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協作計劃/已完成作品/2020年

長頸鹿哺乳動物偶蹄目下一個,棲居於非洲。該屬目前僅由一個物種組成,但現已發現七種已滅絕的長頸鹿的化石,目前僅存的努比亞長頸鹿為該物種的模式種。基於線粒體DNA和核DNA分析和形態學比較,現存的長頸鹿可以被生物分類為一至八個物種,不過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目前只承認長頸鹿為單一個物種(但擁有九個亞種)。

長頸鹿是最高的哺乳動物,其顯著特徵有長脖子、長腿、皮骨角,以及它們特有的毛髮形態。在生物分類上,它與最近的遠親㺢㹢狓同屬長頸鹿科。長頸鹿的分布北起乍得,南達南非,西到尼日爾,東至索馬里,常居於疏林草原或是疏林。它們以食用含羞草亞科為主的木本植物的樹葉、水果以及花朵為生,此類植物生長於其他草食動物夠不到的高度。它們也可能成為斑鬣狗非洲野犬的獵物。長頸鹿是群居動物,帶着幼崽的雌鹿和無血緣關係的成年雄鹿都傾向於組成各自的群體,不過它們喜歡社交,有時也會聚到更大的一群里。雄鹿通過脖擊(即以脖子為武器的角斗)劃分社會等級,當中的優勝者得以與雌鹿交配。雌鹿的唯一責任為養育幼崽。

長頸鹿以其獨特的外觀和行為成為了從古至今的各種文化的組成元素,經常出現在繪畫,書籍和漫畫之中。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認定長頸鹿為易危物種,在部分地區已經局部地區滅絕。長頸鹿是眾多國家公園和主題公園的常見動物,2016年的估計表明,野生長頸鹿大約有97,500頭,動物園中的長頸鹿有1,600多頭。

化學元素週期表是根據原子序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列表大體呈長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處在同一中,如鹵素惰性氣體。這使週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區。由於週期表能夠準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係,因此它在化學及其他科學範疇中被廣泛使用,作為分析化學行為時十分有用的框架。現代的週期表由德米特里·門捷列夫於1869年創造,用以展現當時已知元素特性的週期性。自此,隨著新元素的發現和理論模型的發展,週期表的外觀曾經過改變及擴張。透過這種列表方式,門捷列夫也預測一些當時未知元素的特性以填補週期表中的空格。其後發現的新元素的確有相似的特性,使他的預測得到証實。化學元素週期表將各個化學元素依據原子序編號,並依此排列。原子序從1()至118(Og)的所有元素都已被發現或成功合成,其中第113、115、117、118號元素在2015年12月30日獲得IUPAC的確認。而其中直到的元素都在自然界中存在,其餘的(亦包括眾多放射性同位素)都是在實驗室中合成的。目前Og之後的元素的合成正在進行中,帶出如何擴展元素周期表的問題。

1911年12月14日,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率領的5人探險隊抵達南極點,成為人類史上第一批到達該地的人,比另一支由羅伯特·斯科特率領的英國探險隊還要早5個星期。阿蒙森和隊友安全返回基地,後來得知斯科特的5人小隊在回程途中死亡。

阿蒙森最初的計劃是征服北極點,用海冰封凍船隻,然後藉助洋流使船向北極點飄去。從弗里喬夫·南森那裡,他獲得了前進號的使用權,緊接着他便大規模地籌措資金。但是,隨着美國探險家弗雷德里克·庫克英語Frederick Cook羅伯特·皮里先後聲稱在1908年、1909年到達過北極點,阿蒙森征服北極點的計劃由此中斷。他改為開始着手準備征服南極點,但因為並不清楚自己征服南極的計劃將得到多少來自公眾和贊助者的支持,他暫時將此項計劃保密。面對他的船員他亦是對計劃秘而不宣:1910年6月他出征時,他甚至讓船員們相信前進號正借着北極漂流航行。前進號駛離馬德拉島,即停靠的最後一站後,阿蒙森才披露了被他的秘密計劃——征服南極點。

羅斯冰架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架。阿蒙森在位於此處的鯨灣建立了此行南極的基地,並命名為「前進號之家」。此後,他開始了長達數月的準備工作,設立了幾處補給點。他也曾試探性地向南極點進發,但結局幾近災難。準備工作完畢後,探險隊於1911年10月正式向南極點進發。在途中,探險隊一行發現了阿塞爾海伯格冰川。他們沿着該冰川前往南極高原,並最終抵達極點。憑着對雪橇和雪橇犬的熟悉,一行人在南極迅速行進,相對順利無阻。此外,阿蒙森南極探險隊還取得了其他非凡的成就。探險隊勘查了愛德華七世地,成為人類史上首批踏足此地的人。他們在南極海域亦進行了多次巡航,採集相關海洋數據。

儘管因斯科特一行的「偉大的悲劇」,探險隊在南極的成就在英國顯得黯然失色,阿蒙森一行的成功還是得到了不少讚美,但隱瞞計劃的行為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評。最近數年,阿蒙森南極探險隊的能力與勇氣得到了極地史學家的更加充分的認可。為了紀念阿蒙森一行,美國建於南極點的永久科學考察站以他和斯科特的名字共同命名。

