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的同位素
氦(原子量:4.002602)共有8個已知同位素,質量數介於3-10之間,其中有2個是穩定的,其他都具有放射性。天然存在的氦同位素有2個,分別是4He和3He,皆為穩定同位素。其中3He豐度很低,僅占天然氦的0.000137%。其他放射性同位素(5He到10He)都不出現在自然界中,只有在實驗室製造出來過,且半衰期都極短,非常不穩定。
| |||||||||||||||||||||||||||
標準原子質量 (Ar, 標準) |
| ||||||||||||||||||||||||||
---|---|---|---|---|---|---|---|---|---|---|---|---|---|---|---|---|---|---|---|---|---|---|---|---|---|---|---|
| |||||||||||||||||||||||||||
圖表
編輯符號 | Z | N | 同位素質量(u) [n 1] |
半衰期 [n 1] |
衰變 方式[2] |
衰變 產物 [n 2] |
原子核 自旋[n 3] |
相對豐度 (莫耳分率)[n 1] |
相對豐度 的變化量 (莫耳分率) |
---|---|---|---|---|---|---|---|---|---|
2 He [n 4] |
2 | 0 | 2.015894(2) | ≪ 10−9 s[3] | p (>99.99%) | 2 1 H |
0+(#) | ||
β+ (<0.01%) | 2 H | ||||||||
3 He [n 5][n 6] |
2 | 1 | 3.0160293191(26) | 穩定[n 7] | 1/2+ | 1.34(3)×10−6 | 4.6×10−10-4.1×10−5 | ||
4 He [n 5] |
2 | 2 | 4.00260325415(6) | 穩定 | 0+ | 0.99999866(3) | 0.999959-1 | ||
5 He |
2 | 3 | 5.01222(5) | 700(30)×10−24 s | n | 4 He |
3/2- | ||
6 He [n 8] |
2 | 4 | 6.0188891(8) | 806.7(15) ms | β− (99.99%) | 6 Li |
0+ | ||
β−, α (2.8×10−4%) | 4 He , 2 H | ||||||||
7 He |
2 | 5 | 7.028021(18) | 2.9(5)×10−21 s [159(28) keV] |
n | 6 He |
(3/2)- | ||
8 He [n 9] |
2 | 6 | 8.033922(7) | 119.0(15) ms | β− (83.1%) | 8 Li |
0+ | ||
β−,n (16.0%) | 7 Li | ||||||||
β−, SF (0.9%) | 5 He , 3 H | ||||||||
9 He |
2 | 7 | 9.04395(3) | 7(4)×10−21 s | n | 8 He |
1/2(-#) | ||
10 He |
2 | 8 | 10.05240(8) | 2.7(18)×10−21 s | 2n | 8 He |
0+ |
氦-3
編輯氦-3是氦的同位素之一,元素符號為3He。它的原子核由二顆質子和一顆中子所組成。是穩定同位素。其相對豐度是0.000137%。
氦-4
編輯氦-5
編輯氦-5是氦的人造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它的原子核由二顆質子和三顆中子所組成,半衰期為7.6×10−22秒,極為不穩定。
氦-5的衰變過程
編輯- 因此,可以估計和氫-1反應。
和氫-2反應:
其他同位素
編輯其他同位素都非常不穩定,而且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因此科學家對它們了解得不多。
氦-2:原子核只有2個質子,到目前為止只是假想粒子,但如果強核力增強2%,它就有可能存在。
氦-7:原子核包含2個質子和5個中子,極為不穩定,會衰變成氦-6。
氦-9:原子核包含2個質子和7個中子,極為不穩定,會衰變成氦-8。
氦-10:原子核包含2個質子和8個中子,極為不穩定,會衰變成氦-8。
← | 同位素列表 | → |
氫的同位素 | 氦的同位素 | 鋰的同位素 |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Meija, Juris; et al. Atomic weights of the elements 2013 (IUPAC Technical Report).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16, 88 (3): 265–91. doi:10.1515/pac-2015-0305.
- ^ 存档副本. [2015-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9).
- ^ "New Form of Artificial Radioactivity" Inside Physics Research—Science News Update Number 865 #2, May 29, 2008 by Phil Sche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