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

中國少數民族

錫伯族錫伯語ᠰᡞᠪᡝ轉寫sibe)是55個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遼寧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口約19萬人(2021年)。

錫伯族
ᠰᡞᠪᡝ
廣祿
玉聞精一
總人口
19萬(2021年)
分佈地區
 中國
遼寧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黑龍江省
語言
漢語官話(東北錫伯族)
錫伯語滿語(新疆錫伯族)
宗教信仰
祖先崇拜
相關族群
滿族鮮卑族

名稱

編輯

「錫伯族」的「錫伯」源於該民族的自稱,漢語史稱「席伯」「西伯」「席北」等[1]

歷史

編輯

族源

編輯

關於錫伯族的族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為鮮卑後裔說,認為 (錫伯)是「鮮卑」的轉音,錫伯族由鮮卑人留在北方沒有南下、沒有與漢族融合的一支發展而來,[2][3][4][5]是「黃頭室韋」的一支後裔。[6]另一種為建州女眞同源說,認為錫伯族和滿族同源,都是女真人的後裔。[7][8]還有人認為,錫伯族不與滿族同宗、也不屬於東胡,而與鄂倫春族同祖。[9]

鮮卑後裔說為錫伯族內部大多數人所認可,[10]:10近年還得到了分子人類學DNA證據支持。[11][12]

古錫伯國

編輯

據史料記載,錫伯國原是金朝所封之國,都城在錫都,即喜都,又稱蘇完城、蘇完顏城,今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元末沒落,於明朝第二次稱國號,最終於明末衰退。

「從金天輔六年(1122年)至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雙陽錫伯國共存在466年。金代的錫伯國是由錫伯人、四部中的小黃頭女真部被金廷遷入雙陽後創建而形成的。「錫伯部強盛時,永吉、磐石、樺甸、伊通以及長春、吉林兩市的邊緣地帶,皆為其領地。」所謂海西四部,即扈倫四部(葉赫、輝發、哈達、烏拉),就是錫伯國(扈倫國)。

隸屬科爾沁

編輯

明朝時,錫伯族居於以伯都訥(今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為中心的嫩江下游、松花江中上游、洮兒河流域地區。嘉靖中期,被南下的蒙古科爾沁部收服。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錫伯部作為九部之一,參加古勒山之戰,最終被努爾哈赤擊敗。錫伯部小部分戰後即歸順建州女真,大部分仍居原處,後隨科爾沁部歸附後金[10]:22、23[13]

清廷贖買

編輯

初,東北地區的兵丁多調入關內,關外兵源不足。同時,錫伯人常常劫掠過往軍民,且屬科爾沁部,黑龍江將軍無法直接管轄,必須通過理藩院處理。為了加強東北防務,並取得對錫伯人的直接控制,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廷自科爾沁蒙古「贖買」走了全部錫伯、卦爾察達斡爾部,並編入上三旗,派駐齊齊哈爾、伯都訥和吉林烏拉[10]:23[13]

南遷

編輯

為了加強盛京(今瀋陽)及其周邊的防衛,同時加強對錫伯人的有效管理,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政府命令錫伯兵丁及家屬分批南遷。三年內,吉林烏拉的20個牛錄遷至京師地區,齊齊哈爾和伯都訥的54個牛錄遷至盛京地區。74個牛錄約6.5萬人。這次大規模遷徙是今錫伯族主體居於遼寧省的由來。[10]:24、25[13]

西遷

編輯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廷抽調部分錫伯兵丁戍邊伊犁地區。此舉的目的一在增強邊防軍力,二在利用不同民族相互牽制,便於管控。錫伯族1020名官兵及3275名眷屬,於當年四月初十和十九分兩批出發,歷時一年零三個月,抵達伊犁地區。加上途中出生的幼童和追隨而來的親眷,實際到達伊犁的有5050名錫伯人。伊犁將軍按照八旗建制,將錫伯人分為6個牛錄(後增為8個),組成錫伯營,作為集軍政、生產、宗族等不同功能於一體的組織。這次西遷導致了現今錫伯族人遙相分布於東北、新疆兩地的格局,也使得新疆錫伯族人長期處於聚居環境中,民族的語言、信仰、風俗得以較好地保存。[10]:26-29

