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蓋蒂·捷爾吉
利蓋蒂·捷爾吉·山多爾(匈牙利語:Ligeti György Sándor,發音:[ˈliɡɛti ˈɟørɟ ˈʃaːndor],1923年5月28日—2006年6月12日),當代古典音樂先鋒派作曲家。他是自巴托克以來最重要的匈牙利作曲家,《氣氛》(Atmospheres, 1961年)發展了音塊作曲手法,標誌着新音樂在技術上和美學上的一個轉折點,確立了利蓋蒂作為歐洲先鋒派音樂主要作曲家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受電子音樂的啟發,但是其創作主要還是以鋼琴、小提琴、管弦樂團等演奏為主。
利蓋蒂·捷爾吉 Ligeti György Sándor | |
---|---|
出生 | 羅馬尼亞王國特爾訥韋尼 | 1923年5月28日
逝世 | 2006年6月12日 奧地利維也納 | (83歲)
國籍 | 奧地利 |
知名作品 | 管弦樂《氣氛》,歌劇《偉大的死亡》,兩首弦樂四重奏 |
所屬時期/樂派 | 20世紀 |
擅長類型 | 管弦樂,室內樂 |
師從 | |
學生/受影響人物 |
生平
編輯利蓋蒂出生於特爾訥韋尼,1945年至1948年間在布達佩斯李斯特音樂學院向法卡什·菲倫茨(Farkas Ferenc)和維列斯·山多爾(Veress Sándor)學習,從1950年起在該校先後任過和聲、對位和音樂分析教師。1956年以後,利蓋蒂移居維也納,1957年至1958年期間曾在科隆電子實驗室工作,1959年開始在達姆施塔特暑期音樂講習授課,從1961年起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學院任教,1967年入奧地利籍,從1973年起作為漢堡音樂戲劇大學作曲系教授直至退休。
利蓋蒂於2006年6月12日逝世於維也納,享年83歲[1]。
作品
編輯他的一些創作思想在《幻象》(Apparitions,1958–1959年)中已初見端倪,隨即在他對序列技術的理論與實踐的批評性研究中得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他意識到序列主義必將導致清晰的音程與節奏的消失,這個結論使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放棄對個別可感音程和節奏的關注,專心於音本身的色彩和深度的探索,注重它的外部音量和內部織體的創造,注重音塊與音色的變換。
60年代中葉以來,利蓋蒂的作品顯示出越來越強烈的與眾不同的傾向,特別是在和聲方面,他嘗試用微分音來使音高的層次變化和色彩的明暗更精細。
60年代後期,他的音樂織體變得清澈透明,從作品中往往可以清晰地體察到旋律和節奏的型態。
利蓋蒂不僅是一位樂隊音樂作曲家,也是一位鍵盤音樂作曲家;《11首利車卡爾曲》(Musrata)創作於1951–1953年期間,這套作品中的第11首,被利蓋蒂於1953年改編成管風琴獨奏,第3、5、7、8、9、10首,也於同年改編為管樂五重奏的《6首鋼琴小品曲》,此外,全部《11首利車卡爾曲》以及其他一些鍵盤作品,都有「手搖風琴」(Barrel Organ)改編曲。
節選
編輯- 管弦樂作品《氣氛》(Atmosphères)曾由於被用在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而廣為人知
參考資料
編輯- ^ Plaistow, Stephen. Obituary for György Ligeti. The Guardian. 2006-06-14 [2019-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18) (英語).
延伸閱讀
編輯- Anon. n.d.(b) "György Ligeti (1923–20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ytheas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Music website (Accessed 22 October 2013).[來源可靠?]
- Bauer, Amy. 2011. Ligeti's Laments: Nostalgia, Exoticism, and the Absolute. Aldershot: Ashagte. ISBN 978-1-4094-0041-7.
- Cuciurean, John. 2000. "A Theory of Pitch, Rhythm, and Intertextual Allusion for the Late Music of György Ligeti", Ph.D. dissert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 Cuciurean, John. 2012. "Aspects of Harmonic Structure, Voice-Leading and Aesthetic Function in György Ligeti’s In zart fliessender Bewegung." Contemporary Music Review 31/2–3: 221–38.
- Drott, Eric. 2011. "Lines, Masses, Micropolyphony: Ligeti's Kyrie and the 'Crisis of the Figure'".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49, no. 1 (Winter):4–46.
- Edwards, Peter. 2016. György Ligeti's Le Grand Macabre: Postmodernism, Musico-Dramatic Form and the Grotesque. Abing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ISBN 978-1472456984
- Floros, Constantin. 2014. György Ligeti: Beyond Avant-Garde and Postmodernism, translated by Ernest Bernhardt-Kabisch. Frankfurt-am-Main: Peter Lang GmbH, Internationaler Verlag der Wissenschaften. ISBN 978-3631654996
- Griffiths, Paul. 1997. György Ligeti. London: Robson Books. ISBN 1-86105-058-5
- Lobanova. Marina. 2002. György Ligeti: Style, Ideas, Poetics. Studia Slavica Musicologica 29. Berlin: Verlag Ernst Kuhn. ISBN 3-928864-90-4.
- Petersen, Peter, and Albrecht Schneider. 2003. "György Ligetis Zehn Stücke für Bläserquintett (1968)." Musiktheorie 18, no. 3:195–222.
- Searby, Michael, 2010. Ligeti's Stylistic Crisis: Transformation in His Musical Style 1974–1985. Lanham, MD: Scarecrow Press. ISBN 978-0-8108-7250-9
- Trask, Simon. "The Pioneer". 1990. Music Technology 4, no. 6 (May): 54. ISSN 0957-6606, OCLC 24835173
- Wihuri Foundation. n.d. "Wihuri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Prizes". ( Accessed 5 March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