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陝西大寺
陝西大寺又稱烏魯木齊陝西大寺,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和平南路永和巷10號,是一座伊斯蘭教清真寺。陝西大寺是回族在烏魯木齊市最大的清真寺。[1][2]
陝西大寺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和平南路永和巷10號 |
座標 | 43°47′17″N 87°37′05″E / 43.78801°N 87.61797°E |
宗教 | 伊斯蘭教 |
內部面積 | 建築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 |
場地面積 | 占地面積5500多平方米(一說5186平方米) |
地圖 | |
烏魯木齊陝西大寺大殿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7-1497-3-795 |
認定時間 | 2013年3月5日 |
歷史
編輯清政府在準噶爾之役勝利後,為鞏固邊防,在新疆境內開始屯墾事業,率先進入北疆地區的綠營官兵之中有不少是來自陝西和甘肅地區的回民。從此在新疆的回民人口逐步開始增多,尤其是新疆成為新疆省之後,大批來自陝甘寧青的回民開始前往迪化城謀生。當回族開始在迪化定居時便開始修建清真寺。在起初回民人口並不多的時候,各地回族不分地域的合作建設,像是北梁寺就是大家合作完成。除此之外,在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還修建了陝西老坊寺。隨着各地回民的增多,清真寺的建設逐步開始分地域,來自陝西的回民先後分出陝西寺、鳳翔寺等,而肅州寺、蘭州寺、青海寺、固原寺等清真寺是由來自甘肅、青海、寧夏的回民所建設[3]。
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陝西大寺前身陝西寺在迪化城城南關頭道巷子南側的低洼處開始修建,該寺是由陝西省渭河流域的回民出資修建的。陝西寺建成後先後有兩位阿訇掌教,從清真寺建成到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由馬金貴阿訇在陝西寺開學,之後到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由馬寶學阿訇任陝西寺教長。1902年,因陝西回民人口增多,陝西寺舊殿已顯狹小,此時馬寶學阿訇也因積勞成疾離開了陝西寺。在廣大坊民合議後,決定推舉馬良俊阿訇作為新教長。馬良俊阿訇擔任教長後,開始主持新寺院的重建工作,重建新寺的資金同樣由來自陝西省渭河流域的回族官、商、普通百姓捐款。歷時5年,新寺於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竣工[3]。
抗日戰爭時期,陝西大寺是迪化市回族穆斯林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支援抗日戰爭的中心。時任陝西大寺教長的馬良駿同時也是新疆回族文化促進會的負責人。1942年8月,時任新疆省主席張治中見陝西大寺兩側講經堂陳舊不堪,便從省財政廳撥款修繕,1947年,修繕完成的陝西大寺南、北廳煥然一新[4]。陝西大寺後被譽為回民二十三坊[a]之首[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寺多次開展支援抗美援朝的活動。1956年到1957年,人民政府撥款1萬元人民幣對該寺進行過修繕[5]。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先後有來自埃及、敘利亞、蘇丹、約旦等國的穆斯林來陝西大寺舉行禮拜和參觀訪問[6]。1962年該寺被列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然而文化大革命時期,陝西大寺遭嚴重破壞,原先在大殿屋脊上像是獅子、老虎、鴿子的石雕,連同八角亭上的2米多高的雖色月牙花瓶被砸毀,陝西大寺本身也被占做為工廠,機床產生的震動使得陝西大寺的瓦片脫落[7]。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着中共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實,陝西大寺恢復宗教活動。1984年,人民政府又撥出35萬元人民幣專款並歷時一年,由國內古建築技術人員協助對陝西大寺進行維繕並對大殿落架翻修[1][2]。2005年,對寺內東、南、北三廳進行過維修[3]。2013年3月5日,陝西大寺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
歷任教長
編輯序號 | 姓名 | 生卒 | 擔任時間 | 備註 |
---|---|---|---|---|
1 | 馬金貴 | 1883-1896 | ||
2 | 馬寶學 | 1896-1902 | ||
3 | 馬良俊 | 1854-1936 | 1902-1906 | 陝西寺更名陝西大寺 |
4 | 擺二園 | 1853-1925 | 1908-1917 | |