大清滅亡後

編輯

大清滅亡後錫伯營在較長的時期內保持了傳統的生活方式。中華民國時期,和新疆的其他民族一樣,有一些錫伯人在蘇聯(主要是阿拉木圖)留學。三區革命中錫伯人也是其中的一股力量。1950年代解放軍進駐新疆以後錫伯人和其他民族一樣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少數民族之一。[14]:21-23

人口

編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年),全國共有錫伯族190,481人:[15]

聚居區域

編輯

錫伯族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一處:新疆伊犁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錫伯族的大多數居住於此。察布查爾縣內的錫伯人仍在8個牛錄聚居,自東向西為二牛錄、八牛錄七牛錄、六牛錄、五牛錄四牛錄、三牛錄、一牛錄。[14]:17

此外另有2個錫伯民族鄉三駿滿族蒙古族錫伯族鄉(吉林省扶餘市)、伊車嘎善錫伯族鄉(新疆伊犁州霍城縣)。瀋陽市瀋北新區原有兩個錫伯族鄉(黃家錫伯族鄉石佛寺朝鮮族錫伯族鄉)和一個錫伯族鎮(興隆台錫伯族鎮),現都已改為街道[16]

其他

編輯

台灣居住著唯一錫伯族人孔果洛廣定遠,1949年遷到台灣,為台灣滿語口說最後一人。[17]

文化

編輯
 
清朝的新疆錫伯族軍事移民
英國探險家亨利·蘭斯德爾英語Henry Lansdell繪於1882年

語言文字

編輯

語言

編輯

由於對錫伯族的族源有不同意見,學者對錫伯族早期使用的語言有不同的看法。支持鮮卑後裔說的學者認為,錫伯族最初使用鮮卑語,後來可能使用過契丹語女真語[18]:228、229

錫伯語屬滿-通古斯語系南通古斯語族滿語支,使用人口約3.6萬(2000年),主要分布於新疆伊犁州察布查爾、霍城、鞏留塔城等縣,以及烏魯木齊市伊寧市[19]錫伯族中約有16%使用錫伯語;東北錫伯族已經完全改用了當地漢語[10]:67

錫伯語有25個元音,29個輔音顎化輔音和唇化輔音,有規則複雜的元音和諧;有人稱體貌語態語氣語法範疇;主要通過詞根後接附加成分來構詞;主語前於謂語,修飾成分前於中心成分。[19]

文字

編輯

錫伯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滿-通古斯語系,使用者主要分布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霍城、塔城、鞏留、伊寧,烏魯木齊等地。 1764年,一部分錫伯族軍民遷到新疆伊犁,使錫伯語口語得到新的發展,並一直延續到現在。元音有26個,分為單元音和複合元音,單元音有:j、ε、a、y、oe、u、o,複合元音有:i、ai、ui、oi、u、au、ou、ia、iu、io、y、ya、ua、uo。輔音有44個。錫伯語有自己的特點,即元音不分長短,複合元音較多,有元音和諧現象,但不嚴整,體詞有數、格的範疇,名詞有第三人稱的反身領屬附加成分,動詞有態、體、式的範疇,虛詞比較豐富。當今的錫伯語言文字乃滿語滿文的繼續。[20]

1947年,錫伯族的知識分子改革了原來使用的滿文,廢除第六元音V,增加了wi,wo,wu,主要用於拼寫來自俄國的外來語。

錫伯文共有40個字母:6個元音字母、24個輔音字母、10個拼寫外來詞的字母。字母的基本筆畫有字頭、字牙、字圈、字點、字尾,以及各種方向不同的撇和連接字母的豎線。書寫順序為從上到下,行款為從左至右,使用一般文字通用的標點符號。[21]

居住在伊犁河谷的錫伯人處於多民族語言包圍的環境中,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學習其他民族的語言,包括學習俄語。錫伯族一般都會講漢語、俄語、維語。因此,伊犁的錫伯族被譽為「天才翻譯」。

