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和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4月17日) |
生平
编辑董和的祖先是益州境内的巴郡江州人。东汉末年,董和举家西迁,离开南郡来到益州,益州牧刘璋全他为牛鞞长,后再任江原长、成都令等职位。当时蜀地因富裕丰实,百姓生活奢侈,商人更穿侯爵的服饰、吃珍奇美食,婚姻葬送等事,甚至倾家荡产都要办好。董和有意推行俭朴风气,亲自带头节俭,穿粗衣、吃蔬食,生活上不逾矩犯上,令当地风气有所改善,百姓都十分敬畏他。
后来县中豪强害怕董和的严厉,说服刘璋调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当董和要走时,官吏、老弱等数千人都相携而出,乞求留下董和,刘璋便准董和再留任两年。两年后,还迁为益州太守。董和与当地的蛮族办事时,都以真诚之心对待,南土之人都爱戴、信任他。
214年,刘备入主蜀地,征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一起处理左将军、大司马府之事,两人相交甚欢。董和为官二十多年,到死时,家中无馀财。
特征
编辑董和为官清廉,如推行俭朴风气,令蜀地奢侈风气有所改善。甚至到死时都无多馀之财。
而且受人爱戴,因其而真诚待人,不止蜀人,连蛮族都爱戴、信任他。
家庭
编辑子
编辑评价
编辑《三国志》评曰:“董和蹈羔羊之素,刘巴履清尚之节,马良贞实,称为令士,陈震忠恪,老而益笃,董允匡主,义形于色,皆蜀臣之良矣。”
诸葛亮为丞相时,常对群下说:“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𫏋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参考资料
编辑《三国志‧蜀书‧董和传》
延伸阅读
编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