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在臺遷都議題
中華民國的首都在兩岸分治後,位於臺灣地區的臺北市。但是在中華民國內部,常有人主張把首都從臺北市遷都到其他地方。贊成理由主要包含平衡資源分配、應對氣候變遷或政治風險等。惟行政院尚未訂定具體遷都政策。
背景
編輯臺灣自清治末期開始,政府中樞就一直設置於臺北,包括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遷往臺灣後,也以臺北做為中央政府所在地。而長期以臺北為中心的建設政策,造成「從臺北看臺灣」的「臺北觀點」,各項資源過度集中臺北,北部過於擁擠及北中南發展失衡,又由於產業外移所導致臺灣中南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逐漸形成南北對立的情勢,因此有人提出遷都中南部以平衡南北發展。
此外,氣候變遷,地球均溫逐漸升高,海平面亦逐漸升高,若2030年,平均溫度上升2度以上,海平面上升將使地勢低窪的台北盆地更易受水患威脅,故有學者認為,將首都遷往台中或其他較不易淹水的地方,就長遠而言是正確的。此外,新冠肺炎疫情重傷雙北,雙北承接了政治、經濟、文教等領域機能,幾乎所有的重要政府部門機關都全集中在雙北,疫情造成政府相關全國性部會功能下降很多,未來也應在疫情控制後,規劃將部份政府機關應以分散風險為考量移到中南部,以減少未來類似複合式災難發生時,造成幾乎全部停擺之困境。事實上中興新村於1955年設立就是有此分散風險之目的,減少中國人民解放軍若直取台北造成全部政府部門停擺,直接被完全斬首、受制於人的困境[1]。
遷都意見
編輯支持者則舉近現代美國、巴西等國之遷都前例,認為在台灣高鐵興建後,遷都可加強內需、調整臺灣國土規畫的偏頗失當、緩和北部過於擁擠的問題、調和北部與中南部之差距、緩和南北對立的情勢、改善各地房價物價差異、及分散國家安全風險,而2019年8月26日印尼推出十年的遷都計畫——離開雅加達至東加里曼丹(位處婆羅洲)[2],亦為氣候變遷做出反應。
1908年,澳洲訂立首都時,亦選擇坎培拉為首都,該市大約位於兩大城市雪梨與摩爾本地理中點,亦為平衡東西兩大城市均衡發展,百年之後,此一措施為成功之舉,雪梨、墨爾本皆各自發展良好;1857年12月31日,維多利亞女王選擇渥太華為加拿大省的首都(包括現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雖然現代的渥太華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但在當年,她僅僅是一個木材貿易通道中的內陸小鎮,並且距離殖民地的幾個主要城市(東部的蒙特婁和魁北克城;西部的多倫多和京斯敦)路途遙遠。女王的顧問們建議渥太華成為首都之選有兩大重要理由:首先,渥太華是唯一具有一定規模、並且位於加拿大省東西部邊界地(現安大略與魁北克邊界)的城市,定都於此是平衡兩個殖民地及其英裔、法裔居民的聰明妥協之舉;其次,1812年戰爭表明,其他主要城市容易受到美國人的攻擊,因為過於靠近美加邊界。渥太華位於腹地,易於防守,渥太華河及麗都運河使之與加拿大東西部之間交通極為便利。另外兩個方面的考慮是:渥太華正好介於多倫多和魁北克城之間(距離這兩個城市都是500公里);若以台灣平衡南北,以澳洲及加拿大為借鏡,確實以台中定都能平衡南北發展為最佳措施。
而地理條件上,仍以台中市為較多推舉的地點,國防上以台中也較為易守且較不易被斷絕(相較於北部若以桃園登陸的話,就直進台北,退無可退,若進攻中部,多為不可登陸海岸,且登陸,南北皆可往中部夾擊),防守撤退線也可從臺中往內延伸至省議會舊址駐地霧峰區,最後再進到最深處南投市中興新村的省政府大廈。更深亦可退進埔里[3]。
方案與程序
編輯較多人討論的遷都地點,包括高雄市,臺中市,但都窒礙難行[4][5][6][7][8] 惟於2010年部分行政區合併改制時,行政院並未規劃遷都相關事宜。現階段推動遷都者,則有主張以立法或公民投票方式決定新首都地點者[9][10]。
臺中市
編輯前臺中市市長林佳龍即於立法委員任內提出「國會(立法院)遷都臺中」的副都計畫,以平衡國土規劃之區域發展,獲得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與當時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支持。前行政院院長賴清德亦支持此構想[11][12][13][14][15][16]臺中市位於臺灣中部、分擔部分首都功能,如韓國的世宗市。林佳龍強調,韓國政府為了解決首都擁擠及城鄉發展不均的問題,投入資源設立世宗市,為鼓勵公務員及居民更願意搬遷至該處,結合教育、交通、環保,不只是要建行政新都,更要打造成宜居城市,值得台中市借鏡。[17]
南投縣
編輯中興新村,為臺灣省政府所在地,但省府因為「精省」後已凍結組織,現今幾乎沒有功能,然中興新村原有之行政設施仍存,國防有自然屏障,是其中之一的支持聲音。就歷史上來說,1949撥遷來台的中華民國政府,於1957年選擇將台灣省政府搬遷到中興新村,實為經過許多考量:
- 為防範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轟炸台北而癱瘓行政中樞。
- 考量到「中共揚言要攻打台北」的情況下,因此軍政高層決意分散解放軍之首都斬首行動風險,美軍顧問團亦提出同樣建議,避免北部被斬首,遂決定將台灣省政府遷移到中部地區。
然而目前已精省,但當初在諸多考量及美軍建議下的行動,確實有其意義。而然,疫情合併美中對抗,中共一直揚言武力犯台,美國亦拉攏各國形成聯盟,如歐盟、日本、韓國、澳洲等,一同抗中,台灣海峽的軍事緊張氣氛更高。
參考文獻
編輯- ^ 遷都平衡城鄉 窮縣市萬靈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自由電子報, 2006年10月23日
- ^ 印尼新首都5大優勢 2024年啟動遷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MSN.com,2019年8月26日
- ^ 台灣脫胎換骨 遷都最佳捷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新台灣新聞週刊》, 2007/1/10,
- ^ 遷都高雄 分都先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玉山周報, 2011-4-19
- ^ 遷都台中 平衡發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玉山周報, 2011-4-19
- ^ 推動遷都彰化 藍綠一起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自由電子報, 2007年3月11日
- ^ 台灣的新首都想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台中學研究中心
- ^ 建都中興新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自由電子報, 2007年1月7日
- ^ 遷都中南部 朝野立委連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自由電子報, 2006年10月17日
- ^ 遷都中南部公投 提案程序開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自由電子報, 2007年1月3日
- ^ 林佳龍談國會遷建-中央社專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2-2-4
- ^ 林佳龍, 國會遷建與國土規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自由時報, 2012-02-15
- ^ 林佳龍:提案「立法院遷建規劃暨監督委員會」送交朝野協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立法院, 2012-05-08
- ^ 「三個台中」升等副首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林佳龍國會通訊, 2013/2
- ^ 為台中找出路-「大台中發展高峰會」紀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台灣智庫, 2013/12/21
- ^ 挺立院中遷 小英:高鐵站設會展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自由時報, 2011-10-21
- ^ 林佳龍:借鏡韓國「行政首都」 打造台中為宜居城市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4-02-13
- 蕭英利. 從民意角度探究遷都中臺灣議題 (碩士論文). 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