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4′52.2″N 121°41′42.1″E / 29.747833°N 121.695028°E / 29.747833; 121.695028

東錢湖墓葬群
史彌遠墓道
墓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
分類古墓葬
時代南宋
編號5-0450-4-008
認定時間2001年

史彌遠墓宋寧宗宋理宗時期右丞相史彌遠的墓葬,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錢湖鎮橫街村,福泉山茶場西北。墓道長近百米[1],現有石橋、享殿和石構件。墓道2001年作為東錢湖石刻的一部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墓主生平

編輯

史彌遠,字同叔,明州鄞縣人,出生於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錢湖鎮下水村,孝宗時宰相史浩之子[1]。淳熙十四年(1187年)中進士,期間擔任樞密院編修官、池州知州等職。開禧二年(1206年)任刑部侍郎,次年兼任禮部侍郎[3]。此時,由韓侂冑主導的開禧北伐失敗,史彌遠與楊皇后密謀殺韓侂胄以滿足金人的和談條件[4]嘉定元年(1208年),史彌遠出任右丞相,任上為理學朱熹等人追贈名譽或錄用他們的後人為官[5]。十七年(1224年),宋寧宗病危,史彌遠矯詔擁立皇子趙貴誠繼位,是為宋理宗,此後賜死原太子趙竑,從而掌握朝中實權[6]紹定五年(1232年),史彌遠升任左丞相,不久病逝,宋理宗罷朝三日哀悼並為之厚葬[7]

墓葬形制

編輯

史彌遠墓位於福泉山茶場西北的半山區,前為慈雲嶺,東南為福泉山,西面可達東錢湖,為堪輿家眼中的風水寶地。墓葬坐北朝南依山而建,自下而上分別為墓道橋、墓道、享殿、石牌坊和墓穴。墓道兩側原有石筍、石羊、石馬、武將、文臣排列,享殿左右有享亭[2]。墓道石像生毀於1958年,石牌坊毀於1979年,附近石像生也已於1999年遷往史漸墓道附近,今闢為南宋石刻公園[1]。宋理宗曾在史彌遠死後為其立「公忠翊運,定策元勛」碑,清乾隆年間,碑已倒地,現已無存[8]。遺址現存墓道橋、五開間享殿遺址和散落的石構件[1],享殿前有兩株古銀杏,墓穴上方有古樟、松樹和楓樹[2]。墓道附近有紹興二十年(1150年)興建的大慈禪寺,史彌遠請為功德寺,今存[1]

保護

編輯
外部圖片連結
  史彌遠墓道保護區劃圖,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2日

2001年,史彌遠墓道作為東錢湖石刻的一部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墓道的保護範圍為墓道軸線向東南、西北分別擴大15米和20米,東北至墓後20米,西南至韓天公路[9]。寧波東錢湖旅遊度假區曾於2014年對史彌遠墓道進行整治[10]。墓道設有24小時電子監控以防止盜竊和破壞文物[11]

圖片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鮑賢昌; 陸良華. 第79章 丞相故里下水村. 探寻古鄞. 寧波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5260-337-8. 
  2. ^ 2.0 2.1 2.2 2.3 東錢湖管委會. 东钱湖墓葬群.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06-02-10 [2018-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3). 
  3. ^ 宋史》(列傳一百七十三):四年,授樞密院編修官……丐外,知池州……開禧元年,授司封郎官兼國史編修……二年,兼資善堂直講……三年,改禮部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仍兼刑部
  4. ^ 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一百五十八》:金人來索首謀,禮部侍郎史彌遠……密建去凶之策……後請命其兄楊次山擇群臣可任者與共圖之,帝始允可……乙亥,侂胄入朝……擁至玉津園側,殺之
  5. ^ 《宋史》(列傳一百七十三):嘉定元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兼太子少傅,進開國公……一時偽學黨人朱熹、彭龜年、楊萬里、呂祖儉雖已歿,或褒贈易名,或錄用其後
  6. ^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史彌遠廢立
  7. ^ 宋史》(列傳一百七十三):紹定五年……未幾,拜太師、左丞相兼樞密使……卒,遺表聞,帝震悼,輟朝三日,特贈中書令,追封衛王,諡忠獻。戶部支賻贈銀絹以千計……
  8. ^ 史美珩. 公忠翊运定策元勋. 是奸相还是能臣:史弥远历史真相研究.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 ISBN 9-787-20307-092-4. 
  9. ^ 东钱湖墓葬群—史弥远墓道.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18-01-22 [2018-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10. ^ 宁波东钱湖墓葬群之史弥远墓道保护整治工程招标公告. 寧波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2013-10-31 [2023-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6). 
  11. ^ 邱韻. 东钱湖余有丁墓道石刻任其破败,原因是……. 中國寧波網. 2017-04-01 [2018-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9).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