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
無錫市,簡稱錫,古稱梁溪、金匱,位於江蘇省南部,地處江南長江三角洲、太湖之濱,下轄梁溪、濱湖、新吳、惠山、錫山五個市轄區以及江陰市、宜興市兩座百強縣級市。從地理上看,無錫居蘇南以及蘇錫常都市圈正中心點;北遏長江,南控太湖,東距上海128.2公里,南與浙江省交界,交通樞紐優勢明顯且軍事戰略價值極高。無錫被譽為「太湖明珠」,是長江三角洲及蘇錫常都市圈核心城市[參3][參4]。市政府駐太湖新城金匱路1號。
無錫市 錫 | |
---|---|
地級市 | |
無錫市在江蘇省的地理位置 | |
坐標:31°29′24″N 120°18′47″E / 31.490°N 120.313°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江蘇省 |
設立 | 前11世紀末,泰伯建梅里吳都 前202年建置 |
政府駐地 | 太湖新城 |
下級行政區 | 5市轄區、2縣級市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杜小剛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杜小剛 |
• 市長 | 趙建軍 |
• 政協主席 | 項雪龍 |
面積 | |
• 地級市 | 4,627.46 平方公里(1,786.67 平方英里) |
• 市區 | 1,643.88 平方公里(634.71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省第11位(佔全江蘇省4.73%) |
• 建成區(2022[參1]) | 978.27 平方公里(377.71 平方英里) |
最高海拔 | 611.5 公尺(2,006.2 英尺) |
人口(2023) | |
• 常住 | 常住人口749.08萬人 |
• 排名 | 全省第5位(佔全江蘇省8.81%) |
• 密度 | 1,619人/平方公里(4,190人/平方英里) |
• 市區(2022[參1]) | 519萬人 |
• 城鎮(2022) | 746.21萬人 |
• 城區常住(2022[參1]) | 366.66萬人 |
語言 | |
• 方言 | 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無錫話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214000-214400 |
電話區號 | 510 |
車輛號牌 | 蘇B |
氣候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 年均溫 | 16.2 ℃ |
• 年降水 | 1,122毫米 |
行政區劃代碼 | 320200 |
舊稱 | 梁溪、金匱、有錫[註1] |
城市精神 | 尚德務實、和諧奮進 |
國內生產毛額(2022) | ¥14,850.82億(全省第3位 全國第14位) 2095億美元(匯率) |
• 人均 | ¥198400(全省第1位 全國第1位) 26831美元(匯率) |
HDI(2019) | 0.902 極高 [參2] |
網站 | 中國無錫政府門戶網站 |
市象徵 | |
歌曲 | 《太湖美》 |
花 | 杜鵑花、梅花 |
樹 | 香樟 |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江蘇統計年鑑-2022》 |
無錫市 | |||||||||||||||||||||||
正體字 | 無錫 | ||||||||||||||||||||||
---|---|---|---|---|---|---|---|---|---|---|---|---|---|---|---|---|---|---|---|---|---|---|---|
簡化字 | 无锡 | ||||||||||||||||||||||
吳語 | ⓘ | ||||||||||||||||||||||
郵政式拼音 | Wusih | ||||||||||||||||||||||
|
無錫是江南文明的發源地,也是吳文化的發源地,當前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便可追溯到商朝末年,但實際的歷史發展距今已超過3000年。1981年,國務院將無錫市被列為全國十五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首批經國務院批准的13個較大的市之一,享有地方立法權;同時無錫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文化名城及1998年國家旅遊局評定的第一批優秀旅遊城市之一[參5][參6][參7]。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原屬蘇州地區的無錫縣、江陰縣與原屬鎮江地區的宜興縣劃為無錫市管轄,奠定無錫市一體兩翼格局。當前無錫是上海大都市圈和蘇錫常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還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蘇南模式的發祥地,聯勤保障部隊無錫聯勤保障中心駐地。
除歷史人文與經濟發展外,無錫還是全國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市境內有太湖黿頭渚、靈山大佛、拈花灣、無錫中視影視基地、蠡湖渤公島、崇安寺、惠山古鎮、錫惠名勝區等景點;歷史上的無錫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當前無錫主要有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地標性產業;另外無錫市交通便利,京滬高速、滬寧城鐵、京滬高鐵穿境而過,2024年為止,城軌交通系統無錫地鐵運營里程達145公里;市東南有4E級蘇南碩放國際機場。而在取得經濟發展成就的同時,從無錫走出過諸如顧愷之、倪雲林、錢穆、錢鍾書等諸多名流,也有以寄暢園、蠡園、黿頭渚等為代表的古今著名園林傳世。
地名由來
編輯「無錫」一名的由來所說頗多,目前傳播最廣的觀點源自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戰國末年,秦王嬴政大將王翦攻楚,破蘭陵後,率軍駐無錫錫山。軍士埋鍋造飯得石碑,上書「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而此前,無錫的錫山盛產錫礦,為兵家必爭之地,王翦遂言見此碑天下可太平。[參8]「無錫」的地名便這樣誕生了,此後無錫歷代地方志中亦據此訛載頗多。
根據近幾年語言學家在音韻學方面的研究,無錫的地名可能來自古越族的稱呼。[參9]「無錫」和江浙地區的姑蘇、餘杭、夫椒等地名一樣,都屬於齊頭式地名。「無」為古越語的發語詞,無實際意義;「錫」的原義因古越語佚亡已久,無從考證。但據語言學家鄭張尚芳考證,「無」為古吳語的敬語前綴,「無錫」的意思就是尊敬的錫山山神。鄭張尚芳對「姑蘇、餘杭、夫椒、盱眙」等地名的古吳語含義也作出了解釋。[參10]
而前蘇州市民俗學會秘書長程德祺的研究則表明,華夏先祖伏羲氏或起源於無錫古華山(今無錫惠山),有學者便據此推測「無錫」為「伏羲」之古音譯;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泰伯到達吳國後的首都梅里古稱「吳墟」,無錫因「吳墟」諧音而來。[參11]但上古、中古「羲」、「虛」都是牙喉音K系,而「錫」是齒頭音S系,相距較遠,又都有舒入之別,不太可能諧「羲」或「墟」。[參12]
此外,無錫在古時別稱「梁溪」,因梁溪河而得名。梁溪河位於無錫西南,是溝通古運河與太湖的重要水系,為東漢名士梁鴻南下後所開。梁鴻即「舉案齊眉」之主人公。
歷史
編輯史前及春秋戰國時期
編輯說到無錫的歷史,人們往往首先想到泰伯奔吳。一般的說法,泰伯奔吳之前,無錫這裡還是蠻荒之地,是泰伯帶來了北方先進的耕作技術,教會了吳地人民耕種、養殖。事實上早在六七千年前,無錫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過着定居生活。無錫屬於水鄉澤國,先民往往把「墩」(高地)作為生活和埋葬之所,「墩」幾乎成為原始先民遺址的代名詞。如無錫20世紀50年代發掘的仙蠡墩、葛埭墩遺址,近年發現的江陰周莊龍爪墩遺址、江陰石莊高城墩遺址、無錫鴻聲管家村彭祖墩遺址等,這些遺址先後屬於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2001年發現的江陰雲亭高家墩佘城遺址,南北最長處近800米,東西最寬處近500米,面積約30萬平方米。最遲在商朝中期已建成,有人稱之為「江南第一城」,也是長江下游發現唯一的青銅器時代古城,早於泰伯奔吳。
良渚文化時期,無錫地區的社會生產力已經達到相當水平,考古出土了很多良渚文化時期石犁、石鐮等農耕工具。稻米也出現了秈稻和粳稻兩個品種,學會了飼養家畜,手工業則主要是製陶業和制玉業。[16]
公元前11世紀末,諸侯周太王的長子泰伯(、次子仲雍為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從現屬陝西的歧山南奔荊蠻,泰伯遂選擇定居梅里,即今無錫梅村,[參13]併入鄉隨俗,斷髮文身。泰伯將中原的先進文化和技術在江南地區傳播,受到百姓的擁戴,被奉立為君主,自號「句吳」。周滅商後,因泰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為吳君,正式建立吳國。此一歷史被孔子稱為至德,[註2]無錫亦因而由此成為吳文化發源地之一。[參14]
公元前473年,越國勾踐消滅了吳國,[參15][參16]到了戰國時代,越國衰落並被楚國消滅。公元前248年,楚春申君黃歇為避戰鋒,徙封於江東吳地,黃歇在吳期間黽勉於營建舊吳故地,修復了位於無錫的故吳墟以為郡邑,[參17]這也是無錫龜背形舊城成型之始。
秦漢及唐宋時期
編輯有秦一代,無錫屬會稽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無錫縣;王莽時期一度更名有錫[參18]。隋、唐時期,隨着大運河的開鑿,無錫逐漸成為江南農產品、紡織品通往華北、乃至全國的集散地。
此一時期,無錫依憑優越的自然條件、便利的水陸交通和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成為了江南的一個重要經濟城市。唐、宋兩代,無錫均為望縣,[參19][註3]宋時城中「四方商賈咸輦貨來市。邃趾相接,月余方罷。」[參20]
元、明、清
編輯元貞元年 (1295年),朝廷設立了無錫州,此時的無錫已為「浙右名邑之冠」,[參21]明朝後,無錫發展迅速,被稱作「米碼頭」、「布碼頭」,[參22]根據當時的統計,此時全國各地有17個「富可敵國」之人,無錫就有二者名列其中。[參23]
隨着商業的繁榮,明中後期,江南一帶的好文、好學之風乘勢蔚然,無錫亦在此一時期誕生了一批諸如王紱、計六奇、邵寶等才子隕客。此外,無錫還是銅活字印刷術及崑曲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註4]明末,顧憲成重修宋儒楊時講學之東林書院,在此談論國事,時稱東林黨,無錫更是由此成為了明末清初江南縱談國事的輿論中心。
及至清朝,由於稅制的繁苛,包括無錫在內的江南蘇、常、松三府轄下一些人口龐大、商貿豐裕之地,「一縣糧額可與四川、貴州一省之額數相等」,以致民眾不得不因此詭隱收入,躲避徵稅, 清廷遂於雍正二年析大縣為小,無錫縣由此分為無錫、金匱兩縣、同城治之。
清中後期,無錫的地理優勢更為明顯,有如絲綢業之發展,足以驚人。據載,光緒四年(1878年)蘇州、常州、鎮江三府生絲總產量355,355斤,而無錫一地就產138,000斤,超過絲綢業傳統產地蘇州府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是江蘇省最大的產絲縣。[參24]此後,原設上海的漕糧局遷到無錫,且指定無錫作為江蘇各縣的漕糧轉運站。從1888年到1911年,無錫為江浙兩省的辦漕中心,年承辦漕糧在130萬石以上。[參25]通過辦漕,確立了無錫位列四大米市之一的地位,而各地商賈的雲集,不但促進了糧行業的發展,也推動了無錫社會經濟的繁榮。[參26]
至清末,世亂時艱,尤以太平軍興,至兵燹連年,清咸豐十年(1860)至同治二年(1863)間,清軍與太平軍在無錫一帶進行了酷烈的爭奪拉鋸戰,致使無錫遭遇了史無前例的重大劫難,城內居民死傷過半,全城房屋幾乎毀之殆盡。不僅無錫城區內千百年來建築「十不存一」,也導致城鄉居民人口銳減,百姓流離失所,經濟陷入停滯,文化更無從談起。因為太平天國獨尊「拜上帝教」(天主之教),其他教派皆視為邪教,所以佛寺道觀悉數被焚毀,著名的崇安寺、惠山寺、祇陀寺、淨慧寺、洞虛宮等無一倖存。查閱所有史志類文獻,在「寺廟」一欄中皆有「毀於咸豐庚申」,即為佐證。僅有城內駁岸處侯太僕祠等個別建築因作為潮王黃子隆的府邸,方倖免於難。清兵克復無錫後,清廷統兵者允許將士「大索三日」,如此惡舉致使滿目瘡痍的無錫再次遭受一次洗劫。原本富庶的長江下游一帶,人口普遍銳減,耕地荒廢。[參27]
近、現代
編輯清末民初
編輯1843年《南京條約》簽訂,上海開埠。[參28][參29]1906年,滬寧鐵路滬錫段完工,無錫火車站開車營業,此時上海已成為全球矚目的經濟中心,以運河為主的漕運時代逐漸被海運取代。不過,由於上海地價逐年高漲,工人工資較高,一些有遠見的民族企業家便選擇地價比較便宜、工人工資比較低廉、工業原料比較豐富、交通運輸比較發達、資金周轉比較方便的無錫布點設廠,作為投資創業的起點。[參30]1894年,由無錫地方名紳楊氏家族開設的業勤紗廠,是無錫第一家現代化的機器織布廠,也標誌着無錫近代工業開始興起和發展。隨後,榮氏、薛氏、唐氏、周氏等地方望族先後在無錫開設了麵粉、繅絲、棉紡等以紡織和食品為主的現代化工業,無錫逐漸成為江南地區新的經濟中心城市,堪稱中國近現代民族工商業的搖籃。
隨着經濟的繁榮及社會的變革,無錫的現代思想啓蒙運動亦為先進,1898年,裘廷梁、裘梅呂(女)叔侄創辦了中國第一張白話報刊《無錫白話報》,其後,邑人楊蔭杭、吳稚暉、秦毓鎏等在革命反清事業中尤屬中堅。
民國時期
編輯1911年秋,辛亥風雲起。是年11月16日,無錫宣告光復。[參31]次年,中華民國成立,無錫、金匱兩縣重合為無錫縣,屬蘇常道。辛亥革命以後,無錫的工業化水平仍保持着快速增長,從1910年到1919年,工廠由11家增至78家。[參32]
國民政府北伐後
編輯1927年3月22日,國民革命北伐軍底定無錫,為地方自治實現民主計,廢道治,無錫縣遂直屬江蘇省轄。自1934年起國民政府又設第二行政專員公署於錫,轄舊蘇常道境內十縣。[參33]
此一黃金十年期間,無錫各項發展迅速,譬如在交通方面,到1937年,滬寧鐵路在無錫共擁有1個大站4個小站,最快只需2小時2分就可抵達上海;水路上,無錫已擁有7家貨運輪船局,有各種輪船、航船、快船連接各鄉鎮與外縣各城市。[參34]而工商業更是尤爲進步,到1932年,無錫共有170餘家工廠,勞動工人超過6萬人,資本額達1,400-1,500萬元。其中棉紡織業規模最大,其次是麵粉工業,傳統的無錫米市在工業化後日產麵粉可達26萬包,為繼上海、哈爾濱之後處於全國第3位。[參35][參36]商業方面,有貨棧9個,商店1,661家,同時發展了百餘個市鎮。[參37]據1937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國工業調查報告》統計,無錫在全國6個主要工業城市中,產業工人數占第二位,工業產值僅次於上海、廣州,居第三位,資本總額居第五位,且是其中唯一一個無租界的城市。[參38]當時有流行曲《無錫景》傳唱,稱無錫為「小上海」,上海還有「無錫人掌工商業,寧波人掌金融業」之民間口語。
發達的經濟為無錫帶來了快速的城鎮化,有如原為無錫農村的禮社,「滬寧鐵路通車以來,遠道貨物紛至沓來。昔之視為珍奇者,今已為日常所必需」、「當鐵道初通時,鄉校購置小風琴一架,鄉民爭先參觀,門為之塞,今則即留聲機亦已不復能引起鄉民注意。」 此一時期,無錫的文風亦更見鼎盛,1920年由一代大儒唐文治成立的無錫國學專科學校,是當代宣揚中國文化的重要講學場地,章太炎、呂思勉、錢穆、唐蘭、吳其昌等諸多近現代名士均在此或執教或受學。
然而,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戰爆發,作為江南經濟中心的無錫遭受了致命的打擊,對此,英國人田伯烈(H·J·Timperley)曾記載:「……上海損毀的情形,異常慘重……距上海約一百里的無錫,是一個工業發展較快的地區,約有人口九十萬。所有工廠建築,因日機的猛烈轟炸,或損失甚巨,或全部被毀。其中最重要的幾家麵粉廠、一家紗廠、一家電廠和一家設備非常新式的絲廠都被摧毀。嘉興是浙江的一個絲業中心,原有人口四十五萬,現已變為死城。二十萬人口的松江,差不多僅餘灰燼。蘇州,原有人口三十五萬,日軍占領該城時,只剩五百人了。……」[參39]
抗戰勝利後
編輯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輕賦減稅,並為民營企業工人補給生活必備物資,[參40]無錫經濟一度得到恢復,民間工商業投資加大,至1947年,無錫各銀行錢莊放款總額達到830億,[參41]北塘地區形成了新的商業中心,[參42]1947年,無錫稅收總額達2,000億元,其中貨物稅一項就達一千多萬元,僅次於上海。[參43]然而第二次國共內戰的激烈化,不可避免的影響了無錫的經濟。
第二次國共內戰、無錫易手
編輯1949年4月23日午夜,解放軍沿錫澄公路追擊國軍,從無錫光復門進城,基本上和平占領無錫。1949年4月25日,南下工作團1,200人和中共地下黨員300多人在「無錫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領導下,公開辦公開始接收。4月26日,蘇南行署在無錫成立。蘇南行署主任管文蔚兼無錫市軍管會主任,錢敏為無錫市委書記(未到任),謝克東為市委副書記,顧風為市長、包厚昌為副市長[參44]。到1949年6月中旬無錫市接管工作基本完成。
