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版資治通鑑
《柏楊版資治通鑑》是中華民國作家柏楊將史學名著《資治通鑑》重新以現代白話文翻譯的一部叢書,遠流出版公司出版。在中國大陸由萬卷出版公司發行。[1]
出版緣起
編輯《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的編年體通史,記載前403年至959年的中國歷史,由十一世紀北宋司馬光主持編書。書中內容以歷代君臣事蹟、各朝代的興衰為主,以期給帝王鑑戒,是一部足以瞭解古中國政治運作、權力遊戲的歷史鉅著,是古代帝王鑑於往事、資於治道的必讀史書。
柏楊認為《資治通鑑》問世九百餘年之久,古老的文言文對現代人而言已顯得過度生澀艱深,假使再沒有現代語文本問世,將有塵封的厄運。於是,1983年,他開始翻譯《資治通鑑》。當時的遠流出版總編輯詹宏志將書名定為《柏楊版資治通鑑》,以「整體規劃,分冊出版」的雜誌形式發行。同年,《柏楊版資治通鑑》獲選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一部書。發行初期定目標為36冊譯完,後改為72冊。
1993年3月7日,遠流出版公司定本日為「柏楊日」,為柏楊慶生,並慶祝《柏楊版資治通鑑》全部完成(平裝72冊,精裝36冊)。柏楊日紀念特輯《歷史走廊──十年柏楊(1983~1993)》出版。
寫完《柏楊版資治通鑑》的柏楊,形容這十年來的生活像在「勞改營」中度過一樣。有一次執行編輯前來拿稿,柏楊與他聊著聊著,居然當著客人的面睡著了,其疲憊可知。《柏楊版資治通鑑》第七十二冊有一篇跋,柏楊自述其中的辛勞,「……平均下來,我每個月至少都要閱讀四萬字左右的文言文(包括標點和註解)原文,寫出七萬五千字左右的初稿,和繳出十五萬字左右的校稿,以及所必需的地圖、附錄,和《通鑑廣場》。十年如一日,沒有星期天,沒有例假日;沒有陰,沒有晴……」。
各集書名
編輯集數 | 書名 | 出版日期 | 頁數 | 備註 |
---|---|---|---|---|
1 | 《戰國時代》 | 1983年9月1日 | 352頁 | 記載年份:前403年-前291年。 |
2 | 《吞併六國》 | 1983年10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前290年-前211年。 |
3 | 《楚漢相爭》 | 1983年11月1日 | 240頁 | 記載年份:前210年-前201年。 |
4 | 《匈奴崛起》 | 1983年12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前200年-前161年。 |
5 | 《黃老之治》 | 1984年1月1日 | 240頁 | 記載年份:前160年-前121年。 |
6 | 《開疆拓土》 | 1984年2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前120年-前91年。 |
7 | 《宮廷鬪爭》 | 1984年3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前90年-前61年。 |
8 | 《萬里誅殺》 | 1984年4月1日 | 320頁 | 記載年份:前60年-前21年。 |
9 | 《昏君輩出》 | 1984年5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前20年-前1年。 |
10 | 《王莽篡奪》 | 1984年6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1年-23年。 |
11 | 《全國混戰》 | 1984年7月1日 | 256頁 | 記載年份:24年-34年。 |
12 | 《馬援之死》 | 1984年8月1日 | 320頁 | 記載年份:35年-79年。 |
13 | 《燕然勒石》 | 1984年10月1日 | 320頁 | 記載年份:80年-119年。 |
14 | 《跋扈將軍》 | 1984年11月1日 | 320頁 | 記載年份:120年-159年。 |
15 | 《黃巾民變》 | 1984年12月1日 | 320頁 | 記載年份:160年-189年。 |
16 | 《東漢瓦解》 | 1985年1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190年-203年。 |
17 | 《赤壁之戰》 | 1985年2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204年-220年。 |
18 | 《三國鼎立》 | 1985年3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221年-235年。 |
19 | 《壽春三叛》 | 1985年4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236年-259年。 |
20 | 《司馬奪權》 | 1985年5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260年-288年。 |