《察布查爾報》是中國目前惟一出版的錫伯文報紙。[22]

節慶

編輯

春節是錫伯族最重要的節日,「過年」活動從臘八開始,直到來年二月二,中間要經歷臘月二十三小年、臘月三十大年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月廿五填倉節等。錫伯族傳統上有「二磕頭」的習俗,在除夕夜,男性要到存有本哈拉家譜的長支家中給祖先燒香磕頭,初一早上再去磕一次頭。[10]:154-157

錫伯族也過清明節中秋節農曆三月,掃墓、供奉魚肉,稱為「魚清明」。七月十五,掃墓、供奉瓜果,稱為「瓜清明」。八月十五,全家團聚,祭月、賞月。[10]:157

西遷節

編輯

西遷節是錫伯族的重要民族節日,於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舉行,主要有飲食會宴、文藝表演、體育競技等活動。四月十八日傳統上是錫伯人在錫伯族家廟進行祭祀、聚會等民俗活動的日子。乾隆二十九年四月十八日,第二批西遷錫伯人在家廟與留在盛京的錫伯人聚會、作別,次日啟程西行。因此,四月十八在傳統的祭祖、聚會活動上又增加了紀念西遷、懷念遠方同胞的內容。[18]:102、103

抹黑節

編輯

抹黑節也稱「抹畫泥兒」或「打畫泥兒」,是錫伯族傳統民族節日,在東北和新疆都曾流行。正月十六,人們用抹有鍋灰的黑布,互相抹黑對方的臉或衣服。一般民間抹黑,多只在親戚、鄰里、密友間進行,帶有玩笑、娛樂的性質。關於抹黑節的來源有許多傳說,但都與黑穗病有關,把黑穗病看成是上天的懲罰,希望通過人的抹黑來代替莊稼受過。[10]:157-160

儀禮

編輯

婚禮

編輯

東北錫伯族婚宴酒席上的六道主菜,要用六個大湯碗盛湯菜,故婚禮被稱為「吃六碗」。東北錫伯族的婚禮風俗與當地的滿族基本一致。[10]:101、104

新疆錫伯族保留有更加傳統、繁瑣、隆重的婚俗,一般分為說親、定親、認親、請旨、裁衣、迎親等階段。其中,女方家大宴的日子,男青年組成的迎親隊伍會來到女方家,跟女方家的女青年進行歌舞比賽,現編、現唱、現跳,一直持續到深夜,氣氛活躍喜慶;這一儀式被稱為「打丁巴」,是錫伯族婚禮最有特色的部分。[10]:104、106

喪禮

編輯

錫伯族實行土葬,每個哈拉都有固定的墓地,有固定的排列順序。錫伯族還有夫妻棺木同穴合葬的習俗。[10]:109、115

新疆錫伯族曾有過瓦罐葬的習俗,即火化後將骨灰裝入瓦罐中再埋葬。據說是奉命西遷時,乾隆帝曾說過60年後再換防回來,因此最初的移民選擇了方便將骨灰攜帶回鄉的瓦罐葬,後來回鄉無望,就又改回了土葬。[10]:110

錫伯族傳統守孝制度十分嚴格。子女要守孝百日,不參加娛樂活動,不剃髮剃鬚,不着鮮艷服裝,不戴首飾。妻子要守喪三年,期間不能改嫁。[10]:116

傳統服飾

編輯

傳統錫伯族服飾,男子多用等顏色,多穿長袍馬褂,戴圓頂帽,穿長筒。女子也穿長袍,扎褲腳,穿白繡花鞋,喜愛佩戴耳環戒指手鐲等裝飾品。長袍是錫伯族最有特點的服裝;與滿族長袍的區別在於,錫伯族長袍只在兩側鑲邊,下擺不鑲邊。[10]:98、99