遭受政治運動影響
編輯1953年,無錫市成為江蘇省的直轄市,隨之而來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與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令無錫遭到極其嚴重的破壞。1966年8、9月無錫發起紅衛兵抄家行動,有4,700多戶被非法抄家。工商業凋敝,傳統人文學風消逝殆盡,以至在文革以後,無錫市政府當局仍習以利益為上,讓已落戶無錫的江蘇化工學院再搬遷到常州,原計劃辦在無錫的江蘇技術師範學院最後也遷至了常州,在近代開教育風氣之先的無錫,一度因高等教育水平落後帶來了對城市發展綜合實力的影響。[參45]
改革開放後
編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作為蘇南模式的代表,無錫經濟因鄉鎮民營企業的茁壯而得到復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參46]1981年,無錫市被列為15個國家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5年,無錫市被國務院確定為長江三角洲沿海經濟開放區開放城市。[參47]隨後,工業園區的開發吸引了大規模的海外投資,無錫成為中國沿海地區較早具有較大規模、較高水平的現代工業城市。自此,無錫市經常在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及投資環境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建置沿革
編輯1949年前
- 前202年,始置無錫縣,屬會稽郡。
- 9年,新始建國元年,改名為有錫縣。
- 25年,東漢建武元年,復置無錫縣。
- 234年,三國吳省無錫縣。
- 281年,西晉太康二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
- 1295年,元元貞元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
- 1368年,明洪武元年,仍稱無錫縣,屬中書省常州府。
- 1724年,清雍正初,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均屬常州府。
-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無錫、金匱兩縣合併,復稱無錫縣,屬蘇常道。
- 1927年,北伐成功、江蘇光復,廢道治,無錫縣直屬江蘇省。
- 1934年,國民政府設江蘇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於無錫,轄吳、武進、江陰、崑山、寶山等十縣。
- 1937年,七七抗戰爆發,是年11月15日無錫縣政府遷陸區,翌年起,縣府機關先後轉進梅村、八士、雪堰橋等地開展活動。
- 1938年,日軍設立江蘇省政府,省府由鎮江遷蘇州,無錫為省直轄縣,並設無錫縣知事公署。
- 1940年9月,日本統治下的無錫縣政府成立。
- 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抗戰勝利。10天後,無錫縣縣長范惕生入城着手接收工作。
- 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無錫。
蘇南行署區無錫市
- 1949年4月24日,原無錫縣分為無錫市、無錫縣,設立無錫市人民政府,顧風、包厚昌為首任正副市長;4月26日,蘇南行署區成立,駐無錫市,管文蔚任主任;無錫市下轄無錫縣及三個指導區。
- 1952年11月15日,蘇南行署區、蘇北行署區、南京市合併建立江蘇省,次年省政府正式成立,無錫市成為江蘇省省轄市。
江蘇省無錫市
- 1953年1月1日,重新編制市內行政區劃,無錫市劃分為八個行政區,稱一區至八區,並轄無錫縣;2月6日,原轄無錫縣編入蘇州專區;3月27日,蘇州專區所屬的無錫縣劃出部分區域,分別編入無錫市六區、七區。
- 1954年6月2日,蘇州專區所屬的無錫縣劃出部分區域,編入無錫市六區。
- 1955年5月27日,市七區、八區合併至六區;7月12日,一區更名崇安區、二區更名工運區、三區更名南長區、四區更名西新區、五區更名北塘區、六區更名郊區。
- 1957年3月15日,蘇州專區所屬的震澤縣劃出部分區域,編入無錫市郊區。
- 1958年6月,工運區編入崇安區、西新區編入南長區與北塘區;7月6日,蘇州專區所屬的無錫縣編入無錫市;7月8日,郊區編入無錫縣。
- 1960年5月,無錫縣劃出原郊區部分,成立太湖區;又劃出部分區域,分別編入崇安區、南長區、北塘區。
- 1962年9月25日,無錫縣劃歸蘇州專區領導。
- 1963年7月,太湖區更名郊區。
- 1968年3月21日,崇安區更名為崇武區。
- 1978年8月25日,崇武區復名為崇安區。
- 1980年7月,郊區劃出部分區域,成立馬山辦事處。
- 1983年1月18日,蘇州地區所屬的江陰縣、無錫縣,鎮江地區的所屬宜興縣編入無錫市;7月7日,馬山辦事處併入郊區。
- 1987年4月23日,江陰縣撤縣建市,成立江陰市;12月22日,郊區劃出部分區域,成立馬山區。
- 1988年1月9日,宜興縣撤縣建市,成立宜興市。
- 1992年6月2日,無錫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在郊區錫南片區正式成立,代表市政府在開發區內行使市級經濟管理和審批權限。
- 1995年1月11日,市政府改組原經濟技術開發區為無錫新區;6月8日,無錫縣撤縣建市,成立錫山市。
- 2000年12月21日,錫山市撤市,劃出部分區域,分別成立錫山區、惠山區;馬山區與錫山市的剩餘區域併入郊區,郊區更名濱湖區,至此無錫形成六區二市(縣)的地區構成。
- 2002年1月30日,濱湖區南站鎮、坊前鎮、梅村鎮的行政管理歸屬無錫市新區管理委員會;濱湖區中橋街道、蘆莊街道的行政管理歸屬南長區;濱湖區劉潭街道的行政管理歸屬北塘區。到2002年底,無錫市區七區的格局形成。
- 2015年10月13日,撤銷崇安區、南長區、北塘區,合併設立梁溪區,錫山區鴻山街道和濱湖區江溪街道、旺莊街道、碩放街道、梅村街道、新安街道劃出設立新吳區。
地理
編輯無錫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地理坐標為31°33′N 120°18′E / 31.550°N 120.300°E,東鄰蘇州市;[參48]南瀕太湖,與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西接常州市,比較特殊的是,作為無錫市下轄兩個縣級市之一的宜興市被常州市武進區分隔開來,不與無錫市有陸上連接,成為無錫市的一塊「飛地」;北部(江陰市)倚靠長江,與泰州市所轄的靖江市隔江相望。[參49][參50]無錫全市總面積為4627.47平方公里(市區1643.8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16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和丘陵面積為78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6.90%;水面面積為134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9.0%。[參51]
地形
編輯無錫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參52]地勢很低,太湖平原為一碟形窪地,海拔一般在3.5米以下,最低處海拔在2米以下,原因是惠山以北到江陰部分區域在古代都是芙蓉湖,宋明以來才逐漸消失;無錫馬山呈海灣式湖濱低山丘陵地勢,區域內多丘陵、乾旱地、山巒區,階地、漫灘土質肥沃;下轄的宜興市則屬於宜溧山地,[參53]有低山和丘陵分布,最高點是位於南部的黃塔頂(611.5米),為天目山余脈,乃蘇南第一峰、[參54]江蘇省第二高峰。[參55]整個無錫河網密布、水美土肥、物產豐富,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參56]
氣候
編輯無錫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5 °C。雨量充沛,雨季較長,主要集中在夏季,無錫市區年平均降雨量為1048毫米,全年無霜期為220天左右,無錫市區日照時數為2019.4小時。一年中最熱是7月,月平均氣溫28.0 °C;一年中最冷是1月,月平均氣溫2.8 °C。[參48]
1981–2010年間無錫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7.5 (45.5) |
9.5 (49.1) |
13.8 (56.8) |
20.0 (68.0) |
25.7 (78.3) |
28.7 (83.7) |
32.4 (90.3) |
31.8 (89.2) |
27.7 (81.9) |
22.7 (72.9) |
16.7 (62.1) |
10.4 (50.7) |
20.6 (69.0) |
日均氣溫 °C(°F) | 3.5 (38.3) |
5.4 (41.7) |
9.4 (48.9) |
15.2 (59.4) |
20.7 (69.3) |
24.5 (76.1) |
28.5 (83.3) |
27.8 (82.0) |
23.6 (74.5) |
18.2 (64.8) |
12.1 (53.8) |
5.9 (42.6) |
16.2 (61.2) |
平均低溫 °C(°F) | 0.4 (32.7) |
2.1 (35.8) |
5.8 (42.4) |
11.1 (52.0) |
16.6 (61.9) |
21.1 (70.0) |
25.3 (77.5) |
24.8 (76.6) |
20.5 (68.9) |
14.6 (58.3) |
8.3 (46.9) |
2.4 (36.3) |
12.8 (54.9)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58.8 (2.31) |
57.3 (2.26) |
92.0 (3.62) |
79.9 (3.15) |
96.1 (3.78) |
182.9 (7.20) |
172.1 (6.78) |
143.5 (5.65) |
91.5 (3.60) |
57.4 (2.26) |
56.7 (2.23) |
33.8 (1.33) |
1,122 (44.17) |
平均相對濕度(%) | 75 | 75 | 75 | 74 | 74 | 79 | 79 | 81 | 80 | 77 | 75 | 72 | 76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數據網 |
水文
編輯無錫市內水系豐富,水網稠密、湖蕩眾多。在無錫市規劃範圍內的水系骨架內,全市擁有河道5983條,總長6998公里。以京杭大運河為縱軸,北有錫澄運河,錫北運河,九里河,伯瀆巷,北興塘;南有曹王涇,蠡河,罵蠡巷,大溪巷,直湖港,梁溪河等區域性河道。1949年前,無錫老城廂以環向溝通的護城河組成骨架,由大運河,轉水河,梁溪河,伯瀆巷向外輻射,由此組成引水與排水和交通網絡。原老城區內,有古運河作為主幹河道,有環成弧形的里城河。1949年後,在城市發展期間,據保守估計,無錫地區有1000多條河道被填埋築路。[參57]
環境
編輯無錫是國家園林城市,並與下轄的江陰、宜興同為國家生態城市,從而形成了中國首個國家生態城市群。[參58][參59]在無錫境內,建設有十七座濕地公園,其中,長廣溪濕地公園、梁鴻濕地公園被評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2007年5月,由於蘇州沿太湖地區的工業污染排放以及蘇州太湖地區水產養殖業造成的水體富養化,太湖爆發大規模藍藻污染,又由於夏季東南風向,藍藻大量湧入太湖無錫水域,造成無錫自來水無法正常使用,水利部隨後急調長江水注入太湖。2008年,藍藻繼續爆發,但2009年始,無錫環太湖流域和運河區通過大量有效治理,無錫水域的水質已有明顯改善,但是蘇州方面的工業污染與水產養殖從未停止。[參60]
2009年,無錫榮膺聯合國年度「全球綠色城市」殊榮,[參61]2013年,由社科院發布的《2013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無錫在「宜居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上位列香港、澳門之後,位居內地城市之首。[參62]
政治
編輯現任領導
編輯機構 | 中國共產黨 無錫市委員會 |
無錫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
無錫市人民政府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無錫市委員會 |
---|---|---|---|---|
職務 | 書記 | 主任 | 市長 | 主席 |
姓名 | 杜小剛[參63][參64] | 趙建軍[參65] | 項雪龍[參66] | |
民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
籍貫 | 江蘇省常州市 | 山東省鄄城縣 | 江蘇省江陰市 | |
出生日期 | 1976年6月(48歲) | 1972年2月(52歲) | 1963年12月(60—61歲) | |
就任日期 | 2021年7月 | 2022年3月 | 2021年7月 | 2022年3月 |
行政區劃
編輯除正式行政區劃外,無錫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
- 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 無錫蠡園經濟開發區(國家級工業設計園)
- 無錫山水城(包括國家級無錫數字產業園、省級無錫太湖山水城旅遊度假區等功能園區)
- 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國家級)
- 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
- 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 省級:江蘇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江蘇江陰-靖江工業園區
無錫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參67]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註5][參68]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6][參69]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劃[參70] | |
街道辦事處 | 鎮 | |||||||
320200 | 無錫市 | Wúxī Shì | 4,627.46 | 7,462,135 | 梁溪區 | 214000 | 51 | 30 |
320205 | 錫山區 | Xīshān Qū | 399.11 | 882,387 | 東亭街道 | 214100 | 5 | 4 |
320206 | 惠山區 | Huìshān Qū | 325.12 | 893,675 | 堰橋街道 | 214100 | 5 | 2 |
320211 | 濱湖區 | Bīnhú Qū | 628.15 | 915,093 | 蠡湖街道 | 214000 | 8 | 1 |
320213 | 梁溪區 | Liángxī Qū | 71.50 | 985,465 | 崇安寺街道 | 214000 | 17 | |
320214 | 新吳區 | Xīnwú Qū | 220.01 | 720,215 | 新安街道 | 214000 | 6 | |
320281 | 江陰市 | Jiāngyīn Shì | 986.97 | 1,779,515 | 澄江街道 | 214400 | 5 | 10 |
320282 | 宜興市 | Yíxīng Shì | 1,996.61 | 1,285,785 | 宜城街道 | 214200 | 5 | 13 |
註:錫山區數字包含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2街道;惠山區數字包含無錫(藕塘)職教園區所轄錢橋街道;江陰市數字包含江陰臨港新城所轄2街道、2鎮及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城東街道;宜興市數字包含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所轄1街道、1鎮及宜興經濟開發區所轄屺亭街道。 | ||||||||
人口