21 | 《八王之亂》 | 1985年6月1日 | 336頁 | 記載年份:289年-309年。 |
22 | 《大分裂》 | 1985年7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310年-319年。 |
23 | 《五胡亂華》 | 1985年8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320年-336年。 |
24 | 《石虎肆暴》 | 1985年9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337年-354年。 |
25 | 《苻堅大帝》 | 1985年10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355年-376年。 |
26 | 《肥水之戰》 | 1985年11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377年-393年。 |
27 | 《參合殺俘》 | 1985年12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394年-402年。 |
28 | 《王始帝國》 | 1986年1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403年-414年。 |
29 | 《統萬碑文》 | 1986年2月1日 | 320頁 | 記載年份:415年-428年。 |
30 | 《自毀長城》 | 1986年3月1日 | 320頁 | 記載年份:429年-449年。 |
31 | 《南北朝》 | 1986年4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450年-465年。 |
32 | 《劉彧詔書》 | 1986年6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466年-479年。 |
33 | 《全盤漢化》 | 1986年7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480年-494年。 |
34 | 《蕭鸞眼淚》 | 1986年9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495年-502年。 |
35 | 《洛陽暴動》 | 1986年11月1日 | 320頁 | 記載年份:503年-522年。 |
36 | 《河陰屠殺》 | 1987年1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523年-531年。 |
37 | 《遍地血腥》 | 1987年4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532年-547年。 |
38 | 《餓死宮城》 | 1987年5月1日 | 352頁 | 記載年份:548年-554年。 |
39 | 《禽獸王朝》 | 1987年6月1日 | 320頁 | 記載年份:555年-562年。 |
40 | 《黃龍湯》 | 1987年7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563年-575年。 |
41 | 《突厥可汗》 | 1987年9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576年-588年。 |
42 | 《南北統一》 | 1987年11月1日 | 336頁 | 記載年份:589年-608年。 |
43 | 《官逼民反》 | 1987年12月1日 | 240頁 | 記載年份:609年-617年。 |
44 | 《江都政變》 | 1988年1月1日 | 320頁 | 記載年份:618年-621年。 |
45 | 《玄武門》 | 1988年4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622年-629年。 |
46 | 《貞觀之治》 | 1988年5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630年-643年。 |
47 | 《黃金時代》 | 1988年7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644年-664年。 |
48 | 《武照奪權》 | 1988年9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665年-688年。 |
49 | 《恐怖世界》 | 1988年11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689年-705年。 |
50 | 《惡妻惡女》 | 1989年1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706年-718年。 |
