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

在社經文化及政治上直接影響全球的城市

全球城市(英語:Global city),又稱為國際大都市世界都市全球都市,是指在財富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層面直接影響全球事務的城市。近年來,隨著全球化(即全球金融電訊通訊交通)的擴張,城市文明與軟實力的影響達到鼎盛,「全球城市」一詞亦漸漸為人熟悉。

根據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絡的評價,紐約 (上) 和 倫敦 (下) 被評價為全球兩個擁有Alpha ++級的城市。

倫敦新聞畫報》早於1886年已經用上「世界城市」(world city)一詞來形容利物浦這類不合比例地左右全球商業情勢的城市[1]蘇格蘭著名生物社會地理學家和都市規劃的先驅帕特里克·格迪斯在1915年時也同樣使用過「世界城市」一詞[2]。20世紀末荷裔美籍學者薩斯基亞·扎森認為世界有「三大全球城市」,並與大都市巨型都市相對[3]。2006年全球城市會議於2006年6月29日在利物浦希望大學舉行,由Dr. Lawrence Phillips主持。會議旨在確定「全球城市」的定義,評核準則包括:城市的形象、敘述、經濟、規劃和市民的體驗。《中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巴黎紐約倫敦東京香港為五個世界「國際大都市」[4]

評定標準

編輯

全球城市」此稱號對一個城市的形象而言是有正面影響的,因此很多團體和組織都各自對世界各城市進行分類和排名,並列出哪些是「全球城市」,哪些是「非全球城市」[2]。其中,總部設於英國羅浮堡大學地理系的「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對世界各主要城市進行了普查[5](下文將會提及);但其他不同的機構用上不同的評定標準時,結果肯定會有不同[2]。評比標準通常傾向於以尺度值來決定,例如,一城市的生產性服務業是其最大產業,那麼該城市便屬於世界城市[2];又或以逼近判定來決定,即如某城市的生產性服務業規模比其他城市的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加起來還要大時,該城市便屬於世界城市[2]。綜合不同的評定方式,全球城市一般有以下特點:

經濟特點

編輯

政治特點

編輯

文化特點

編輯

GaWC的世界級城市名冊(2020)

編輯

1998年,尊·比佛斯達克(Jon Beaverstock)、理查德·史密斯(Richard G. Smith)和彼德·泰勒(Peter J. Taylor)首次嘗試利用有關數據定義、分類和排列全球各個城市,當時他們同在英國羅浮堡大學共事。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學術研究員羅納德·達烏斯(Ronald Daus)進一步集中研究主要在南半球的歐洲以外城市[28]。比佛斯達克、史密斯和泰勒共同成立了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簡稱GaWC)。

1999年,GaWC嘗試為世界級城市定義和分類。世界級城市名冊於GaWC 5號調查學報([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概述,以國際公司的「高級生產者服務業」供應,如會計廣告金融法律為城市排名[5]。GaWC的名冊確認了世界級城市的3個級別及數個副級別[29],由高到低順序為Alpha級 (並稱世界一線城市,下設四個副級別:Alpha++、Alpha+、Alpha和Alpha -)、Beta級(並稱世界二線城市,下設三個副級別:Beta +、Beta和Beta -)、Gamma級(並稱世界三線城市,下設三個副級別:Gamma +、Gamma和Gamma -);另外還有Sufficiency自足型城市,下設兩個副級別: High Sufficiency/高度自足和Sufficiency/自足)這個級別,意即此等城市能夠提供程度足夠的服務,無需明顯地依賴其他全球城市。以下為2020年版Alpha +級別城市:

Alpha ++

編輯
  1.   倫敦
  2.   紐約

Alpha +

編輯
  1.   北京
  2.   迪拜
  3.   香港
  4.   巴黎
  5.   上海
  6.   新加坡
  7.   東京
GaWC首三級(Alpha、Beta、Gamma)世界城市分佈(2010年)

下列為2020年版完整排名(參照 GaWC 2020年版排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級別 Alpha 城市
Alpha++
Alpha+
Alpha
Alpha−
級別 Beta 城市
Beta+
Beta
Beta-
級別 Gamma 城市
Gamma+
Gamma
Gamma−
級別 自足城市
高度自足
自足

「森紀念」全球城市實力指數(2020)

