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洲書院
27°07′23″N 114°59′54″E / 27.12306°N 114.99833°E
白鷺洲書院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明至清 |
編號 | 7-1126-3-414 |
認定時間 | 2013年3月 |
白鷺洲書院位於中國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白鷺洲是位於贛江之中的沙洲,由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之句而得名。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吉州知州江萬里在白鷺洲創建書院,並親自任教。此後,書院延本州名儒歐陽守道為首任山長。在宋代,書院培養了文天祥、劉辰翁、鄧光薦等一批傑出人士。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書院被洪水沖毀,吉安路總管李珏修復。至正十二年(1352 年),紅巾軍與元兵戰于吉安,書院大部被毀,兩年後又遭大水。至正十五年重建。入明以後,白鷺洲書院漸成遺蹟。明嘉靖五年(1526年),知府黃宗明重建白鷺洲講堂。嘉靖二十一年因白鷺洲易遭水患,遷書院於仁壽山慈恩寺,改名鷺洲書院。隆慶元年(1567年)書院改為廬陵縣學。萬曆元年(1573年),書院遷城北。經過兩次遷徙,書院已名存實亡。萬曆二十年 (1592),知府汪可受將書院遷回白鷺洲,主持修築了吉台、永堤以加強防洪,修復並擴建了宋時以來的堂、樓、亭、閣等,新增三坊、十學號房等,並增置院田,確保書院經濟來源。汪可受因中興白鷺洲書院,被列入書院四公祠內。至清代順治三年(1646年)、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年(1664年)、雍正二年(1724年)、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嘉慶十八年(1813年)、道光三年(1823年)、八年(1828年)、二十三年(1843年)先後重修或重建。咸豐六年(1856年), 太平軍與清兵激戰于吉安,書院又被焚毀。同治二年(1863年),經知府曾省三倡修恢復。現存的風月樓、雲章閣以及齋舍, 為同治二年所遺留,而洲中心的鷺池,則是明代萬曆二十年重修書院所開闢。[1][2]
1903年改制為中學堂,現為江西省白鷺洲中學。
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白鷺洲書院全面修繕復原,並對白鷺洲進行加固改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