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魯河
賈魯河,淮河水系主要支流之一,發源於河南省新密市境內[1],向東北流經鄭州市區西部後折向東流,流經鄭州市區北部,在中牟縣折向東南,經尉氏縣、扶溝縣和西華縣三縣後,在周口市流入沙潁河,全長276公里,是河南境內除黃河外最長的河流。該河得名於元朝治理黃河的名臣賈魯[2]。
賈魯河 |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州 | 河南 |
源頭 | 新密市聖水峪 |
河口 | 周口市沙潁河 |
流域面積 | 5,896 km2(2,276 sq mi) |
本貌 | |
長度 | 276 km(171 mi) |
歷史
編輯賈魯河前身是戰國魏惠王於公元前361年開挖的鴻溝,漢代名浪蕩渠[3],據《水經注》載:「浪蕩渠自牟(今中牟縣)東流,至浚儀(今開封市西北)分為二水:南流曰沙,東流曰汴」。隋朝時通濟渠開通,南北漕運以汴水為主,沙水因疏治不力而逐漸淤塞,至唐初已無法通航。五代十國時期,後周定都於汴京,為了恢復漕運,在沙水故道的基礎上另疏新河,又稱蔡河。北宋時期,蔡河得到進一步疏治,與汴水、金水河、五丈河並稱為都城東京的「四大漕渠」。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黃河在開封以北決口,汴水、蔡河相繼淤塞,使得漕運斷絕。為了疏通漕路,工部尚書賈魯主持疏通了汴水和蔡河。明弘治年間,都御史劉大夏等人從孫家渡(今鄭州市西北)引黃河水東南流,沿宋代汴水的上游,在開封接西蔡河故道,經尉氏、扶溝後接東蔡河故道,至商水匯入潁河。為紀念曾疏通汴、蔡等河的賈魯,將此河命名為賈魯河[4]。明代以前船隻可逆水而上經西華和扶溝縣直達朱仙鎮[3],黃河於1841年、1843年、1868年、1887年4次決堤入賈魯河,致使河道嚴重淤塞,1889年候補道李國和疏修一次,1901年黃河於楊莊後再次決堤,泥沙堵塞河道造成無法行船。1927年,河南省政府沿1843年黃河洪水沖刷之河槽改挖賈魯河,全長42.5公里,繞過朱仙鎮由開封縣的仇店、肖莊入尉氏,經歇馬營、蘆館、梅莊、北曹,到榮村再東南流至王寨注入賈魯河故道[5]。
水文
編輯賈魯河的上源較多,多在新密市北部山谷。源頭分為東西兩支,西支流古稱京水,亦稱賈峪河、孔河,源於新密市袁莊鄉南彎長里溝,向東北至滎陽市境內,流經上灣、寺河兩個小型水庫,經張莊入鄭州市中原區常莊水庫,在趙坡村與東支匯流。東支流有三源,西源於新密市白寨鎮楊樹崗聖水峪,由聖水峪河經申河、全垌入尖崗水庫;中源於二七區侯寨街道三李西的冰泉、溫泉,流經三李村、全垌東入聖水峪河;東源於侯寨街道劉家溝九娘娘廟泉,流入尖崗水庫,在趙坡村與西支匯流入西流湖[6],賈魯河經鄭州市北郊老鴉陳折向東流入中牟境,繞中牟縣城東南流入尉氏縣,出扶溝縣經西華縣至周口市西匯入潁河,全長246公里[5][7]。扶溝水文站測得平均流量每秒17.09立方米,含沙量每立方米2.86公斤,年徑流量5.363億立方米[7]。1950年後賈魯河上游共修建有7座中型水庫,28座小型水庫。兩岸堤防總長131.5公里。1958年後幹流上曾建攔河閘14座,70年代以後,尚保留後槽、高集、扶溝、擺渡口、閻崗、周口攔河閘[8],1971年從賈魯河尖崗水庫引水為鄭州市區供水,河水先由水庫輸水道或溢洪道入西流湖,再由柿園水廠向西流湖取水[9]。
參考資料
編輯- ^ 河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河南省志 水利志.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5. ISBN 9787215031883.
- ^ 河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河南省志 地名志.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04. ISBN 9787215024700.
- ^ 3.0 3.1 周口地區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 周口地区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3-10: 第十一卷第一章第二節. ISBN 7-5348-1274-7.
- ^ 河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河南省志 地貌山河志.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11. ISBN 9787215033825.
- ^ 5.0 5.1 尉氏縣誌編纂委員會 (編). 尉氏县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3-11: 第一篇第三章第三節. ISBN 7-5348-1109-0.
- ^ 鄭州市水利志編輯委員會. 郑州市水利志. 1995年10月.
- ^ 7.0 7.1 周口地區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 周口地区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3-10: 第一卷第四章第一節. ISBN 7-5348-1274-7.
- ^ 河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河南省志 地貌山河志.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11: 第四章第四節. ISBN 9787215033825.
- ^ 河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河南省志 地貌山河志.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11: 第十一章第一節. ISBN 978721503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