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7年(明萬曆25年)莊民陳寶壽夫婦自廈門恭請清水祖師金身由花蓮港登陸,復至三峽暫停,再迎回北子店供奉。後曾建廟於祖師公宅,規模甚小。
- 中日甲午戰爭起,日人為期皇民化政策,於1936年強制拆除,改建為集會所,清水祖師重祀陳家。
- 二戰後,建廟宇於土地公地。其後小廟傾圮,清水祖師乃供奉於黃氏大廳。
- 1969年歲次己酉年動工興建,次年三月完工,取名「清水宮」,並成立管理委員會。
- 1984年歲次甲子年農曆正月29日動土重建,1988年歲次戊辰年2月完工,3月2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1]
- 澤被群生
- 靈佑永昭
- 福壽康寧
- 保境佑民
- 神威顯赫
- 威靈顯赫
- 神恩浩蕩
- 有感必應
[3]
- ^ 「清水宮沿革」碑,1988年。
- ^ 2.0 2.1 鄧豐洲. 《臺灣寺廟圖集》. 臺中市: 白象文化. 2019年10月: 135. ISBN 9789863588887 (中文(臺灣)).
- ^ 鄧豐洲. 《善化寺廟圖誌第1集》. 臺南市: 作者. 2011年10月: 4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