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教是指佛教裡區別於「密教」的一個稱謂。可理解為顯明的教法。多指《成實論》,《俱舍論》等小乘教義。顯教者,計眾生之機,為報身化身之說法,顯了斷惑證理修因證果之法門者。是為隨他意之教法,其理由顯然可知,故稱顯教。將漢地佛法統稱為顯教是一個謬誤。如華嚴宗法華宗等,則無顯密之分,也可說既顯又密。

詞語釋義

編輯

顯教一詞來源與密教之對應。密教是大乘佛教的一個支派,為印度後期佛教的主流(五世紀)。這一系的佛教,有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因而又被稱為密教;而相對於密教之外的佛教流派,通常指小乘佛教,統稱為顯教。

源流發展

編輯

大乘佛教大約是公元1世紀左右從部派佛教中的大眾部發展出來的,其教理有較大的發展。大乘佛教認為自己的教法是廣度眾生的大舟,而以往的其他所有佛教宗派只能滿足於自我解脫,因此稱自己這一派為「大乘」,而所有上座部與大眾部教派都被他們稱為「小乘」。大乘佛教向中亞傳播的一支漸漸被稱為北傳佛教,而同為部派佛教的上座部在後世發展為上座部佛教,即南傳佛教,並與大乘佛教並列為最基本的兩大派別。

大乘佛教發展到後期,吸收了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的一些理論和方法,發展出密乘,也稱金剛乘。這一派通常認為《成實論》,《俱舍論》等小乘教法是佛陀的「方便」說法,而本派的教法是如來所宣的「真實密意」,因其高深難測而稱之為「密教」,區別於其他宗派之「顯教」。或稱為「密宗」與「顯宗」。在印度金剛乘出現的同時,藏傳佛教出現,「密教」隨即在藏傳佛教中得到長足發展。藏傳佛教儘管顯密雙修,但密教才是今時的主流,並將之教判爲「顯三乘」,與外密三乘內密三乘相對。

顯教並不能成為一佛教派別。顯教一詞的存在是應對「密教」之存在。這種劃分方式是基於修行和傳授方式上的,並沒有根本教理上的區別。另外,廣義上顯教包括了教理上有區別的上座部佛教和漢傳佛教。與上座部佛教相比漢傳佛教則更多地使用顯教一詞。

相關內容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