編輯2023年常住人口749.08萬人,戶籍人口519.01萬人[參71]。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7,462,135人[參72]。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374,39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087,736人,增長17.06%,年平均增長率為1.59%。其中,男性人口為3,848,880人,占總人口的51.58%;女性人口為3,613,255人,占總人口的48.4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6.52。0-14歲的人口為967,076人,占總人口的12.96%;15-59歲的人口為5,021,239人,占總人口的67.29%;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473,820人,占總人口的19.7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93,557人,占總人口的14.65%。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178,208人,占總人口的82.7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283,927人,占總人口的17.21%。
從人口結構上看,2022年全市80歲及以上高齡人口達14.38萬人,比上年增長3.87%,增幅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參73];但是相比較長三角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人口結構比例,無錫全市人口結構依舊保持了十分年輕與活躍的增長態勢。
民族
編輯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7,370,607人,占98.7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91,528人,占1.2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047,019人,增長16.56%,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43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40,717人,增長80.13%,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43個百分點。
方言
編輯無錫方言是吳語的一種,屬於吳語太湖片的蘇嘉湖小片,與蘇州話、上海話相近,部分地區也具有毗陵小片的特徵。正是由於無錫位於兩種吳方言小片的交接帶,故境內有「十里不同音」之現象。
無錫話屬於吳語中的一個分類,是本地文化的精髓,吳語的一些主要語音特徵,無錫話幾乎都具備。但由於無錫處於蘇州和常州之間,所以無錫話(城區以及近郊)具有自身的特點也兼具了毗陵小片和蘇滬嘉小片的某些特點,內部情況更為複雜。
無錫話與北部蘇州話、常州話、嘉興話、上海話、湖州話、杭州話、紹興話、寧波話等基本能互通。
從《無錫縣誌》方言卷中將無錫話按聲韻調特點分成了7個小區,不僅如此,就連無錫老城區的周圍的話也是不同的。最典型的說法是「無錫東南西北四城門外個閒話搭城裡閒話是弗一樣個」。 所謂「城裡閒話」指老城區(今解放環路以內)的話,這也是無錫人普遍認同的城裡話。但是隨着現代社會迅速發展,一批批外來移民定居無錫,無錫城區的居民結構也進一步複雜化,這種頻繁的交流往來,無疑對方言演變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外加普通話的大力推廣,無錫話在不同年齡,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之間存在的差別較之以往更加突出,即便是老城區出生的人也是層次不一,各不相同,所以老無錫人常常嘮叨說:「如今能聽到正宗無錫話實在太難了。」
無錫話可以分為東西兩片。東片包括東南部的厚橋、甘露、蕩口、鴻聲、後宅、碩放等等,語音跟蘇州及吳縣的北部十分接近,而東北部羊尖、港下一帶又帶有明顯的常熟話特色。西片的靠近常州武進區的陸區、馬山以及胡埭西部臨近武進的自然村又有武進話特徵。無錫西片大部分地方與無錫市語音接近。由於語音上的明顯不同,因此東部的人稱梅村和碩放以西的人為「西天人」。無錫的東部方言歸入蘇南吳語東區(即蘇滬嘉小片)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無錫的西部方言(包括無錫市區),許寶華和游汝傑兩同志《蘇南和上海吳語的內部差異》認為也應歸東區。
經濟
編輯
|
|
改革開放以後,隨着蘇南模式帶來的先機,無錫逐漸成為東部經濟重鎮與一座極富活力的商業城市。2013年底,無錫因城市綜合實力穩健而成為由《第一財經周刊》所評選的「中國新一線城市」之一;[參76]同時,《福布斯》中文版發布的《2013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中,無錫市排名第五,處地級市首位。[參77]
2022年,無錫市經濟總量再創新高,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850.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9.84萬元,居全國第一。
2023年無錫人均GDP達到20.63萬元,連續四年榮登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從產業看,全市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33.65億元,比上年增長1.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177.39億元,比上年增長3.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539.78億元,比上年增長2.4%;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0.9 : 48.3 : 50.8。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5.81萬人,其中:各類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7.72萬人,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12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8%。
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9831.24億元,比上年增長3.3%,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為66.2%,比上年上升 0.2個百分點。民營規上工業實現產值14269.28億元,比上年增長12.8%。民間投資完成2403.41億元,比上年下降3.6%。
年末全市各級登記機關登記的各類企業42.33萬戶,其中國有及集體控股公司3.60萬戶,外商投資企業0.70萬戶,私營企業38.04萬戶,當年新登記各類企業5.12萬戶。年末個體戶66.09萬戶,當年新登記8.08萬戶。
全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2.1%,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0%,消費品價格上漲2.9%。工業生產價格漲幅平穩,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1.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3.9%。
民營經濟
編輯無錫,自古以來經濟就較為發達。1895年,楊宗濂、楊宗瀚在無錫南門外創辦了第一家民族資本企業--業勤紗廠,隨後,以紡織、絲綢、糧食加工業為主體的眾多企業誕生,並得到快速發展,無錫成為全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之一。在這過程中,無錫近代工業發展史中眾多的「第一」「之最」;誕生了包括榮氏家族、唐氏家族等等一批批工商業巨頭,也展示了無錫民族工商業企業家的創業歷程,值得人們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後,無錫民營企業在鄉鎮工業為代表的蘇南模式基礎上,發展蓬勃,「藥明康德」、「小天鵝」、「山禾藥業」、「海瀾之家」、「長電科技」等知名企業都是在此一時期轉型而來。而自1993年7月太極實業作為江蘇省首家上市公司在上交所上市的民營企業以來,多年間,來自無錫的上市公司規模更是逐步擴大,形成了比較獨特的「無錫板塊」,在江蘇排名第一,在整個長三角經濟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參78]
從數據上看,2021年無錫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9242.15億元,比上年增長9.0%,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為66.0%,比上年上升 0.2個百分點。民營規上工業實現產值12520.67億元,比上年增長25.4%。民間投資完成2493.40億元,比上年增長4.6%。年末無錫市各級登記機關登記的各類企業39.83萬戶,其中國有及集體控股公司3.29萬戶,外商投資企業0.71萬戶,私營企業35.83萬戶,當年新登記各類企業5.90萬戶。年末個體戶62.99萬戶,當年新登記12.3萬戶。
外資經濟
編輯當前,無錫加速與全球經濟「共舞」,貿易夥伴遍及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無錫外貿進出口規模1057億美元,是十年前的1.5倍;引進總投資超億美元項目達到240個;同時對外投資也不斷邁開大步。
在無錫的外資企業中不乏歐美日韓等跨國企業,美國GE醫療、松下集團、德國英飛凌、韓國LG化學、索尼、夏普、海力士、博世。自1981年全省首家中外合資企業落戶以來,無錫已集聚了7200多家外資企業和近1.2萬家外貿企業,其中包括SK海力士、阿斯利康、博世等110餘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累計使用外資近800多億美元。其中有108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在錫投資設立218家企業。在外商投資不斷加碼的同時,無錫的貿易夥伴已拓展到全世界6大洲的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外投資拓展到全球92個國家和地區。2022年為止,無錫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10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全市實際使用外資38.3億美元,同比增長3.6%。
國企經濟
編輯無錫市下屬擁有國聯集團、城建集團、交通產業集團、市政集團、產業發展集團、君來集團、地鐵集團、機場集團等等一級企業11家以及數量眾多的下屬企業。[89]
無錫市國資框架以國聯集團為主,在現有金融業務的基礎上發展銀行業和延伸發展保險業;以城投公司、房開集團、太湖新城建設公司和園林總公司為主組建城建集團,承擔城市環境建設和太湖新城的開發建設;以交通產業集團為主組建交通建設集團,承擔交通設施、城市公交的建設與營運和發展現代物流業;以市政公用產業集團為主組建市政建設集團,承擔供水、供氣、排污等公用事業的營運與建設,城市道橋等市政工程的營運與建設和環境資源的開發建設;以產業公司和威孚集團為主組建的產業發展集團,主業為優勢產業發展投資和創業(風險)投資;以酒店經營管理為主體的君來集團。[90]
2021年末,無錫市屬企業資產總額7030.10億元,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718.27億元,利潤總額96.09億元,上繳稅費58.65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約1.54倍、4倍、1.1倍和1.42倍。[91]
工業園區
編輯從1992年無錫新區獲得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來,無錫目前已擁有國家級開發區7家,省級以上開發區15家。[參79][參80]而自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開建以來,無錫正積極籌劃對接。目前,無錫駐上海自貿區商務代表處已揭牌成立,[參81]據規劃,未來自貿區二期、三期的建設中,會將包括無錫在內的周邊工業園區納入其中。[參82]
無錫六大國家級工業園區簡介[註7]
- 無錫新區:於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參83]1995年在高新區基礎上成立的無錫新區,目前已建成了空港產業園、國家級綜合保稅區、太湖科技園等諸多專業園區,[參84]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及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為重點的五大支柱產業。無錫新區極具地理優勢,滬寧城際鐵路無錫新區站與無錫蘇南碩放國際機場均處轄區內。
- 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2年5月建立,1993年11月被江蘇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03年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參85][參86]由西部園區、中部園區和東部園區兩部分組成。西部園區打造成為功能先進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的集聚區,東部園區即錫東創新科技城(s-park),利用京滬高鐵和無錫市錫東新城開發建設的契機,規劃發展科技研發、休閒商務、高端居住、會展酒店和高科技製造業。[參87]
- 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即無錫蠡園經濟開發區,建立於1992年6月,2003年5月由國家科技部批准為國內首家以工業設計為主題的高新技術專業化園區。[參88]
- 無錫山水城:是由原無錫太湖山水城旅遊度假區和原無錫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於2009年9月整合組建而成,園區內有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區(太湖保護區)、國家動畫產業基地等專業園區。
- 江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於2011年6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參89]區內主導產業包括金屬新材料及高端製品、融合通信裝備及材料、高端智能裝備、現代中藥及生物新藥四大先進製造業,已形成總部經濟、文化創意、軟件和服務外包、現代物流、城市經濟五大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產業發展新格局。[參90]
- 宜興經濟開發區:於2013年3月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內包括了中國新能源產業示範基地、中國綠色生態示範區、國家級產業服務中心、無錫低碳經濟示範試點園等重要組成部分,已形成了新能源產業、光電子產業、新材料產業、先進裝備製造產業為主的四大產業集群。
新興產業
編輯自2007年太湖藍藻爆發後,無錫確立了產業升級的經濟轉型方向,目前無錫已形成了物聯網、太陽能光伏、環保、生物、微電子、軟件與服務外包、工業設計與文化創意八大新興產業,其中尤以物聯網、太陽能光伏、微電子三大產業廣為人所知。雖然以尚德電力為代表的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不彰,但微電子產業製造研發卻未艾方興,在2013年,無錫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位列全國第二;[參91]物聯網方面亦蓬勃興盛,2012年,無錫物聯網綜合示範工程成為國家發改委授牌表彰的唯一綜合性應用示範及國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參92]而物聯網50%以上的國際規範標準均由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制定。[參93]
商業
