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香港暴雨
2008年6月7日,香港因暴雨引发水灾,造成2死[1]、16伤。早上8时至上午9时的一小时内,天文台总部录得145.5毫米雨量,一度创下1小时最高降雨量纪录。而6月7日全日录得的雨量达307.1毫米,是6月份第5最高单日降雨量纪录[2],也是继2005年8月暴雨之后的最高日雨量,位列有纪录以来第14位[3]。
雨量
编辑一道活跃低压槽于5月29日已开始影响华南沿岸地区及南海北部,该区持续有骤雨及雷暴,天文台于6月5日已预料随后两日天气持续恶劣,有频密狂风大骤雨及强烈雷暴,单是于6月6日日间,尖沙咀天文台总部已录得130.8毫米雨量,黄色暴雨警告信号亦一度生效两个多小时。至6月7日日出时份,广阔的强雷雨带(一说是低压中心)开始影响香港,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屿山、九龙与香港岛[4]。暴雨高峰期为早上8时至上午9时,天文台总部录得145.5毫米雨量,一度是天文台成立以来最高整点每小时雨量[4],只仅次于2023年9月7日的158.1毫米。广泛地区雨量超过300毫米,东涌一带全日更录得逾400毫米雨量。时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形容为“百年一遇”[5],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更推算为“每1100年一遇”的暴雨[6][7]。
暴雨警告信号
编辑香港天文台于凌晨5时15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雨势增大,随后在5时55分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其后东区及南区分别录得112毫米及101毫米雨量,西贡区亦录得86毫米[8]。鉴于雨势加剧,天文台于早上6时40分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维持4小时20分钟,为2001年9月以来最长。随著雨势减弱,天文台在上午11时正改发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再于11时半改发黄色暴雨警告信号,但在大埔仍下大雨的情况下,黄色暴雨警告信号维持2小时,直至下午1时半,天文台才能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号。山泥倾泻警告6月7日凌晨1时10分生效至6月8日中午12时正。
灾情
编辑新界
编辑早上6时半,屯门青山公路旧咖啡湾一幅20吨重的护土墙及山泥突然塌下,压著一间“前铺后居”(即前部是商店,后部是居所)的士多,屋内一对由中国内地来港探亲的夫妇在睡梦中被困。而住在隔壁的一家四口,包括一对夫妇及两名女童,幸好及时逃出,并无受伤。附近居民在事发时听到巨响,并尝试徒手挖掘山泥救人,但不成功。消防员到场随即展开救援,但搜救非常困难,消防先锯开已坍塌下的护土墙,再用吊臂车运走,其后不停用人手挖掘,经过12小时的努力,终在傍晚6时半后发现2人的遗体[9]。
九龙
编辑6月8日下午1时,红磡道北行方向的一段路面,疑因抵受不了日前连场暴雨的冲刷,地面连地底大量沙泥一并下陷,形成长20米、阔10米及深5米的大型破洞,刚好横跨3条行车线[10]。坑洞足可容纳一部大型旅游巴,地底一段污水渠亦被冲毁,不停有水在坑洞内流动。有接报到场的警员表示幸好当时无车辆经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红磡道为红磡至东九龙的主要道路,受事件影响,多条巴士线要改道,亦增加附近路面的负荷,对前往东九龙一带上班上学的市民构成不便。
香港岛
编辑港岛多处发生水浸事故。上环永乐街、德辅道西俗称海味街一带经常发生水浸,水深最高达1.5米,一度到胸口[4]。有海味店东主说,早上最大雨时店内水深一度及膝,损失以百万元计。渠务署出动32队人,负责清理渠口,又透过短讯通知商户。处方解释,上午雨势特大,雨量已相等于全年的一成半,加上中午适值大潮,出现海水倒灌,所以虽然处方于暴雨前在该区进行排水改善工程,但区内仍然严重水浸[11]。薄扶林村有村屋下层被洪水淹浸,村内一名女子及两名男童受轻伤送院[12]。港岛市区多条道路出现水浸,较严重的有跑马地大坑道、石塘咀薄扶林道、水街与山道、湾仔黄泥涌道与天乐里及黄竹坑黄竹坑道,水深及膝,汽车抛锚,途人险象横生[12]。坚尼地城亦发生山泥倾泻[6],西环邨旁一幅天然斜坡塌下,大量山泥涌入加惠民道前警察宿舍最低数层及对出空地,幸好该宿舍已空置,亦无途人经过空地,否则可造成死伤。大雨过后香港13幅斜坡潜在极高山泥倾泻危险,包括香港大学周亦卿楼后的山坡。大雨期间,香港大学黄克兢楼亦遭水浸[13]。
大屿山
编辑三年前遭受持续暴雨蹂躏的大屿山,这次再次受到暴雨重击,灾情可比上次更严重。
北大屿山公路及翔东路泥石流
编辑北大屿山公路发生通车以来最严重的水浸事故,近东涌映湾园在黑雨警告生效期间出现泥石流,山泥夹杂洪水涌下公路,把来回程6条行车线和翔东路2条行车线全部淹浸,水深达3米[14]。多辆汽车(包括一辆龙运巴士)抛锚及被困水中,乘客和司机要由消防员协助离开,有小型货车浸至没顶,的士亦被水浸至车窗的高度。来往市区与机场及东涌市的陆路交通立即瘫痪,受影响期间乘客只能靠港铁出入。直至下午4时许,当局才局部开放公路,至6月8日早上才全面重开[4]。北大屿山公路全线封闭期间,港铁加密机场快线服务至8分钟一班[14],疏导受影响的乘客。港铁在6月8日上午再度加强机场快线服务,凌晨5时50分开出第一班列车,每8分钟一班。巴士方面,所有由市区开往东涌或机场的巴士,全部改往欣澳站或青衣站;而东涌或机场开往市区的巴士路线,除S1外,全部停驶。而开往迪士尼乐园的龙运及城巴则不受影响。
大澳及昂坪对外联系及供水中断