動物,或稱後生動物,是一群多細胞真核生物,在生物分類學上構成名為動物界分類階層。除了少數特例外,絕大多數動物會消耗有機物質,呼吸氧氣,能夠移動有性生殖,其胚胎發育過程從空心細胞球(囊胚)開始。人們目前已發表了逾150萬個現生動物物種,其中昆蟲是最大的類群,約有100萬種。動物的全長從8.5×10−6公尺到33.6米不等。它們與其他生物和生活環境間有着複雜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繁雜的食物網。雖然人類屬於動物,但在口語中,「動物」一詞通常指人類以外的動物。針對動物的科學研究稱為動物學

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油盟油組,是一個由13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英語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於1960年9月14日由五個創始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內瑞拉)在巴格達成立。如今其總部位於奧地利維也納(1965年遷入),目前有13個成員國。截至2019年 (2019-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歐佩克的石油產量占全球產量的38%、全球探明石油儲量的71.8%,可以對先前由「七姊妹」跨國石油公司主導的全球原油價格產生重大影響。

歐佩克的既定使命是「協調統一成員國的石油政策與價格、確保石油市場的穩定,以確保為石油消費國提供有效、經濟而穩定的石油供應英語energy supply,為產油國提供適度的尊重和穩定的收入,為石油業投資人提供公平的回報。」該組織也積極研究國際石油市場風向,參與發布大量油市動向信息。目前,歐佩克成員有: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赤道幾內亞加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亞奈及利亞剛果共和國、沙特阿拉伯(實際領導者)、阿聯酋和委內瑞拉。前成員有:厄瓜多爾印度尼西亞卡塔爾

歐佩克的成立標誌着國家對自然資源主權英語Nationalization of oil supplies的轉折點,其決策在全球石油市場和國際關係英語Petroleum politics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戰爭或內亂導致石油供應中斷時特為尤甚。20世紀70年代,石油生產的限制英語1970s energy crisis導致石油價格暴增、歐佩克賺得盆滿缽滿,也給全球經濟帶來長遠的影響。在80年代,歐佩克開始為其成員國制定生產目標:一般來說是通過減少石油產量使價格上漲。該組織2008年和2016年的裁決減少了供過於求的石油供應。

經濟學家經常將歐佩克視作典型的卡特爾,因為各產油國通過該組織內部的合作減少了市場競爭英語market competition,其磋商行為還會受國際法下國家豁免原則的保護。然而,隨着非歐佩克國家能源資源進一步擴張,歐佩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常常受到挑戰。此外,由於卡特爾的管理模式較為鬆散,個別成員國為追求自身利益亦會超額生產,從而威脅到該組織的影響力。

放射性碳定年法(也叫14
C
定年法
)是一種利用碳的同位素14
C
的放射性來對含有有機物質的物品進行年代測定英語Chronological dating的方法。

威拉得·利比於1940年代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發明了放射性碳定年法,並因此在196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種方法基於大氣中的宇宙線反應不斷在大氣中產生放射性碳(14
C
),這些14
C
與大氣中的結合形成具有放射性的二氧化碳,又通過植物光合作用進入生物圈,然後再被動物進食攝入體內,故此所有的生物終其一生都不斷地與大自然交換着14
C
,直至死亡。這個交換在死後會停止,14
C
的含量就會透過放射衰變逐步減少。通過測量死去動植物樣本的14
C
含量,例如一塊木頭或者一段骨頭,就可以推算出動植物死亡的時間。樣本越古老,可檢測到的14
C
含量就越少。因為14
C
半衰期(一個樣本的一半衰變的時間周期)大約是5730年,所以這種方法可以可靠地測量的最古老的樣本大約是五萬年左右,不過特殊的製備方法有時可以準確分析更古老的樣本。

1960年代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過去的五萬年裡大氣中的14
C
比例,研究結果的數據形成了一條校準曲線,可以通過樣本中放射性碳的測量值來估計樣本的絕對年代。不過,不同類型的生物中14
C
的含量不同(即同位素分餾),加之環境因素亦會影響生物圈14
C
的含量(即碳庫效應),因此計算時必須要進行額外的校準。化石燃料(如煤和石油)的燃燒和50、60年代在近地的核試驗使事情變得更複雜。因為生物體變成化石燃料所需要的時間遠遠比其14
C
含量降低到可檢測值以下所需的時間要長,因此化石燃料幾乎沒有14
C
,結果就是自19世紀末期開始,大氣中的14
C
比例大幅下降。反過來,核試驗大大提高了大氣中14
C
的含量,在1960年代中期達到了最大值,是核試驗之前含量的兩倍。

放射性碳的測量最早使用β粒子計數器,計算樣本中14
C
原子衰變時放射出的β粒子。而現在人們一般使用加速器質譜法,這個方法能統計樣本中全部的14
C
原子數量,而不是只統計少量在測量時發生衰變的14
C
,所以這種方法可以應用在更小的樣本上(如植物種子),結果出的也更快。放射性碳定年法的發展對考古學有着深遠的影響——相較之前的方法,除了可以更準確地給考古遺址斷代,還可以比較距離很遠的地方的兩個事件的發生時間。考古學史上常稱之為「放射性碳革命」。地質學上,放射性碳定年法可以確定史前時代大事件的年份(如末次冰期的結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