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山遺址

苏州工业园区的遗址

草鞋山遺址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是一個新石器時代遺址,1995年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草鞋山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
分類古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編號7-0141-1-141
認定時間2013年3月
紅陶甑——馬家浜文化,草鞋山出土

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唯亭鎮北陽澄湖畔的草鞋山就有人居住,本遺址的發現證明了長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本遺址於1956年發現,1972年至1973年進行發掘,發現已炭化的稻穀、殘存的紡織品碎片和許多磨光的石器、骨器、陶器和玉器等。[1][2]


內容

編輯

10個文化地層

編輯

草鞋山遺址的文化堆積厚達11米,考古專家把它分為10個文化地層。說明如下:

耕土層,厚0.2~0.3米。

第一層,灰褐土,厚約0.8米。出土幾何形印紋陶片、釉陶片,發現了包括有幾何形印紋硬陶器、釉陶器的六組遺物,屬於春秋時代的吳越文化。

第二層,黃褐土,厚約1米。發現墓葬的陶器。

第三層,灰土,厚2米左右。出土貫耳壺、竹節柄豆的黑皮陶片、魚鰭形鼎足,這些是帶有良諸文化特徵的陶片。

第四層,褐土,厚1.2~1.5米。發現三座墓粼,器物很少,同蘇州市越城遺址中層墓葬出土物相近。

第五層,黃白色淤土,厚0.25~0.3米。包含陶片很少。

第六層,紅褐土,厚0.25米。發現八十九座幕彈,同上海市青浦崧澤遺址中層的墓葬相同。

第七層,黑褐土,厚0.9米左右。發現六座墓葬。

第八層,黑土,厚0.7米。

第九層,綠灰土,為綠黑土和灰黃土層相間的夾心土,厚1.5米。共厚2.2米。這兩層發現了一百零六座墓葬,同浙江嘉興馬家浜遺址上層的墓葬相同。

第十層,厚1-2米。發現居住遺蹟十一個灰坑,出土稻穀、菱、動物遺骨、紡織物殘片等,陶片大多為夾砂褐陶,也有一些夾砂紅陶。與馬家浜和吳江梅堰兩遺址的下層相近。

M198墓葬

編輯

M198墓葬是一座典型的良渚文化類型墓葬,出土了大型玉琮、玉璧等隨葬玉器。其中有3件玉琮,第一件出土的被譽為「中華第一玉琮」,是因為第一打破了考古界對玉琮年代的原有普遍認知,證明良渚時期就已經有玉琮;第二打破了對社會等級分化的原有普遍認知,使人們認識到,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社會分化已經比較嚴重了。

文物價值

編輯

草鞋山遺址保存有長江下游史前文化完整的發展序列,再現了長江下游史前人類歷史的發展史,是長三角地區歷史發展的一部完整的「地書」,為研究太湖地區、長江下游的古代文化提供了典型地層與文化遺物,具有考古學上的里程碑意義。

自考古發掘以來,以「四個最」聞名於世。

第一,草鞋山遺址是江南地區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文化發展序列保存最完整的遺址,被考古界稱為「江南史前文化標尺」。文化層堆積厚達11米,共10個層級,從下往上依次為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文化層連續疊壓,被稱為江南「三疊層」。

第二,首次在史前墓葬中出土玉琮,被稱為「中華第一玉琮」。打破了對玉琮年代以及社會等級分化的原有普遍認知。

第三,最早發現有人工灌溉系統的古水稻田,是稻作文化起源的最直接例證。

第四,最早發現的葛紡織品實物,是先民走向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

附近交通

編輯

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草鞋山站位於此遺址公園附近。此外,草鞋山考古遺址公園亦有多條公交線路到達。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蘇州市地方志辦公室. 草鞋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2012-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1). 
  2. ^ 蘇州日報. 穿越5500年尘与土 苏州草鞋山遗址掘出神秘古物. 中國新聞網. 2009-11-24 [2012-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8). 

31°22′29″N 120°47′39″E / 31.37462°N 120.79406°E / 31.37462; 120.7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