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比倫帝國
新巴比倫帝國(阿卡德語:māt bābilim;亞拉姆語:𐡌𐡕 𐡁𐡁𐡋,前626年-前539年),因由迦勒底人所建又稱為迦勒底帝國,興起於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巴比倫城的政權。公元前626年建立並和米底一同消滅了新亞述帝國,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統治時國勢達到鼎峰,最後在公元前539年被波斯人消滅。
巴比倫 𒆳𒆍𒀭𒊏𒆠/𐡌𐡕 𐡁𐡁𐡋 | |||||||||||
---|---|---|---|---|---|---|---|---|---|---|---|
前626年—前539年 | |||||||||||
太陽標誌
| |||||||||||
首都 | 巴比倫城 | ||||||||||
常用語言 | 阿卡德語,阿拉姆語 | ||||||||||
政府 | 君主制 | ||||||||||
皇帝 | |||||||||||
• 前626年–前605年 | 那波帕拉薩爾 | ||||||||||
• 前605年–前562年 | 尼布甲尼撒二世 | ||||||||||
• 前556年–前539年 | 那波尼德 | ||||||||||
歷史時期 | 鐵器時代 | ||||||||||
• 那波帕拉薩爾建國 | 前626年 | ||||||||||
• 歐庇斯之戰 | 前539年 | ||||||||||
|
建立
編輯新巴比倫帝國由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是閃米特人的一支,他們於公元前1000年代初來到兩河流域南部定居,隨後亞述帝國征服並統治了兩河流域南部,迦勒底人曾多次起義反抗亞述的統治。
公元前626 年,亞述人派迦勒底人領袖那波帕拉沙爾率軍駐守巴比倫,他到巴比倫後,卻發動反對亞述統治的起義,建立新巴比倫帝國,並與伊朗高原的米底王國聯合,共同對抗亞述。公元前612年,亞述帝國結束,遺產被新巴比倫帝國及米底王國瓜分,其中新巴比倫帝國分取了亞述帝國的西半壁河山,即兩河流域南部、敘利亞、巴勒斯坦及腓尼基。
強盛期
編輯公元前60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敘利亞立時歸順新巴比倫帝國,但腓尼基及巴勒斯坦地區態度不明,而埃及一向覬覦此區,拉攏推羅、西頓等腓尼基地區與埃及結盟,此時前600年的迦勒底帝國人口達到250萬。對此,尼布甲尼撒二世繼續與米底王國結盟,又娶公主阿米蒂斯為後,以鞏固自己後方。公元前597年,出兵巴勒斯坦,攻佔耶路撒冷,扶植猶太人齊德啟亞為傀儡統治猶太人。
公元前590年,埃及法老普薩姆提克出兵巴勒斯坦,推羅國王投靠埃及,西頓被佔領,猶太人齊德啟亞及巴勒斯坦、外約旦等地紛紛倒向埃及。同時,米底王國與新巴比倫帝國的關係緊張起來,為此新巴比倫帝國築起一條新長城防範米底。然而,米底因要對抗烏拉爾圖及西徐亞人,無力再與新巴比倫帝國對抗,致使尼布甲尼撒二世可於公元前587年第二次揮軍巴勒斯坦。他圍困猶太人的聖城耶路撒冷,西底家突圍失敗,落入新巴比倫帝國軍隊之手,被挖去雙眼後送往巴比倫城。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圍十八個月後城陷,居民被俘往巴比倫尼亞,史稱「巴比倫之囚」。
尼布甲尼撒二世又圍攻腓尼基的推羅,不果。公元前574年,雙方議和,推羅國王伊托巴爾三世承認尼布甲尼撒二世為尊者,保持了推羅的自治地位,其他附近的小王國都紛紛向尼布甲尼撒二世稱臣。公元前569年,埃及發生王位之爭,尼布甲尼撒二世曾趁此在公元前567年入侵埃及,結果不詳,但迫使埃及放棄侵略巴勒斯坦的野心。到前550年,迦勒底帝國的人口達到380萬人。
尼布甲尼撒二世對巴比倫城進行了大規模建設,使巴比倫成為當時世上最繁華的城市,也是中東最重要的工商業城市。巴比倫城以兩道圍牆圍繞.外牆以外,還有一道注滿了水的壕溝及一道土堤,城內的主幹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鋪成,另城有八個城門,其中的北門就是著名的伊絲達爾門,表面用青色琉璃磚裝飾,磚上有許多公牛和神話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倫城被建設得宏偉壯麗,直到100多年後,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