編輯

由東京領先的城市開發商森大廈株式會社(Mori Building)創立的研究機構森紀念財團城市戰略研究所(The Mori Memorial Foundation’s Institute for Urban Strategies)發布2019年全球城市實力指數(GPCI)報告,倫敦、紐約、東京和巴黎(依排名順序)再次入選全球最具綜合吸引力的城市。自2008年以來,年度GPCI報告根據城市「磁力」(即吸引全球創造性人才和企業的整體實力)對40多個主要城市進行了排名。報告根據六大類(功能)的70項指標對城市進行評分,包括經濟、研發、文化互動、宜居、環境和便利度。針對全球城市所處環境的變化,GPCI會不斷完善其衡量指標和數據採集方法。[30]2020版前10名的城市是:

「對外政策」&「科爾尼」全球城市指數(2020)

編輯

2008年,美國雜誌《對外政策》(Foreign Policy)在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薩斯奇亞·薩森等人和一些組織的研究基礎上,由科爾尼公司(A.T. Kearney)聯合國際學者與智庫機構聯合發起並製作報告,發表全球城市的排名。此項排名的研究是在5個領域:商業活動、人力資源、訊息交流、文化累積及政治參與的基礎上開展的,該報告基於對130多個城市的事實和公開數據深入分析,旨在對全球各城市的國際競爭力與發展潛力等27個指標進行系統評估。2010年、2012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更新9次。[31][32] 2020版入選的城市是:

 
 
 
 
 
 
 
 
2020版前十名城市分布

「萊坊」全球城市指數(財富指數)(2020)

編輯

由花旗(Citi)與萊坊(Knight Frank LLP)發布的2020年《The Knight Frank Global Cities Index》(The Knight Frank City Wealth Index)[33][34],該指數依據三大指標:財富,投資和生活方式,綜合而成。2020年前10名的城市:

「全球城市實驗室」全球城市500強(2021)

編輯

全球城市實驗室(Global City Lab)從經濟、文化、治理、環境、人才和聲譽等六個維度,計算出各國主要城市的品牌價值,並每年發布《全球城市500強》分析報告,2021版入選的城市是[35]

「施羅德」全球城市30指數(2019)

編輯

施羅德(Schroders)全球城市30指數是基於一系列因素的排名,其中包括預期經濟增長、未來10年的可支配收入和勞動人口的規模。[36]2019版入選的城市是:

「ING」世界上談論最多的城市(2019)

編輯

由ING Media發布的《世界上談論最多的城市》[37],2019版入選的城市是:

「馬丁繁榮研究所」全球城市經濟實力指數(2015)

編輯

馬丁繁榮研究所(Martin Prosperity Institute)《全球城市實力指數》排名依各城市經濟、研究發展、文化交流(包括食肆水準、購物等對海外遊客吸引力)、宜居程度、自然環境及交通便利6個範疇進行評分,2015版入選的城市是[38]

「經濟學人」全球城市競爭力指數(2012)

編輯

由花旗(Citi)委託進行的一項新出爐的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研究報告顯示,全球120個大型城市中,倫敦、紐約和新加坡的競爭力位居前三名。該報告根據各城市在吸引資本、公司、人才和遊客方面的能力,評比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39]2012版入選的城市是:

全球城市財富排名

編輯

全球排名前15位的城市財富總值達24兆美元,大約占全球私人財富總額的11%。該數據來自市場研究公司New World Wealth的最新報告中的信息。表中的數據代表居住在每個城市中的所有個人的私人財富總量。這裡的數字包括所有資產(財產,現金,股票,商業權益)減去任何負債。同時,政府資金不包括在這些數字中。《新世界財富》還提到,有八個城市剛錯過了前15名:休斯頓,日內瓦,大阪,首爾,深圳,墨爾本,蘇黎世和達拉斯。還應該明確的是,財富是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不同的衡量標準,後者是用來衡量經濟實力的另一種通用指標。根據同一份報告,在過去十年中,財富增長最快的城市是舊金山,北京,上海,孟買和悉尼。同時,預計孟買將成為未來十年增長最快的城市。有趣的是,該報告還特別提到了兩個中國主要城市:深圳:這座城市擁有7,700億美元的財富,僅次於前15名。它被認為是中國的高科技之都,並且擁有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第二大,世界第八大)。主要的智能手機製造商華為也位於該市。杭州市:擁有4,250億美元的財富,乍一看,這座城市還無法與其他城市相提並論。但是,實際上距離上海(45兆美元)僅45分鐘火車車程,在上海工作的人們經常在這裡擁有房屋,因為這裡風景更美。杭州是中國增長最快的主要城市(就財富增長而言),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也落戶這裡。[40]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022)

編輯

此指數由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共同編制,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聲譽等方面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了評價和排名[41]