音樂舞蹈

編輯

錫伯族能歌善舞,閒暇時間或節慶時日,歌舞不斷。

貝倫舞

編輯

錫伯族傳統民間舞蹈內容豐富,可以分出十餘個大類,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統稱為「貝倫」;與之相對的是「瑪克辛」,指宗教舞蹈或外民族舞蹈。貝倫舞在錫伯族民間非常流行,幾乎人人會跳;其帶有即興表演性質,只要一人帶頭奏樂,人們便紛紛加入。貝倫舞的主要伴奏樂器為彈撥樂器東布爾。錫伯人把貝倫舞和東布爾看成一個整體,有東布爾的地方就有貝倫舞,而貝倫舞只有在東布爾的伴奏下才更純正、自然、優美。[10]:137[23]

民族樂器

編輯

東布爾(又作「朵恩布爾」)屬彈撥樂器,是錫伯族最具特色的民族樂器,琴箱呈長方形,琴杆細長,僅有兩根弦。東布爾與哈薩克族樂器冬不拉名字、形制均類似,但沒有位,較為原始。錫伯族人的東布爾演奏技巧並沒有教學師承體系,只能依靠對音樂和表演的觀察、記憶、模仿來學習,所以每個人的演奏都帶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東布爾在東北錫伯族中已經失傳,在新疆錫伯族中如今也很少有人會彈奏。

錫伯族的傳統民族樂器還有拉弦樂器額鄂春,吹奏樂器墨克納和吾爾呼斐查庫。額鄂春久已失傳,現只有根據文獻記載新制的。墨克納,又稱「口弦」,是一種非常小巧的金屬樂器,已經基本失傳。吾爾呼斐查庫,又稱「葦笛」,由蘆葦製成,雙管雙,各有六個音孔,也已失傳。[23]

朱倫呼蘭比

編輯

朱倫呼蘭比(julen hvlambi)是錫伯族的特色曲藝。「朱倫」指長篇小說,「呼蘭比」指「念說」。表演藝人被稱為「朱倫額爺」或「朱倫瑪瑪」,他們手持書本,用帶有一定音調的錫伯語誦讀長篇小說。念說的內容主要是漢文古典章回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楊家將》、《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等——的翻譯本。念說所用的文本多是滿文或錫伯文的手抄本,也被稱為「朱倫」,因抄寫費時費力,一本朱倫可以換取一匹馬或一頭牛。朱倫呼蘭比對保留和傳承錫伯族語言文字及吸收漢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10]:127、128[24]

體育遊戲

編輯

騎射

編輯

清朝時,新疆錫伯族男性滿18歲後,每年均要參加官方的騎射考核,達標者稱為「披甲」,成為兵士,不合格者劃為「閒散」,受人恥笑。因此錫伯族重視騎馬射箭,女性也不例外。[10]:146

察布查爾縣被譽為「箭鄉」,[25]曾出過大量優秀射箭運動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運動會上,察布查爾普通農民金鐘曾獲射箭全能第三。第四屆全運會,察縣業餘射箭隊的郭梅珍汝光夫婦奪得10枚射箭金牌中的7枚。巴永善、汝光、永富軍薛海峰先後代表中國隊參加過奧運會。薛海峰於2008年奧運會上獲得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男子團體射箭賽銅牌,創中國男團最好成績;郭梅珍時任男隊教練。[10]:146[26]

新疆電視台曾拍攝過反映錫伯族射箭文化的電影《箭鄉少女》,以郭梅珍作為主人公原型。[27]

2012年,中國弓箭文化博物館在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縣開館。[28]

摔跤

編輯

錫伯族的摔跤運動由來已久,與賽馬、射箭並稱為「男兒三藝」。[10]:147

錫伯族運動員顧錦林,從1978年至1983年曾先後7次獲得全國古典式摔跤68公斤級冠軍。[29]

中國第一部反映錫伯族民族生活的故事片《現代角鬥士》的主人公錫林就是一位錫伯族摔跤運動員。該片由錫伯族導演白德彰執導,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86年出品。[10]:148

嘎拉哈

編輯

東北錫伯族十分喜愛玩嘎拉哈,稱為「歘」(漢語拼音chuǎ)嘎拉哈。春節期間從正月一直玩到二月二,故有俗語說:「歘正月,鬧二月。」錫伯族村民甚至會在正月坐拖拉機到其他錫伯族村子,進行村際比賽。[10]:150

