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日
親日(英語:Japanophilia)是指對日本有着強烈好感並支持,尤其是指對日本的民族、政治與文化有強烈好感並支持。某些對日本的藝術、歷史、人物以及各種產品有興趣者也會被戲稱為親日派,但這些人並非嚴格意義的親日派,通常被稱為哈日族。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親日派 |
假名 | しんにちは |
平文式羅馬字 | Shinnichiha |
親日 | |
諺文 | 친일파 |
---|---|
漢字 | 親日派 |
文觀部式 | chin-ilpa |
國家 | 正面 | 負面 | 中立 | 正負面差 |
---|---|---|---|---|
澳洲 | 78% |
17% |
5 | 61 |
加拿大 | 77% |
12% |
11 | 65 |
法國 | 74% |
21% |
5 | 53 |
巴西 | 70% |
15% |
15 | 55 |
美國 | 65% |
23% |
12 | 42 |
英國 | 65% |
30% |
5 | 35 |
墨西哥 | 59% |
23% |
18 | 36 |
肯雅 | 58% |
22% |
20 | 36 |
印度尼西亞 | 57% |
17% |
26 | 40 |
尼日利亞 | 57% |
24% |
19 | 33 |
秘魯 | 56% |
25% |
19 | 31 |
德國 | 50% |
13% |
37 | 37 |
土耳其 | 50% |
32% |
18 | 18 |
俄羅斯 | 45% |
16% |
39 | 29 |
印度 | 45% |
17% |
38 | 28 |
西班牙 | 39% |
36% |
25 | 3 |
巴基斯坦 | 38% |
20% |
42 | 18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22% |
75% |
3 | -53 |
國家 | 正面 | 負面 | 中立 | 正負面差 |
---|---|---|---|---|
馬來西亞 | 80% |
6% |
14 | 74 |
印度尼西亞 | 79% |
12% |
9 | 67 |
澳洲 | 78% |
16% |
6 | 62 |
菲律賓 | 78% |
18% |
4 | 60 |
巴基斯坦 | 51% |
7% |
42 | 44 |
南韓 | 22% |
77% |
1 | -55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4% |
90% |
6 | -86 |
國家 | 正面 | 負面 | 中立 | 正負面差 |
---|---|---|---|---|
印度尼西亞 | 85% |
7% |
8 | 78 |
菲律賓 | 84% |
12% |
4 | 72 |
美國 | 69% |
18% |
13 | 51 |
南韓 | 68% |
20% |
12 | 48 |
加拿大 | 67% |
16% |
17 | 51 |
智利 | 66% |
14% |
20 | 52 |
巴西 | 66% |
16% |
18 | 50 |
意大利 | 66% |
18% |
16 | 48 |
俄羅斯 | 65% |
7% |
28 | 58 |
尼日利亞 | 65% |
14% |
21 | 51 |
秘魯 | 64% |
10% |
26 | 54 |
土耳其 | 64% |
21% |
15 | 43 |
肯雅 | 61% |
20% |
19 | 41 |
澳洲 | 60% |
26% |
14 | 34 |
德國 | 58% |
25% |
17 | 33 |
英國 | 58% |
26% |
16 | 32 |
西班牙 | 57% |
19% |
24 | 38 |
加納 | 55% |
11% |
34 | 34 |
法國 | 55% |
29% |
16 | 26 |
埃及 | 52% |
14% |
34 | 38 |
葡萄牙 | 43% |
13% |
44 | 30 |
南非 | 41% |
17% |
42 | 24 |
印度 | 39% |
13% |
48 | 26 |
巴基斯坦 | 34% |
15% |
51 | 19 |
墨西哥 | 24% |
34% |
42 | -10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8% |
71% |
11 | -53 |
不同的理解
編輯- 多數台灣獨立運動支持者認為,日本對台灣的統治比中國國民黨對台灣與澎湖的統治更佳;而有些統派人士會把親日派喚作皇民,但實際上也有親日派、獨派認為皇民化運動中的創氏改名是惡政,而統派概括而論的「皇民說」,反而加深了獨派對統派的反感。通常透過比較日本與國民黨治台政績,是影響台灣人對日觀感的至關因素,但這並不等於認同、支持或無視日本統治者的一切作為。
- 日本人、西方人的理解的「親日」,是指任何人在一方面或多方面對日本或日本文化有強烈的興趣,或者一個非日本人十分喜愛日本。這個詞偶爾也含貶義,表示一個人對日本的着迷(如小泉八雲)。
- 對日本文化及日文的了解或熟悉,並不代表親日。
- 親日派有時候也被用來描述以下群體[原創研究?]:
各地親日派
編輯韓國親日派
編輯韓國的親日派(日語:親日派,韓語:친일파)是指在朝鮮半島的日本統治時期,與日本統治當局進行合作的韓國人,多稱為「韓奸」。在韓國,被認定為親日派的人士會普遍遭受社會大眾的唾棄。2005年8月29日,韓國民族問題研究所和親日派姓名詞典編輯委員會發表了3095名親日派的名單,韓國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委員會亦評定部分人物為親日反民族行為者。
中國大陸親日派
