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市中國山東省下轄縣級市,由青島市代管;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大沽河下游,東臨膠州灣。市人民政府駐三里河街道北京路1號

膠州市
縣級市
少海
少海
膠州在青島市的位置
膠州在青島市的位置
坐標:36°14′53″N 119°57′45″E / 36.2481°N 119.9625°E / 36.2481; 119.9625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中國山東省青島市
政府駐地三里河街道
下級行政區
12
政府
 • 市委書記祝華
 • 市長劉贊松
面積
 • 總計1,323.65 平方公里(511.06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987,820人
 • 密度746人/平方公里(1,933人/平方英里)
 • 城鎮613,996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266300
電話區號532
車輛號牌魯B(增補魯U)
行政區劃代碼370281
網站www.jiaozhou.gov.cn

膠州因東南臨膠州灣,以膠水而得名;擁有5000多年歷史,唐朝於境內設立板橋鎮,北宋時期港盛州興,海運貿易持續繁榮,是長江以北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全國五大商埠之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素有「金膠州」之美譽。

地理

編輯

膠州地處膠萊河入口南部,屬海淀平原,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4℃。年均降水量695.6毫米。礦產有螢石、重晶石、沸石、石墨、膨潤土、珍珠岩、砂子、石材等。

歷史

編輯

膠州地區文明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其境內發現的三里河文化遺址兼具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的特徵。

西周時期,莒國為周武王所封,其都城介根位於膠州西南。秦朝於膠州置黔陬縣。西漢時期於今里岔鎮西設置祓國。北魏置膠縣。朝時設立板橋鎮,至北宋時期發展成為全國五大商埠之一、長江以北唯一通商口岸。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今膠州地區1950年5月屬於膠州專區,1956年2月劃歸昌濰專區,1978年劃歸青島市。1987年改設膠州市(縣級)至今。

經濟

編輯

膠州市經濟較為發達,在縣市中具備較強競爭力,其綜合實力2010年列山東省縣(市)的第五位,全國縣(市)第十七位

行政區劃

編輯

膠州市現轄8個街道、4個[2]

阜安街道、​中雲街道、​三里河街道、​膠東街道、​膠萊街道、​李哥莊鎮、​鋪集鎮、​里岔鎮、​膠西街道、​洋河鎮、​九龍街道膠北街道

人口

編輯

截至2022年末,膠州市常住人口為103.36萬人,增長1.14%,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19%,比上年末提高0.12個百分點。

交通

編輯

公路

編輯

鐵路

編輯

軌道交通

編輯

航空

編輯

特產

編輯

膠州大白菜

編輯

膠州大白菜俗稱「膠白」、「膠菜」,為膠州著名特產。其品質優良,具有「幫嫩薄、汁乳白、味鮮美、營養好」等特點,味道清脆,淡而有味,生食清脆可口,熟食風味甘美。其中含有硒、鉬等多種防癌、抗癌微量元素和較多具有生血功能的微量元素鋅,並具有抗衰老功效。

膠州大白菜種植歷史悠久。《辭海》「膠縣」條稱,「膠州產大白菜著名,謂之膠白」;清朝道光年間出版的《膠縣縣誌》記載:「其蔬菘謂之白菜,埤雅隆冬不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其品為蔬菜第一,葉卷如純束,故謂之卷心白」;1931年增修版《膠縣縣誌》又記載:「卷心白,菘之特種也。種於初秋,成立於冬,葉卷如純束, 味清而腴,邑內業園圃者多種之,為出口大宗」;清代膠州籍史學家柯劭作《種膠州白菜》詩:「翠葉中飽白玉肪,嚴冬冰雪亦甘香,園官不用夸安肅,風味依稀似故鄉」;陳毅元帥有詩讚美膠州大白菜:「偉哉膠菜青,千里沒良田」;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也提及「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

膠州大白菜於2006年註冊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同年被評為全國首批100個中國名牌農產品之一;2008年,被授予「綠色農業商超推薦品牌」、被認定為全國「3.15重點保護品牌」,2009年榮獲「共和國60華誕60商標」、「山東省著名商標」、「全國最具競爭力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0年榮獲「中國馳名商標」;2011年被評為「到山東不可不買的100種特色旅遊商品」、「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2年被評為「最受市民喜愛的島城農產品」;同年農業部確定膠州大白菜為全國農產品品牌能力、營銷能力、貯存能力、信息化能力建設的三個試點之一。

里岔黑豬

編輯

里岔黑豬是中國優良的地方豬種。其因產地和毛色得名,原主要分布於膠州市西南部的里岔、張應、張家屯和黃島、諸城高密等地的丘陵地帶。1985年裡岔黑豬被國家農業部列為重點推廣的優良地方豬種。現已被列為國家一類畜種資源重點保護,也是中國唯一、世界第二個有多肋形狀的豬種。

里岔黑豬華北型黑豬。1940年前後膠州地區曾引進巴克夏豬、哈白豬、長白豬等,但外來品種由於不適應當地飼養管理而被淘汰。當地農民通過長期擇優選留、繁衍繼代,逐漸形成了里岔黑豬。1972年,山東在豬種重點調查中,發現膠縣裡岔黑豬。此後,昌濰地區及有關縣多次對里岔黑豬進行調查和鑑定。1977年原膠南地區對三里河遺址進行挖掘,在墓穴中發現了三十多個豬下頜骨,還有豬簋等冥器,通過C14測定,有3390±150年歷史,據考證,這就是里岔黑豬的前身。

里岔黑豬腰長,形體高大,毛色全黑,瘦肉率50%左右,實用性強,繁殖率高。其肉質良好,具肌肉肉色3.4分級、大理石紋2.6分級、pH6.2左右、熟肉率較高(68.8%),失水率較低(20%),熟食口感酥嫩,鮮美多汁。

文化

編輯

膠州秧歌

編輯

茂腔

編輯

膠州剪紙

編輯

膠州八角鼓

編輯

旅遊

編輯

艾山風景區

編輯

高鳳翰紀念館

編輯

三里河景區

編輯

歷任地方長官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 肖實誠
  • 張元福
  • 李皓(2000年1月-)
  • 曹友強(2004年2月-)
  • 祝華(2006年12月-2011年11月)
  • 張德平(2011年12月-

友好合作關係城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2023年胶州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