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人 編輯
同路人(英語:fellow traveler)是指在心智上同情一個政治組織的意識形態,或與該組織在政治上合作,但不是該組織的正式成員。[1]
各國用法
編輯蘇聯
編輯1917年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發明了術語Poputchik (直譯為同路人),用於指代那些接受了無產階級革命但並不直接參加革命活動的舊知識分子。托洛茨基1923年的作品 《文學與革命》中推廣了Poputchik的範圍,用於指代那些革命前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孟什維克中搖擺不定的政治同情者。[2] 在第二章《革命『同路人』的文學》中:[3]
在唱老調子或保持沉默而失去作用的布爾喬亞藝術與暫時還沒有出生的新藝術之間,出現了一種過渡的藝術,它與革命有着或多或少的有機聯繫,但同時又不是革命的藝術。鮑里斯·皮利尼亞克、弗謝沃洛德·伊萬諾夫、尼古拉·吉洪諾夫和「謝拉皮翁兄弟」、葉賽寧和他所在的意象派小組、在某種程度上的克留耶夫,沒有革命便不可能有他們的出現,無論就整體還是就個人而言。他們自己也知道這一點...。這不是那些開始點滴地「描寫」革命的文學公務員。這不是路標轉換派,因為路標轉換派意在與過去決裂,從根本上改換陣線。上面提到的作家,多數都非常年輕,二三十歲。他們沒有任何革命前不光彩的過去,...。他們的文學形象和整個精神面貌都是在革命中形成的,由他們所傾心的那個革命的角度所確定的;他們都接受革命,每個人各以自己的方式來接受。但是,在這些個人的接受中,有一個他們所有人都具有的共同特點,這一特點將他們與共產主義嚴格區分開來,並使他們隨時有與共產主義相對立的危險。他們沒有從整體上把握革命,對革命的共產主義目標也感到陌生。他們程度不同地傾向於越過工人的腦袋滿懷希望地望着農夫。他們不是無產階級革命的藝術家,而是無產階級革命的藝術同路人(與舊社會民主工黨的那些同路人同樣的含義)。如果說,非十月革命的(實質上是反十月革命的)文學是地主資本家俄羅斯的垂死的文學,那麼,「同路人」的文學創作則是一種新的蘇維埃民粹主義,它沒有舊民粹派的傳統,暫時也還沒有政治前途。
對於同路人總要出現一個問題:走到哪兒為止?但是,這個問題還無法預先解答,即便約略的解答。對這一問題的解答,不僅取決於這一個或那一個同路人的個人素質,主要取決於將來十年間事物的客觀進程。
托洛茨基所抨擊的「同路人」作家反對政治干預藝術寫作,強調形式和技巧,追求情節的複雜性和戲劇性,故事情節的新穎奇特和敘述藝術的生動有力,有志於把19世紀俄羅斯文學傳統和西方文學經驗結合起來,表現當代主題。因為被貼上了「同路人」政治標籤備受「拉普」的排擠,甚至把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也列為「同路人」作家加以攻擊。
美國
編輯在美國,同路人用於指稱那些在政治立場上同情共產主義,但不是美共黨員的人。在二、三十年代的美國面臨着的政治、社會、經濟問題,特別是大蕭條,導致許多理想主義的青年、藝術家與知識分子變成共產主義的同情者。美國黑人由於吉姆·克勞法實行種族隔離制度而同情共產黨鼓吹的民權與社會公正。 人民陣線在美國的組織:美國反戰反法西斯同盟奉行反法西斯主義,而不是純粹的和平主義,是共產黨的外圍統一戰線組織。[4]
1936年,專欄作家Max Lerner在《國家 (雜誌)》周刊發表文章《羅斯福先生與他的同路人》。1938年約瑟夫·布朗·馬修斯在其政治性自傳《Odyssey of a Fellow Traveler》的書名中使用這一術語,他後來是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的首席反共調查專員。[5] 此外,作家與知識分子中以同路人著名的有歐內斯特·海明威與西奧多·德萊賽[6],而約翰·多斯·帕索斯從知名左翼分子變成右翼堅定的反共人士。[7]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Bullock, Alan; Trombley, Stephen, Editors (1999), The New Fontana Dictionary of Modern Thought Third Edition, p. 313.
- ^ Trotskii, L. Literatura i revoliutsiia. Moscow: Politizdat. 1991: 56 [1923]. ISBN 5-250-01431-3.
- ^ Leon Trotsky, Literature and Revolution, Chapter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nn.com.
- ^ Rossinow (2004)
- ^ Dawson, Nelson L. "From Fellow Traveler to Anticommunist: The Odyssey of J.B. Matthews", The Register of the Kentucky Historical Society (1986) pp. 280–306 in JSTO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he Fellows Who Traveled. Time Magazine. 2 February 1962 [2018-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5).
- ^ Kallich, Martin Kallich. "John Dos Passos Fellow-Traveler: A Dossier with Commentary",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 (1956) 1#4 pp. 173–90. in JSTO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延伸閱讀
編輯- Caute, David. The Fellow-Travellers: A Postscript to the Enlightenment.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1973. ISBN 0-19-502937-2.
- Hollander, Paul. Political Pilgrims: Travels of Western Intellectuals to the Soviet Union, China and Cuba, 1928–1978.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ISBN 0-19-502937-2.
- Hollander, Paul. The End of Commitment: Intellectuals, Revolutionaries, and Political Moralit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Chicago: Ivan R. Dee. 2006. ISBN 1-56663-688-4.
- Rossinow, Doug. "'The Model of a Model Fellow Traveler': Harry F. Ward, the American League for Peace and Democracy, and the 'Russian Question' in American Politics, 1933–1956." Peace & Change (2004) 29#2 pp: 177-220. online
- Viereck, Peter. Shame and Glory of the Intellectuals. Piscatawa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81. ISBN 1-4128-06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