郵收,交與衍聖公孔昭煥,世守勿替,以副朕則古稱先至意,欽此。後於冬十仲春遣官齎到,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為次,陳以花梨多少一張,又有圖冊一本,每圖冊有印章,厥後各有圖說。衍聖公孔昭煥率其族屬恭迎,祗領具折,伸謝敬藏禮器庫內,祭祀則恭陳於殿中。」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文雨. 孔府里的商周十供,都是皇帝赏赐的. 看點快報. 旅遊世界雜誌. [2020-12-26]. [失效連結]
  2. ^ 《国家宝藏》走进孔子博物馆,感受跨越千年的儒家文化. 中國日報網. [2020-12-28]. 
  3. ^ 3.0 3.1 帝王亲祀孔子与孔庙祭器浅说. 孔子博物館. [2020-12-28]. 
  4. ^ 張依盟. 乾隆与“商周十供”那些事儿. 東方財富網. 大眾日報. [2020-12-26]. 
  5. ^ 孔維亮. “商周十供”命运的历史变迁. 文物天地. 2020, (6): 48–51 [2020-12-28]. 
  6. ^ 馮斌; 孔純; 屈勇. 解码孔子博物馆:镇馆之宝——商周十供. 濟寧新聞網. [2020-12-26]. 
  7. ^ 7.0 7.1 周倜. 煌煌商周五供:周倜分享孔子博物馆抢鲜看之青铜器. 網易. 我樂藝會. 2019-05-16 [2020-12-28]. 
  8. ^ 商“木工册”款兽面纹铜鼎. 孔子博物館. [2020-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8). 
  9. ^ 商兽面纹铜觚. 孔子博物館. [2020-12-28]. 
  10. ^ 周双立耳方形四足铜鬲. 孔子博物館. [2020-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2). 
  11. ^ 周饕餮纹双立耳铜甗. 孔子博物館. [2020-12-28]. 
  12. ^ 周铜牺尊. 孔子博物館. [2020-12-28]. 
  13. ^ 商“册父乙”卣. 孔子博物館. [2020-12-28]. 
  14. ^ 周“伯彝”款兽面纹铜簋. 孔子博物館. [2020-12-28]. 
  15. ^ 周夔龙纹簠. 孔子博物館. [2020-12-28]. 
  16. ^ 周窃曲纹铜簋. 孔子博物館. [2020-12-28]. 
  17. ^ 东周错金银夔凤纹铜豆. 孔子博物館. [2020-12-28]. 
  18. ^   辛丙秘苑. 維基文庫.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