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大學信息學院

愛丁堡大學信息學院(University of Edinburgh, School of Informatics)是愛丁堡大學理工學院下屬學院之一,合併了之前的計算機科學系,人工智能系和認知科學系。

歷史

編輯

愛丁堡大學信息學院建立於1998年, 是愛丁堡大學理工學院(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下屬學院之一。為了拉進計算機科學和認知科學的距離,學校的計算機科學系(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人工智能系(Depart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認知科學系(Department of Cognitive Science)被整合為一個學科,統稱信息學(Informatics)。愛丁堡大學將信息學定義為研究人工和自然計算系統中資訊的表達,處理和通訊的基礎學科,希望能對人工計算系統和生物有機體系統中的計算現象做出最基本的解釋。自然科學試圖解釋的最根本疑問是:什麼是物質?什麼是生命?什麼是思維?物理生物科學試圖探索前兩個問題,而信息學試圖探索後兩個問題,希望能夠為我們了解有認知能力的生物體中的各種認知過程提供理論基礎,從而最終複製和重建此類系統。

愛丁堡大學信息學院在人工智能理論計算機科學計算語言學方面世界領先,在生物信息學領域也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信息學院是全世界最早開展人工智能研究和教學的學術機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能系[1]。今天信息學院共有370位研究員,75位教師,大約697位研究生。側重理論是信息學院本科教育區別於其它大學計算機系的標誌之一。信息學院大樓的貝葉斯中心(Bayes Centre)里還坐落着愛丁堡並行計算中心英語Edinburgh_Parallel_Computing_Centre(Edinburgh Parallel Computing Centre,簡稱EPCC),擁有ARCHER和IBM藍色基因Q兩台超級計算機,從1990年至今被指定為英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ARCHER2截至2021年11月TOP500位列世界第22名。[2]

信息學院是英國唯一獲得英國高等教育委員會研究評估5*A級的計算機系[3]。七年評估一次的REF2022中,愛丁堡大學信息學院取得了科研實力英國第一[4][5]。權威計算機學校排名網站csrankings.org顯示其計算機2021年位列英國第一[6]自然語言處理領域(NLP)世界第一。[7]

知名人物

編輯

概述

編輯

計算機科學中,愛丁堡大學共出現過三位圖靈獎得主。他們分別是羅賓·米爾納(1991)、萊斯利·瓦利安特(2010)、和傑弗里·辛頓(2018)。米爾納於上世紀90年代至2010年長期任教於此,並在此期間開發了最早的自動定理證明工具LCF,π-演算系統Hindley–Milner類型推論等多種對計算機科學有着重大貢獻的突破性研究;瓦利安特於愛丁堡接受博士後訓練後前往哈佛大學計算複雜性理論做出了貢獻;辛頓則1978年於此完成博士學位,後發明了革命性的反向傳播算法玻爾茲曼機,被譽為「深度學習之父」。

愛丁堡大學對計算機編程語言有着相當貢獻。MLStandard ML羅賓·米爾納)、Prolog羅伯特·科瓦爾斯基)、Haskell菲利普·瓦德勒)、Erlang喬·阿姆斯特朗)、Modula-3Luca Cardelli英語Luca Cardelli)、POP-2Robin Popplestone英語Robin PopplestoneRod Burstall英語Rod Burstall)、NPL, HopeJohn Darlington英語John DarlingtonRod Burstall英語Rod Burstall) 等語言皆為校友或教授的成果。此外,部件工具箱WxWidgets也為愛丁堡大學開發。

知名畢業生包括Lars Rasmussen英語Lars Rasmussen谷歌地圖創始人;Chris Montgomery英語Chris MontgomeryXiph.Org創始人(開發了.oggVorbisFLAC等格式);Ian Clarke英語Ian Clarke自由網創始人;以及曾和拉吉·瑞迪李開復共同研究語音識別的現任微軟全球人工智能首席技術官黃學東。華人校友包括「中國計算機之母」,籌建了中國的計算機研究機構並在20世紀50年代設計試製成功中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的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的夏培肅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所長李明樹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李未;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林惠民樊文飛,著名數據庫專家和中科院外籍院士,乃資訊學院現任教員。

其他知名人物

編輯

研究

編輯

資訊學院的部分研究所,研究中心包括:

(神經計算和自適應計算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aptive and Neural Comput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智能系統及智能系統應用研究中心)Centre for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其中包括了(人工智能應用所)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 Institu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交際與協作系統研究所)Institute for Communicating and Collaborative Systems
(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所)Institute for Computing Systems Architectu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認知,動作和行為研究所)Institute of Perception, Action and Behaviou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理論計算機科學實驗室)Laboratory for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語音技術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Speech Technology Resear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人與人資訊交換研究中心)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ent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神經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for Neuroscience Resear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

資訊學院的研究資訊:http://www.inf.ed.ac.uk/resear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關於資訊學院的informatics: http://www.inf.ed.ac.uk/about/vision.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愛丁堡人工智能簡史: http://www.inf.ed.ac.uk/about/AIhistory.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05-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5). 
  2. ^ 存档副本. [2022-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1). 
  3. ^ 存档副本. [2022-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8). 
  4. ^ 存档副本. [2022-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5). 
  5. ^ https://results.ref.ac.uk/(S(pfyqs1w1ohusrw2fbfibkjdl))/
  6. ^ 存档副本. [2022-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5). 
  7. ^ 存档副本. [2022-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