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

历史典故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逼利誘雙管齊下,暗示宴會將軍交出兵權,而各將軍果然聽從,翌日自行請辭。

過程

編輯
 
北宋軍隊服飾

宋太祖有一天召趙普問道:「從唐朝末世以來數十年皇帝已經換了八個家族了,戰爭頻繁不休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什麼原因呢?朕想停止天下兵戈,使國家長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趙普回答:「陛下講了這事,是天地人神之福啊。造成天下的混亂,非別的原因,就是藩鎮的權力太大,君弱而臣強罷了。今日如想要解決這樣的情況,唯有削弱藩鎮的權力,限制他們的財政,將他們的精銳的軍隊沒收,這樣天下就會安定了。」[1]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七月初九,宋太祖在退朝後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羅彥瓌一眾高級將領飲酒。酒至半酣,宋太祖對軍將們說:「我若沒有諸位,也當不了皇帝。雖然我貴為天子,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當了皇帝之後,我終日沒有好好睡過。」眾將問及原因,趙匡胤回答:「這也不難明白。試問皇帝這個位子,誰不想當呢?」此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誰敢再有異心?」趙匡胤說道:「誰不想要富貴?有朝一日,有人以黃袍披在你身上,擁戴你當皇帝。縱使你不想造反,還由得著你們嗎?」[2]

守信等將領跪下磕頭,哭著說:「臣等笨到沒有想過這事情,還請陛下可憐我們,指示一條生路。」 宋太祖藉機建議:「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下田地和宅第,傳給後代子孫,家中多置歌妓、舞女,歡樂以安享天年,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大臣們答謝說:「陛下能想到我們這事,對我們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第二天,各位軍將就以生病為由請求辭職,宋太祖一一准,並且給予他們優厚的退休賞賜。[3]

開寶二年(969年)十月,宋太祖第二次「杯酒釋兵權」,將手握重兵的將軍與地方官吏的武將軍權予以剝奪,委以虛職,並改以文官帶軍,將軍權與財政大權全部集中到中央。

人事任免

編輯
  • 原任「侍衛都指揮使」兼「歸德節度使」的石守信,改為「天平節度使」,但名義上還持有「侍衛都指揮使」的虛銜。
  • 原任「殿前副都點檢」兼「忠武節度使」的高懷德,改為「歸德節度使」。
  • 原任「殿前都指揮使」兼「義成節度使」的王審琦,改為「忠正節度使」[4]
  • 原任「侍衛都虞侯」兼「鎮安節度使」的張令鐸,改為「鎮安節度使」。

結果

編輯

此番任免後,宋太祖當年執掌兵權的結義兄弟的禁軍職務全部被解除,從此也不再授人。石守信雖然保留著「侍衛都指揮使」的頭銜,卻已沒有任何實權。另一方面宋太祖又派李漢超鎮守關南、馬仁瑀鎮守瀛州韓令坤鎮守常山賀惟忠鎮守易州、何繼筠鎮守棣州、郭進鎮守西山、武守琪鎮守晉陽、李謙溥鎮守隰州、李繼勳鎮守昭義、趙贊鎮守延州、姚內斌鎮守慶州、董遵誨鎮守環州、王彥升鎮守原州、馮繼業鎮守靈武,「管榷之利,悉以與之,其貿易則免徵稅。故邊臣皆富於財,以養死士,以募諜者,敵人情狀,山川道路,罔不睹而周知之。故十餘年無西、北之尤也」[5]

爭議及真實性

編輯

「杯酒釋兵權」一直被傳為美談,但少有人注意其真實性,此事不見於《太祖實錄》。「杯酒釋兵權」的說法最早出自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司馬光的《涑水紀聞[6]以及王鞏在《聞見近錄》也都持此說,但各家記載釋兵權的過程多有牴牾,且疑點甚多。[7]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8]邵伯溫《邵氏聞見錄》[9]則是沿用司馬光的說法,並考定日期為建隆二年六月甲午日。近代學者經過考證後,對「杯酒釋兵權」提出質疑。鄧廣銘認為「世傳的杯酒釋兵權」那一戲劇性事件是查無實據的[10]。1945年,丁則良發表《杯酒釋兵權考》,認為此事「全來自傳聞,不足置信」。[11]1982年,徐規等撰文提出疑議,否定該事件的存在。[12]

但也有持反對意見者:王育濟[13]與柳立言[14]都認為確有此事。

註釋

編輯
  1. ^ 畢阮:《續資治通鑑》卷二。「自唐季以來數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戰鬥不息,生民塗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為國家計長久,其道何如?」。普回答:「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福也。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2. ^ 太祖忽屏左右,謂曰:「我非爾曹不及此。然吾為天子,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安枕而臥。」守信等皆問何故。太祖曰:「是不難知矣。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守信等頓首曰:「今天命已定,誰復敢有異心,陛下何為出此言耶?」太祖曰:「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其可得乎?」
  3. ^ 守信等皆頓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陞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太祖曰:「人生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等謝曰:「陛下念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明日,遂皆稱疾請罷。太祖許之,慰撫賜齎甚厚。
  4. ^ 《宋史·王審琦傳》雲「建隆二年,出為忠正軍節度。在鎮八年,為政寬簡。」
  5. ^ 范鎮:《東齋記事卷一》
  6. ^ 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一
  7. ^ 《聞見近錄》記載:「太祖即位,方鎮多偃蹇,所謂十兄弟者是也。上一日召諸方鎮,授以弓劍,人馳一騎,與上私出固子門大林內,下馬酌酒。上語方鎮曰,『此處無人,爾輩要作官家者,可殺我而為之。』方鎮伏地戰慄。上再三諭之,伏地不敢對。上曰,『爾輩既欲我為天下主,爾輩當盡臣節,今後無復偃蹇。』方鎮再拜呼萬歲。」
  8. ^ 《長編》卷二建隆二年秋七月戊辰「遣使修北嶽廟」條
  9. ^ 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一
  10. ^ 《兩宋政治經濟問題》頁—六,知識出版社1988。. 
  11. ^ 《人文科學學報》,1945年41卷21期
  12. ^ 徐規; 方建新. 《「杯酒釋兵權」說獻疑》. 《文史》第14輯. 1982年7月 [2022-05-28]. (原始內容 存檔於2022-05-28). 《再論「杯酒釋兵權」》,臺灣《第二屆宋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5. 
  13. ^ 王育濟. 论“杯酒释兵权”. 中國史研究. 1996, (3): 116–125. ISSN 1002-7963. CNKI ZGSJ603.012. NCPSSD 9071837454485146484950 . 
  14. ^ 《杯酒釋兵權新說質疑》,《大陸雜誌》1990、6,80卷6期,又見《宋史研究集》第22輯。

參考

編輯
  • 宋史》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九(石守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