編輯作為中國華東地區的一個重要商業中心,一直以來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而聞名。無錫商業的發展歷程悠久且繁榮,對於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早無錫商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已經有商業活動在此進行。隨着歷史的演變,無錫逐漸成為了江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和商業重鎮。無錫地處太湖之濱,交通便捷,自古以來就是絲綢、茶葉、大米等商品的集散地。如今,無錫商業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以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多元化經濟體系。
無錫商業的特點和優勢有很多,首先就是其地理位置優越,位於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帶,交通便利,有利於商品的流通。其次,無錫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此外,無錫市政府也一直致力於優化商業環境,吸引了許多國內外的投資者和企業家前來投資興業。
目前無錫商業區域集中於梁溪區的中山路沿線,在這條路上,雲集了茂業百貨、紅豆萬花城、大東方百貨、蘇寧廣場、恒隆廣場、八佰伴、百盛等中外商業零售企業,還包括了崇安寺與南禪寺、南長街三大傳統商業集貿區,其中的崇安寺街區,與同樣由寺廟集市形成的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蘇州玄妙觀齊名。[參94]
自1996年江蘇省第一家中外合資零售企業八佰伴及1997年中國第二家外資大型超市麥德龍落戶無錫以來,無錫的外資商業零售聚集度在長三角地區僅次於上海。[參95]如今,無錫擁有商業龍頭企業之一的恒隆廣場[110],以及大東方百貨、無錫八佰伴、宜家匯聚、八佰伴中心、百聯奧特萊斯、蘋果直營店、萬象城、萬象匯、海岸城、融創茂、茂業百貨、數量眾多的萬達廣場以及百樂廣場、寶龍廣場、新區奧特萊斯、惠山悅尚奧特萊斯等等商業零售標杆企業;目前為止仍維持江蘇省內或長三角區域內的唯一性,無錫也由此確立了江蘇省乃至長三角地區最重要商業中心城市的地位。[參96]
-
雲蝠大廈
-
宜家無錫薈聚中心
-
融創茂
-
無錫萬象城
-
無錫海岸城
-
蘇寧廣場
-
無錫八佰伴
-
無錫錫東八佰伴中心
交通
編輯無錫市地理位置優越,處於滬寧線中心,自古即是交通要道,其水運之史更顯悠久,概可追溯自泰伯奔吳後,所開鑿的伯瀆河,這也是中國最古早的運河。[參97]而京杭大運河的開鑿,更是橫跨無錫全境,使無錫成為唯一一座被大運河穿城而過的城市,[參98]近代,1906年滬寧鐵路錫滬段通車,無錫始有現代交通,此後錫澄、錫宜、錫滬、錫蘇等公路相繼築成,為無錫交通樞紐形塑之初步。
如今,無錫境內有多條高速公路、國道、高鐵通過;市內,國際機場、港口、地鐵等立體交通網絡俱全,無錫已然成為華東地區主要的區域中心城市之一。
公路
編輯- 無錫作為華東地區主要的交通樞紐,是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之一,[參99]境內有寧杭、沿江、滬寧等9條高速公路及多條國、省道通過。無錫市區則因舊城水鄉風貌,主要城市道路均為填河建造,故市內路況多宛延迂曲;農田也因此古時多河道而呈現犬牙交錯的局面。
- 公路客運方面,無錫市在2011年將原先多個分散的長途汽車站合併為一個汽車客運站,並與無錫站北廣場(城際高鐵站)相連,與無錫站南廣場、公交系統、地鐵形成大型交通中心區,稱為中央車站。無錫汽車客運站是一級客運站,日發班次1700餘班,日均發運量3.5萬人次,高峰日旅客發運量近10萬人次。
高速公路 | 國道 | 省道 |
---|---|---|
- 無錫市內擁有交錯縱橫的快速路網,其中包括快速內環、快速中環(建設中)、鳳翔路高架、江海西路高架、通江大道、金城路高架、機場路高架、蠡湖大道、太湖大道等等;目前正在審批建設錢胡路高架、錢榮路高架以及通江大道快速化等工程。
- 無錫市下屬宜興市內擁有范蠡大道快速化改造項目,另外與無錫市區相連的宜馬通道也進入建設尾期[115]。同時宜興市內也規劃建設宜興快速交通體系。[116]
- 無錫市下屬江陰市內擁有芙蓉大道、海港大道等快速路。同時與無錫相連的錫澄路[117]與長山大道正在建設中,未來江陰市正在規劃建設江陰市內的快速路網體系。[118]
鐵路
編輯無錫地區目前有京滬鐵路、滬寧高速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寧杭客運專線及新長鐵路以及滬寧沿江高速鐵路[參100]在境內通過,設有無錫站(京滬鐵路、滬寧高速鐵路)、無錫東站(京滬高速鐵路)、無錫新區站(滬寧高速鐵路)、惠山站(滬寧高速鐵路專線、該站未來將實行擴建計劃)、宜興站(寧杭客運專線、該站未來將實行擴建計劃)、江陰站(南沿江高速鐵路、未來還將通行泰錫宜城際鐵路)等五個客運站點,均隸屬上海鐵路局,其中無錫站為客貨運特等站。
當前無錫站南廣場正開始廣場老舊建築以及地下道改造工程。另外,由於江蘇省規劃的泰錫宜城際鐵路與已經通車的沿江城際鐵路也將在無錫境內的惠山站設通過,惠山站和宜興站也將以此為契機擴建。[參101]
航空
編輯蘇南碩放國際機場(IATA代碼:WUX;ICAO代碼:ZSWX),位於無錫新區東南的碩放街道,距無錫市區約14公里、距蘇州市區約20公里。機場原為解放軍南京軍區空軍軍團駐地,1980年代曾開闢了至北京的中國第一條聯航航線,後於2002年停飛。2004年起重啟民航航班。[參102]2010年5月11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在無錫碩放機場的基礎上成立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機場由無錫市與若干股東共建。[參103]
依據國務院《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最終將建設成為國家幹線機場、蘇南一類航空口岸和區域樞紐機場。[參3]開航以來,機場已開通至北京、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昆明、麗江、港澳台和大阪、東京、曼谷等多個國內外航班。機場同時設有台灣居民口岸簽注點,方便台灣居民來往蘇南地區。至2013年年底,機場旅客呑吐量為359.02萬人次,貨郵呑吐量達8.76萬噸,分別位列全國民航機場業務量排名第39位和第24位,[參104]也是江蘇全省9個機場中除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外唯一盈利的機場。[參105]未來蘇南碩放國際機場將新建T3站台以及第二跑道,遠期目標為滿足年客運2500萬人次與年貨運150萬噸。
此外,2020年8月4日,無錫市交通產業集團與雲南景成集團舉行關於瑞麗航空有限公司股權轉讓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2021年,瑞麗航空完成股權變更後,無錫交通產業集團入資公司。2021年底,公司完成經營許可證變更,並將公司名稱變更為「蘇南瑞麗航空有限公司」。2022年4月,雲南監管局完成瑞麗航空運行合格證變更的補充審定工作,正式將公司名稱由「瑞麗航空有限公司」變更為「蘇南瑞麗航空有限公司」。[126]
2023年5月,無錫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正式開啟擴建工程,其中包括新建貨站樓以及部分第二跑道配套滑行道工程。另外無錫機場正在規劃建設第二跑道。[127]
2024年12月14日,碩放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成為江蘇省第二個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的機場,並且無錫碩放機場關於新建二跑道、一跑道延長、新建T3航站樓、綜合交通樞紐等內容的總規修編方案獲得民航局批覆。[128]
水運
編輯無錫內河航運即發軔自漕運,目前依託京杭大運河、蕪申運河和太湖等固有水系,至2013年年底,已建成航道總里程達1,577.97公里,等級航道里程476.89公里,[參106]且可四季通航。
作為內河港口的無錫港是中國28個主要內河港之一,[參107]由無錫(江陰)港和無錫內河港組成,無錫內河港分為城郊港區、惠山港區、錫山港區、江陰港區、宜興港區5大港區;[參108]江陰港則為無錫地區唯一的出海通道,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距無錫市區38公里。江陰港轄內沿長江有約35公里深水岸線,目前已建城萬噸級泊位數增至43個以上,是全國第五個邁入億噸級的內河港口,也是長江沿線第四個達到「百萬標箱」的大港。[參109]江陰港內設有臨港物流園、台灣物流園區、長江港口綜合物流園等功能性工業園區,此外,江陰黃田港也是連結蘇北地區的主要渡口。
公共運輸
編輯城市公共交通
編輯舊時無錫水網密集,城內缺乏可車行之道路,民眾出行多藉助舟、轎或人力車,故無錫公路運輸服務晚至1927年才成立了第一家汽車出租商行:袁世開汽車行,[參110]其後相繼有至梅園、蠡園、江陰、宜興善卷洞等地的私營汽車公司。1951年,因無錫舉辦「蘇南物產交流會」,為參觀者便利計,開闢了第一條市區公共汽車線路,1956年起,始設無錫市公共汽車公司。[參111] 目前,無錫市區內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車和出租車。在公共汽車運營方面,無錫市區有無錫市公交、錫惠公交、新區公交以及馬山公交四家獨立運營的公交公司,全市共有公交線路約200多條、公共汽車3,000餘輛。[參112]票價以全程2元為主,少量非空調車為1元。[參113]無錫的公共汽車編號規則大致為:1~600號線分配給市公交、600~750號線及800號以線上分配給錫惠公交、750~799號線分配給新區公交,不過因為顧忌諧音,無錫絕少帶有含「4」的線路;出租車4,040輛,[參112]乘車起步價統一為3公里內10元,超出每公里1.9元,結算時還會加入如因停車產生的等候費等附加費;此外,無錫市區還有由兩家公司各自運營的公共自行車服務。 在無錫,包括地鐵、公共汽車、出租車、公共自行車在內的公共交通工具,均可使用無錫市民卡。無錫市民卡分為標準卡及衍生卡,標準卡為記名卡,應用範圍除了公共交通,還可作為儲蓄用借記卡、園林年卡及在社保、醫保、商務消費等多種領域使用;衍生卡又稱無錫太湖交通卡,充值即可辦理,不記名、丟失不補,且只可用於公共汽車、出租車、地鐵及部分便利店的支付。使用市民卡乘坐交通工具會有一定優惠,譬如在公共汽車上使用時一律為原票價六折,在60分鐘內換乘第二條線路時,享受5折優惠。無錫市民卡也可在上海、蘇州、常熟、崑山、南通、天津、福州等全國35個城市乘坐公共汽車時使用,[參114]其中,無錫與上海已實現完全互通,除了公共汽車外,也可使用於地鐵、輪渡等各自交通卡適用領域。不過,也有部分城市只可單向使用,如在蘇州公共汽車上可使用無錫市民卡,但蘇州交通卡無法在無錫使用。
軌道交通
編輯無錫地鐵目前在運營中的有地鐵一號線、二號線、三號線和四號線,S1號線,全長145km公里,形成了東西向和南北向的十字形軌道交通網絡骨架。規劃中,無錫市將會建設9條市區地鐵、2條市域軌道交通,共計11條線路編制而成的軌道交通網。[參115][參116][參117]
截止2023年末,無錫市陸續啟動了第三輪軌道交通的線路建設,先後已經開工建設S2號線、四號線二期、地鐵五號線一期和地鐵六號線一期工程。[142][143]
目前已經開通的線路有
- █ 無錫地鐵1號線:線路標誌紅色;6B編組,南北向,北起堰橋,南至南方泉,且於堰橋站預留對接江陰的錫澄市域軌道交通線。[參118]
- █ 無錫地鐵2號線:線路標誌綠色;6B編組,東西向,西起梅園,東至無錫東站(安鎮站暫未開通),且於梅園站預留對接宜興的錫宜市域軌道交通線。[參118]
- █ 無錫地鐵3號線:線路標誌藍色;6B編組,由位於城市西北惠山區的蘇廟站至位於城市東南的蘇南碩放國際機場,且於無錫機場預留對接蘇州軌道交通機場專線。[參119][參120]
- █ 無錫地鐵4號線:線路標誌紫色;6B編組,全部為地下線,共18座車站,跨過惠山區、梁溪區和濱湖區和太湖新城。[參121]
- 錫澄城際S1:無錫至江陰城際軌道交通,又稱無錫地鐵S1線、無錫地鐵S1線,是連接無錫市區與江陰市的一條城際鐵路。
教育
編輯江南地區一向是尚文重教之地,明清時期有所謂「江南進士甲天下」之稱,而無錫在歷代科舉考試中也曾有「一榜九進士、三科六解元」的盛事。[參122]1898年,深受洋務運動思想影響的楊模在無錫城內開設了第一家新式教育小學:埃實學堂。次年8月,吳稚暉、俞復等人又創辦了三等學堂,並編輯出版了中國第一套小學教科書:《蒙學讀本》。[參123]此後,無錫現代教育不斷發展,民國以後,更是誕生了在國學界留下濃厚一頁的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如今的無錫國專便是蘇州大學的前身。[151]
截止2021年,無錫籍的兩院院士已達到了96名。[參124]
知名學校
編輯高等教育
- 江南大學: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參125]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高校。[參126]前身為無錫輕工大學,是1949年後由國立中央大學部分院系調整而來,2001年與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併為江南大學。江南學院原名即江南大學,是由無錫地方巨賈、實業家榮德生於1947年8月由投資創辦,國學大師錢穆曾在校擔任文學院院長。目前江南大學的食品工業專業與輕工設計專業享譽全球。
- 無錫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准,由江蘇省人民政府管理、無錫市人民政府舉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支持辦學的公辦普通本科高校。
- 東南大學無錫校區:創建於1988年4月,前身為東南大學無錫分校,是原國家教委批准的首批重點大學分校之一,最先開啟了我國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東南大學無錫校區是東南大學和無錫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以「政產學研用」為鮮明特色,以「東南大學優勢專業」為主要學科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高水平科學研究基地、高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是東南大學服務無錫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綜合性平台。
- 南京郵電大學無錫校區(規劃建設)。
- 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
- 無錫高等師範學校:創建於1911年,前身為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錢松嵒、吳冠中、陳瘦竹等名家均為該校校友。
- 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成立於2002年3月,為北京大學直屬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國家計委批准成立的「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也是教育部和科技部批准設立的「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
- 另外無錫市內還有超算中心、702研究所、微電子研究所等等科研基地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無錫研究院、復旦大學無錫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等等眾多大學研究院。
- 專科教育方面,無錫擁有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等專科學校[155]。
中等教育(部分)
- 江蘇省天一中學:學校創辦於1946年,鍾英、王仲青等地方賢達,順培育家鄉子弟、造福桑梓之民望,創辦學校,取名「私立無錫天一中學」。[參127]1978年被確定為省首批辦好的16所重點中學之一,1990年被省教委確認為「江蘇省首批合格重點高中」。[參128]
- 無錫市第一中學:創建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歷經變遷至今。現為江蘇省重點學校、國家級示範高中。曾與常州中學、蘇州中學、揚州中學、南師附中並稱為江蘇教育界的「五朵金花」。
- 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原為教會學校,最初是1918年由上海聖約翰大學無錫籍校友創辦,為當時無錫設施最先進的學校,擁有理化實驗室和階梯教室,抗戰爆發後曾輾轉於上海辦學。1949年後改稱無錫市第二中學,2003年復名,現為江蘇省重點學校、國家級示範性高中。
- 江蘇省梅村高級中學:1913年創建於吳文化發祥地梅村(古梅里),1914年,錢摯、錢穆兄弟來校任教。1991年經江蘇省教委驗收,確認為「江蘇省合格重點中學」,2004年評定為「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
- 無錫市第三高級中學:1920年,邑人高陽變賣全部家產,創辦私立無錫中學,被高陽所感動的經學大師唐文治,不收分文受聘任校長長達十年。2007年與無錫市中山高中(市第八中學)合併成立無錫市第三高級中學。