歘嘎拉哈已被政府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加以提倡。瀋陽市已舉辦了多屆「神州一歘」錫伯族嘎拉哈節。[30]

信仰崇拜

編輯

錫伯族的信仰情況複雜多樣,多種信仰共存,沒有形成專一的宗教信仰。其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祖先崇拜,家中多供奉家譜,並衍生出了相關信俗。

喜利媽媽和海爾堪瑪法

編輯
民間信俗(錫伯族喜利媽媽信俗)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遼寧省瀋陽市
分類民俗
序號992
編號項目Ⅹ—85
登錄2011年

喜利媽媽,又稱「子孫媽媽」,是保佑子孫繁衍生息的女性神靈,在東北和新疆錫伯人中都家喻戶曉。民間傳說,喜利姑娘曾上天向玉帝借來寶物,拯救了錫伯人祖先部落中僅存的九對童男童女,因而被玉帝封為喜利媽媽。錫伯人對喜利媽媽的信仰十分虔誠,認為其很靈驗,能護佑後代興旺。

喜利媽媽信仰的供奉對象一般是一條長約十米的繩子,也稱為喜利媽媽。其帶有結繩記事家譜的性質,掛有小弓箭、小布條、小搖籃、嘎拉哈、銅錢等,各有喻義,如小弓箭代表生了男孩,小布條代表生了女孩,小搖籃代表娶了媳婦,嘎拉哈用來隔開兩輩人,等等。 平時裝在牛皮紙袋內,掛在西屋的西北角,大年三十取出,從西北角拉到東南角,全家人燒香、磕頭、供奉祭品,到二月初二再收回袋子裡。

喜利媽媽的請立程序有諸多規則。只有有孫子的家庭才可以請喜利媽媽,還需要邀請村中人口興旺、子孫齊全的家中的老人來製作,繩子上的物品也要到人口多、輩數全的人家中索要。此外還要準備一頭去勢的黑色公豬,從正月開始餵養,到臘月十六,宰殺、烹食,邀請村中眾人品嘗,然後迎請喜利媽媽。

喜利媽媽是錫伯族獨有的信俗。改革開放初期,東北許多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瞞報了民族成分的人要求恢復民族成分,行政部門在核對、確認時,就以家中是否供奉喜利媽媽和家譜作為區分錫伯族、滿族和漢族的一項重要標準。[10]:165-173

海爾堪瑪法則是保佑家畜興旺的男性祖先神,供在西屋的室外西南角上。海爾堪瑪法崇拜在東北已很罕見,但在新疆仍保留。[10]:172

薩滿教

編輯

薩滿教是錫伯族最原始的信仰之一。錫伯族的薩滿通過唱神歌和跳神來與神靈溝通,具體又可分為薩滿、斗琪、爾琪、香頭等多種巫師。薩滿教在錫伯族中已經幾乎消失,但其長期潛移默化帶來的影響非常深遠。[10]:175、189

藏傳佛教

編輯

明末清初,錫伯族曾被蒙古科爾沁統治,因而受到蒙古族的影響,部分人開始信奉藏傳佛教。且藏傳佛教的地位高於薩滿教,薩滿承認自己的本領不如喇嘛,故薩滿家的婚喪事務都要請喇嘛主持念經,而喇嘛死後不請薩滿跳神。

錫伯族建立的重要藏傳佛教寺廟有瀋陽的太平寺(即錫伯族家廟)和察布查爾縣的靖遠寺。此外,瀋陽的北塔法輪寺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從蒙古喇嘛寺改為滿洲喇嘛寺,並挑選通曉滿語的錫伯人來擔任滿洲喇嘛,故有「北塔法輪寺的喇嘛都是錫伯人」的說法。[10]:190、191

漢文化民間信仰

編輯

錫伯族還受到了漢文化民間信仰的影響,信奉關帝娘娘。錫伯族到達伊犁後分出的八個牛錄,每個牛錄都建有關帝廟、娘娘廟和痘神廟。此外,錫伯族還供奉龍王土地神等。[10]:173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編輯