编辑由于大澳道、东涌道及羌山道等路段发生山泥倾泻,大澳、昂坪对外陆路交通停顿;同时多条食水管在暴雨中爆裂,令整个大澳区的食水供应停顿,2千多名居民受影响,水务署人员加紧抢修,并派出水船到大澳码头为居民提供临时食水,至灾后第4天仍未恢复供应自来水。而大部份居民一直倚赖石油气煮食,但自暴雨中断陆上交通后,罐装石油气的运送亦告中断[15];此外,大澳的固网及流动电话服务亦在暴雨下中断,事后电讯管理局与电讯商协调抢修,翌日中午恢复服务。行政长官曾荫权于翌日下午乘坐直升机巡视大澳道、羌山道一带塌山泥灾情,及主动问候大澳居民受灾情况,又表示今次暴雨是“百年一遇”。昂坪对外交通自暴雨后中断,至6月9日未恢复。昂坪360用作传送缆车操作讯号的光纤虽然受到损毁,但仍提供特别服务,安排居民外出[16][17]。另一方面,宝莲寺在暴雨中变成大泽国,被迫封寺两周,宝莲寺住持释智慧法师更表示住进昂坪已72年,从未遇见这样严重的水浸事件。
影响
编辑同月其他暴雨
编辑2008年6月13日,香港再度出现暴雨。香港天文台在晚上9时40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晚上10时15分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翌日凌晨2时50分改发黄色暴雨警告信号,至凌晨4时10分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号[20]。
6月25日,受台风风神正面吹袭香港的影响,香港天文台于当日凌晨5时15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早上6时正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上午10时10分改发黄色暴雨警告信号,至下午12时20分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号[20]。这是少数在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发出期间同时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另外于6月26日,风神的残馀雨带亦为香港带来暴雨,天文台于早上8时半及8时50分再度发出黄色及红色暴雨警告信号,至上午10时正直接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号[20]。
2008年6月,香港天文台共录得雨量1346.1毫米,成为香港有纪录以来最多雨量的月份[21]。
图像
编辑-
石塘咀山道严重水浸,导致道路崩塌
-
石塘咀山道的马路仿佛成了一条黄河
-
石塘咀山道和皇后大道西交界,水退后路面满布泥泞,部分路面被水冲毁
-
石塘咀山道长发大厦的地库停车场被泥水淹没,远景中的管理处大门只有一小半露出水面
注释
编辑- ^ 被困士多夫妇获救后证实不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动新闻,2008年6月7日
- ^ 首4位分别是:1998年6月9日(411.3毫米)、1966年6月12日(382.6毫米)、1983年6月17日(346.7毫米)、1885年6月12日(320.9毫米)
- ^ 香港天文台气候排行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天文台
- ^ 4.0 4.1 4.2 4.3 百年一遇 暴雨冲溃机场命脉,明报,2008年6月8日
- ^ 特首巡视受暴雨影响的大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报,2008年6月8日
- ^ 6.0 6.1 黑雨夺命,雨量千年一遇,13危坡“喷浆止血”[失效链接],苹果日报,2008年6月21日
- ^ 黑雨事件 1100年一遇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1-05,星岛日报,2008年6月21日
- ^ 黑色暴雨学校停课,明报,2008年6月7日
- ^ 20吨护土墙倒塌压屋夺两命,明报,2008年6月8日
- ^ 红磡路陷地洞可容旅游巴[失效链接],苹果日报,2008年6月9日
- ^ 水淹海味街 又变“永乐河”,星岛日报,2008年6月8日
- ^ 12.0 12.1 村屋浸过顶 市区斜路如急流,明报,2008年6月8日
- ^ 香港討論區一帖──今日haking wong淪陷. [200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 ^ 14.0 14.1 洪水五秒瘫痪机场公路,星岛日报,2008年6月8日
- ^ 大澳断水四日随时冇埋石油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08年6月11日
- ^ 昂坪村对外交通中断,明报,2008年6月9日
- ^ 大屿山陆路交通,仍未完全恢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无线电视六点半新闻报道,2008年6月9日
- ^ 逾400航班延误 机铁迫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报,2008年6月8日
- ^ 小一派位延迟 家长叹惊多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报,2008年6月8日
- ^ 20.0 20.1 20.2 警告及信号资料库(2008年6月暴雨警告信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天文台
- ^ 六月雨量创125年新纪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天文台,2008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