- 無錫市第一女子中學:是由上海致用大學校長、無錫教育會會長侯鴻鑒分別於1905年及1912年創建的私立競志女中和縣立第一女中合併而來。無錫第一女中在1949年以後與市東初中合併,改為男女合校的市第十一中學,2000年又與市十二中(即原競志女中)合併為東林中學,2006年恢復女校辦學,復名無錫市第一女中,是1949年後江蘇第一個恢復女校的中學。
- 無錫市市北高級中學:始建於1934年,初為「私立原道中學」,於2006年獲評省四星級高中。
-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由實業家匡仲謀於1906年在無錫城東創辦。1949年以後更名為無錫縣中學,1996年更名為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至今。
- 無錫市公益中學:是1919年由實業家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創辦,首任校長乃無錫籍名教育家胡雨人。1949年後改稱無錫市第五中學,文革時因校址地處郊區與軍區,是當時教師下放、軍眷子弟受學的首選。1983年復名公益中學。現已與無錫汽車工程學校合併為交通技師學校。
-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前身為建立於1882年的江陰南菁書院,在當時是江蘇全省的最高學府和教育中心。于鬯、鈕永建、汪曾祺等名士曾就讀該校。
- 江蘇省宜興中學:創建於1928年,是江蘇省重點學校、國家級示範性高中。蔣南翔、虞兆中等名士均為該校校友。
- 無錫市大橋實驗學校:無錫市大橋實驗學校創辦於1993年8月,時名「無錫市大橋實驗中學」,是改革開放以來無錫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所民辦學校,2012年更名為無錫大橋實驗學校。
初等教育(部分)
- 無錫市連元街小學:開辦於1898年,是無錫最早的一所新式教育高等小學,初名埃實學堂,民國後以校址所在地為名,改稱縣立連元街小學。1949年後一度更名為東方紅小學,1978年恢復原名,現為省、市重點小學。
- 無錫市東林小學:1902年8月,奉詔,東林書院改辦為新式教育的東林學堂,民國肇建後改為縣立第二小學,1927年起更名為東林小學。1949年後一度更名為紅衛兵小學,1977年恢復原名。錢基博、錢鍾書、薛暮橋等諸多地方名流在在校任教就讀。
- 無錫師範附屬小學:由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校長、無錫籍名教育家顧倬創辦於1913年,因顧倬曾留學日本,故以日本東京高等師範(現筑波大學)附屬小學為藍本建設,1915年該校成立無錫第一個小學童子軍組織,1937年11月11日,原校為日軍轟炸機炸毀而停辦,抗戰勝利後,又借孔廟恢復辦學。1949年後,曾為中共幹部子弟學校,1982年被定為江蘇省實驗小學。
- 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創始於1901年,是無錫市區首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 無錫市五愛小學:前身為中共淮南幹部子弟學校、雪楓幹部子弟學校和華東幹部子弟學校。1949年後與蘇南其他幹部子弟小學合併,1953年,由中共華東局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命名為五愛小學。
- 無錫市南長街小學:原是無錫基督教監理會在1911年所創辦的東吳第八小學,後稱明德小學。校內建有耶穌大禮堂,該建築直到1984年才被拆除。1949年後改為公辦至今,是江蘇百所名小學之一。
國際教育(部分)
- 無錫南王國際學校:由狄邦教育集團,南京外國語學校,倫敦國王學院,以及狄邦教育集團聯合創建的K-12國際學校 。該校是由無錫市政府着力引進的高品質國際教育項目。[參129]
- 無錫國際學校:無錫國際學校,簡稱WIS, 是一所公有國際學校。無錫國際學校成立於2003年,為在錫工作生活的港澳台同胞及外籍人士子女提供了國際教育環境,直屬無錫市教育局管理。
- 無錫新吳區思瑞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一個非營利性集團,自1986年起,iSC提供卓越的學術課程,滿足學生的智力、身體和情感發展需求。
- 無錫外國語學校:無錫外國語學校創辦於1998年,現已發展成為十二年一貫制外語特色學校,被命名為無錫外籍、港澳台學生和歸國創業人才子女入學的定點學校。
醫療
編輯無錫醫學歷史悠久,尤以明清為盛。自明以降,有尤仲仁、施仲謨、鄧星伯、柯懷祖、薛福辰等名醫或供職於太醫院、或奉詔為皇族診治,而丁福保、顧鴻逵、曹穎甫(江陰籍)等人也在中國醫學史上垂名留芳,其中談允賢、徐陸氏等更是中國古代少見的女名醫。
至於無錫的現代醫療機構,則始於1908年,由美國聖公會傳教士、醫學博士李克樂創辦普仁醫院,即今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 目前,無錫全市有一家醫學院(江南大學附屬醫學院)及十大市立醫院、210家醫院,其中三級甲等醫院共有十四家
- 無錫市人民醫院
-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南北院區)
-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原三院、四院,目前為南院區、北院區,其中原四院即北院區未來計劃改擴建)
- 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
- 無錫市第七人民醫院
- 無錫市第九人民醫院
- 無錫市中醫院
- 無錫市婦幼保健中心
- 無錫市兒童醫院
- 解放軍904聯勤總院
- 江陰市人民醫院
- 江陰市中醫院
- 宜興市人民醫院
- 宜興市中醫院
其中無錫市人民醫院於2013年在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2013年中國地級城市醫院競爭力100強榜單」中列第十二名。[參130]
體育
編輯無錫體育公園
編輯前身是無錫市人民體育場,與1954年人民體育場在古運河邊落成時,當時參觀的無錫市民人如潮湧。無錫市新的體育中心建成以後,市人民體育場已不再承擔體育訓練任務。1999年,無錫市對市人民體育場部分場地進行了改建,開闢了群眾體育健身設施區和老年活動門球場,體育場又被稱為無錫市體育公園,所有場館全部向社會開放,每年有近百萬人次的市民到體育公園健身、休閒。[160]
無錫市新體育中心
編輯位於濱湖區太湖西大道1500號,地處無錫市濱湖區,太湖大道以北,青祁路以西,建築路以南地區,占地面積約44萬平方米。其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計劃於2002年年底動工,主要包括6600人的體育館(兼有會展功能)、室內網球館、游泳跳水館、射擊射箭館、運動員公寓(體育賓館)、體育運動學校等場館。屆時,無錫市將擁有具有領先水準、設施一流、功能完善的現代化體育中心,並將成為充分展示無錫現代化建設成就的標誌性工程。[161]
無錫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編輯由於無錫新體育中心場館老化等原因,2023年無錫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項目正式開工,該設施總用地約56.7公頃,總建築面積約46.7萬平方米,總投資約69億元。規劃有6萬座的體育場、1.8萬座的體育館、2000座的游泳館和全民健身中心,並按照甲級體育場標準進行建設,建成後可承辦全國性的大型綜合體育賽事。除了「一場兩館」外,還將建設包含商業、酒店等在內的7萬平方米文商體旅綜合體,通過強化策劃運營,在未來引入多個「首賽」「首展」「首演」等活動,努力將無錫奧體中心打造成為一個項目多樣、業態豐富、功能完善的現代化大型體育綜合體。
宗教
編輯無錫市內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新教等多種宗教活動的地區,據載,三國東吳赤烏年間,無錫始建佛教寺廟;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道教傳入無錫;天主教、伊斯蘭教、基督新教也先後於明崇禎十三年、清康熙年間及光緒二十四年傳入無錫。各宗教傳入無錫後都建有不少活動場所,積澱了深厚的宗教歷史文化底蘊。[參131]
知名宗教場所
編輯佛教
- 崇安寺:位於無錫城中,相傳為東晉年間由王羲之舍宅改作禪寺,曾有「梁溪首剎」、「吳會名勝」之名譽。清末時寺廟遭祝融而毀,空地遂逐漸形成天然集市,後成為無錫商業中心的代名詞。
- 惠山寺:始建於南北朝,「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位於惠山腳下、天下第二泉畔。寺內文物眾多,有全國重點保護的唐宋石經幢、由宋代抗金名相李綱修建的金蓮橋、李陽冰所題,在無錫民間頗具傳奇色彩的「偃人仙石」聽松石以及栽於廟門前已六百餘年之銀杏樹等古蹟。陸羽、秦觀、蘇軾、黃庭堅、文徵明等諸多逢掖之士在此亦留有墨寶。辛亥革命後一度作為革命忠烈祠使用,1949年後為無錫博物館初創地,現已恢復宗教活動。
- 南禪寺:南朝梁武帝時期所建之護國寺,後人稱「江南最勝叢林」,北宋雍熙年間重修時增建高七層之妙光塔。現寺廟周圍已形成江南特色的傳統集市。
- 祥符禪寺:為玄奘法師自天竺歸來,遊歷東南,與右將軍杭惲行至無錫馬跡山,見恍若西天靈山勝境,讚嘆此處堪稱東土小靈山,並囑弟子窺基在此建寺。1997年,在古祥符禪寺旁建起88米高的世界最高青銅佛像:東方靈山大佛,至今已是無錫旅遊名勝地。
- 大覺寺:位於宜興,始建於南宋咸淳年間。為一代宗師星雲法師之祖庭。
道教
伊斯蘭教
天主教
基督新教
文化
編輯無錫地處吳文化腹地,千年來,在吳文化的浸育下,形成了鮮明的城市內涵,滲透於風土人情之中。無錫菜是明顯的甜糯風味江南菜、清雅的錫劇小調也透露着敏銳果敢的工商文化;既有可供吟風頌月的古典園林,也有譽為「小上海」的雄心;這些固有文化早已成為代代無錫人價值觀與生活方式所在。
公共文化
編輯無錫之有公共文化場所始於民國,創辦於1912年的無錫圖書館是中國最早創建的公立圖書館之一,1929年,無錫縣教育局又在孔廟基礎上設立歷史博物館,為無錫第一家公共博物館。該館陳列文物不幸在抗戰中盡毀,只存碑刻遺蹟,今遂改為無錫市碑刻陳列館。 1958年,在惠山寺出土文物基礎上,設立了無錫市博物館,後遷建。2007年,在原無錫市博物館、無錫革命陳列館和無錫科普館的基礎上,新建無錫博物院,這是江蘇省除南京博物院外的唯一一個地級市博物院。
此外,無錫市內還有代表吳文化標誌的闔閭城遺址博物館、曾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鴻山貴族墓群遺址博物館以及由工業遺址改建的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中國絲業博物館等國家級博物館;同時也有藍印花布博物館、平湖城博物館等諸多民間開設的特色博物館。
近來,隨着生活娛樂的豐富化,無錫新建了不少專業的美術、書畫、音樂場館。2014年,無錫大劇院被英國《每日電訊報》文化版列為「世界上十二座最壯觀的劇院」之一。[參134]融創的太湖秀場也為無錫的文化服務提供了休閒去處。
節日
編輯- 4月10日·中國吳文化節:為宣揚吳文化而設。每逢此時世界各地的吳氏宗親便會集於無錫泰伯廟前祝饗祭祀。
- 5月19日·中國旅遊日:1607年,徐霞客從故鄉江陰出發,行跡遍及南北山水之中,堪稱第一個走遍中國的旅行家。2011年,國務院以《徐霞客遊記》首篇《游天台山日記》開篇之日5月19日為中國旅遊日。
曲藝
編輯錫劇
編輯吳地一帶百姓自古既有唱山歌的習俗,這種藝術形式在春秋戰國時代被稱為「吳歈」,明代中葉以後,吳地山歌演變為俗曲、灘簧、說書、宣卷等民間說唱表演藝術,錫劇便是由灘簧而來。 錫劇源起東鄉(今無錫羊尖一帶)小調,成型於清末民初,初稱無錫灘簧, 辛亥革命前後進入上海發展,漸與蘇劇、常州灘簧等唱腔表演形式相近的戲曲結合,後並稱為常錫文戲,一時風靡滬上。[參135]
錫劇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均有傳唱,與越劇、黃梅戲同為華東三大劇種,[參136]葉聖陶曾為錫劇題字「太湖一枝梅」。[參137]
崑曲清曲
編輯崑曲是中國最古老的戲曲之一,發源於崑山。明代萬曆以降,魏良輔革新南曲,始謂崑曲,毗鄰的無錫遂成為崑曲流播最早的區域之一。在無錫,湧現了眾多清曲名家,從而形成了崑曲中有獨特音韻的「無錫唱口」,成為崑曲清曲一派傳承中重要的一脈。明戲曲評論家潘之恆在其著《鸞嘯小品》中曾謂:「曲之擅於吳,莫與競矣! ……故在郡為吳腔。太倉、 上海,俱麗於昆,而無錫另為一調。……嘗為評曰: 錫頭昆尾吳為腹,緩急抑揚斷復續。」清詩人孔尚任在《桃花扇·選優》上也記述:「淮陽鼓崑山弦索、無錫口姑蘇嬌娃。」曲界更有「度曲之工,始於玉峰(崑山),盛於梁溪(無錫)」、「到了無錫莫開口」之說。[參138]
無錫崑曲曲局以天韻社夙負盛名,明天啟年間即已組社,堪稱歷史最悠久的崑曲清唱團體。民國以後,天韻社曲友在無錫公花園(今城中公園)內建同庚廳,作為固定演出的場所,向民眾開放,一別過往限於私宅的局限。1922年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揮家亨利·愛希漢(Henry Eichheim)攜妻女來華訪問,期間曾專程赴錫來聽天韻社曲友組織之音樂會,會畢,盛讚「所遇音樂團體天韻社稱第一」。[參139]1949年後,天韻社解散,直至2013年底,終告復社。[參140]
小熱昏
編輯「小熱昏」又稱「小鑼書」或「賣梨膏糖的」,是伴隨着蘇浙滬地區民間藝人叫賣梨膏糖而產生的一種曲藝藝術。「小熱昏」之名源自清末蘇州梨膏糖叫賣者趙阿福,因其說唱內容多針砭時弊,為免麻煩,趙阿福戲稱自己「熱昏」了,意思是頭熱發昏滿口胡言,不必當真,遂沿用至今。[參141]無錫小熱昏承自有鼻祖之稱的杜寶林親傳弟子周福林,故其演出時必帶長凳一條,站立於上,以示正統。至今,已年近九旬、受業自周福林的尤盛茂(小筱林)、周仁娣(小仁娣)夫婦,仍在無錫惠山一帶演出小熱昏。
除了小熱昏外,無錫地區過去還有說因果(無錫評曲)、宣卷等多種街頭說唱形式的曲藝。
道教音樂
編輯道教音樂,無錫方言稱唱道情,是施用於道教齋醮科儀儀式中的一環。無錫道教源自東晉正一道,其道教音樂深受江南絲竹、吳歌、崑曲、蘇南小調等民間音樂的影響,具有鮮明的世俗性和地域性藝術風格,其著名人物有南鼓王之稱的朱勤甫,及「瞎子阿炳」華彥鈞等。音樂家楊蔭瀏幼年時也曾隨道士學奏道樂。[參142]
飲食
編輯錫幫菜
編輯錫幫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蘇菜(又稱淮揚菜、江浙菜)的主要分支,以甜出頭、咸收口的口味及濃油赤醬為傳統特色。[參143]傳統蘇錫菜重甜,究其原因,乃古代本是南人重咸、北人重甜,後宋朝南遷,中原大批士族南下,中原風味亦隨之南下,故蘇錫菜偏甜乃是古之遺風。[參144]
錫幫菜中的特色菜餚,有醬排骨、梁溪脆鱔、三鮮銀魚羹、腐乳汁肉、肉釀生麩、肉釀麵筋、奶油鯽魚、素什錦等,此外還有以太湖三白(白魚、白蝦、銀魚)為主食內容的「太湖船菜」。[參145]
特色小吃
編輯- 無錫小籠:小籠饅頭是江南一帶的傳統點心,與北方同類食品如包子相比,小籠更顯「汁多、皮薄」,而與江南各地的小籠相較,無錫小籠又有「餡多、個大」之特色。無錫人嗜吃小籠饅頭,有「不在吃小籠,就在去吃小籠的路上」之笑言,滬上人士,亦尤為喜愛錫式小籠。[參146]無錫小籠饅頭盛名於清末,為楊乃武昭雪返鄉後,經無錫名店拱北樓麵館用食,嘗至無錫小籠,誇讚不已,店家亦以此事為宣傳,從而廣為人知。[參147]如今,無錫最具名氣的小籠店,要數中華老字號之一的王興記,其在美國洛杉磯、日本神奈川等地均有分店,[參148]本地市民,則更衷情於熙盛源、蘆莊超王記、錫籠記、憶秦園等街巷中的名店。
- 手推餛飩:首見於清同治年間的無錫福來手推餛飩店,因手工推制,餛飩皮更為韌性且薄,配料則需豆腐乾絲、蛋皮絲多種多種。[參149]
- 惠山油酥:為無錫惠山一帶之特產,由百年老店朱順興最為著名,相傳是明亡後宗室子弟朱聖諭避難來錫,為求生活,便將舊往宮廷小吃製作販賣,其中一味重油燒餅便是今稱的惠山油酥,因與惠山寺佛像的肚臍形似,而又被惠山寺僧人叫做金剛肚臍。[參150]除了惠山油酥外,油京果、臘燒片等也是朱順興店中佳品,多為江南一帶不多見的北方風味的傳統小吃,或可證其源自明宗室之說。
- 雞子大(杜)餅:為江南一帶傳統市井美食,又稱「面衣餅」,與北方之雞蛋麵餅類似,惟無錫之餅,更顯考究,需要在麵餅中加入肉糜、椒鹽等物。在無錫方言中,習慣稱此物為「杜餅」而非大餅,乃因"杜"在吳地方言中表示大的意思。
- 玉蘭餅:起源於清道光年間無錫一糕團店,其特色為用玉蘭花瓣碾碎後佐料於肉餡之中,外用糯米粉包裹油炸,食之脆而糯甜,至今已是無錫各大糕團店的必備點心。
- 梅花糕、海棠糕:創製於清代,其形狀如海棠、梅花,故名,餡心有肉、豆沙等。梅花糕、海棠糕原是蘇州、無錫一帶逢廟會時才有的特色點心,後流傳至上海,惟如今梅花糕尚存於街巷小販,海棠糕本地已無處可尋,只於上海七寶古鎮內,仍有一家無錫海棠糕專營店。
- 蘿蔔絲餅:蘿蔔絲餅本起於無錫,為江蘇與上海一帶特有之市井小吃。與外埠相比,無錫傳統的蘿蔔絲餅明顯鼓實而不扁薄。
- 江陰馬蹄酥:江陰馬蹄酥據傳是為紀念明末江陰全城抗清義舉而來。[參151]江陰馬蹄酥製作精巧,中間凹、周邊高,外觀形似菊花瓣。
- 宜興和橋豆腐乾:創始於清末,據載曾作為貢品。其特色為用開洋(蝦仁干)入味,極其鮮美。[參152]
- 宜興烏米飯:烏米飯是江淮一帶的民間特色小吃,其來源具有豐富的民俗傳說。在宜興,每逢四月初八浴佛節便要採摘宜興山中特有的「烏飯草」來製作烏米飯。
特產
編輯美食
