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籌號防護巡洋艦
海籌號防護巡洋艦是清朝末期訂購的一艘防護巡洋艦,為海容級巡洋艦二號艦。辛亥革命後,海籌艦參加革命,加入中華民國海軍,經歷了軍閥混戰的動盪時代,最終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在江陰要塞附近自沉。清末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主持海軍建設時期,所購軍艦均以「海」字開頭。本艦作為甲午戰爭中國慘敗後海軍重建時期新購主力軍艦之一,艦名寓意「籌劃海防」。[4]
海籌 Hai Shew | |
---|---|
概觀 | |
艦種 | 防護巡洋艦 |
擁有國 | 大清 中華民國 |
艦級 | 海容級巡洋艦 |
製造廠 | 德國伏爾鏗造船廠 |
下訂 | 1896年10月 |
動工 | 1896年秋 |
下水 | 1897年12月11日 |
服役 | 1898年8月24日[1] |
結局 | 1937年9月25日江陰附近自沉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2950噸 |
全長 | 全長:100米 |
全寬 | 12.5米 |
吃水 | 4.877米 |
燃料 | 燃煤:580噸 |
鍋爐 | 圓形鍋爐4座 |
動力 | 4缸三脹往復蒸汽機兩座 2軸推進 |
功率 | 設計:7,500匹馬力(5,600千瓦特) 實際:8,400匹馬力(6,300千瓦特) |
最高速度 | 設計:19.5節(36.1公里每小時) 實際:20.75節(38.43公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2,100海里(3,900公里)/10節(19公里每小時)[2] |
乘員 | 263人[3] |
武器裝備 | 克虜伯40倍徑單裝150毫米速射炮3門 克虜伯40倍徑單裝105毫米速射炮8門 哈乞開斯37毫米單管機關炮6門 馬克沁8毫米機槍6挺 刷次考甫450毫米單裝魚雷發射管3具 |
裝甲 | 裝甲甲板傾斜部分:56毫米 水平部分:40毫米 輪機艙:76毫米 炮盾:25毫米 司令塔:50毫米 |
設計和概述
編輯甲午戰後,中國謀求重建海軍,伏爾鏗方面為中方提供數個前無畏艦方案之餘,也設計了一款輔助主力艦伴隨作戰的防護巡洋艦[5]。本艦全長100米、寬12.5米、吃水4.877米。外觀上最大的特徵是4個巨大的送風筒。艦上安裝4座圓形鍋爐,為兩台四缸三脹往復蒸汽機提供蒸汽。設計動力7,500匹馬力(5,600千瓦特),19.5節(36.1公里每小時)[6]。
武器方面,主炮為三門克虜伯40倍徑150毫米速射炮,艏樓兩門並排布置,艉樓一門。副炮為8門克虜伯40倍徑105毫米速射炮,全部分布在左右兩舷,其中靠近艏艉樓的4門安裝在舷側耳台。輕武器為哈乞開斯37毫米機關炮6門,前後飛橋兩側各配備一門,另兩門位置不詳。6挺馬克沁8毫米機槍全安裝在作戰桅盤上,前後桅各3挺。另有一門21倍徑60毫米舢板炮一門。魚雷方面,共裝備3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艦艏水下一具,左右舷各一具。[6]
防護方面,裝甲甲板傾斜部分為56毫米,輪機艙部分加強到76毫米;水平部分40毫米。主副炮炮盾為25毫米,司令塔50毫米。[6]
艦歷
編輯建成至清末
編輯1895年甲午戰爭剛結束不久,清政府就開始了海軍重建計劃。1896年10月中旬,清廷與德國伏爾鏗造船廠簽訂了購買3艘防護巡洋艦的合同[2]。1897年12月11日海籌號下水[7]。1898年6月5日海籌號進行海試,6月20日回國,8月24日抵達大沽口[8]。
1899年,清朝重新組建北洋水師,以原北洋將領、提督銜補用總兵葉祖珪任統領,薩鎮冰任幫統。海籌號成為新北洋水師主力艦之一。[9]
1900年庚子事變爆發,八國聯軍軍艦雲集大沽口外。當時北洋艦隊正在山東一帶駐紮,時任山東巡撫袁世凱為保存軍艦計,不經中央批准而是自行作出決定,要求北洋艦隊南下上海暫避。海籌號在旗艦海天號帶領下避往長江,在江陰要塞附近逗留了大概一年時間。[10][11]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時,海籌號等主要軍艦長期駐紮在煙臺。8月11日04:15,俄國驅逐艦剛毅號逃入煙臺,向中國海軍投降。但12日,日本海軍驅逐艦朝潮無視港內3艘中國巡洋艦,強行拖走剛毅號。此事令輿論譁然,當時坐鎮煙臺的薩鎮冰乃至中國海軍均受到嚴厲抨擊[12]。11月16日早上,機敏號驅逐艦突圍至煙臺,因為剛毅號事件不信任中國海軍有能力保證中立,在向俄國領事遞交信件後即自行引爆炸沉,全艦官兵攜武器登陸。後日本領事通知俄國領事,稱日方不能容忍俄國軍人在陸地上不受控制,機敏號俄艦官兵才同意到海籌號上接受拘留[13]。
1905年,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接近的時候,海圻、海籌、海容、海琛均在上海進行巡邏,防止中國扣押的俄艦出逃。各俄艦一直受中國海軍拘留,直到日俄雙方簽訂停戰協議方才交還予俄國。同年秋,中國訂購的7台馬可尼無線電台全部到達國內,3台由陸軍使用,4台安裝在當時的4艘巡洋艦(海圻、海容、海籌、海琛)上。[14]
