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爾·普雷維什
勞爾·普雷維什(Raúl Prebisch,1901年4月17日—1986年4月29日)是一位阿根廷經濟學家,以其對結構主義經濟學的貢獻而聞名,他提出的普雷維什-辛格假說為依附理論奠定了基礎。他於1950年成為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的執行主任。[1]1950年,他發表了極具影響力的研究報告《拉丁美洲的經濟發展及其主要問題》。[1]
勞爾·普雷維什 Raúl Prebisch | |
---|---|
出生 | 阿根廷聖米格爾-德圖庫曼 | 1901年4月17日
逝世 | 1986年4月29日 智利聖地亞哥 | (85歲)
研究領域 | 發展經濟學 |
學派 | 結構主義經濟學 |
母校 |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
貢獻 | 普雷維什-辛格假說 |
早年
編輯他出生在阿根廷圖庫曼的德國移民家庭,曾就讀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經濟學院,後來在那裏任教。他的兄弟阿爾貝托·普雷維什成為著名的建築師。他年輕時的作品幾乎完全堅持自由貿易理念。[1]但在1930年代經歷大蕭條後,他轉向支持保護主義。阿根廷從1860年代到1920年代驚人的經濟增長支持着他以前的信念,期間阿根廷向英國出口了大量牛肉和小麥。然而,到1930年代,大蕭條來臨,美國日益主導國際經濟,向阿根廷出口而非進口牛肉和小麥,嚴重損害了阿根廷經濟。
中心與外圍
編輯阿根廷的困境迫使普雷維什重新審視大衛·李嘉圖所說的比較優勢原則,這標誌着20世紀40年代後期新的經濟思想流派誕生。普雷維什將經濟學的純理論方面與貿易的實踐以及作為貿易制度和協議基礎的權力結構分開。他將世界劃分為由美國等工業化國家組成的經濟「中心」和由初級生產國組成的「外圍」,該劃分至今仍在沿用。作為阿根廷中央銀行行長,他注意到在大蕭條期間,農產品等初級產品的價格跌幅遠遠超過最終物品的價格。然而,他和他的同事們說不清為何會形成這種差異,只能假設初級產品和次級產品的供應條件不同,因為儘管農民每年種植的數量相同,而不管他們得到的價格如何,但製造商能夠減少或增加應對預期需求變化的能力。
然而,在1950年他被任命為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執行主任之前,這些想法一直沒有形成。[1],其中闡述了現在被稱為普雷維什-辛格假說內容。德國經濟學家漢斯·辛格幾乎在同一時間獨立得出了與普雷維什相似的結論,不過他的論文使用了基於世界貿易統計分析的更實證的方法。該假說從以下觀察出發:當前的世界體系中,外圍生產初級產品並出口到中心,而中心生產次級產品並出口到外圍。根據該假說,隨着技術的進步,中心能夠存下節省的資金,因為發達的工會和商業機構能夠維持更高的工資和利潤。在外圍,公司和工人較弱勢,必須以較低的價格將技術節省產生的剩餘轉移給客戶。普雷維什指出,工業化國家和非工業化國家之間的貿易條件惡化,意味着外圍國家必須出口更多才能獲得與工業進口相同的價值。這一體系下,技術和國際貿易帶來的好處都被核心地區攫取了。
受普雷維什的影響,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成為聯合國第三世界激進主義的中心,催生了拉丁美洲的結構主義經濟學學派。雖然許多學者認為普雷維什支持進口替代工業化,但普雷維什曾批評保護主義,尤其是1956年以來胡安·裴隆在阿根廷實施的保護主義,以及至少從1963年以來實行進口替代工業化。[2]他提倡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工業化和經濟合作,包括通過貿易開展合作。
國際社會研究所於1977年將榮譽院士授予勞爾·普雷維什。
貿發會議秘書長
編輯1964年至1969年,任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創始秘書長。普雷維什因其空前的聲譽而當選,他試圖將貿發會議打造成一個倡導整個發展中世界案例的機構。他的發展方針採取更加以貿易為重點的方式,主張優惠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和區域一體化,建立周邊國家之間的貿易。他越來越強調發展中國家必須通過內部改革而不是通過外部幫助來實現成長的程度。他公開譴責進口替代工業化未能帶來應有的發展。普雷維什發現在貿發會議的歲月令人沮喪和「乏味」,貿發會議變得越來越官僚並且未能實現其主要目標。他在1969年的突然辭職表明他對組織的失敗失去了耐心。
依附理論
編輯20世紀60年代,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ECLA)的經濟學家將普雷維什的結構主義思想擴展到依附理論,該理論認為,邊緣地區的經濟發展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雖然依附理論與普雷維什和ECLA的初衷截然相反,但他繼續批評他認為正在傷害全球窮人的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
遺產
編輯作品
編輯- Prebisch, Raúl. Commercial Policy in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9, 49: 251–273.
- Raúl Prebisc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and Its Principal Problems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1950)
- Raúl Prebisch. Change and Development: Latin America's Great Task.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1970.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Cypher, James M.; Dietz, James L.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ISBN 978-0-415-77103-0.
- ^ Dosman, Edgar J. The Life and Times of Raul Prebisch, 1901–1986. Montreal: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8: 396–397.
- ^ William J. Barber. Chile Con Chicago: A Review Essa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December 1995, 33 (4): 1941–1949. CiteSeerX 10.1.1.610.9445 . JSTOR 2729318.
延伸閱讀
編輯- Dosman, Edgar. The Life and Times of Raúl Prebisch, 1901–1986. McGill-Queen's Press – MQUP. 2008. ISBN 978-0-7735-7464-9.
- Fitzgerald, E.V.K. "ECLA and the Formation of Latin American Economic Doctrine" in Latin America in the 1940s: War and Postwar Transitions, David Rock, ed.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pp. 89–108.
- Flechsig, Steffen (1999), "Raul Prebisch's Contribution to a Humane World" in Global capitalism, liberation theolog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An analysis of the contradictions of modernity at the turn of the millennium (Andreas Mueller, Arno Tausch, and Paul Zulehner (Eds.),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Hauppauge, Commack, New York
- Love, Joseph L. Raúl Prebisch and the Origins of the Doctrine of Unequal Exchange. Latin American Research Review. 1980, 15: 45–72.
- Matias E. Margulis.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of Raúl Prebisch. Taylor & Francis. 16 March 2017. ISBN 978-1-315-41460-7.
- Raúl Prebisch; David H. Pollock. Raúl Prebisch: Power, Principle, and the Ethics of Development. BID-INTAL. 2006. ISBN 978-950-738-226-0.
- John Toye and Richard Toye (2006), Raúl Prebisch and the Limits of Industrializ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 Dosman E.J. (ed.) Raúl Prebisch: Power, Principle, and the Ethics of Development, IDB-INTAL.
- Toye, John; Toye, Richard. The origin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ebisch-Singer thesis (PDF).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3, 35 (3): 437–467 [2023-06-20]. S2CID 28151403. doi:10.1215/00182702-35-3-437. hdl:10036/25832 .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6-20).
外部連結
編輯- Paul Berthoud, A Professional Life Narrativ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08, worked with Raúl Prebis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 CEP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nd UNCTA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nd offers testimony from the inside.
- Raúl Prebisch: Latin America's Keyn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Economist, Mar 5th 2009
- Profile at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 (ISS)
- Prebisch in Argentin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Raúl Prebisch and the challenges of development of the XXI century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Dependency theory: the truth behind capitalist expans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