5 | 魏長俊 | 1870-1935 | 1918-1921 | |
6 | 周震東 | 1869-1941 | 1921-1923 | |
7 | 武明學 | 1890-1950 | 1924-1926 | |
8 | 馬文海 | 1872-1933 | 1926-1931 | |
9 | 馬德新 | 1905-1944 | 1931-1933 | |
10 | 擺永壽 | 1887-1942 | 1933-1935 | |
11 | 賈學智 | 1862-1938 | 1935-1938 | |
12 | 馬良駿 | 1867-1957 | 1938-1940 | |
13 | 馬兆麟 | 1864-1948 | 1940-1942 | |
14 | 紀元璋 | 1897-1945 | 1942-1944 | |
15 | 馬良駿 | 1867-1957 | 1945-1957 | 第二次擔任 |
16 | 馬明學 | 1923-1960 | 1957-1960 | |
17 | 馬煥章 | 1893-1877 | 1968-1977 | |
18 | 馬魁元 | 1900-1986 | 1978-1986 | |
19 | 馬安泰 | 1931-2007 | 1987-2007 | |
20 | 馬壽新 | 1938- | 2007- | 現任 |
建築
編輯陝西大寺整體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56米,占地面積5500多平方米[b],建築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寺院主軸線為東西方向,大殿坐西朝東。早先寺院入口在東側,但隨着寺坊和街道的變遷,主要入口改在南側,與永和正巷相連。寺內主要功能建築包括禮拜大殿,北廂房、南廂房、東廂房,公共浴室、接待餐廳,阿訇私人住宅,門面房及供喪葬儀式使用的房屋[5]。
禮拜大殿為寺院主要建築,建築面積610平方米[c]。大殿採用中原傳統梁柱式木構架,在當今新疆清真寺的建築形式中較為罕見,門窗均用隔扇,屋頂覆蓋綠色琉璃瓦。平面呈「凸」字形,面闊五間,進深七間。前部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高11.7米,單檐歇山式,屋架形式是七梁架大式構架。後部是下四上八的重檐式「八角樓」,其高度超過17米,為伊斯蘭教建築中的望月樓,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周圍一圈走廊共有36根紅色圓木柱,廊上飛檐斗拱均有彩畫。殿內四壁及門窗都有裝飾,磚雕及木刻採用花卉、瓜果等圖案,以遵行不使用偶像及動物圖飾的伊斯蘭教義,並且延續了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風格。大殿內鋪有供穆斯林做禮拜時用的毛毯[1][5][9]。
功能與活動
編輯該寺平時做禮拜的教民有數百人。一年一度的開齋節和古爾邦節期間,參加會禮的教民大約有千人。到烏魯木齊市參觀的外國人常到該寺參加宗教活動或參觀。烏魯木齊市伊斯蘭教協會會址設在該寺。 [1]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新疆维吾族尔自治区清真寺,浙江省伊斯兰教协会,2004-12-02. [2014-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 ^ 2.0 2.1 乌鲁木齐陕西大寺,中国网,2007-06-22. [2014-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3.0 3.1 3.2 3.3 3.4 陳剛; 馬德禮. 乌鲁木齐市陕西大寺历史考略. 中國穆斯林. 2013, (01): 50–52. doi:10.16293/j.cnki.cn11-1345/b.2013.01.023.
- ^ 陕西大寺. 烏魯木齊市檔案局(館).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6).
- ^ 5.0 5.1 5.2 5.3 馬傑. 乌鲁木齐陕西大寺及周边环境的场效应建构研究 (碩士論文).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2013.
- ^ 乌鲁木齐市陕西大寺. 陝西省文史資料數據庫.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0).
- ^ 新疆乌鲁木齐市陕西大寺百年修为映雕梁. 華夏經緯網.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0).
- ^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 ^ 9.0 9.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編). 不可移动的文物. 烏魯木齊市 克拉瑪依市 石河子市 阿拉爾市 圖木舒克市 五家渠市卷.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