51 | 《開元盛世》 | 1989年5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719年-744年。 |
52 | 《范陽兵變》 | 1989年8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745年-756年。 |
53 | 《睢陽之圍》 | 1989年9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757年-763年。 |
54 | 《皇后失蹤》 | 1989年11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764年-780年。 |
55 | 《涇原兵變》 | 1990年2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781年-784年。 |
56 | 《豬皇帝》 | 1990年4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785年-799年。 |
57 | 《元和中興》 | 1990年6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800年-815年。 |
58 | 《牛李黨爭》 | 1990年8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816年-826年。 |
59 | 《甘露事變》 | 1990年10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827年-843年。 |
60 | 《大中之治》 | 1991年1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844年-866年。 |
61 | 《黃巢民變》 | 1991年3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867年-881年。 |
62 | 《狼虎谷》 | 1991年6月1日 | 304頁 | 記載年份:882年-888年。 |
63 | 《軍閥混戰》 | 1991年8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889年-895年。 |
64 | 《大黑暗》 | 1991年10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896年-901年。 |
65 | 《五代時代》 | 1991年12月1日 | 256頁 | 記載年份:902年-907年。 |
66 | 《小分裂》 | 1992年2月1日 | 256頁 | 記載年份:908年-916年。 |
67 | 《千里白骨》 | 1992年4月16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917年-925年。 |
68 | 《半截英雄》 | 1992年7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926年-932年。 |
69 | 《兒皇帝》 | 1992年11月1日 | 288頁 | 記載年份:933年-941年。 |
70 | 《橫挑強鄰》 | 1993年1月20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942年-947年。 |
71 | 《高平之戰》 | 1993年2月1日 | 264頁 | 記載年份:948年-954年。 |
72 | 《分裂尾聲》 | 1993年3月1日 | 272頁 | 記載年份:955年-960年。司馬光原著記載至959年,而960年一節,柏楊表示這譯自清朝人畢沅的《續資治通鑑》[2]。 |
相關作品
編輯柏楊曰
編輯《柏楊曰》全名為《柏楊曰-讀通鑑,論歷史》。1998年8月,柏楊將《柏楊版資治通鑑》中仿效「臣光曰」(「司馬光曰」)史評形式而寫的讀史心得「柏楊曰」部份抽出,編成《柏楊曰》六冊,單獨發行。全套《柏楊版資治通鑑》中的「柏楊曰」部份一共有862則。[3]
集數 | 書名 | 出版日期 | 頁數 | 備註 |
---|---|---|---|---|
1 | 《柏楊曰(一)》 | 1998年8月1日 | 304頁 | ISBN 9573235404 |
2 | 《柏楊曰(二)》 | 1998年8月1日 | 320頁 | ISBN 9573235412 |
3 | 《柏楊曰(三)》 | 1998年8月1日 | 320頁 | ISBN 9573235420 |
4 | 《柏楊曰(四)》 | 1998年8月1日 | 272頁 | ISBN 9573235439 |
5 | 《柏楊曰(五)》 | 1998年8月1日 | 272頁 | ISBN 9573235447 |
6 | 《柏楊曰(六)》 | 1998年8月1日 | 320頁 | ISBN 9573235455 |