- 無錫肉骨頭:無錫三大傳統特產之一,馳名遠近,又稱無錫醬排骨、無錫肉骨頭。其選用豬肋骨及特製醬汁文火慢燉而成,甜鹹具有,以無錫三鳳橋肉莊(舊稱慎餘肉莊)與真正老陸稿薦兩家百年老店所制最堪上佳。口味上,陸稿薦較傳統而偏甜,三鳳橋則已改良。
- 清水油麵筋:無錫三大傳統特產之一,麩皮製成,外脆,呈中空狀,是江南一帶製作肉釀麵筋(獅子頭)的必選佳品,亦可不加餡料作為湯水、炒菜之佐而食。
- 長江三鮮:即河豚、鰣魚、刀魚,為江陰之傳統特產,自古即為士大夫所嗜之美食,不過與其他瀕長江的城市不同的是,江陰之長江三鮮,並無鮰魚一味,是以河豚代之,因河豚內臟具有毒性,若處理不當會有性命之憂,故江陰俗語中有「拼死吃河豚」一說。[參153]
- 黑杜酒:為江陰傳統特產,相傳為酒仙杜康所制,傳統製作工藝長達兩年。其味醇厚甘甜,可作為產婦補品。
土產
- 陽山水蜜桃:產自無錫陽山,為民國年間由邑人從奉化引進桃種,因陽山為古火山,土地肥沃,故一經種植便大獲成功,至今已是享譽盛名。陽山水蜜桃以7月下旬之湖景桃最為上口,味極香,其皮一碰就落,汁水豐富,惟陽山水蜜桃在本外地仿冒者均甚多,正宗者個大、肉軟、色黃,極少紅色。
- 大浮楊梅:產自無錫大浮鄉, 大浮瀕臨太湖,居民自古沿湖耕種休憩,大浮楊梅亦引太湖水灌溉,故而汁多且甜,其狀與他處楊梅相較,更顯壯碩。
- 無錫毫茶:無錫產茶史悠久,明代畫家王紱所畫之「竹爐煮茶圖」,即無錫惠山寺中一景。無錫毫茶在無錫各茶種中最具知名度,早在1986年被商業部定為全國名茶之一。
- 太湖翠竹:是江蘇省無錫市創製的地方名茶,該茶外形扁似竹葉,色澤翠綠油潤,內質滋味鮮醇,香氣清高持久, 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整,風格獨特,沖泡在杯中,嫩綠的茶芽徐徐伸展,形如竹葉,婷婷玉立,似群山竹林,因而得名。
- 宜興陽羨茶:產自宜興唐貢山,聲名遠播,唐詩有雲「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明儒周高起曾在專著《洞山岕茶系》中贊陽羨茶「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無之外」。
- 宜興百合:宜興百合培植歷史已久,是宜興地區的傳統土特產,也是為數不多的幾種可食用百合類目之一。宜興百合具有一定調理脾胃的作用,因此也被稱做藥百合。 *
手工藝品
- 惠山泥人:無錫三大傳統特產之一,與天津泥人張齊名南北。無錫惠山土黑而黏,是製作泥人的天然原料。惠山泥人舊稱耍貨,原是農民在農閒時所製作的娛樂品,早在明代,便有鄉人製作泥人的記載,後來因惠山腳下祠堂群中的祠丁需補貼家用而廣為製作販賣,從此惠山泥人之名更顯壯大。晚清內閣中書徐柯在其著《清稗類鈔》卷四十五〈工藝錄、泥人條〉中曾記:「高宗(乾隆)南巡,駕至無錫惠山,山下有王春林者,賣泥人鋪也,工作精妙,技藝萬端……進御之,大稱賞,賜錦甚豐。期物至光緒時,尚存頤和園佛香閣中,庚子之亂,為西人攜去矣。」可見惠山泥人早負盛名。錢鍾書在《管錐篇》中也寫說:「近世吾鄉惠山泥人有盛名,吾鄉語稱土偶為磨磨」,而自道曰倷伲。」「倷伲磨磨」便是惠山泥人的無錫方言。惠山泥人分粗貨和細貨,粗貨用模具批量製成,細貨則完全手工而成。
- 錫繡:即蘇繡[註8]中的精微繡,起於明代中期,晚清時更經丁佩定譜而愈加細膩典雅。民國以後更見茁壯,在民初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錫繡奪彩之至,隨後出版的《南洋勸業會研究會報告書》中,時人謂錫繡「實比湘繡、蘇繡為優」。錫繡針法複雜,計有四十多種針式,其中由錫繡名家華璂革新的「亂針繡」更是現代蘇繡之必備繡法。錫繡因其高雅之特點,不如蘇繡實用,故在工商化快速的今天,已幾無繡娘再續此藝術。
- 宜興紫砂壺:起於宋代,用宜興特有的紫砂泥燒制而成,造型多樣藝術化,也有淨化茶水、保留茶香之功效。詩人梅堯臣曾作詩「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嗜壺者則有「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之戲言。
傳統習俗
編輯- 接(請)路頭:傳統中國民俗文化中,將正月初五視作財神誕辰,故各地各家均有在春節前後為此置辦一番的習俗,以迎神明,惟無錫地區無「請財神」一說,只言接(請)路頭。此說源自清嘉慶年間,因無錫籍狀元顧皋家貧,為官後更為痛恨金銀之物,邑人為免觸其心境,而將原本年初五的請財神,改作紀念明朝時在無錫因組織民兵抗倭而亡的何五路,自此無錫人大年夜「接路頭」,年初四晚上「請路頭」的習俗就流傳至今。[參154]
- 泰伯廟會:起源於古代吳地先民的祭祀信仰。無錫梅村一帶民間有傳,農曆正月初九為吳泰伯誕辰,故每逢此時,當地百姓便會於泰伯廟前集會,以求庇護,逐漸形成廟會。這也是無錫一年之中首個廟會。
- 惠山廟會:起於明代宗教活動,其內容極具吳地特色,為紀念農曆三月二十八東嶽大帝黃飛虎壽辰而來。每年此時,分散在無錫各地的八大老爺廟中之神像便由專人抬至惠山東嶽行廟朝賀,形成「八廟朝東嶽」之盛事,儀式莊嚴隆重,引人矚目,久之便形成廟會,至今仍是無錫最重要的廟會。
- 久思香:農曆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薩誕辰,而在蘇錫常一帶的吳地,則因張士誠亡故於此時而更重此節令。是日,百姓紛紛上香,謂之久思香。後為免觸怒朱元璋,遂音譯為狗屎香。
- 冬至:在江南一帶,冬至是極其重要的節日,所謂「冬至大如年」。在無錫,冬至前夜即已需準備豐盛的晚餐,舉家團聚,方言稱為「冬至夜飯」。第二天一早,則食用「糰子」。「糰子」是吳地特有的糯米糕點,與湯圓形似但又個大於其,無錫民間有「夏至餛飩冬至團」的傳統。
風景名勝
編輯無錫人文古蹟豐富,山水風光具有,自古以來便是諸多俊秀名流耽樂駐足之地,有如陸羽、蘇軾之於二泉、皮日休、陸龜蒙之於錫惠山麓、文徵明之於太湖、文天祥之於黃埠墩等,也正因如此,無錫現代旅遊業發軔極早。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時,鄉邑便集資在城中王羲之舊宅等遺蹟處建起了中國第一座對全民開放的公園:錫金公園(後易名公花園、城中公園),堪稱「華夏第一公園」。 民國八年(1919年),無錫工商人士薛明劍創辦《無錫指南》雜誌,並請孫中山先生題字,書中盡攬無錫名勝,成為無錫最早的旅遊指南,也是當時廣為人知的一本旅遊期刊。此後,地方名流相繼或借景開發、或修復古蹟,蔚然成風,如王心如(王崑崙父親)依黿頭渚建太湖別墅、王禹卿以范蠡西施舊說傍蠡湖而建蠡園、榮氏兄弟擴舊居布芳香之梅園以及宜興人儲南強(儲安平伯父)舍家財復建善卷洞等等,形成了無錫古今相承、湖光山色旅遊格局的雛形,對此,園林藝術大家陳從周曾謂:「江南園林,明看蘇州,清看揚州,民國看無錫。」[參155] 如今的無錫即是中國第一批優秀旅遊城市之一,也是國家園林城市。在無錫,有「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而旖旎風光的太湖旅遊景區;莊嚴雄偉的靈山聖境景區;底蘊深厚的古運河、吳文化、江陰延陵古邑等歷史人文景區;也有悠然閒適的宜興生態園林遊覽區等多個風景名勝區域。
旅遊名勝
編輯錫惠遺跡
編輯錫惠名勝風景區,位於錫山、惠山間,包括了錫惠公園與惠山古鎮兩大傳統人文景區,以及惠山西側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已湮沒無存的東大池舊景等眾多歷史遺蹟,被譽為無錫的露天博物館。
惠山古稱西神山、華山,是天目山余脈。[參156]惠山之巔,有三座山峰,分稱為頭、二、三茅峰,最高處三茅峰可達329米。走遍三峰,可見道觀、廟宇數間,也有望公塢、石門、白雲洞、呂洞賓仙居等古蹟。惠山一旁之錫山,則有龍光塔、錫山新石器遺址等景可尋。
鄉野史傳,錫山與惠山原本相連,秦始皇東巡會稽,見此有龍脈氣象,遂劈開兩山,掘而掩之,故此地有「秦王塢」之稱。[參157]此後,有因春申君黃歇於山澗飲馬而得名之春申澗、為紀念東晉年間孝子華寶之華孝子祠、南朝司徒右長史湛挺隱居之歷山草堂,即後來的惠山寺等遺蹟留世。唐大曆年間,無錫知縣敬澄承惠山之山水開鑿了一方泉水,此即茶聖陸羽與劉伯芻皆排定為天下第二之惠泉。此泉引來無數文人墨客之留駐,有如張繼、李紳、皮日休、趙構、李綱等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則在故鄉此地築錫麓書院,其藏書處「萬卷樓」如今仍伴於二泉之畔,後又有邵雍之裔、邑人邵寶開二泉書院。而演就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瞎子阿炳華彥鈞之墓,亦在二泉不遠處[參158][參159]。二泉旁,更有江南四大園林之一的寄暢園所在,為秦觀後人、明光祿寺大夫、太子太保秦金七十歲引退歸鄉時所建。有清之時,康熙、乾隆二帝每次南巡,幾都要親蒞園中,乾隆更依寄暢園圖紙在北京頤和園與圓明園內分造諧趣園和廓然大公(雙鶴齋)。
《別石泉》 《惠山聽松庵》 《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題二泉亭》 《夢江南·江南好》其五、六 江南好,水是二泉清。 |
惠山古鎮位於寄暢園門口。與其他古鎮不同,惠山古鎮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鎮」,而是以大片古祠堂組成的歷史遺蹟。唐代時,人們為紀念春申君設立了大王廟;而到了民國,附近已經形成了118座供祭各家姓氏先祖的古祠堂。[參160]其中,廟祠有泰伯至德殿、東嶽大帝行廟以及茶、夢、土、水、戰、蟲六大神祠;名人祠有錢武肅王祠祀主錢鏐、陸忠宣公祠祀主陸贄、范文正公祠祀主范仲淹、光霽祠,又稱周濂溪先生祠祀主周敦頤、司馬溫公祠的祀主司馬光、於忠肅公祠祀主于謙等等;鄉賢祠則有《憫農》一詩作者李紳之尊賢祠、南宋開朝宰相李綱之李忠定公祠、南宋詩人尤袤祠、「元季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先生祠、海瑞之師顧洞陽先生祠及東林黨人顧憲成、高攀龍等諸多錫地先賢祠。由於惠山靠近運河漕運,許多徽商因此選擇在此定居,彼等便也步趨鄉風、興辟祠堂,[參161]如作為徽州會館的宋儒朱熹祠、晚清李鴻章胞弟李鶴章之李公祠等等,形成了惠山腳下獨特的江南與徽州兩種古建築風格交錯形態。
2006年6月,惠山古祠堂群成為國家重點保護單位,2007年,隨着在文革中被推倒就地掩埋的惠山最大一座牌坊「千人報德坊」(即人傑地靈坊)重新出土,標誌着惠山古祠堂群修復工程的開始。[參162]2011年6月,以惠山古祠堂群為核心的惠山古鎮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次年,又躋身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錄。[參163][參164]
- 寄暢園:位於錫惠公園之內,由北宋詞家、龍圖閣大學士秦觀後人所建。[參165]秦觀高郵人,其子秦湛任職常州通判時,將父冢移無錫惠山,無錫秦氏承此而來。至明朝時,秦氏後人、三朝太保秦金於七十歲高齡告老還鄉,遂於惠山古寺之側修建園林。園成,初名鳳谷行窩,此後,秦家後裔不斷擴建此園,至萬曆時據王羲之「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之句,易名為「寄暢園」。[參166]有清,康熙帝六巡江南七幸惠山,御筆親題「溪光山色」、「松風水月」等匾。及後雍正稱旁,秦家捲入允禟案,秦園也遭充公,至乾隆時平反此案,園得以發還秦家。迨乾隆南巡,亦步康熙六巡七幸惠山寄暢之昔,且更愛此山此園,評曰:「唯惠山幽雅嫻靜。江南第一山,非惠山莫屬」、「江南諸名勝,唯惠山秦園最古」。並於寄暢園中留下「玉戛金縱」等匾與眾多詩詠。[參167][參168]為使秦園能常伴左右,乾隆更依圖紙在北京清漪園(即後稱頤和園)萬壽山東處仿建惠山園(即今諧趣園),然畢竟無法將寄暢園承錫惠二山、接惠泉之真山真景全然移來,故乾隆留下「仿斯早已成八景,愧是卑稱大禹宮」之憾句。[參169][參170][參170]
-
惠山直街入口牌坊,所掛「惠麓鍾靈」四字由馬寅初題於1930年。
-
始建於1911年的楊氏祠堂,是惠山祠堂群中少見的西洋風格建築。
梅里吳墟
編輯無錫古梅里為泰伯奔吳建都之地,亦為其安葬之所,《吳越春秋》早有載:「泰伯卒葬梅里平墟。」 東漢桓帝永興二年(154年),吳郡太守糜豹奉詔重修泰伯墓,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年),又在墓南建堂,以王者之禮祀泰伯。北宋時,又諡泰伯為「至德侯」,廟堂隨之擴建。現泰伯享堂、墓碑、石刻、月牙形昭池等古蹟保存完好,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距泰伯墓陵東北約五里伯瀆河畔即泰伯廟,俗稱讓王廟,亦為東漢吳郡太守糜豹奉詔所修。泰伯廟即泰伯居址故地,此在南朝劉昭注補之《後漢書》都國志中有細考,謂:「無錫縣東皇山有太伯冢,民世修敬焉。去墓十里有舊宅,井猶存。臣昭以為即宅為置廟。」泰伯廟飽經戰火,至明初時幾已無存,遂重修,留有「至德名邦」石坊、櫺星門等遺蹟至今。清末太平軍興,廟堂又遭毀壞,民國時再修。及至文革,廟中雕像、匾聯等文物蕩然無存,後經多方搜羅,方得修復。如今,每年正月初九之泰伯廟會更可見烝禋古禮之隆重。吳風古韻,於此一脈相承。 中國吳文化博物館(鴻山遺址):2003年,經考古發現在無錫鴻山鎮一帶存有大量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地區的土墩墓,後出土文物達2300多件,是無錫地區規模最大的一處古遺址,也是迄今為止僅次於印山越王陵墓的第二大吳越貴族墓,旋即於2004年列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然而,鴻山遺址究竟是屬於吳國貴族墓還是越國貴族墓,仍無定論。 若屬越國墓,則依古書中所載之吳國自無錫梅里起徙蘇州築城為中心的歷史,無疑將做變易。 2008年,張藝謀排演的北京奧運開幕式上缶擊古樂表演,其靈感來源即是鴻山遺址出土的青翁三足缶。 闔閭城遺址:闔閭城,為吳王闔閭聽取伍子胥建議所建,並在此興兵伐楚,一舉獲勝。然闔閭故城所在一直是未解之謎。 1959年,無錫西郊與武進交界的胡埭閭江一帶被認為是闔閭小城遺址所在,但未及考古。 2004年,因當地農民挖溝,發現了一批史前及春秋時代文物,旋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於2007年起對闔閭城遺址勘探複查,確認了闔閭大小東西二城,即大城位於今武進雪堰橋鎮、小城則在無錫胡埭。 闔閭古城遺蹟的全面出土,不僅被列入2008年「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更與鴻山貴族墓結合,或將給整個吳地歷史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2014年2月,人們在遺址舊地建成闔閭城遺址博物館。
錫金名勝
編輯- 東林書院:原由北宋學者、「程門立雪」主人公楊時創辦,[參171]:3楊時之後,變亂紛乘,書院漸荒,直至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在顧憲成、高攀龍的倡導下,始於無錫城內東門處恢復重建,旋而成為天下士人議政之重地,《明史》熹宗本紀中便載「天下東林講學書院」,後更因與魏忠賢黨徒交爭,其史跡流芳百世。清末新式教育興,遂於東林書院舊址開辦學堂。1946年,吳稚暉、唐文治、錢基博等多位地方名流重修書院,顧憲成十四世孫顧希炯特據惠山顧憲成祠中楹聯,製成「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一聯,懸於書院內,使東林精神重為世人珍重。然文革時,東林舊跡無故捲入鄧拓《燕山夜話》之三家村案,此聯與諸多文物皆被毀,書院幸作民居出租而得保存。1983年起開始修復,當年三家村案唯一倖存者廖沫沙特重書曩昔名聯,復掛於東林書院依庸堂內。2006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參172]高攀龍還寫下了一首名為《過東林書院》的古詩,全詩內容如下:[參173]:8
蕞爾東林萬古心,道南祠畔白雲深。縱令伐盡林間木,一片平蕪也號林。
- 黃埠墩:為京杭大運河無錫北段河道中心一孤島,全島不過0.3多畝地。此地古為芙蓉湖,通惠山,因春申君黃歇曾在蒞於島上疏治得名。[參174]南宋時,文天祥為元軍所俘,押行北上時,曾在島上暫留並寫下《無錫》,全詩內容如下:[參175]:491
金山冉冉波濤雨,錫水泯泯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為碎,父老相逢鼻欲辛。夜讀程嬰存趙事,一回惆悵一沾巾。
明代,時任應天巡撫海瑞來錫時曾為島上環翠樓題寫「玩山臨水第一樓」之匾。清帝康熙南巡時,則為島上佛殿寫下「蘭若」一額,後乾隆又仿該島在頤和園昆明湖中建鳳凰墩。[參176]1925年,無錫地方工商先驅唐保謙重修黃埠墩,先後請閻錫山、林森題「小金山」、「圓通寺」二匾,掛於佛寺內。1958年,大運河無錫段改道,島上建築物毀,1982年得以修復。
- 榮氏梅園:為中國民族工業先驅榮宗敬、榮德生兄弟於1912年所建,[參177]:176與蘇州鄧尉山、杭州超山並稱江南三大賞梅勝地。[參178]1955年捐給國家。[參179]
- 昭嗣堂:為明朝官員、無錫碩放人曹察紀念女兒所建。 曹察之女為嘉靖帝寵妃,因壬寅宮變而遭皇后冤殺,帝雖知亦無可奈何,只得以金銀撫卹曹察。曹察歸鄉後,因思念女兒,遂散盡錢財,築造楠木廳,稱香楠廳,因「楠」、「囡」同音,以表對女兒之懷念,且門開正北,遙望京城。昭嗣堂規模宏大,是江蘇省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選料最珍貴的一座楠木建築,現已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百年鐘樓:對於一些老無錫來說,鐘樓圖書館是他們心中永遠的經典,身材並不高挑的它註定會在無錫的高樓史上占據不可替代的獨特位置。它是當年無錫市地理的「零坐標」,所有測繪數據皆以它為基準。每到整點或半點,樓頂鍾錘敲響,自鳴鐘發出的悠揚鐘聲幾乎響徹全城;它是我國最早創建的公立圖書館之一,首任館長是錢鍾書先生的父親——國學大師錢基博。