1907年,鑑於同盟會在南洋各地的反清活動日烈,清朝決定以海籌號、海容號訪問南洋各地,以作宣傳。5月以海籌號管帶何品璋為隊長,兩艦出發。5月22日黃岡起義爆發,兩艦奉調返回廣東沿海協助鎮壓。起義平定後,兩艦重新出發,7月抵達西貢,停留9天,受到當地華商熱烈歡迎[15]。8月,長江一帶局勢持續動盪,海籌號、海容號兩艦從南洋返回停留上海進行巡邏。[16]
1908年10月30日,美國大白艦隊環球航行途中,應邀派出一支分艦隊訪問廈門。海圻、海籌、海容、海琛全部前往參加接待。[16]
1910年,葡萄牙與清朝就澳門邊界問題發生衝突。葡方聲稱如若中方不同意拓展澳門邊界,就要派出軍艦炮轟中國沿海城市。海容號、海籌號奉命前往澳門展示實力,迫使葡方重回談判桌。當年葡萄牙發生革命,此事亦不了了之。[17]
北京政府時期
編輯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海軍立即動員起來參加對革命軍作戰。 10月下旬,海容號、海籌號也到達陽邏,加入對革命軍的作戰。薩鎮冰為防革命,下令限制各艦人員往來。但此時三艦依然有不少軍官依靠無線電進行聯絡,並且在各自艦內宣傳革命思想[18]。10月26日,海容、海籌、海琛三艦向造紙廠附近的革命軍陣地進行炮擊,對守軍步兵第二協造成嚴重傷亡,撤出陣地。10月27日,海容、海籌、海琛三艦從革命軍側翼炮擊,迫使革命軍退往大智門一帶。28日06:30左右,三艦以及長江艦隊各艦一起對武漢的革命軍的炮擊。雙方的命中率都不高,海軍炮彈無一命中目標,自身一艘軍艦受到革命軍火炮擊中。20分鐘後海軍退出戰鬥[19]。15:20,海容、海籌、海琛三艦向漢口對岸武昌青山的革命軍炮兵陣地開火,艦炮對革命軍的57毫米行營炮造成強大的火力壓制,在海軍支援下清軍成功占領漢口玉帶門一帶市區[20]。
海軍各艦中級軍官多同情革命軍,因此經常下令炮手故意瞄偏射擊[21][註 1]。隨着革命的進行以及傾向革命的官兵的宣傳,三艦官兵漸漸不願與革命軍作戰,但也沒能說服薩鎮冰起義,於是以水位下降、補給不足等為藉口,11月12日三艦早上離開武漢準備返回上海。出航不久三艦即降下清朝龍旗換上白旗[22]。13日中午三艦懸白旗進入九江,與九江軍政分府取得聯繫,並請領國旗。15日,武漢方面派徐明達、李作棟到達九江接收,三艦正式加入革命軍[23]。此時武漢戰事緊迫,安徽也動盪不已,在九江起義的海軍艦艇決定分為兩支,第一艦隊以海籌號管帶黃鍾瑛為司令,包括海籌、江貞、湖隼三艦,前往安慶;第二艦隊以湯薌銘為司令,包括海容、海琛、湖鶚三艦,返回武漢支援作戰[24]。同年12月初,安徽稍平,海籌號來到武漢增援。12月7日,長江水位下降,革命軍各巡洋艦退至九江。12月18日南北議和,各艦返回上海休整。[25]
1912年1月,民國臨時政府下令進行北伐。海容、海籌、海琛三艦組成北伐艦隊,以海軍次長湯薌銘為司令。1912年1月16日三艦抵達已經宣布獨立的煙臺。[26]
辛亥革命後,海容、海籌、海琛進行改裝,拆除了後桅戰鬥桅盤以降低重心,基座依舊保留,作為維護平台用。[27]
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7月16日上海討袁軍起事。北洋軍由海軍總司令李鼎新、海軍警衛隊總執事鄭汝成率領,抵擋討袁軍的進攻。23日討袁軍、原松江鎮守使鈕永建率先進攻江南製造局,北洋軍在海籌、海琛、應瑞、肇和、鏡清等艦支援下固守,擊退討袁軍多次進攻,並摧毀討袁軍的炮隊營。[28]
不晚於護法艦隊南下時期,海籌號等艦的艦艏龍紋拆除,另為降低軍艦重心,將前桅一人高的戰鬥桅盤改為胸牆式樣[29]。
1917年7月1日,張勳復辟,海籌號、海容號兩艦奉海軍總長程璧光之命往天津,打算接回黎元洪,不過兩艦抵達時張勳部已經失敗退出北京。7月21日程璧光率領護法艦隊南下,海籌號、海容號兩艦在段祺瑞政府勸說下,留在了北京政府旗下,並未跟隨程璧光[30]。8月14日,北京政府對德宣戰,海容號、海籌號參加了沒收德、奧滯留在華的艦艇的行動[29]。
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各國調集部隊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舊稱海參崴)干涉維持秩序。1919年5月20日,海籌號替換先期前往的海容號駐紮當地,海容號則返回上海江南造船所維修。10月25日,海籌號返回廈門,監視護法軍隊。由於符拉迪沃斯托克當地涉外事務需要,海容號再次前往當地。[31]
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此時第二艦隊司令杜錫珪倒向直系,而第一艦隊司令林建章則依舊傾向皖系。吳佩孚請出薩鎮冰,率領海籌號、海容號、永績號三艦北上,協同第二艦隊到達秦皇島,支援直軍對抗奉軍。[32]
1923年,日本根據《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歸還山東主權,海籌號、永績號兩艦奉命前往青島駐紮[33]。皖系乘機進行活動,爭取兩艦來滬。4月8日,駐上海各艦通電獨立,反對直系,時稱滬隊海軍。1924年,江浙戰爭爆發,直系江蘇督辦齊燮元對陣皖系浙江督辦盧永祥。直系控制的海軍積極活動,試圖武力統一海軍。海軍總司令杜錫珪下令楊樹莊率領駐福建的主力海容號、應瑞號等從馬尾北上,協同第二艦隊作戰。9月3日,直奉兩軍在上海以西的黃渡交戰,駐閩艦隊在瀏河與第二艦隊會合,經過吳淞口時與滬隊海軍對峙,但並未發生交火。此後楊樹莊率領艦隊在瀏河支援直軍進攻。9月下旬至10月中,盧部失利,滬隊海軍各艦也陸續重回杜錫珪控制下。[34]