錫伯族的西遷節[31]貝倫舞、弓箭製作技藝、[32]民間故事、刺繡、喜利媽媽信俗、傳統婚俗、[33]民歌、錫伯文書法[34]等先後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錫伯族家廟靖遠寺[35]伊犁清代卡倫遺址卡倫即軍事哨所)、納達齊牛錄關帝廟[36]先後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錫伯族 [DB/OL] [2024] // 陳至立辭海. 7版網絡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2. ^ 《朔方备乘》影印本. [2015-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3. ^ 《天咫偶聞》影印本. [2016-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5). 
  4. ^ 賀靈. 锡伯族源考.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1, (4): 80–88. 
  5. ^ 锡伯族简史(修订本).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8. ISBN 9787105087013. 
  6. ^ 吳扎拉·克堯. 锡伯先民大黄头室韦追随耶律大石西迁初探.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03, (4). 
  7. ^ 《柳边纪略》影印本. [2015-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8. ^ 瀛雲萍. 锡伯族源新考. 滿族研究. 1988, (1): 79–83. 
  9. ^ 趙展. 锡伯族源考. 社會科學輯刊. 1980, (3): 100–105.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李雲霞. 中国锡伯族.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ISBN 978-7-01-013297-6. 
  11. ^ 於長春,李文榮,謝力,張小雷,周慧,朱泓. 新疆锡伯族人群线粒体DNA的遗传学分析. 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 2007, (5). 
  12. ^ 趙欣,於長春,朱泓.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鲜卑族的流向. 吉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1): 34–37. 
  13. ^ 13.0 13.1 13.2 趙志強、吳元豐. 锡伯家庙碑文考. 社會科學輯刊. 1984, (4): 98–105. 
  14. ^ 14.0 14.1 承志. シベの歴史と言語 : 中国:シベ族は如何に作り上げられたのか?. 満族史研究 (満族史研究會). 2021-12, (20) (日語). 
  15. ^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國家統計局. [2015-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3). 
  16. ^ 沈北新区历史沿革. 行政區劃網. [2015-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5). 
  17. ^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5&SerialNo=43186.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上報. 2018-06-29 [202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2). 
  18. ^ 18.0 18.1 李陽、王焯、董麗娟. 锡伯族文化. 瀋陽: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497-0126-1. 
  19. ^ 19.0 19.1 锡伯文、锡伯语、锡伯族.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二版.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0-7958-3. 
  20. ^ 安俊. 錫伯語言文字乃滿語滿文的繼續[J]. 滿語研究, 1985, (1).
  21. ^ 存档副本. [2018-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7). 
  22. ^ 存档副本. [2018-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6). 
  23. ^ 23.0 23.1 石硯馨. 新疆伊犁察布查爾縣錫伯族樂器的調查研究. 新疆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12.
  24. ^ 朱伦呼兰比:锡伯族的文学读书会. 中國文化報. [2015-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5.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中國射箭協會官方網站. [2015-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1). 
  26. ^ 趙潔. 新疆錫伯族弓箭民俗文化考察. 西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 2008.
  27. ^ 为了共同的梦想——《箭乡少女》背后的故事. 新疆日報網. [失效連結]
  28. ^ 中华弓箭文化博物馆在新疆察布查尔落成. 新華網. [2015-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9. ^ 少数民族运动员英才辈出. 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 [2015-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0. ^ 我市举办“神州一歘”锡伯族嘎拉哈节. 瀋陽市民族事務委員會. [永久失效連結]
  31.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5-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8). 
  32.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失效連結]
  33.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失效連結]
  34.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中國國務院. [失效連結]
  35.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國家文物局. [2015-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36.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國家文物局. [2015-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延伸閱讀

編輯
  • 賀靈 主編. 锡伯族百科全书.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5. ISBN 7-228-03615-8. 
  • 仲高、迪木拉提·奧邁爾、賀靈、佟克力. 锡伯族民间信仰与社会.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8. ISBN 9787105095087. 
  • 奇車山. 衰落的通天树——新疆锡伯族萨满文化遗存调查.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1. ISBN 978710511398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