澄宜古邑
編輯黃山炮台:位於江陰黃山風景區,又稱江陰要塞,因春申君黃歇爾得名。其地險要,可扼守長江下游,自古即有「江河門戶」、「鎮航要塞」之稱。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國軍原本部署相當兵力於江陰要塞與日作決戰,惟汪精衛秘書黃濬泄密,致日艦逃離,後國軍不得已自沉艦艇,以作拱衛,日艦因此不能暢通。[參180]
- 江蘇學政衙署:原名萬春園,始建於北宋初年, 原為私家園林,幾經滄桑,至明萬曆時改為江蘇學署,為主持江蘇全省八府三州秀才拔擢之處,有「江南官署之冠」之美譽。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視訪江陰黃山炮台,於學署舊地發表題為「叫全國的文明從江陰發起」之演講。 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為表紀念,遂改稱中山公園。入園後首見忠邦亭,為道光年間江蘇學政姚文田,其原題「忠義之邦」四字,掛於江陰南門之上,意在推崇明末抗清領袖閻應元,抗戰時期遭日軍炮轟損毀,僅剩「忠邦」二字,便移置中山公園亭中。文革時,碑刻全毀,現存之物為1986年補拓而成。
- 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位於江陰徐霞客鎮,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故居所在,院內有宏祖先生手植羅漢松一株、其收藏之元明名人石刻數塊。[參181][參182]現已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參183]
- 劉氏兄弟故居:位於江陰西橫街,為中國近現代知名音樂家劉半農、劉天華、劉北茂三兄弟的故居。
- 國山碑:位於宜興善卷洞,源自三國時東吳天璽元年(276年),因地震而現石洞,即今善卷洞,朝臣以為大瑞稱表,吳帝孫皓即遣司徒董朝等前往封禪,將地震之地封為國山,並刻國山碑築立於山頭。此碑乃中國有地震紀錄的最早明確來源,也是爲數不多至今仍存世的三國時期石刻。[參184]
- 太平天國輔王府:為太平天國軍攻占宜興後,輔王楊輔清所選用之府邸,前後共四進,內存珍貴壁畫數幅,至今保存完整,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亦園(徐悲鴻紀念館):據傳爲明代宰相周延儒相府之後花園,1988年闢爲宜興籍著名畫家徐悲鴻紀念館。
- 蔣澄墓:蔣澄字少明,東漢光武帝所封之𠙶亭侯,為蔣中正先祖。
旅遊宣傳
編輯無錫旅遊形象大使是日本名模本堂亞紀。[參185]1989年10月6日,「無錫,充滿溫情和水」成為無錫市旅遊宣傳口號。[參186]2007年年底,《雷雨》人物周朴園劇中台詞「無錫是個好地方」成為無錫新的整體形象宣傳口號。[參187]
無錫市的市歌是《太湖美》。 此外,《無錫景》、《太湖船》這兩首描寫無錫人情風物的老歌亦讓無錫名聲籍甚。 1986年,由日本詩人中山大三郎譜曲、尾形大作演唱的《無錫旅情》使無錫成為在日本家喻戶曉的一座中國城市[參188]。
著名人物
編輯友好城市
編輯下方為無錫市的友好城市列表[參189]:
與無錫市結為友好城市的城市 | ||
|
注釋
編輯- ^ 王莽建新期間,無錫曾改名為有錫。
- ^ 《論語》泰伯第八篇首:「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 ^ 望縣,見《通典》:「大唐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之差……京都所治為赤縣,京之旁邑為畿縣,其餘則以戶口多少、資地美惡為差。」
- ^ 時有華燧之「會通館」、安國之「桂坡館」聞名,台北國家圖書館所藏的1490年華燧銅活字《宋諸臣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全金屬活字印刷品,葉德輝曾謂:「明人活字板,以錫山華氏為最有名。」(《書林清話》卷八);又明崑曲界有謂:「錫頭昆尾吳為腹,緩急抑揚斷復續。」(潘之恆,《鸞嘯小品》卷三),明崑曲主蘇州一派、太倉及上海一派、無錫一派,無錫天韻社以清口享譽曲界,楊蔭瀏曾謂:「天韻社是現存唯一最古的崑曲杜」(《中國音樂史綱》1952版,頁235)。
- ^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 ^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 ^ 國家級開發區功能分類各有不同,無錫七大國家級開發區中的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不屬於經貿工業類開發區。
- ^ 蘇繡是江蘇東部各地刺繡之總稱,包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揚州等地之傳統刺繡。其中以蘇州刺繡最古且盛,至今流傳,故時下已為江蘇刺繡之一般總代名詞。見張澄國,《蘇州民間手工藝術》2006年版,頁26。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2020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2020-10-10 [2022-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0).
- ^ 楊永恆等 (編).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历史转型中的中国发展40年:迈向可持续未来. 北京: 中譯出版社. : 205 [2019]. ISBN 9787500161387.
- ^ 3.0 3.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通知. www.gov.cn. 中國政府網. 2010-06-22 [2016-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 (PDF). 江蘇省住建廳. 2012: 4 [2014年4月9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年11月29日).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江苏省无锡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 www.gov.cn. 中國政府網. 2007-09-21 [2016-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5).
- ^ 优秀旅游目的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 [2016-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 ^ 即北京、天津、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上海、無錫、杭州、青島、武漢、廣州、重慶、西安、蘭州十五個城市。轉引自呂錫元,〈對經濟中心城市的初步探討〉,《計劃經濟研究》(1982年第4期),頁26-27。
- ^ 馮夢龍. 第一○八回兼六國混一輿圖號始皇建立郡縣. 東周列國志. 中國哲學電子書計劃. [2016-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5).
- ^ 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江蘇省委員會; 學習文史委員會, 無錫市政協. 漫话无锡. 《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出版發行. 1999: 6. ISBN 1-00-394700-X (中文).
- ^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江苏地名溯源》. 方志出版社. 2004 [2014-04-06]. ISBN 7-80192-391-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浦學坤,〈也談「無錫」地名由來〉,《無錫日報》(2007年12月24日)B2版。
- ^ 檢索 - 韻典網. [2023-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3).
- ^ 司馬遷(漢)著、裴駰(劉宋)攥,《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韋昭註:「太伯居梅里,在常州無錫縣東南六十里。」;張守節(唐),《史記·正義》載:「太伯所居城,在蘇州北五十里,常州無錫縣界梅里村。其城及冢見存。」;又樂史(宋),《太平寰宇記》載:「泰伯城西去無錫縣四十里,平墟高三丈。」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1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郭衛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1997, (110-115): 33. ISSN 2167-0412. PMID 10058575. doi:10.4172/2167-0412.1000146.
- ^ 孫立群; 張榮明; 馬俊民; 劉洪濤; 王連升; 於寶華; 牛潤珍; 門連鳳; 馬瑞江. 隋唐卷.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6: 1051. ISBN 9787010068565 (中文).
- ^ 范曄(劉宋),《後漢書》志第二十二,〈郡國四·吳郡·無錫〉載:「春申君城故吳墟,以自為郡邑。」劉昭並註:「城在無錫」。
- ^ 漢書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無錫....莽曰有錫。
- ^ 王溥(宋)撰,《唐會要》卷七十,〈州縣分望道〉載:「(唐)無錫縣,大曆十二年二月二日升為望縣」。
- ^ 王永積(明)輯,《錫山景物略》卷十。
- ^ 王仁輔(元),《無錫縣誌》卷一。
- ^ 王士性(明)《廣志繹》卷一,〈方輿崖略〉載:「天下馬頭,物所出所聚處。蘇、杭之幣,淮陰之糧,維揚之鹽……無錫之米。」;又黃卬(清),《錫金識小錄》卷一,〈力作之利〉載:「……嘗有徽人言漢口為船馬頭、鎮江為銀馬頭、無錫為布馬頭,言雖鄙俗當不妄也。」
- ^ 徐永言(清)等纂,康熙《無錫縣誌》卷二十二。
- ^ 彭澤益,《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卷二(中華書局,1962年),頁74。
- ^ 茅家琦、李祖法. 《无锡近代经济发展史论》. 企業管理出版社. 1988: 2. ISBN 7800010503.
- ^ 夢竹. 石板塘(上卷).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Esphere Media(美國艾思傳媒). 2014: 109 [2016-10-07]. ISBN 978755001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中文).
- ^ 裴大中(清)等纂,光緒《無錫金匱縣誌》卷三十一〈樣異〉載:「春,西北鄉人相食。」
- ^ 上海: 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7-01-01: 53,58 (中文).
- ^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研究论文集/1998.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 291. ISBN 9787806186961 (中文).
- ^ 茅家琦、李祖法. 《无锡近代经济发展史论》. 企業管理出版社. 1988: 3. ISBN 7800010503.
- ^ 錢基博,〈無錫光復志(節錄)〉,《辛亥革命》第七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頁59。
-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二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839. ISBN 9787535126610.
- ^ 鄭寶恆. 《民国时期政区沿革》.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0: 607. ISBN 9787535126610.
-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一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643. ISBN 9787535126610.
- ^ 實業部國際貿易局,《中國實業志·江蘇省》(1933年),頁21。
- ^ 轉引自朴正鉉,〈無錫與蘇州近代化之比較〉,《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頁86-87。
- ^ 湯可可、鄭焱,〈抗戰前的無錫農村副業〉,《中國農史》(1983年1期),頁82。
- ^ 丁俊. 无锡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特色及其再生现状. 江南大學. 2008: 6.
- ^ 田伯烈,《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轉引自陳誠,《陳誠回憶錄》。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4-07.
- ^ 轉引自上海工人運動史料委員會編,《申新九廠工人二、二鬥爭史料》(內部檔案手稿,1956年),頁8。
-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二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816. ISBN 9787535126610.
-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三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1586. ISBN 9787535126610.
- ^ 《人報》(1947年11月8日),〈無錫設市建設問題〉。
-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一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48. ISBN 9787535126610.
- ^ 徐新,〈二十世紀無錫地區望族的權利實踐〉(上海大學,2005年),頁77。
- ^ 王家駿. 苏南模式的创新: 江苏无锡市"九五"期间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回顾. 紅旗出版社. 2002: 1 (中文).
- ^ 无锡市志.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1 (中文).
- ^ 48.0 48.1 无锡 - 跨文化交流研究院 - 南开大学. 南開大學跨文化交流研究院. 2009-08-22 [2016-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 ^ 江苏年鉴.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6-01-01: 482 (中文).
- ^ 无锡统计年鉴. 中國統計出版社. 1999: 54 (中文).
- ^ 無錫市史志辦公室編. 《无锡年鉴2013》统计资料. 方志出版社. 2013年6月 [2014-04-04]. ISBN 978-7-5144-08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 ^ Journal of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科學出版社. 2009-01-01: 1222 (中文).
- ^ 單樹模; 王維屛; 王庭槐. 江苏地理. 1980: 79 (中文).
- ^ 无锡词典.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0: 2 (中文).
- ^ 史為樂. 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5-01-01: 189 (中文).
主峰黃塔頂海拔611米,為江蘇省第二高峰
- ^ 共和国的记忆. 人民出版社. 1994: 390. ISBN 9787010020525 (中文).