南京政府時期
編輯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10月10日,北伐軍攻克武昌,吳佩孚部損失慘重。接着北伐軍從江西、福建進攻孫傳芳部。海軍見直系大勢已去,開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35]。得到蔣介石的承諾後,閩系中央海軍秘密同意倒戈。11月26日,直系漳州、泉州鎮守使張毅部企圖渡江進入福州時,駐閩海軍第一艦隊首先發難,突然進行攻擊。海籌號等艦在涵江和閩江口巡邏,攔截張毅部的運輸船。張毅部走投無路,12月10日被迫停戰[36]。
1927年3月14日,楊樹莊通電參加革命,歸附國民革命軍[37]。3月26日,對此感到壓力的東北海軍派出巡洋艦海圻號、水上飛機母艦鎮海號進行偽裝,實施偷襲。3月27日兩艦摸入吳淞口,因誤以為楊樹莊依然留駐於海籌號上,兩艦遂對海籌號發動突然襲擊,命中海籌號20多發,殺傷20餘人,日出後兩艦揚長而去[38]。海籌號則因傷前往江南造船所進行修理[39]。4月11日,海籌號在瓜洲、朱家洲一帶巡邏時,發現江北有大批孫軍集結,遂與之交火。雙方交戰數小時,孫軍被迫退離江邊,而海籌號11人受傷[40]。4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同時海軍進行改組,海籌號編在第一艦隊內[41]。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率領海容號、海籌號、應瑞號等防守吳淞至江陰。同年5月13日,孫傳芳旗下一部試圖從南通渡江,海容號、海籌號前往進行巡邏,迫使該部放棄了渡江的企圖[42]。5月18日,東北海軍海圻、肇和、鎮海、威海4艦襲擊吳淞炮台,海籌、海容、應瑞、豫章、建康等艦趕來支援,迫使海圻號等退出戰鬥[43]。
1928年起,海籌號機關炮改為哈乞開斯57毫米炮4門、同哈乞開斯37毫米炮4門。後安裝一門維克斯40毫米高射炮(即兩磅砰砰炮)。[44]
1933年6月25日發生薛家島事件,海圻、海琛、肇和三艦叛離東北海軍,投靠陳濟棠。7月1日,海籌號剛完成南方的巡邏返回吳淞,7月4日進入江南造船所進行大修。7月5日,軍委會主席蔣中正下令時南京政府海軍部部長陳紹寬派軍艦攔截南投三艦。其時海籌號因已進行大修,中央海軍轄下大型軍艦僅海容號單艦在吳淞且可出動,無法匹敵三艦,只能放棄攔截。[45]
1935年6月15日,海圻號、海琛號與粵軍不和,再次叛逃,6月19日進入香港以躲避粵軍飛機空襲。此時中央海軍正在福建外海操演,陳季良於是率領第一艦隊在香港外海警戒。21日下午,海圻號、海琛號離開香港時,寧海號開炮威嚇,迫使兩艦退回香港。當晚,寧海號、海容號、海籌號等進入香港,要求兩艦交出炮閂,跟隨中央海軍北上。兩艦拒絕。雙方僵持到6月底,最終達成妥協,中央海軍先行,海圻號、海琛號兩艦稍後單獨前往上海。[46]
1937年初,中日關係日趨緊張,海軍部調集主要軍艦在南京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備戰演習[47]。8月11日深夜,海籌號等主力抵達江陰,協防要塞[48]。9月20日,軍委會下令海圻、海琛、海籌、海容四艦自沉,組建第二道封鎖線。25日四艦執行命令自沉。由於命令倉促,海籌號150毫米炮並未來得及拆除;105毫米炮和機關炮全部拆除入庫,高射炮拆下來後交給炮艦楚謙號[49]。
1960年,上海打撈工程局打撈起海籌號,其後拆解煉鋼,無任何附屬物保留下來。[50]
注釋
編輯腳註
引用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53頁
- ^ 2.0 2.1 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p. 111
- ^ #清末海軍史料,轉引《海軍實紀》,172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46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41頁
- ^ 6.0 6.1 6.2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48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50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52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55頁
- ^ 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p. 116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08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56頁
- ^ 姜鳴,#龍旗飄揚的艦隊,485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59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60頁
