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 (李斯特)

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创作的钢琴独奏曲

》(義大利語La campanella,意為小鍾),是由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創作的《帕格尼尼大練習曲英語Grandes études de Paganini》(Grandes études de Paganini, S. 141,1851年)6首中的第3首,為鋼琴獨奏曲[1][2]。這部作品是早前1838年的 É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ente d'après Paganini(S. 140)的修訂版本[3][4]。《鍾》是根據尼可羅·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B小調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英語Violin Concerto No. 2 (Paganini)》第三樂章「鐘聲迴旋曲」改編而成,改編後的旋律更加神似手搖鈴

鋼琴獨奏曲 弗朗茨·李斯特作品
作品中的一段旋律,兩個紅色音符之間相差35個半音,在鋼琴上大約相隔46厘米
原文名La campanella
調性升g小調
目錄號S. 141
時期浪漫主義
作品源於帕格尼尼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英語Violin Concerto No. 2 (Paganini)第三樂章
出版1851年

這首練習曲以高跨度、多雙音、多同音輪指等等諸多特色而聞名,鋼琴演奏技巧水平要求極高。

樂曲簡介

編輯

關於《鍾》的創作時間說法不一。1831年,李斯特在聽過帕格尼尼的音樂會後深受感動[5],產生了改編這些樂曲的想法。1838年該作品即被收錄到《帕格尼尼大練習曲》的原稿當中。

《鍾》為三段式結構,升G小調,6/8拍。其各段落多次變化因而有變奏曲迴旋曲的特點。其前奏由左右手交替演奏,兩個音之間相隔八至十六度,力度變化由P到漸弱,模仿被敲擊的鐘聲[6]。整首樂曲速度較為輕快,運用了高難度及複雜的演奏技巧,包括了遠距離音程的敏捷跳躍、八度的快速重複音、單手同時旋律和顫音、快速的跑動音群等[2]

這首曲目也曾被其他作曲家和鋼琴家改編過,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費盧西奧·布索尼馬克-安德魯·哈默林

參考文獻

編輯
  1. ^ Richard Taruskin (編). Oxford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5-Book Set. 2009 (英語). Besides a streamlined version of La campanella, the set included five of Paganini's Caprices freely transcribed, including two of these given above in Ex. 5–1a. Liszt's versions are shown in Ex. 5–5. 
  2. ^ 2.0 2.1 張雪雁. 浅谈李斯特的钢琴独奏曲《钟》及其演奏技巧. 藝術研究. ISSN 1673-0321. 
  3. ^ Ben Arnold. The Liszt Companion. 2002: 101 (英語). By far, the most performed of these studies is the revised version of La campanella with its engaging wide leaps, … 
  4. ^ Alan Walker. Reflections on Liszt. 2005: 30 (英語). The five Paganini caprices, plus a free arrangement of "La campanella" which also appeared in 1838. later formed the six É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ente d'après Paganini. 
  5. ^ 周薇. 西方钢琴艺术史.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3: 126. ISBN 9787806672365. 
  6. ^ 钟彥婷. 试析李斯特练习曲《钟》的演奏. 大舞台. 2012, (2). ISSN 1003-1200.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