參考數據

編輯

各指數綜合排名

編輯
各項指數排名
# 城市 GaWC 2020 森紀念 2020 科爾尼 2020 ING 2019 城市實驗室 2020
1   倫敦 1 1 2 1 3
2   紐約 2 2 1 3 1
3   巴黎 3 4 3 2 2
4   東京 9 3 4 3 4
5   新加坡 4 5 9 4 6
6   北京 3 9 6 7 10
7   上海 5 10 12 14 11
8   洛杉磯 11 12 7 17 7
9   香港 6 15 5 13 13
10   首爾 26 8 17 9 17
11   舊金山 38 24 13 8 12
12   多倫多 12 18 19 16 8
13   悉尼 10 11 11 15 5
14   芝加哥 19 25 8 29 19
15   柏林 58 7 15 5 9
16   斯德哥爾摩 32 22 39 20 14
17   法蘭克福 16 23 28 45 24
18   阿姆斯特丹 14 6 23 12 18
19   維也納 33 16 22 32 15
20   波士頓 44 27 21 35 29

各項指標中全球前十位城市列表

編輯
各項目榜單
十強 #1 #2 #3 #4 #5 #6 #7 #8 #9 #10
凝聚區人口 千人 2020[42]   廣州
46,700
  東京
40,400
  上海
33,600
  雅加達
31,300
  德里
30,300
  馬尼拉
25,700
  孟買
25,100
  首爾
24,800
  墨西哥城
23,000
  聖保羅
22,400
GDP 十億美元 2020   東京
1,800
  紐約
1,570
  洛杉磯
960
  首爾
895
  倫敦
879
  巴黎
866
  阪神
681
  芝加哥
618
  上海
599
  舊金山
497
市中心房價 美元/平米 2021[43]   香港
32,236
  首爾
20,145
  新加坡
19,914
  紐約
16,308
  北京
16,077
  倫敦
15,849
  深圳
15,310
  上海
15,006
  巴黎
14,900
  日內瓦
14,892
《財富》500強總部數量 2020[44]   北京
56
  東京
38
  巴黎
18
  紐約
15
  首爾
15
  舊金山
11
  倫敦
10
  蘇黎世
8
  上海
7
  深圳
7
機場客運量 千人次 2018   倫敦
177,276
  紐約
141,964
  東京
130,590
  上海
117,636
  洛杉磯
109,825
  巴黎
109,003
  北京
107,496
  亞特蘭大
107,394
  芝加哥
105,990
  曼谷
104,137
國際遊客 千人次 2018[45]   曼谷
22,780
  巴黎
19,100
  倫敦
19,090
  迪拜
15,930
  新加坡
14,670
  吉隆坡
13,790
  紐約
13,600
  伊斯坦布爾
13,400
  東京
12,930
  安塔利亞
12,410
高於150米的高樓數量   香港
546
  深圳
351
  紐約
303
  迪拜
241
  上海
180
  廣州
175
  東京
167
  吉隆坡
153
  重慶
140
  芝加哥
134
百萬富豪 2018[46]   倫敦
4,400
  東京
3,532
  新加坡
3,117
  紐約
3,028
  北京
2,789
  法蘭克福
1,900
  巴黎
1,516
  大阪
1,453
  香港
1,449
  首爾
1,365
博物館客流 千人次 2019[47]   倫敦
36,708
  巴黎
18,895
  華盛頓
16,274
  北京
15,151
  紐約
11,480
  上海
9,443
  東京
8,019
  馬德里
7,923
  聖彼得堡
7,351
  台北
6,832
交易所總市值 十億美元 2020   紐約
33,780
  東京
5,679
  倫敦
4,590
  孟買
4,086
  上海
4,026
  香港
3,936
  阿姆斯特丹
3,927
  多倫多
3,256
 深圳
2,504
  法蘭克福
1,864