編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編輯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指為「漢奸」的中華民國政府官員有汪精衛、陳公博、李士群、周佛海和德王、川島芳子、溥儀、鄭孝胥、張景惠等人。[來源請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編輯1950-70年代有毛澤東感謝日本爭議。 抗日戰爭後中共內部少有親日派高官,抗日戰爭的累累白骨與不同意識形態客觀上消除了親日派的存在。1960至80年代之間,中蘇交惡,中共開始親向日本,強調中日世代友好、一衣帶水,應共同對抗美國,並以此教育青年們。[來源請求]
六四事件後,由於意識形態的危機,中共轉而強調民族主義的論點,並逐漸把焦點集中於日本和美國。中共和民眾也逐漸從1980年代的普遍親日轉為以後的反日甚至仇視日本。另一方面,民眾受日流影響,仍有相當數量的哈日族。其中,認同大東亞共榮圈,支持日軍侵華的人士並不少見。中國網絡文化中,多蔑視的稱為日雜或精日。[來源請求]
台灣親日派
編輯194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台灣群島與澎湖群島。國民政府展開一系列的反日教育,比較強調日本統治時期的黑暗面、甚至「醜化」之,企圖加深台灣人對日本的惡感,這種反日教育一直進行到親日派的李登輝擔任總統之後才逐漸淡化。而日治當下,有一部份台灣民間人士對日本及日本統治者有負面觀感,另外一些台灣民間人士則對日本人表達中立立場或者是有正面觀感,大部份的知識份子或特別對日本統轄不滿的老百姓則傾向反對日本統治者,但民間雙方存在友好的交流情形;戰後由於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埋下了台灣人消除反日情緒的種子,且在冷戰架構下的政策傾向於聯合日本與西方抵制共產主義勢力之緣故(如白團),聯合國席位保護,反而讓台灣人對同為「分享」自由、人權、法治等理念的日本有較親近的感情。[4][5]許多民調顯示,日本是最獲台灣人喜好的國家之一[6],而因為台灣在對日本的態度比其他日本鄰國還來的友善,所以目前日本一般社會大多對台灣也較有好感。李登輝被認為是臺灣的親日派代表[7]。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方發生地震後,台灣民間、政府更是踴躍捐輸。
由於台澎的位置與日本列島相近,又受日本統治五十年所影響,生活習慣近似、政府與民間交流密切;所以日本次文化在台灣非常盛行,對台灣的主流文化亦有相當的影響力。在台灣,選修與自修人數最多的外國語為日語(英語因為是國小、國中和高級中等學校必修,不得列入),而部分對日本文化非常瞭解並喜愛日本文化的人被稱為哈日族。
安倍晉三和麻生太郎卸任後訪問台灣時都表示,日本與臺灣是有自由民主、基本人權以及法治社會等共同價值觀的友好夥伴,形成現在密切的臺日關係。[8][9][10]
在中華民國政治逐漸民主化後,言論風氣較為開放,臺灣人對於日本的政治、歷史、文化與習俗皆有褒貶之處,如台灣日治時期反日運動、台籍日本兵、慰安婦、臺灣的親日人士與團體(如臺灣民政府)、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及沖之鳥礁爭議等。
參考文獻
編輯- ^ 2017 BBC World Service poll (PDF). 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 20. 2017-07-0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7-30) (英語).
- ^ Japanese Public's Mood Rebounding, Abe Highly Popular.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 2013-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英語).
- ^ Positive Views of Brazil on the Rise in 2011 BBC Country Rating Poll (PDF). 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 10. 2011-03-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06-25) (英語).
- ^ 兩岸若開戰 日民調多贊成援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自由時報,2010-12-25。
- ^ 王院長在第1屆全球民主人權領航東北亞大學生參訪活動開幕式致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立法院新聞訊息,2007-04-24。
- ^ 台灣學生眼中 日本最友善 中國最不友善[永久失效連結],中央廣播電台,2009-10-01
- ^ 張茂森. 日媒質疑 李登輝是否換跑道. 自由電子報. 2007-03-02 [2011-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30) (中文(臺灣)).
- ^ 安倍晉三:羽田松山直航對亞洲穩定有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央廣播電臺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2010/10/31
- ^ 亞太區域安全會議 重申台灣重要性[永久失效連結], 台灣教會公報, 2011-09-16
- ^ 來台慶賀 麻生:不受一中影響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臺灣時報, 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