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 (1948年至1953年)

中原大學是1948年國立河南大學的左翼勢力在河南省寶豐縣大白莊村建立新河南大學的基礎上,由時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陳毅改名為中原大學。

歷史

編輯

1948年6月21日,華東野戰軍首次攻克開封。6月24日中共地下黨員、《中國時報》社社長郭海長華野文工團團長康茅召提出河大進步師生要求到解放區工作。康茅召徵得當時在城內的粟裕的同意,又徵得在城外的鄧小平、陳毅、劉伯承的同意,當天即做出安排。河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歷史系主任嵇文甫,經濟系主任王毅齋,化學系主任李俊甫,教育系副教授羅繩武,歷史系副教授趙儷生,體育系教師兼詩人蘇金傘,音樂家嵇振民,《中國時報》社總編輯劉國明等79人乘兩台原本是華野拉繳獲高射炮的汽車赴中原解放區襄城縣。6月26日抵中原局駐地寶豐縣。7月9日以河大為主的開封進步學生287人步行近400華里到達寶豐縣,其中女生96人。這批學生中有大學生98人,專科生39人,社會青年35人,其餘全都是高、初中學生,來自:河南大學、中原工學院焦作工學院、農業職校、畜牧學校、開封師院、藝術師範、開封高中、開封女中、北倉女中、靜宜女中、開封初中、兩河中學、維新中學、大河中學、黎明中學、力行中學等學校。原本這些師生應去華北大學,但鄧小平、陳毅、劉伯承認為中原解放區迅猛發展,需要自己的培養幹部的學校,決定師生留下來成立「抗大」式的革命大學———中原大學。

1948年7月10日,中原大學籌備委員會在寶豐縣成立。委員為:中原局第二書記陳毅中野副政委張際春中原局宣傳部長劉子久嵇文甫王毅齋北方大學教務長張柏園羅繩武7人。陳毅為主任委員。劉子久、嵇文甫、王毅齋為副主任委員。中原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陳斐琴主持日常工作。臨時校部設在寶豐縣城北肖旗鄉大白莊關帝廟內。1948年7月15日(開封師生剛到寶豐縣六天),陳毅對學生們作了《來解放區學習與工作》的報告。在報告中講明當前的國內形勢和革命的目的,使廣大學生安下心來,留在中原大學參加學習,為當前的革命戰爭和今後的經濟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7月26日,陳毅又到大白莊村為學員作《目前形勢的分析》專題報告。287名學生暫編兩個學員大隊。7月30日,《豫西日報》正式發表了中共中央批准創建中原大學的消息。8月2日劉伯承司令員在中原軍區召開的慶「八一」紀念大會上,宣布中原大學正式成立。」8月7日開始授課。1948年8月陳毅從晉察冀解放區華東解放區調來幹部200餘人,參加中原大學的籌建工作。學校剛成立時,把學員分為三個大隊,每個大隊90人左右,分散住在附近幾個村子的農戶里。其中一大隊駐肖旗營村,由賈君知任大隊長;二大隊駐大白莊村,由張靜波任大隊長;三大隊駐韓店村,由於樹作任大隊長。隨後到的學員駐三里營村後編為四大隊,由郭抵任大隊長。

成立初期,學制4至6個月。學習內容以政治理論、改造思想、樹立革命人生觀為主。開設社會發展史綱(羅繩武)、社會科學概論(王毅齋)、辯證唯物論(嵇文甫)、新民主主義論(劉國明)、中國革命基本問題(劉國明)、政策概要、群眾工作等。8月25日,朱凡率領華東幹部73人來校加強工作,朱凡擔任副教務長。8月26日,劉子久來校擔任黨的工作,張柏園任教務長。8月26日,中原大學新聞系在寶豐縣肖旗鄉解莊村成立。由中原局宣傳部副部長陳克寒兼任系主任,江濤任教務主任主持系裡工作;第一期共招收學員60人,按期於年底結業。除少數留系裡工作外,大部分都分配到新華社中原總分社和《中原日報》以及鄭州、開封、洛陽等城市的新聞單位工作。8月27、28日,中原局第三書記、中原軍區副政委鄧子恢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總政策》為題,在打麥場上為學員講述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力量、中國革命的領導等問題。

隨着生員的增多,設備和校舍的困難無法克服。9月5日,校部由大白莊村遷至寶豐縣城東街文廟原興寶中學院內。大部分學員仍居住在縣城的居民家裡和附近村莊。1948年9月25日中原大學派出十個招生組,到河南省各地招來新生428名。

1948年8月鄧小平赴西柏坡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9月與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商量並報中共中央作出決定,於10月份從華北大學抽調冀南行署主任孟夫唐劉介愚梁維直李光燦林山俞林方衡等及從上海撤回解放區的《新華日報》社社長潘梓年南下到中原大學工作。中央任命歷史學家、北方大學校長范文瀾為校長(因病未到職),潘梓年為副校長,張柏園為教務長。