- ^ 《無錫市水利志》 ISBN:9787508440460 作者:無錫市水利局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 〈65項硬性指標全部達標,無錫榮膺「國家園林城市」〉,《無錫日報》(2004年1月13日)。
- ^ 〈無錫市成為全國首個建成國家生態城市群的地級市〉,《新華日報》(2011年4月8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年4月13日,.
- ^ 吳歆. 近两年太湖蓝藻数量明显减少 水质明显改善——中新网. 中國新聞網. 2010-04-09 [2017-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江苏无锡获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绿色城市”大奖〉,《中新社》(2010年4月9日)。. Chinanews.com.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黃銳. 宜居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无锡列内地之首 原因何在?. 新華網. 新華社. 2013-07-28 [2017-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6).
- ^ 杜小刚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2-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0).
- ^ 无锡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简介 杜小刚当选主任. 中國經濟網. [2022-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1).
- ^ 赵建军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2-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0).
- ^ 无锡新一届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简介 项雪龙当选主席. 中國經濟網. [2022-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 ^ 江蘇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 《江苏统计年鉴2015》.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5年9月. ISBN 978-7-5037-7507-9.
- ^ 無錫市統計局 無錫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无锡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無錫市統計局. [2023-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1).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 ^ 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人口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历史人口数据 年龄金字塔结构 民族组成情况-红黑人口库. www.hongheiku.com. [2023-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4).
- ^ 無錫市統計局、無錫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无锡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3-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1).
- ^ 无锡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加速 户籍60岁以上超百万. 無錫廣電·新聞綜合頻道. 2013-10-13 [2014-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6).
- ^ 無錫市史志辦公室編. 《无锡年鉴2022》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3-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4).
- ^ {{cite book |author=无锡市统计局 |title=《无锡统计年鉴2022》 |publisher=中国统计出版社
- ^ 〈中国城市分级〉,《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第47期)。. Cbnweek.com.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 ^ 福布斯中文網,《2013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2-04.
- ^ 〈「無錫現象」:資本經營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中國證券報》(2006年9月26日)。
- ^ 〈江苏无锡高新区建成20周年,开创多个全国第一〉,《现代快报》(2012年11月18日)。. Dz.xdkb.net. 2012-11-18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 ^ 〈無錫國家級開發區升至7家,釋放巨大輻射效應〉,《無錫日報》(2014年1月4日)。
- ^ 無錫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無錫市政府駐上海自貿區商務代表處揭牌成立
- ^ 丨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2013-08-28 01:10:29. 〈上海自贸区暂停“外资三法”离TPP更近一步〉,《每日经济新闻》(2013年8月28日)。. Nbd.com.cn. 2013-08-28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2).
- ^ 中国开发区年鉴.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8: 290. ISBN 9787509511565 (中文).
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 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走进无锡 感受新区魅力--地方. 人民網. [2016-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9).
- ^ 锡山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 新浪城市. [2011-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5).
- ^ 江苏省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 中國網. [2011-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地處無錫市東部的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993年11月經江蘇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
- ^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12-12-27 [2016-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6).
- ^ 江苏省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简介. www.wxbh.gov.cn. 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江蘇省無錫蠡園經濟開發區. 2016-03-31 [2016-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9).
- ^ 江阴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華網. 2011-08-18 [2016-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 ^ 江阴国家高新区. 新華網. [2-16-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 ^ 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二--苏南频道. 人民網. 2014-03-17 [2016-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7).
- ^ 無錫市史志辦公室編. 《无锡年鉴2013》新兴产业. 方志出版社. 2013年6月 [2014-04-07]. ISBN 978-7-5144-08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8).
- ^ 〈無錫穩操物聯網話語權,一半以上國際標準來自無錫〉,《無錫日報》(2014年2月27日)。
- ^ 〈无锡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区正式开街〉,《国际在线》(2005年10月2日)。. Gb.cri.cn. 2005-10-02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大東方百貨深耕本土25年,見證錫城商業開放升級〉,《無錫日報》(2013年9月26日)。
- ^ 無錫市史志辦公室編. 《无锡年鉴2013》商贸服务业综述. 方志出版社. 2013年6月 [2014-04-06]. ISBN 978-7-5144-08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 ^ 樂史(宋),《太平寰宇記》載,「太伯瀆,西帶官河,東連范蠡瀆,入蘇州界,澱塞年深,粗分崖岸,元和八年,刺史孟簡大開漕運,長八十七里,水旱無虞,百姓利之。」此太伯瀆相傳為泰伯奔吳後所開,以梅里(今無錫梅村)為中心,西北通無錫市區,東南經鴻山往蘇州。對此,水利專家武同舉業經考證,於《江蘇水利全書》中謂中國運河「征諸歷史,最古為太伯瀆。」見王健,〈太伯瀆為中國最早運河的可信性探討〉,《江蘇地方志》2011年03期,頁35-38。
- ^ 〈千年运河无锡段"脱颖"成中国大运河申遗示范点〉,《中新社》(2013年8月13日)。. Chinanews.com. 2012-08-17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交通運輸部,《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布局規劃》(2007年8月1日)。
- ^ 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江寧分局. 新建高铁正式定名沪宁沿江高铁. [2023-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0).
- ^ 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軌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長期發展規劃》(2012年8月16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年4月13日,.
- ^ 無錫機場飛越「夢想」,《無錫日報》(2008年7月22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年4月13日,.
- ^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昨在无锡揭牌. 《現代快報》. 2010-11-21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 ^ 中國民航局,《2013年全國機場生產統計公報》(2014年3月24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年3月24日,.
- ^ 中江網編輯. 〈江苏9个机场7家亏损,南京禄口无锡硕放机场盈利〉,《中国江苏网》(2013年1月21日)。. Jsnews.jschina.com.cn.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9).
- ^ 無錫市史志辦公室編. 《无锡年鉴2013》水路运输. 方志出版社. 2013年6月 [2014-04-12]. ISBN 978-7-5144-08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3).
- ^ 交通運輸部 ,《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2007年7月20日)。
- ^ 無錫市交通運輸局,《無錫內河港總體規劃》(2010年2月)。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4-13.
- ^ 〈江陰港:逆勢飛揚顯英雄本色〉,《新華日報》2011年1月18日。
- ^ 周祥發. 無锡市交通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5,147. ISBN 9787802383623 (中文).
-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一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421. ISBN 9787535126610.
- ^ 112.0 112.1 無錫市統計局. 《无锡統計年鉴2013》.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3年7月: 114. ISBN 978-7-5037-6829-3.
- ^ <高成本下 8條「5字頭」小區巴士無奈調價至2元>,《無錫日報》(2015年1月6日)。
- ^ 〈公交卡互通城市增至35个〉,《无锡日报》(2013年9月29日)。. Wxrb.com.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4).
- ^ 存档副本. [2021-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 ^ 無錫市軌道辦,《無錫市軌道交通線網遠景規劃說明》(2009年11月5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年4月13日,.
- ^ 無錫市規劃局,《無錫市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深化研究報告》(2010年8月23日)
- ^ 118.0 118.1 〈2014年無錫迎來地鐵時代 將推進錫澄宜一體化〉,《無錫日報》(2014年1月15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年4月13日,.
- ^ 无锡地铁1号线南延线工程——地铁档案中心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批前. 無錫市規劃局. 2015-11-16 [2016-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1).
- ^ 地铁3号线一期暨1号线南延线工程正式开工. 無錫市規劃局. 2016-04-01 [2016-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1).
- ^ 无锡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项目选址图批前公示. 無錫市規劃局. 2016-08-19 [2016-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6).
- ^ 杭建偉,〈明清無錫進士簡論〉,《明史研究》(2003年第8輯),頁38。
-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四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2559. ISBN 9787535126610.
- ^ 无锡籍两院院士再添5位!_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 www.zgjssw.gov.cn. [2022-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0).
- ^ 高校名单:“211”工程大学名单(112所). 新浪教育. 2011-03-31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 ^ 九所易被忽略的长三角211、985牛校. 搜狐教育. 2016-10-07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 ^ 江苏省天一中学 - 全国中小学数据库. 中國教育網.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9).
- ^ 江苏省天一中学. 新華網無錫頻道.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2).
- ^ 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 计划2018年9月开学. 2018-07-15 (中文).
- ^ 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2013中國醫院競爭力排行(地級排名)》。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4-13.
-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四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2973. ISBN 9787535126610.
- ^ 寻找最后的瞎子阿炳. 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4-01-14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0).
- ^ 無錫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網,代表性項目名錄
- ^ ''The world's most spectacular theatres'', The Daily Telegraph, 2014.3.19. Telegraph.co.uk.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3) (英語).
- ^ 沈亮,〈上海大世界1917-1931〉(上海戲劇學院,2004年),頁107-109。
- ^ 〈「沈韻流芳」多城巡演,讓錫劇走進更多城市〉,《無錫日報》(2010年9月1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年4月14日,.
- ^ 新中国地方戏剧改革纪实.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0: 287. ISBN 9787503410635 (中文).
- ^ 余懷(清),〈寄暢園聞歌記〉,《虞初新志》卷四;又黃卬(清),《錫金識小錄》卷八。
- ^ 轉引自李曉春,〈無錫天韻社的傳播方式及其價值分析〉,《民族藝術》2013年01期,頁130-131。
- ^ 2013-12-16 08:40. 〈无锡“天韵社”正式复社,传承三百载 一度领昆曲风骚〉,《江南晚报》(2013年12月16日)。. Jnwb.net. 2013-12-16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4).
- ^ 陳健一. 《杭州小热昏》.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6年6月: 8. ISBN 7-5321-3016-9.
- ^ 錢鐵民、馬珍媛. 《无锡道教科仪音乐研究》.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1999. ISBN 9789571718309.
- ^ 《淮扬菜通用规范》. 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2009年11月10日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2).
- ^ 袁曉國,〈精美絕倫的江蘇菜系續三·蘇錫菜〉,《江蘇地方志》(2000年第2期),頁60。
- ^ 徐橋猛、王力行. 《无锡菜典》.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01958085.
- ^ 见多识广的上海人就好这一口:王兴记小笼馒头有伐?. 《江南晚報》. 2012年2月28日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5).
- ^ 无锡老字号:拱北楼. 無錫史志辦.
- ^ 王興記築夢第二個百年:門店將增至30家,《無錫商報》(2013年5月11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年4月16日,.
- ^ 〈「食話無錫」系列之二:無錫餛飩香〉,《無錫新周刊·生活周刊》(2006年5月12日)
- ^ 金剛肚臍依舊香酥,尋訪百年老字號「朱順興惠山油酥」,《無錫商報》(2011年3月4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年4月16日,.
- ^ 〈江阴谢氏马蹄酥入选“中国名点”,9道制作工序全手工〉,《无锡日报》(2012年5月15日)。. Wxrb.com. 2012-05-15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4).
- ^ 〈那一味穿越百年的素食〉,《宜興日報》(2013年4月26日)。
- ^ 回味中的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豚. 新華網. 2015-10-30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 ^ 〈过年“接路头”:肋条肉、糕头、鲤鱼不能少〉,《现代快报》(2013年2月4日)。. Dz.xdkb.net. 2013-02-04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近代园林,且看无锡风韵〉,《无锡日报》(2013年4月28日)。. Wxrb.com.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4).
- ^ 夏星南. 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 農業考古. 2001年, (4) [2016-10-07]. ISSN 1006-23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9).
- ^ 陸羽(唐),《游慧山寺記》載:「秦始皇塢,村墅之異名。昔始皇東巡會稽,望氣者以金陵、太湖之間有天子氣,故掘而厭之。」又,古代「惠」、「慧」二字相通。
- ^ 天下第二泉. 無錫市史志辦公室. 2012-11-13 [201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2).
- ^ 锡惠胜迹 锡惠公园 天下第二泉 九龙十三泉-惠山古镇 - 锡惠胜迹 锡惠公园(3). www.wxhsgz.org. 《惠山古鎮》編輯部. [201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 ^ 庄若江、高侠、华枫,《惠山祠堂文化研究》。. Wxskw.com. 2012-05-22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4).
- ^ 李芳,<傳承與再生——無錫惠山古祠堂群的保護和更新研究>(江南大學,2009年),頁8。
- ^ 〈惠山「千人報德坊」又有石件出土〉,《江南晚報》(2007年11月13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年5月17日,.
- ^ 惠山老街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無錫日報》. 2011年6月12日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8月14日).
- ^ 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跻身中国世遗预备名单. 《無錫日報》. 2012年11月18日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8月14日).
- ^ 无锡市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 無錫市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管理處. [201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9).
- ^ 寄畅园 一座园林背后的文明轮回. 中國國家地理. 2014年 [2016年8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18日).
- ^ 寄畅园. 中國網. 2006年12月6日 [2016年8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11日).
- ^ 人民日報海外版. 寄畅园揽胜. 新華社. 2016年3月26日 [2016年8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22日).
- ^ 乾隆与美女石,故事里不全是传说. travel.sina.com.cn. 新浪網. 2016-07-08 [201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170.0 170.1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下)》:二、民居建筑/私家园林. 青蘋果數據中心. 2014年 [2016-10-07]. ISBN 978754510067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8).
- ^ 朱文杰. 东林书院与东林党. 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6 (中文(簡體)).
- ^ 东林书院. 無錫市史志辦公室. 2013-01-22 [2016-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4).
- ^ 徐雁平. 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33646660 (中文(簡體)).
- ^ 陸羽(唐),《游慧山寺記》載:「(惠山寺)東北九里有上湖,一名射貴湖,一名芙蓉湖。其湖南控長洲,東泊江陰,北淹晉陵,周圍一萬五千三百頃,蒼蒼渺渺,迫於軒戶。閣西有黃公澗,昔楚考列王之時,封春早君王歇於吳之故墟,即此也。
- ^ 文天祥. 文天祥全集.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7-01-01 (中文(簡體)).
- ^ 吳振棫(清),《養吉齋叢錄》卷之十八載:「鳳凰墩在湖中,仿江南黃埠墩為之。有樓,建金鳳,張翼隨風而轉,以相風也。」
- ^ 《江苏省志》第39卷.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0年. ISBN 9787806432181.
- ^ 无锡梅园 江南著名赏梅胜地. 新浪. 2015年2月27日 [2016年8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22日).
- ^ 美丽江苏(读酷高清插图版). XinXueTang. 2004年 [2016-12-24]. ISBN 97875094101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2).
- ^ 黄山炮台旧址. 江陰市博物館. [2016-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至第五批·第Ⅰ卷. 文物出版社. 2004: 665. ISBN 7-5010-1525-2.
- ^ 江陰市博物館. 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 www.jymuseum.com.cn. [2016-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江阴:"中华游圣"徐霞客故居晴山堂石刻将规划保护. 人民網. [201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揭秘國寶「國山碑」——國山碑文化論壇側記〉,《宜興日報》(2012年9月10日)。
- ^ 无锡在日旅游形象大使“回乡”. 《華東旅遊報》. 2011年5月24日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無錫史志辦,《1989年10月6日,「無錫充滿溫情和水」旅遊宣傳口號揭曉》。
- ^ 無錫旅遊城市整體形象宣傳口號誕生,《無錫日報》(2007年12月11日)。
- ^ 胡志傑;陶潔. [第一首描写无锡的外国歌曲]《无锡旅情》唱响无锡. 江南晚報. 2008-07-14 [2019-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3).
- ^ 无锡市缔结友好城市统计表(2016年). 無錫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2017-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