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廷標
丁廷標(1906年—1958年8月10日)字果生,江蘇省泰興縣黃橋鎮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社會活動家,中國青年黨黨員。[1]
生平
編輯1906年,丁廷標生於泰興縣黃橋鎮的一個名門望族,與丁文江同宗同譜,小丁文江19歲,但輩分比丁文江長一輩,是丁文江的族叔。丁廷標的父親丁義銘,字實甫,光緒五年(1879年)舉人,與韓國鈞(韓紫石)同榜,丁義銘排名第51位,韓國鈞排名第96位。[1]
丁廷標幼年喪父,母親宋氏為丁廷標延請老師,在家中學習。11歲時,丁廷標受業於清潮秀才何卓甫。13歲時,丁廷標赴上海大同中學學習。一次期末考試中,丁廷標的幾何試卷被鄰座的同學抄襲,任課教師發現答案雷同,乃均給零分,並給予處分,丁廷標十分氣憤而轉學,先後在浦東中學、中國公學學習。[1]
1923年,丁廷標在上海學習期間,北京工專畢業的韓士元(秋岩)與何卓甫商議後,邀請朋友嚴則韶、何紹祖商量創辦黃橋初級中學,丁廷標、丁廷楣也加盟,並各捐100大洋,該中學的創辦人即這六人。在建校過程中,支出遠超預算,丁廷標徵得母親同意,將家中存放在仁益典當的巨款取出,進行周轉,從而解決了建校資金難題。1924年,該校建成,教員薪水比公立學校標準略低,故丁廷標、丁燮和、丁廷楣私人出津貼貼補家庭負擔較重的教師。[1]
1932年,丁燮和任黃橋初級中學第四任校長,實際由丁廷標全權負責校務。任內,丁廷標除負責教學外,還整修校園,興建了禮堂、圖書室、浴室、宿舍等建築,經費除了其妹丁沁梅、妹夫周定生夫婦捐贈之外,其餘均由丁廷標自費或借貸。周定生之父名叫周謙山,故禮堂命名為「謙三堂」。丁廷標還將祖墳上近千株樹齡二、三十年的柏樹無償移植到該校校園。[1]
1927年,丁廷標自復旦大學畢業,赴英國倫敦留學,學習政治經濟學。其間,加入中國青年黨。1931年畢業,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究員資格。[1]
歸國後,丁廷標在河南中州大學任教兩三年,之後轉赴上海大學、法政大學、持志大學、暨南大學任教授。其間,他還創辦思暉醫院,又創辦中國植物油公司中央釀造廠,並任該廠董事長。[1]
1940年,丁廷標閒居上海租界,秘密負責中國青年黨蘇滬黨務。抗日戰爭勝利後,當選中國青年黨執行委員、中國青年黨江蘇省委書記,並出席了在重慶舉行的各黨派領袖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丁廷標被推為制憲國大代表及行憲前立法委員。[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丁廷標遷居香港,出版雜誌。1951年,丁廷標赴駐日本美軍總部任職。1954年,因美軍撤出日本,丁廷標被遣散,後來任中國青年黨駐日本聯絡員,負責觀察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及日本的中國青年黨黨務。1956年,因收入無着而回香港,任台灣駐香港代表。[1]
丁廷標曾經應邀專程到台灣。因丁廷標與蔣經國早年是上海浦東中學同學,丁廷標又是足球隊隊員,故蔣經國與丁廷標頗熟。丁廷標抵達台灣後,二人重逢,多次約談。行政院院長陳誠亦在府內宴請丁廷標。[1]
1958年8月10日,丁廷標在香港病逝。蔣介石送挽額,中國青年黨兩派首領陳啟天、余家菊先後參加追悼會,悼念者數百人。[1] 葬於長沙灣天主教墳場7段
著作
編輯- 《國際聯盟的起源及組織權論》
- 《玄理國家觀的理論與批評》
- 《論行政》
- 《論現代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