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III
蘋果III是一款面向商業用戶的個人電腦。它於1980年5月由蘋果電腦公司開始製造銷售,於1984年4月24日停產。其先祖-著名的Apple II-是由蘋果公司的共同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設計的。Apple III的設計則在Wendell Sander博士的指揮下於1978年末開始。它的內部代號叫做Sara,以Sander的女兒命名。
研發商 | Apple Computer, Inc. |
---|---|
發布日期 | 1980年11月[1] |
單價 | 4,340-7,800美元(相當於2019年的13,470–24,200美元)[2] |
停產日期 | 1984年4月 |
作業系統 | Apple SOS |
中央處理器 | Synertek 6502B @ 1.8 MHz |
記憶體 | 128 kB of RAM, expandable to 512 kB |
前代機種 | Apple II |
後繼機種 | Apple III Plus |
歷史與設計
編輯Apple III的設計目標是成為一商用電腦,並成為Apple II的繼任機型。它採用一改進過的操作系統-SOS(被戲稱為"複雜的操作系統"[來源請求],Sophisticated Operating System)及新的BASIC 編譯器-"Apple /// Business BASIC"(也提供UCSD Pascal作為進行更有組織的編程可替選項。)其它功能還有:80列大小寫字母顯示支持、九宮格數字鍵、實時日期時鐘的支持、6位元DAC數字模擬轉換音頻、16色的圖像顯示能力,支持目錄層級的文件系統及模擬48 KB Apple II+的能力。內置140 KB 5.25" 軟驅,並支持至多3個外接"Disk ///" 軟驅。
Apple III採用2MHz SynerTek 6502A 8位元CPU以及和某些後期Apple II相同的bank switching技術以支持至256KB內存的尋址。(透過第三方升級可支持到512KB)
Apple III是第一款可以讓用戶選擇一種顯示字體及鍵盤布局(QWERTY或德弗乍克鍵盤)的蘋果電腦產品。當軟件正在運行時,這些設置不能被更改,而不是像Apple IIc可以透過鍵盤上的切換鍵直接進行切換。
Apple III配有一組系統工具程序可達成系統重新設置及文件處理。另有一個名叫-Selector III-的程序則被設計成與系統工具組進行整合及可啟動各種應用軟件。然而,蘋果公司最終決定取消其開發,而原開發工程師最終購買了販售Selector II給Apple III用戶以取得一些名義上的費用的權利。然而,Quark軟件公司開發了竟爭產品-Catalyst。其具有程序切換能力、較為粗糙的介面及能防拷保護功能,使軟件公司可以授權用戶從硬盤運行軟件,而不用擔心他們的軟件被拷貝備份或被盜版。當蘋果公司決定將Catalyst內置於他們的新硬盤產品-ProFile時,Quark為此慶賀-他們終於透過QuarkXPress成為APPLE的主要的軟件供應商了。而Selector III的開發小組則寧靜地解散了。
有一個可能比Apple III機器本身可能更廣為流傳的奇聞:在一個技術支持電子公告板上,遇到某些問題的用戶被指示要將主機抬起三英寸(7.6公厘)後摔下以將芯片重新"歸位"。另一個問題是由於APPLE III的電路板採用了當時尚未成熟的"細線"布線技術,線路間的間隙相當窄。當芯片被"擠"在板上並大量焊接時,焊錫會滴落於不應被連接的電路間,將造成了嚴重的短路,使得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進行昂貴的檢測與修理。後來蘋果公司不得不重新設計了一片具更多層但採用標準間隙的電路板,該電路板是依照一設計師在一巨大的設計板上畫出的設計圖所製造,而不像之前的電路板是在昂貴的CAD-CAM系統上設計。
一些SOS操作系統中的功能及代碼後來亦融入Apple II的ProDOS和GS/OS操作系統及Lisa與麥金塔的操作系統中。
商業上的失敗
編輯有許多原因造成Apple III商業上的失敗。其售價3500美元遠高於當時許多其他基於CP/M操作系統的商用電腦。Apple III的軟件庫也相當有限,且其雖然宣稱兼容Apple II,但該模擬功能受到刻意的限制而無法使用高級的Apple II功能(特別是許多以PASCAL編寫的Apple II軟件需要的64KB或更高內存),因此其實用性受到限制。
更重要的是,這款電腦深受各種軟、硬件缺陷所苦。首次在蘋果電腦系列中出現的實時時鐘芯片也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後會突然失效。這個由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製造的芯片是個反覆出問題的例子。半導體公司銷售合同中給予經銷商30天時間以退換有瑕疵部件,通常經銷商被認為會在銷售產品前會先進行測試,但實際上這不是必須做的。國家半導體公司一向來就有有意銷售瑕疵品的惡名,他們賭可以在需要接受換貨前能推出合格的新產品。這對於將此時鐘芯片置於插槽中且具有大量維修設備的消費者來說並不是大問題。然而,蘋果公司將時鐘芯片直接焊在了電路板上,因此很難靠測試電路板找出故障芯片。最後,蘋果公司不得不取消Apple III中的實時時鐘以解決此問題,而不是更換一個可用的芯片。
另一個被廣泛碰到的問題是,Apple III沒有設計安裝冷卻風扇或設計散熱孔,這是Steve Jobs為了求安靜而要求的設計,因此許多Apple III皆附有散熱槽,但由於Apple III使用了金屬機箱,且所有的芯片都擠在一起,因此幾乎完全無法散熱,造成許多Apple III過熱死機及硬件損壞的問題。有些用戶稱他們的Apple III因過熱造成芯片脫離電路板、屏幕顯示花屏的影像,或磁盤取出機器時呈"烤熔化"狀態(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少有Apple III被保留下來)。
最後,蘋果公司必須免費更換前面已售的14000台Apple III。購買這些機器的用戶被給予全新的機器,使用重新設計過的電路板。這未被認為是新的機型,而是被視為保固服務。
Apple III Plus
編輯改進過的Apple III Plus於1983年12月上市。Apple III Plus修復了原Apple III的硬件問題、並提供256 KB內存、內置時鐘、隔行掃描視頻及與Apple IIe相同的鍵盤布局。然而,這項"請容我重新自我介紹"行動亦未能挽救Apple III的頹勢。也許長遠上更重要的因素是,Apple III本質上算是增強過的Apple II—始於1976年之8位元個人電腦的後繼者。約在Apple III上市一年後,IBM揭開了PC的面紗—它是個完全的16位元電腦,且有不少便宜的兼容機。商用市場很快地轉向IBM兼容機。1985年9月,Apple III產品線正式中止,僅取得約65000台的銷量。蘋果公司的共同創始人Steve Wozniak稱III的失敗是由於它是由蘋果公司的銷售部門主導的設計,而不像過去的機種是由設計部門主導的。[3]
參考來源
編輯- Apple III Chaos: Apple’s First Failure (Apple Hi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EM Staff, Low End Mac (2006)
- ^ Linzmayer 2004,第41–42頁.
- ^ VAW: Pre-PowerPC Profile Specs. [2020-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3).
- ^ Wozniak, S. G. (2006), iWoz: From Computer Geek to Cult Icon: How I Invented the Personal Computer, Co-Founded Apple, and Had Fun Doing It. W. W. Norton & Company. ISBN 0-393-06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