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幹(?—?),益州建寧郡[1]蜀漢西晉初期將領。

生平

編輯

蜀漢南中都督霍弋帳下牙門將,蜀亡後隨霍弋降魏,晉代魏後又歸屬於晉朝。

吳交阯郡吏呂興起事反抗吳國統治,引發「交阯之亂」,霍弋上表希望由爨谷擔任交趾太守,並派遣牙門將軍建寧爨谷、董元毛炅、孟幹、孟通爨熊、李松、王素等支援叛吳的呂興。但人還沒到,呂興死在功曹李統之手,不久李統也被爨谷、孟幹、毛炅、董元等擊敗。[2]寶鼎三年(268年,晉泰始四年),吳國派劉俊等引兵來討伐,毛炅隨時任交阯太守的楊稷數次擊敗吳軍,後南中監軍霍弋又遣犍為楊稷代融,與將軍毛炅,九真太守董元,牙門孟幹、孟通、李松、王業、爨能等,自蜀出交阯,毛炅與董元則一起攻擊吳軍駐地合浦,在古城大敗吳軍,毛炅在戰中陣斬吳國大將修則,吳將劉俊也在戰鬥中陣亡。[3][4]後因寡不敵眾,以及陶璜約降城中守將王約,在裏應外合之下攻陷交阯,斬殺張登、孟通、邵暉及兩千餘守軍,毛炅糧盡不得已而投降。陶璜看中他武勇,想要赦免他,而修則的兒子修允堅持要處死他,毛炅寧死不屈,被剖腹割心依然叫罵不止。[5][6]楊稷、毛炅、孟幹、爨能、李松等人被擒,最終交趾失守,孟幹、李松、楊稷、爨能等則詐降私下盟誓,立志等將來伺機逃回晉國。

後來在被押往建業的途中,楊稷在合浦病逝,吳軍將其首級送回建業,屍體拋入海中。孟幹等人押至建業後,吳主孫皓本想將他們處死,有朝臣勸孫皓寬宥他們以招攬敵國邊將,於是孫皓改判孟幹等人流放到臨海(今浙江省台州市)。孟幹等人擔心流放到東方後不便於北歸,聽說吳人喜歡蜀地的竹弩,便稱自己能夠製作,因此被留在了建業。吳鳳凰二年(西元273年,晉泰始九年),三人看準時機,從吳地逃往晉國,爨能、李松在途中被捕後處死,僅孟幹成功到達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孟幹向司馬炎敘說了事件的原委,並進言討伐吳國。當初晉武帝本打算封楊稷為交州刺史、毛炅為交阯太守,因有傳聞稱他們投降吳國而未實行。晉武帝聽孟幹訴說了事情的原委後,下令追封楊稷為交州刺史,封孟幹為日南太守[7],詔令毛炅、爨能、李松的兒子襲爵,並賜毛炅的另外三個兒子為關內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華陽國志 南中志》:時南中監軍霍弋,表遣建寧爨谷為交趾太守,率牙門將建寧董元、毛炅、孟幹、孟通、爨熊、李松、王素等,領部曲以援之。
  2. ^ 《華陽國志·南中志》:咸熙元年,吳交趾郡吏呂興殺太守孫諝,內附魏,魏拜興安南將軍。時南中監軍霍弋表遣建寧爨谷為交趾太守,率牙門將軍建寧董元、毛炅、孟幹、孟通、爨熊、李松、王素等領部曲以討(討=援)之。谷未至,興已為功曹李統所殺。
  3. ^ 《晉書·陶璜傳》:南中監軍霍弋又遣犍為楊稷代融,與將軍毛炅,九真太守董元,牙門孟幹、孟通、李松、王業、爨能等,自蜀出交阯,破吳軍於古城,斬大都督修則、交州刺史劉俊。
  4. ^ 《華陽國志·南中志》:楊稷表遣將軍毛炅、董元等攻合浦。戰於古城,大破吳軍,殺(劉)峻(俊)、(修)則。
  5. ^ 《華陽國志·卷四》:交趾人廣野將軍王約反應陶璜,以梯援外,吳人遂得入城。得稷等,皆囚之,即斬稷長史張登、將軍孟通及炅,並交趾人邵暉等二千餘人。
  6. ^ 《裴注三國志卷四十八吳書三》:華陽國志曰:初,毛炅與吳軍戰,殺前部督脩則。陶璜等以炅壯勇,欲赦之。而則子允固求殺炅,炅亦不為璜等屈,璜等怒,面縛炅詰之,曰:「晉(兵)賊!」炅厲聲曰:「吳狗,何等為賊?」吳人生剖其腹,允割其心肝,罵曰:「庸復作賊?」炅猶罵不止,曰:「尚欲斬汝孫皓,汝父何死狗也!」乃斬之。
  7. ^ 《晉書·陶璜傳》:孟幹、爨能、李松等至建鄴,皓將殺之。或勸皓,幹等忠於所事,宜宥之以勸邊將,皓從其言,將徙之臨海。幹等志欲北歸,慮東徙轉遠,以吳人愛蜀側竹弩,言能作之,皓留付作部。後幹逃至京都,松、能為皓所殺。幹陳伐吳之計,帝乃厚加賞賜,以為日南太守。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