全球20大城市分布

編輯
 
 
1 倫敦
 
2 紐約
 
5 東京
 
4 新加坡
 

3 巴黎
 
6 香港
 
7 上海
 
8 洛杉磯
 
9 北京
 
10 首爾
 
11 舊金山
 
12 多倫多
 
13 悉尼
 
14 芝加哥
 
15 柏林
 
16 斯德哥爾摩
 
17 法蘭克福
 
18 阿姆斯特丹
 
19 維也納
 
20 波士頓
全球綜合排名二十大城市

圖集

編輯

關聯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注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UK History. History.ac.uk. 2009年12月18日 [2012年5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6月23日). 
  2. ^ 2.0 2.1 2.2 2.3 2.4 Doel, M. & Hubbard, P., (2002), "Taking World Cities Literally: Marketing the City in a Global Space of flows", City, 第6期, 第3號, 第351-368頁. (需要訂閱)
  3. ^ 薩斯基亞·扎森 - The Global City: New York, London, Toky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991) -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ISBN 0-691-07063-6
  4. ^ 巴黎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www.zgbk.com. [2024-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3). 
  5. ^ 5.0 5.1 GaWC Research Bulletin 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aWC, 羅浮堡大學, 28 July 1999
  6. ^ Global Urban Indicators Database 2 (1998 dat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資料儲存為.ZIP壓縮檔), UN-HABITAT
  7. ^ Urban Characteristics,City Level, 1993PDF(61.6 KB), "World Resources 1998-99", WRI, 1998年.
  8. ^ World Indic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loomberg
  9. ^ J.V. Beaverstock, World City Networks 'From Belo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aWC, 羅浮堡大學, 2010年9月29日
  10. ^ Worldwide Cost of Living survey 2011 - City ranking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ercer, 2011年7月12日
  11. ^ Chapter 5: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choicePDF(352 KB), "2004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第99頁),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2004年
  12. ^ City Profil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
  13. ^ Mobility 2001PDF(1.59 MB), WBCSD
  14. ^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THE 2003 REVISIONPDF(3.73 MB), 聯合國, 2004年
  15. ^ Chapter 9: Urban DataPDF(196 KB), "World Resources 1998-99", WRI, 1998年
  16. ^ World-wide quality of living surve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ercer, 2006年4月10日
  17. ^ The city development indexPDF, "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ITIES REPORT 2001", UN-HABITAT, 2006年6月21日
  18. ^ P. De Groote, Economic and Tourism Aspects of the Olympic Gam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aWC, 羅浮堡大學, 2005年9月21日
  19. ^ [1]PDF(需要登入)
  20. ^ 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Global Citi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aWC, 羅浮堡大學, 2005年2月17日
  21. ^ World Heritage Li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2. ^ Estimated Ridership of the World’s Largest Public Transit Systems, 1998. People.hofstra.edu. [2012年5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7月11日). 
  23. ^ COMMUTER RAIL (SUBURBAN RAIL, REGIONAL RAIL)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CONTEXTPDF(218 KB), 2003年10月
  24. ^ Traffic Intensity by International Urban Area: 1990. Publicpurpose.com. [2012年5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5月9日). 
  25. ^ Largest seaports of the world. [2006-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6-15). 
  26. ^ Mapping the Global Network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Air Passenger Transport Flow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aWC, 羅浮堡大學, 2004年12月8日
  27. ^ The World's Best Skylines. Homepages.ipact.nl. [2012年5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0月4日). 
  28. ^ Global Cities in Informational Societi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巴西利亞大學文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件.
  29. ^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aWC. 於2012年11月21日.
  30. ^ 存档副本. [2020-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5). 
  31. ^ 2017 Global Cities Index and Emerging Cities Outlook. [April 20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3-12). 
  32. ^ 存档副本. [2020-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6). 
  33. ^ 存档副本. [2020-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4). 
  34. ^ 存档副本 (PDF). [2020-03-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3-23). 
  35. ^ 2021年全球城市500强中文榜单. globalcitylab.com. [202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2). 
  36. ^ London takes second place in Schroders Global Cities 30 index despite Brexit uncertainty - Schroders global - Schroders. London takes second place in Schroders Global Cities 30 index despite Brexit uncertainty. [2020-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2). 
  37. ^ The World's Most Talked About Cities. ING Media - Property PR - Architecture PR -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for the BUILT ENVIRONMENT. [2020-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3). 
  38. ^ Florida, Richard. Sorry, London: New York Is the World's Most Economically Powerful City. CityLab. [202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9). 
  39. ^ 經濟學人智庫報告:美國和歐洲城市在全球最具競爭力;亞洲城市經濟實力最強 - 美國商業資訊. www.businesswirechina.com. [2020-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5). 
  40. ^ 存档副本. [2020-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41. ^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發布 香港位居第三 深圳重回十強. 香港商報. 2022-03-24 [2022-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4). 
  42. ^ 存档副本. [2020-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6). 
  43. ^ 存档副本. [2020-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9). 
  44. ^ 存档副本. [2020-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0). 
  45. ^ 存档副本. [202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46. ^ 存档副本. [202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4). 
  47. ^ 存档副本. [202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