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華人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7月17日) |
秘魯華人,又叫土生(Tusán,來自漢語的借用詞,粵拼:tou2 saang1),是指在秘魯出生或長期居住的海外華裔。
秘魯華人 | |
---|---|
總人口 | |
14,223人(2017)[1] 占秘魯人口0.04% | |
分佈地區 | |
利馬、瓦喬、莫約班巴、塔拉波托、伊基托斯 | |
語言 | |
西班牙語、克丘亞語、葡萄牙語 各種漢語(官話、客家語、粵語、閩南語) | |
宗教信仰 | |
羅馬天主教、漢傳佛教、儒教、道教 | |
相關族群 | |
拉美亞洲人 |
大多數秘魯華人都會說多種語言。除了當地通用的西班牙語以及克丘亞語,他們當中許多人還能說至少一種中國方言,如漢語官話、粵語、客語、閩語等。由於第一批華人移民來自澳門,所以他們當中也有一些人能說葡萄牙語。
歷史
編輯早期移民
編輯19世紀的許多中國移民從當時被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澳門出發,經過了四個月的行程,最後作為華工──或者說「苦力」──而在秘魯安頓下來。其他來自廣東的苦力隨後而至。在10萬華工中,95%是來自廣東地區,並且幾乎全是男性。在1849年到1874年,他們大多數被送到了食糖農園。隨着奴隸制度的終結,加上海岸的鳥糞礦場,以及海岸農園對勞動力的需求,華工直到19世紀末成為了主要勞動力,為秘魯的淘糞熱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苦力生活艱苦,近乎奴隸,因此他們也代表了歷史上從奴隸到自由勞動的一段過渡。其他的中國開拓者主要是在1912年民國建立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及中國共產黨的統治於1949年建立之後來到秘魯。在1957年,說廣東話(中山話,四邑話等)的人構成了秘魯華人的大多數,其餘的人則是說客家話等其他漢語的。[2]
當地的華人來自中國、東南亞的華人群體,包括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以及菲律賓的華人。在20世紀60年代、70年代以及90年代晚期的印度尼西亞的騷亂與大屠殺事件之後,許多印度尼西亞華人也移民到了秘魯。這些新來的華人移民在秘魯形成了拉丁美洲最大的華人社區之一。
離開秘魯
編輯許多秘魯華人在20世紀60、70年代離開了秘魯。他們大多數前往了美國,被叫作美籍華人或者「華裔美國秘魯人」,而其他的則去了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亞、新西蘭,或者回到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等地。
經濟貢獻
編輯在其契約結束後,許多華人苦力都採用了原僱主的姓氏(這也是許多秘魯華人有西班牙語姓氏的原因之一)。一些重獲自由的苦力(以及之後的移民)建立了許多小型業務。這些包括「奇法」(秘魯的中餐館──這個詞語來自粵語中的「饎飯」)。卡蓬街(又叫利馬唐人街)成為了西半球最早的唐人街之一。不少中國苦力娶了當地的女子,其子女是華人、西班牙人、非洲人或美洲原住民的混血兒。秘魯華人還協助了鐵路的建造和亞馬遜雨林的開發。他們在那裡取液於橡膠樹、淘金、耕種稻子,以及與印第安人貿易。他們甚至成為了該世紀末在亞馬遜地區的首府城市伊基托斯的最後一批外來聚居人群。
著名秘魯華人
編輯- 佩德羅·祖倫(1889-1925),哲學家、大學教授(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詩人、作家[3]
- Edwin Vasquez Cam,奧運會自由手槍金牌得主(1948)
- 陳路(Luis Chang Reyes)(1937-),工程師,國務大臣,大使
- 蕭錦榮(1951-),小說家
- Eugenio Chang Rodríguez,作家,語言學家,大學教授(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紐約市立大學)
- Rosa Fung Pineda,考古學家
- 何塞·安東尼奧·陳,前秘魯總理
- 黃柄輝,黃記連鎖超市創立者及前擁有者
- Alfredo Raul Chang Ruiz,秘魯最老且仍然活躍的雜誌《東方雜誌》的現任主管,[4]該雜誌的主題為秘魯人與亞洲人群體的聯繫
- Patty Wong,電視主持人
- Iván Miranda Chang,前職業網球運動員
- Efraín Wong,黃記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經理以及拉斯法爾卡斯釀酒廠創立者[5]
- Walter Wong Gutiérrez,人類學家,秘魯國家文化協會阿亞庫喬地區主管(1980-1982)[6][7]
- Annie Yep,電視主持人,新聞工作者
- Isabel Wong-Vargas,女商人,利馬拉卡萊塔飯店擁有者,收到過各種各樣的烹飪學獎,包括「利馬最佳海鮮飯店」[8][9]
- Teodoro Wuchi,前職業足球運動員
- 溫貝托·黎,國會議員
- Javier Wong,主廚
- Alan Wong,空手道老師,有氧運動教練,體育館擁有者
- Jimmy Wong,空手道老師,希臘2009年世界X級松濤館流空手道冠軍賽第1名,洛杉磯1989年世界冠軍賽第2名
- 陳伸,漢字藝術家
- 汪詩詩、汪圓圓:香港藝人
- 黃營均,捐資興建多間黃營均圖書館
- 張超雄,香港政治人物,父親為秘魯華人
- 蕭若元,已移民台灣的香港傳媒人,父親為秘魯華人
另見
編輯參考
編輯- ^ Perú: Perfil Sociodemográfico (PDF). Instituto Nacional de Estadística e Informática: 214. [2021-09-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2-11).
- ^ 橋梁第3卷提到的華人:[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
- ^ unmsm.edu.pe網站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9-27. (西班牙文)
- ^ 西班牙語維基百科:東方雜誌
- ^ estirpeperuana.com網站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9-29.,拉斯法爾卡斯釀酒廠主頁 (西班牙文)
- ^ 阿亞庫喬文化地區主管,出版社注釋 第1期:阿亞庫喬文化地區主管創建35周年慶典(2012.11.8)[失效連結] (西班牙文)(進入權檢索於2012.12.9)
- ^ 官員被害於秘魯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出自: 紐約時報 1982.12.2. (英文)(在線,進入權檢索於2012.12.9)
- ^ 秘魯、中國、美國的商務、家庭,及個人慈善事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
- ^ 舊金山編年史:Isabel Vargas訃告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0-11-16. (英文)
擴展閱讀
編輯- 費爾南多·德·特拉塞格涅斯·格蘭達, 沙国之梦:契约华工在秘鲁的命运, 利馬: 秘魯宗座天主教大學, 1994, ISBN 978-84-89309-82-1, OCLC 31349975 (英文)
- 中譯本:竹碧; 臘梅, 沙国之梦:契约华工在秘鲁的命运, 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9, ISBN 978-7-5012-1182-1, OCLC 237047875 (英文)
- 伊格納西奧·洛佩斯-卡爾沃, 埃韋林·烏-德·阿爾特; 卡蒂·洛佩斯 , 編, 秘鲁华人的身份以及监狱般的社群:萧锦荣的自我解剖式描写与其他的生存策略, 非洲-西班牙評論雜誌, 2008, 27 (1): 73–90 [2013-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英文)
- 伊莎貝爾·勞森特-埃雷拉. 秘魯華人與變化中的秘魯華人社群 出自: 國際海外華人學報, 7 (2011), 69-113頁. 在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可閱.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