中原大學入學的學生不稱為「上大學」,而是稱為「參加革命」,有些農村家長還稱為「投八路」。因為處在戰爭年代,中原大學學生參加革命會牽連在國統區的家人,所以紛紛改名。中原大學是一所「三無」大學:無教室、無課本、無宿舍,在農村解放區辦學。受條件限制,學校平時上課都是在大白莊村南的打麥場裡。中原大學的學生享受副連級供給制待遇,每人每月200元中州票(當時一塊銀元可以兌換220元中州票)。

10月下旬國立河南大學教授范文瀾出任校長,潘梓年任副校長。孟夫唐劉介愚梁維直李光燦林山俞林等14人任校部機關各部門領導工作。

10月22日鄭州解放、10月24日開封第二次解放。鄭、汴兩市有大批青年學生來到寶豐縣投考中原大學。學生人數達到1966人。隨着形勢變化,經中原局批准,1948年11月22日中原大學派出劉介愚嵇文甫林山等30人赴省會開封市作遷校的準備工作。1948年11月29日開始全校2000人在潘梓年副校長帶領下,從寶豐縣徒步於12月10日抵達開封市,12月中旬借用原河南大學暫時空着的校址繼續辦學。此時華北大學文藝研究室著名藝術家崔嵬等一行14人也調入中原大學,成立了中原大學文藝研究室,參加教學工作,下設文藝幹部訓練班(共培訓四批文藝幹部)。中原大學迅速擴大,由原來的17個大隊擴大到了37個大隊,學員達3000多人。

1949年4月26日蘇州解放。隨國民黨軍隊南逃至蘇州的河南大學師生1200人,在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吳芝圃指派開封市教育局長郭海長赴蘇州聯繫接回開封原址,劉伯承、陳毅、韋國清等領導關懷下調配車輛、渡船、組織人力,保障供給,使河南大學師生順利返回開封。1949年6月19日河南大學與中原大學共同舉行聯歡晚會,慶祝河南大學順利返汴,同時也歡送中原大學隨中原局中原軍區南遷武漢。河南省委、省政府決定:重建河南大學。由中原大學留下劉介愚嵇文甫王毅齋賈君知等一批師生作為重建河南大學的基礎。1949年6月以中原大學留在開封的醫學院、師訓班共500餘人,和河南行政幹校(原豫西行政幹校和伊洛公學)400餘人為基礎,重建河南大學。河南省政府主席吳芝圃兼任校長,下設文教學院、農學院、醫學院、行政學院4個學院。

1949年5月14日由副教務長朱凡第一批南下幹部200人和文工團員95人乘火車到湖北黃陂待命。5月16日武漢解放。5月17日朱凡率隊隨四野大軍進入武漢,參加武漢市的文教接管工作,同時為中原大學遷校做準備。6月中旬潘梓年副校長率第二批人員南下抵達武漢。7月20日中原大學第三批南下師生約200人啟程赴漢,8月17日最後一批師生到達武漢。至此中原大學遷校工作全部完成。中原大學的教育、財經、新聞等院系搬遷至武漢市蛇山[1],中原大學的醫學院歸入河南大學[1]。1949年11月中原大學派出梁唐晉、謝春芳、方堃等39人赴廣西創辦廣西革命大學,後更名為廣西行政幹部管理學校。

1950年4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快郵代電回復中南軍政委員會:「我部同意中原大學更名為中南人民大學」。在中原大學第四次院長會議上,潘梓年副校長傳達:中央已批准中原大學改稱為「中南人民大學」,校長范文瀾免去職務,由潘梓年擔任校長[1]孟夫唐任副校長兼教務長。1950年5月27日在中原大學第五次院長會議上慶祝中原大學成立二周年時宣布:成立「中南人民大學」紀念籌備委員會。1950年8月在慶祝中原大學建校二周年的大會上,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張難先在講話中勉勵中原大學:「繼續大量地為國家培養各項建設人才,滿足革命的需要。」中南局宣傳部部長趙毅敏指出:「中原大學是中南六省兩市培養革命幹部的堡壘。」但在1952年底中南局根據中南地區急需財經和政法幹部的現實情況下決定撤銷中原大學,分別成立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1953年6月6日,孟夫唐副校長宣布了中南局的這一指示:「撤銷中原大學。」中原大學四大學院分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繼承了中原大學的財經學院、政法學院。華中師範大學繼承了中原大學的教育學院。

  • 中原大學文藝學院:1949年6月建立,1951年更名為中南文藝學院。發展成為現在的武漢音樂學院廣州美術學院
  • 中原大學財經學院:1949年12月建立,1953年6月更名為中南財經學院
  • 中原大學教育學院:1949年12月建立。1953年10月更名為華中師範學院
  • 中原大學政治學院:1949年12月建立。1953年元月更名為中南政法學院
  • 中央民族學院中南分院:1951年元月中南軍政委員會委託中原大學籌建。1952年11月更名為中南民族學院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吴芝圃:新中国河南大学首任校长. 大河網. 2012年7月20日 [2014年6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6日).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