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
編輯1999年,鑒於《資治通鑑》「編年體」的體例常常無法呈現事件全貌,柏楊再以事件為主題,1999年起仿南宋人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自撰《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共38冊(袁樞原著有42卷,大陸出版為十九本三十八冊),於2001年全套出齊。
集數 | 書名 | 出版日期 | 頁數 | 備註 |
---|---|---|---|---|
1 | 《范睢漂亮復仇》 | 1999年2月1日 | 272頁 | ISBN 9573236532 |
2 | 《汗血馬戰爭》 | 1999年5月1日 | 288頁 | ISBN 9573236885 |
3 | 《巫蠱恐怖》 | 1999年5月1日 | 288頁 | ISBN 9573236893 |
4 | 《床上巨星趙合德》 | 1999年5月1日 | 256頁 | ISBN 9573236907 |
5 | 《逐鹿型大混戰》 | 1999年5月1日 | 240頁 | ISBN 9573236931 |
6 | 《慘烈窩裡鬥》 | 1999年5月1日 | 224頁 | ISBN 9573236974 |
7 | 《第一次宦官時代》 | 1999年5月1日 | 224頁 | ISBN 9573236966 |
8 | 《三國周郎赤壁》 | 1999年9月1日 | 256頁 | ISBN 9573237660 |
9 | 《諸葛亮北伐挫敗》 | 1999年9月1日 | 304頁 | ISBN 9573237679 |
10 | 《十三王之亂》 | 1999年9月1日 | 240頁 | ISBN 9573237687 |
11 | 《華亂五胡》 | 1999年9月1日 | 256頁 | ISBN 9573237768 |
12 | 《祖逖擊楫渡江》 | 1999年9月1日 | 240頁 | ISBN 9573237776 |
13 | 《星墜五將山》 | 1999年9月1日 | 224頁 | ISBN 9573237784 |
14 | 《桓玄篡位鬧劇》 | 1999年9月1日 | 256頁 | ISBN 9573238063 |
15 | 《慕容超傳奇》 | 1999年9月1日 | 288頁 | ISBN 9573239264 |
16 | 《王師北定中原日》 | 2000年6月1日 | 240頁 | ISBN 9573240009 |
17 | 《鮮卑羨慕中華》 | 2000年6月1日 | 240頁 | ISBN 9573240033 |
18 | 《南北亂成一團》 | 2000年6月1日 | 272頁 | ISBN 9573240041 |
19 | 《最美麗的蠢女人》 | 2000年6月1日 | 288頁 | ISBN 9573240238 |
20 | 《最嚴重一次叛變》 | 2000年6月1日 | 256頁 | ISBN 9573240262 |
21 | 《人渣家族》 | 2000年6月1日 | 288頁 | ISBN 9573240254 |
22 | 《驢老爺、你贏了!》 | 2000年9月16日 | 304頁 | ISBN 9573241323 |
23 | 《改朝換代大混戰》 | 2000年9月16日 | 272頁 | ISBN 957324148X |
24 | 《唐王朝一再奪嫡》 | 2000年9月16日 | 232頁 | ISBN 9573241560 |
25 | 《貞觀對》 | 2000年9月16日 | 256頁 | ISBN 9573241625 |
26 | 《恐怖帝國》 | 2000年9月16日 | 288頁 | ISBN 9573241757 |
27 | 《安史之亂》 | 2001年1月16日 | 240頁 | ISBN 9573242729 |
28 | 《第二次宦官時代》 | 2001年1月16日 | 264頁 | ISBN 9573242737 |
29 | 《大黑暗來臨》 | 2001年1月16日 | 304頁 | ISBN 9573242931 |
30 | 《兵變.兵變.再兵變》 | 2001年1月16日 | 272頁 | ISBN 9573242974 |
31 | 《牛李兩黨殊死鬥》 | 2001年1月16日 | 288頁 | ISBN 9573242982 |
32 | 《黃巢終結狼虎谷》 | 2001年1月16日 | 256頁 | ISBN 9573242958 |
33 | 《獨柳下,天才之辯》 | 2001年3月1日 | 264頁 | ISBN 9573243059 |
34 | 《大屠殺與小分裂》 | 2001年3月1日 | 224頁 | ISBN 9573243067 |
35 | 《狗崽長大咬死人》 | 2001年3月1日 | 272頁 | ISBN 9573243075 |
36 | 《英雄與流氓》 | 2001年3月1日 | 296頁 | ISBN 9573243113 |
37 | 《致命的橫挑強鄰》 | 2001年3月1日 | 288頁 | ISBN 9573243121 |
38 | 《陳橋兵變》 | 2001年3月1日 | 256頁 | ISBN 957324313X |
