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美集應廟
24°59′30″N 121°32′31″E / 24.991702513944922°N 121.54196655313446°E
景美集應廟 | |
---|---|
位置 | 臺灣臺北市文山區景行里景美街37號 |
官方名稱 | 景美集應廟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
評定時間 | 2018年11月16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沿革
編輯安溪人在文山地區以高、張、林為三大姓[1]。相傳他們渡海至臺灣時以保儀尊王(尪公)為隨船神明,之後三姓分其保儀尊王神像、香爐、林氏夫人神像,日後在文山建立景美集應廟、木柵集應廟、萬隆集應廟這三座雙忠廟[2]。其中景美集應廟是高姓族人於咸豐十年(1860年)在竹圍內(今景美國小南側)建立,同治六年(1867年)遷移至現址重建[3][4]。大正十三年(1924年)重建後,格局為兩殿兩廊兩護龍[5]。
今廟址為景美街卅七號[4],占地八百坪[5],周圍為景美市場[1],屬景行里[6]。戰後時期初,不動產劃為三份,由高同記宗族、高萃記宗族及集應廟管理,兩側廂房原出租供人、轉租,並將廂房牆壁打通便利進出,破壞寺廟古蹟,四周空地被劃分了廿多個攤位,出租供人做飲食生意,早市、夜市都有[7]。
祭祀
編輯安溪人高姓宗族最早在臺灣建立的雙忠廟是北投集應廟,奉祀分祀出來的「二祖」,為感念宗族的發基地,他們每十年舉辦一次迎香祈福祭典,回景美集應廟將尊稱「老祖」的保儀大夫神像請回北投集應廟駐駕[9]。景美集應廟的高姓信徒則每五年會至北投集應廟迎回神像、林氏夫人遶境[10]。
大安區並無傳統大廟,過去在農業社會時分成陂心、十二甲、昭和町、龍安陂、內埔仔庄等五庄頭,以五年為一輪,輪到的庄頭村民會去景美集應廟請神,以於農曆正月十四日回大安遶境[11]。像是高玉樹也會來此廟祈求台北市長勝選[12]。
新北市樹林區柑園地區的東園、西園、北園及柑園這四里,從日治時期開始有九月初一迎尪公的習俗,相傳當地農民秋收時有蟲害所苦,便遠赴木柵忠順廟、景美集應廟請來了保儀大夫、保儀尊王神像,在石頭溪一帶遶境保平安[13]。
農曆十月十五日聖誕時,景美地區各廟宇會聯合遶境,也就是過去著名的「景尾大拜拜」[1]。
日治時代,萬華有萬新鐵路可到景美[14]。林衡道回憶,該時期大稻埕富商的妻子有組織姐妹會,會來景美集應廟膜拜安史之亂殺小妾作食物的張巡,以洩對丈夫納小妾的不滿[4]。
參考
編輯- ^ 1.0 1.1 1.2 莊琇閔. 9廟合體 景美集應廟遶境. 聯合報. 2014-12-07 (中文(臺灣)).
- ^ 羅智華. 木柵 集應廟 見證百年更迭. 人間福報. 2003-11-05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中文(臺灣)).
- ^ 施靜茹. 《古蹟攝影報導之九》 景美集應廟(三級古蹟). 聯合報. 1992-11-05 (中文(臺灣)).
- ^ 4.0 4.1 4.2 洪惠琪. 想張巡 殺妾以饗士兵 小典故 別有歷史情懷. 聯合報. 1988-08-16 (中文(臺灣)).
- ^ 5.0 5.1 劉郁青. 景美集應廟震損不大. 聯合報. 1999-10-12 (中文(臺灣)).
- ^ 楊金嚴. 景美文史采風之旅 歡迎同樂. 聯合報. 2001-06-21 (中文(臺灣)).
- ^ 周森惠. 三姓供奉保儀尊王 集應廟紛擾已三年. 聯合報. 1984-07-13 (中文(臺灣)).
- ^ 劉郁青. 景美集應廟 保儀尊王 古廟新生 依古代工法修復 馬英九親自上香. 民生報. 2005-03-10 (中文(臺灣)).
- ^ 詹三源. 集應廟迎香 車隊1公里. 聯合報. 2007-03-12 (中文(臺灣)).
- ^ 陳璟民. 北投迎尪公 後天出發. 自由時報. 2006-02-23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中文(臺灣)).
- ^ 廖瑞宜. 《區里縱橫談》難忘大安區值年大拜拜. 中國時報. 2002-08-11 (中文(臺灣)).
- ^ 捨近求遠 高玉樹赴景美集應廟 繞香叩頭求祖先援助. 聯合報. 1957-04-17 (中文(臺灣)).
- ^ 陳俊雄. 相傳近百年 樹林柑園地區九月初一迎尪公. 中國時報. 2017-10-20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中文(臺灣)).
- ^ 廖瑞宜. 欠債八百萬 文山區萬慶岩清水祖師廟 歷經多次翻修無緣躋身古蹟已屬可惜 如今積欠國家租金亟待解決 清水祖師好無奈. 中國時報. 2002-12-2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