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羥基丁酸

化合物

γ-羥基丁酸,又稱4-羥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ic acidGHB,是一種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發現的天然物質,亦存在於葡萄酒牛肉柑橘屬水果中,也少量存在於幾乎所有動物體內[1]。該神經藥物因無色無味並會導致暫時性記憶喪失、噁心、嘔吐等症狀,而被犯罪分子用作麻醉藥品迷姦藥物,中文又稱神仙水聽話水,或迷姦水G水

γ-羥基丁酸
臨床資料
其他名稱GHB
懷孕分級
  • B
給藥途徑口服、靜脈注射
ATC碼
法律規範狀態
法律規範
藥物動力學數據
生物利用度25% (口服)
藥物代謝95%,主要為肝臟代謝,其次為血液和組織
生物半衰期30–60分鐘
排泄途徑5% (腎臟)
識別資訊
  • 4-Hydroxybutanoic acid
    4-羥基丁酸
CAS號591-81-1  checkY
PubChem CID
DrugBank
ChemSpider
CompTox Dashboard英語CompTox Chemicals Dashboard (EPA)
ECHA InfoCard100.218.519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化學資訊
化學式C4H8O3
摩爾質量104.11 g·mol−1
3D模型(JSmol英語JSmol
  • OCCCC(=O)O

γ-羥基丁酸可在人體細胞內合成,結構上與酮體β-羥基丁酸相似。在實際使用中,通常使用γ-羥基丁酸的鹽或鹽。γ-羥基丁酸也可由發酵產生,因此也存在於一些啤酒或葡萄酒中。琥珀酸半醛脫氫酶缺乏症英語Succinic semialdehyd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可造成GHB在血液中累積,造成麻醉效果。

歷史上,γ-羥基丁酸曾被用作常用鎮靜劑,用於治療失眠抑鬱症發作性嗜睡病酗酒,也被用於提高運動員成績[2]。它在美國屬於限制使用藥物,被稱作Xyrem英語Xyrem,由Jazz Pharmaceuticals公司銷售[3],用於治療與發作性嗜睡病患者的日間嗜睡症狀。該神經藥物在許多地區被認定為毒品而禁用[4](其在中國大陸是第一類精神藥品,在台灣是管制類精神藥物[5][6])。

歷史

編輯

4-羥基丁酸由俄國化學家亞歷山大·扎伊采夫於1874年首次合成。[7]1960年代初,法國神經生物學Henri Laborit英語Henri Laborit博士在研究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時對4-羥基丁酸對人的作用進行了全面研究[8]。4-羥基丁酸很快被大量使用,因為它副作用小,持續時間短。但其缺點是應用劑量範圍窄(雖然有很高的半數致死量),且當與酒精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鎮靜劑混用時會有危險。

在法國、意大利和其他歐洲國家,γ-羥基丁酸幾十年來一直被大量使用,作為安眠藥和分娩時的麻醉劑。但其被濫用的問題和新藥的開發已導致4-羥基丁酸的使用日益減少。現在γ-羥基丁酸一般只被用於治療嗜睡症,同時也越來越少地被用於酗酒的治療。

性質及製備

編輯

γ-羥基丁酸熔點202℃,沸點193-197℃(747 torr),密度1.1405g·cm-3,pKa為4.67,本徵溶解度為51.2g(25℃)。[9]

一般γ-羥基丁酸由向γ-丁內酯(GBL)的乙醇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鹼液)的方法合成。但是由於原料γ-丁內酯被限制使用,現在開始更多地採用以四氫呋喃(THF)為原料進行合成。

藥理學

編輯

中樞神經系統中,4-羥基丁酸至少有兩個特異性結合位點[10]γ-羥基丁酸可作用於新發現的γ-羥基丁酸受體產生興奮[11][12],也可作用於γ-氨基丁酸受體產生抑制[12]γ-羥基丁酸可在哺乳動物大腦(mammalian brain)內自然合成,並發揮神經遞質的作用[13]γ-羥基丁酸可在γ-氨基丁酸神經元中由γ-氨基丁酸合成,並在神經元興奮時釋放出去[12]

醫療用途

編輯

γ-羥基丁酸自1960年代[2]開始被用作常用麻醉劑,治療失眠抑鬱症並用於提高運動成績。在意大利γ-羥基丁酸以Alcove的商品名(ATC代碼N07BB)出售,γ-羥丁酸被用於治療酒精依賴(每天50至100毫克每公斤體重,分3次或更多次服用),包括迅速戒酒和短期到長期戒毒

參考文獻

編輯
  1. ^ Weil A, Rosen W. l Depressants 請檢查|chapter-url=值 (幫助) . From Chocolate to Morphine 2nd. Boston/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93: 77. ISBN 978-0-395-66079-9. 
  2. ^ 2.0 2.1 Theodore I Benzer. Toxicity, Gamma-Hydroxybutyrate. eMedicine. January 8, 2007 [2009-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8). 
  3. ^ Jazz Pharmaceuticals Inc (JAZZ.O) Full Description | Stocks | Reuters.com. [2009-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2). 
  4. ^ Erowid GHB Vault : Legal Status. [2009-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8). 
  5. ^ 警籲勿碰新興毒品神仙水[失效連結]
  6. ^ 新型毒品——GHB(神仙水).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1). 
  7. ^ Alexander Saytzeff. Über die Reduction des Succinylchlorid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874, 171: 258–290. doi:10.1002/jlac.18741710216. 
  8. ^ H. Laborit, J.M. Jouany, J. Gerald, F. Fabiani. Generalities concernant l’etude experimentale de l’emploi clinique du gamma hydroxybutyrate de Na. Aggressologie. 1960, 1: 407. 
  9. ^ Retrieved from SciFinder. [2018-1-11]
  10. ^ Wu Y, Ali S, Ahmadian G; et al. Gamma-hydroxybutyric acid (GHB) and gamma-aminobutyric acidB receptor (GABABR) binding sites are distinctive from one another: molecular evidence. Neuropharmacology英語Neuropharmacology. December 2004, 47 (8): 1146–56. PMID 15567424. doi:10.1016/j.neuropharm.2004.08.019. 
  11. ^ Cash, C. γ-hydroxybutyrate receptor function studied by the modulat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activity in rat frontal cortex punches.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1999, 58: 1815. doi:10.1016/S0006-2952(99)00265-8. 
  12. ^ 12.0 12.1 12.2 Maitre M, Humbert JP, Kemmel V, Aunis D, Andriamampandry C. [A mechanism for gamma-hydroxybutyrate (GHB) as a drug and a substance of abuse]. Med Sci (Paris)英語Med Sci (Paris). March 2005, 21 (3): 284–9 [2009-07-11]. PMID 15745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15) (法語). 
  13. ^ Waszkielewicz A, Bojarski J. Gamma-hydrobutyric acid (GHB) and its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 review of the GHBergic system (PDF). Pol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4, 56 (1): 43–9 [2009-07-11]. PMID 1504797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8-0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