優劣
編輯特色
編輯- 地名今註:
- 官名今譯:
- 柏楊使用現代人能夠立刻瞭解的現代中華民國官職名稱,夾註原稱,使能確知其權力地位。
- 西元紀元:
- 在台灣史學界堅持使用帝王年號的傳統仍根深蒂固下,柏楊大膽使用西元紀年,以使讀者能明確時間距離;西元為主之外,輔以各國君主紀元,讓讀者能對當時歷史時空有更深入的理解。
- 續全書至後周末年:
- 證補史事闕漏:
- 《通鑑》書成之後,數百年間,仍有不少史事陸續被發現;柏楊於譯本內獨力補錄,以存信史。
- 《柏楊曰》:柏楊以現代中國人的觀點,析論歷史成敗因果。評論較符合現代人品味,推崇民主思想,同情失敗者與抨擊成王敗寇的價值觀。且對司馬光一些無緣無故的道德說教作出提醒。
- 除了通鑑司馬光原作內已有的史論(如司馬遷、習鑿齒、孫盛、揚雄、裴子野等)之外,有時並補充其他各家的觀點,從而與《柏楊曰》一起點綴通鑑全文。
- 嘗試從實戰角度考察並描述戰爭,並對古代的一些戰爭描述表示質疑。
爭議
編輯- 《柏楊曰》書中多使用「某某先生」的敬稱,然而敬稱有時出現,有時柏楊寫作時又不帶敬稱。這種情況曾被讀者批評,但在書中依然沒有改善。
- 「官名今譯」所指出的古今官位關係並不準確。且有時書中只書某某郡郡長而不附書古代官名(可能因出現太多而省略),反而混淆讀者對各朝官位的認識(綜觀各朝均不設所謂郡長,郡長只為官職的職能今譯)。
- 《柏楊曰》有部份的觀點過於偏激,此亦為柏楊作品的特色之一。
- 初版時,校稿錯誤百出,也是其特色。
反響
編輯《柏楊版資治通鑑》頗受李敖、何懷碩以及香港學者孫國棟、李明德、菲律賓華人作家江樺等人批評,例如:把「水衡都尉」(掌管上林苑)錯譯成「水利部長」、「大司農」(掌管國家財政收入)錯譯為「農林部長」;又將「罷」與「免」混用(在《通鑑》中,「免」和「罷」不同:有過失的用「免」,沒有過失而離職的用「罷」),將二者皆譯為「免職」等。《柏楊版資治通鑑》延續了《中國人史綱》當中「姓氏不分、姓氏連用、姓名連讀」的自創方法,完全違背先秦時代「男性用氏、女性用姓」的習慣。
1985年12月,李明德表示:「以原典第一冊開宗明義『臣光曰』的一千字,與《柏楊版》對照,柏楊完全沒有弄清楚司馬溫公到底『曰』了什麼。上面列舉出的二百字,是錯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足以判定柏楊走在地雷上,只有炸死一途。」[4]
1987年4月,孫國棟指出《柏楊版資治通鑑》在立場、觀點、文字上的錯誤,觀念與柏楊大相逕庭[5]。
香港一些文化界人士提議組織「修柏會」,「修柏」即是「修改《柏楊版資治通鑑》」的意思。
江樺從1999年6月起在《菲律賓世界日報》連載《評〈柏楊版資治通鑑〉》,指出了許多學者沒注意到的錯譯。
孫國棟晚年與柏楊論戰,反對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之說,也批評《柏楊版資治通鑑》的膚淺[6]。
儘管《柏楊版資治通鑑》有許多不善之處,但也有帶起讀書及古籍今譯風氣之功。1993年3月7日,歷史學家唐德剛表示,如果有人要他列學生必讀書目,由於《資治通鑑》是他認為最重要的經典,「看不懂原文,那就讀柏楊版白話通鑑。」唐德剛認為,柏楊堪稱是穿過「歷史三峽」驚濤駭浪的好漢,「以嚴謹的學術標準看來,柏楊不一定被公認為舉足輕重的歷史學者。但他從喜好為文打抱不平,到親身受冤獄壓迫後對歷史的反芻,卻使他的歷史書寫與著作,有著另一層重要的意義。」[7]
1993年5月,《中國時報》副總編輯蘇墱基評,《柏楊版資治通鑑》嚴厲抨擊儒家思想,與司馬光的衛道想法各有千秋;柏楊是在沒有人、沒有經費的情況下,靠他的毅力和承緒古聖先賢經驗智慧的使命感發憤著書,「因此我們才認為這是華人學界的一件大事」[8]。
參考資料
編輯- 註釋
- ^ 此外在中國大陸還有北嶽文藝出版社版、湖南人民出版社版,但這些版本連同萬卷出版公司舊版都無法在市面上見到。
- ^ 資治通鑑72分裂尾聲內容大要. [2009-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9).
- ^ 存档副本. [2008-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13).
- ^ 李明德,《行走在地雷上——評〈柏楊版資治通鑑〉》,《明報月刊》1985年12月號。
- ^ 孫國棟,《一本不了解原著的譯作——評〈柏楊版資治通鑑〉》,《明報月刊》1987年4月號。
- ^ 江飛宇. 滅香與改教科書 學者大嘆禮崩樂壞. 中時電子報. 2017-07-31 [201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6) (中文(臺灣)).
- ^ 唐德剛. 「臣光曰」「柏楊曰」,針鋒相對,各有千秋. 聯合報. 1993-03-07: 25 [201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中文(臺灣)).
- ^ 蘇墱基口述、滕淑芬整理,柏楊版資治通鑑,《光華雜誌》1993年5月號
- 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