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頂梵語अभिषेक羅馬化:abhiṣeka標準藏語དབང་羅馬化:dbang),其原來的意思是以四大海之水,灌在頭頂然後表示祝福之意,原為昔日印度國王冊立太子之儀式。大乘佛教中以灌頂表示佛位受職,菩薩於十地中之第九地入第十法雲地時,得諸智水灌頂,稱灌頂法王。或稱菩薩修至十地,即受諸佛摩頂,稱灌頂,表示入佛之界。

印度卡納塔克邦的耆那教灌頂儀式

密教中以灌頂為阿闍黎向弟子印可傳授時的一種儀式,一般表示如來五智的五瓶水灌注弟子頂,意為自此紹繼法門,不斷掉佛的種子(承認弟子是未來的往後的佛)。不空三藏解釋說:「頂為頭頂,表大行之尊高。灌為灌持,明諸佛之護念(守護憶念)。」如不灌頂而學,即是盜法,不但不得以成就,得了成就也要下地獄

道教內丹修煉講究「真種子」的產生。《悟真篇》說:「咽津納氣是人行,有藥方能造化生。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 一般需要師傅在弟子身上種下的靈性之根,或稱先天太乙之真氣(真種子)。另外道家還有「飛靈入竅」的方法。這都與佛家的灌頂有類似之處。不過道家的「鼎」和「竅」一般不必在頭頂。

經論記載

編輯

經文

編輯
  • 華嚴經》卷二十七〈十地品〉云:「一切十方諸佛光明入是菩薩頂時,名為得職、名為入諸佛界,具佛十力,墮在佛數。佛子!譬如轉輪聖王大子成就王相,轉輪聖王令子在白象寶閻浮檀金座,取四大海水,上張羅幔,種種莊嚴幢幡妓樂,執金鐘香水,灌子頂上,即名為灌頂大王,具足轉十善道故,名轉輪聖王。菩薩摩訶薩亦如是,受職時,諸佛以智水灌是菩薩頂,名灌頂法王,具足佛十力故,墮在佛數,是名諸菩薩摩訶薩大智慧職地;以是職故,菩薩摩訶薩受無量百千億萬苦行難事,是菩薩得是職已,住法雲地,無量功德,智慧轉增。」

論述

編輯
  • 大日經疏》八曰:「如西方世人,受灌頂法時,取四大海水及境內一切河水,具置寶藥穀等,作境內地圖,令此童子踞師子座(獅子座),以種種珍寶莊嚴,所統眷屬,隨其大小,列次陪奉。韋陀梵志師,坐於象寶,以臨其後,持此寶水,以注象牙,令墮其頂上。而後唱令,以告眾人。又嘆說古先哲王治人濟代之法,如是隨順行者,當得壽命長遠,本枝繁盛,克紹轉輪之業。若不作如是事者,則當自退其位,殞身絕嗣。如是一一而教誨之。今此法王子灌頂,則不如是。陳列密嚴佛土法界大圖,坐於妙法蓮華自在神通師子之座,以本性清淨智慧慈悲水具含萬德,而灌其心。爾時諸菩薩眾,下至八部眾生,莫不歡喜贊喜而生敬仰。時阿闍梨,以法王遺訓而教訓之:從此以後,當得生如來家,定紹佛位。若不如是對明,則不知正法尊法也。」
  • 秘藏記》曰:「灌頂義,灌者諸佛大悲,灌頂者上之義。菩薩初地乃至等覺,究竟遷佛果時,諸佛以大悲水灌頂,即自行圓滿,得證佛果,是頂義也。」
  • 表制集》一曰:「灌謂灌持,明諸佛護念,頂謂頭頂,表大行尊高。」
  • 秘藏記鈔》七曰:「以水灌頂,是五種中甘露灌頂也。自餘四種無灑水義,雖無灑水名灌頂,其故灌者大悲護念義。頂者佛果最頂義,諸佛護念,令至佛頂住。皆名灌頂也。」

灌頂種類

編輯

一般可分為結緣灌頂與傳法灌頂兩種。灌頂也表示同時向受灌者授戒。

唐密系統

編輯

灌頂分金剛界為五部,胎藏界為三部。五部者事業灌頂、秘印灌頂、心授灌頂、光明灌頂、甘露灌頂也。三部者,事業灌頂、秘印灌頂、心授灌頂也。

藏傳佛教

編輯

無上瑜伽部又分成四級灌頂:即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勝義灌頂。領受灌頂後可修習相應法門,最受爭議就是時輪金剛灌頂要男女雙運。 灌頂」一詞按梵文和藏文的原意是「授權」,就是授於學修密法的權力,也包含「培育」和「播種」之義,即培育成材和播種生產某種成果的善種。其內容包括傳法、加持和淨化。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