- ^ 16.0 16.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61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63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67頁
- ^ #近代中國海軍,687頁
- ^ 20.0 20.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68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00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01頁
- ^ 姜鳴,#龍旗飄揚的艦隊,499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05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07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09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72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15-716頁
- ^ 29.0 29.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75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39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77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43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44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46頁
- ^ #近代中國海軍,842頁
- ^ #近代中國海軍,844頁
- ^ #近代中國海軍,845-846頁
- ^ 章騫,#艨艟夜譚,57頁
- ^ #近代中國海軍,870頁
- ^ #近代中國海軍,868頁
- ^ #近代中國海軍,860頁
- ^ #近代中國海軍,869頁
- ^ #近代中國海軍,871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84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87-188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89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90頁
- ^ #近代中國海軍,854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91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92頁
參考資料
編輯- 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London: Chatham Publishing. 2000.
- 海軍司令部《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編). 近代中国海军. 海潮出版社. 1994年. ISBN 978-7-80054-589-4.
- 張俠 等 (編). 清末海军史料.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1年4月. ISBN 7-5027-5103-3.
- 陳悅. 辛亥·海军:辛亥革命时期海军史料简编.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474-0486-7.正文引用者為Kindle版
- 章騫. 艨艟夜谭:章骞近代舰艇史话十二夜.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436-8615-1.
- 王曉華. 国殇 第7部 国民党正面战场海军抗战纪实. 北京: 團結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126-1405-5.
- 陳悅. 清末海军舰船志.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474-0534-5.
- 陳悅. 中国军舰图志1855-1911. 上海: 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5. ISBN 978-7-5458-1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