尼布甲尼撒二世據稱還在巴比倫城為米底來的王后興建「空中花園」,令米底公主不再有思鄉之苦。該花園位於底格里斯河邊,據狄奧多拉記載,花園每邊長120米左右,呈正方形,花園內滿是奇花異草,並用螺旋泵不斷地從幼發拉底河裡取水作灌溉。這個花園遠看起來就像位於天空中般,因此被稱為空中花園。內裡亦有著富麗堂皇的宮殿,使得尼布甲尼撒二世和王后可以在宮殿裡飽覽全城的景色。這個空中花園名滿天下,被後世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空中花園被毀於公元前三世紀。
新巴比倫帝國時期的奴隸制度也有了更大的發展,奴隸的人數也增多,顯著的特點是讓奴隸更多的獨立經營,奴隸可獨立租佃土地,經商,從事手工業等,甚至開錢莊放債,有極少數的奴隸甚至還達到相當富有的程度,甚至奴隸本身也擁有奴隸,除為主人代理行事外,又同時經營自己的經濟。不過即是他們富起來,他們也還是其主人的財產,主人可將其隨意買賣,轉讓或作陪嫁物,他們要烙上主人的名字,從外國買來的奴隸要烙上兩種語言,外籍奴隸由其主人取一個巴比倫尼亞的名字。然而,大多數的奴隸的處境仍然是很不好,從保存下來的司法文件中,奴隸否認自己是奴隸的身分,還以逃亡形式進行反抗,所以買賣奴隸時,賣主必須向買主保證奴隸不逃亡。除奴隸外,社會上主要的生產者是自由民,他們租佃王室、神廟及個別奴隸主的土地,而且往往還要額外租用牲畜、種子和農具,他們也同時是當時的被剝削者。
覆亡
編輯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後不久,國內階級矛盾及民族矛盾加劇,最後一個國王拿波尼德統治時,國王及馬爾杜克神廟之間的矛盾加劇,並試圖另立新神,拿波尼德離開首都,以其子伯沙撒攝政。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崛起,居魯士二世率軍入侵新巴比倫帝國時,祭司竟打開大門放波斯軍隊入城,伯沙撒被殺,那波尼德被俘,新巴比倫帝國不戰而亡。
考古發現
編輯19世紀下半葉,在巴格達附近發掘出很多泥版和圓柱,使人對古巴比倫的歷史認識大增。其中之一是深具價值的一份文獻,稱為拿波尼度編年史,現今收藏於大英博物館。巴比倫王拿波尼度曾與兒子伯沙撒共同攝政。但他比兒子活得更久,後者於公元前539年10月5日的晚上在居魯士手下的軍隊攻陷巴比倫時被殺。
拿波尼度編年史就巴比倫的陷落提供一項註明日期的記錄,幫助確定事件發生的時間。以下是拿波尼度編年史一小部分的翻譯:
「塔斯利都月(提斯利月(9/10月)),居魯士在底格里斯河的俄庇斯襲擊阿卡得的軍隊。……月中第14日,西巴爾不戰而降,拿波尼度逃離該城。第16日(儒略曆公元前539年10月11日;格雷果里曆10月5日)古提恩的總督戈布利亞(烏格巴魯)連同居魯士的軍隊不用動刀便進入巴比倫城。其後,拿波尼度在返回巴比倫時被捕。……亞拉沙姆努月(赫舍萬月(10/11月))第3日[儒略曆10月28日],居魯士進入巴比倫,居民將青綠的樹枝鋪在他腳前——他宣布『和平』(sulmu)臨到城中。居魯士向巴比倫全境致意。他的總督戈布利亞在巴比倫設立(輔)總督。」[1]
新巴比倫王列表
編輯- 那波帕拉沙爾:公元前626年 - 公元前605年
- 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年 - 公元前562年
- 以未米羅達:公元前562年 - 公元前560年
- 涅里格利沙爾:公元前560年 - 公元前556年
- 拉巴施馬爾杜克:公元前556年
- 那波尼達:公元前556年 - 公元前539年
- 伯沙撒:攝政王,公元前553年或前549年 - 公元前539年
參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參考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page 306.
來源
編輯- 書籍
-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吳於廑、齊世榮 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世界歷史地圖集》,張芝聯、劉學榮 主編,(中國地圖出版社,2005)
- 《World History Atlas》,Prof. Jeremy Black, Dep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Exeter, UK,(Dorling Kindersley Book,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