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棚(英语:Bamboo scaffolding),粤语称为搭棚,是一项传统建筑技术,集工程学力学于一身,相传搭技术创自“有巢氏”[1],广泛应用于楼宇的建设、翻新和修理上。例如工人在建设楼宇时,会利用筑棚技术建成一个临时工作平台,以便于工人进行高空工作;而在一些传统节日,乡村居民以搭建戏棚进行庆祝。

工人正在搭建棚架

形式

编辑
 
清明上河图》中以竹枝搭成的彩楼欢门
 
吊棚
 
吊棚表演神功戏的临时戏棚

用竹枝来搭制临时平台,自古已有,相传起源自有巢氏于树上建屋的技术。传统上竹棚经常作为临时搭建的装饰用建构物,例如演戏用的戏棚,用作宣传的纹绑楼子彩楼欢门。棚架的直杆或立杆行内称为“针”,横杆称为“轩”或“牵”,而斜杆或斜撑则称为“倡”,最初用竹笏捆绑固定,现时已全部采用尼龙篾。在香港常见的棚架分三类:

  1. 双行竹棚架:距离楼宇外墙表面约200至250毫米的内棚称为“批荡架”,而距离内棚约600毫米的外棚则称为“排栅”,工作平台设在内棚与外棚之间,高度超逾15的竹棚架必须由设计工程师设计;
  2. 外伸桁架式竹棚架:俗称“悬空棚”或“吊棚”,高度一般低于6,属于简单工作用途的竹棚架,多用作修理外墙排水管;
  3. 招牌竹棚架:通常属悬臂式结构,跨度不超逾5,而长度与高度的比例上限为4:3,用于安装及维修广告招牌。

而戏棚一类的立体棚架是由上述棚架的基本搭建方式演变而成。

好处

编辑

竹的成本相比同样长度的铝合金条或钢管而言十分便宜,常用的竹枝包括毛竹及篙竹,俗称“茅竹”,均要生长三年之后才有足够粗度作搭棚之用,主要产自广西越南;而其柔韧性适合在任何工程上使用,工人亦可快速将竹更改或切割成需要的长度和形状;竹枝重量轻,容易搬运,搭建和拆卸一个竹棚架所需的时间比其他类型的棚架较短,省时快捷,可以用“快、好、省”三字概括。

但竹棚架在香港的垄断局面,已被逐步打破,现代的金属棚架,已成为业界的采用之列,尤其在注重外观的高级商场,再难见竹枝穿插其中。

搭棚业

编辑

广东实际的搭棚历史应该早得多。搭棚业由搭建遮风挡雨的实用建筑转变为地方的建筑艺术, 大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以承接搭棚工程的商号棚厂出现始计)[2]吴川梅菉的搭棚业就有400多年历史,以结构严密、绑扎牢靠、承受重压、坚固耐用、造型美观而著称,尤其高层搭棚,享誉甚高。梅菉搭棚工艺曾在粤西独占鳌头,在广州等地也享有盛名。1920-30年代,广州最著名的陈祥记搭棚公司,就有梅菉的搭棚师傅坐镇[3]。民国初期,为欢迎孙中山和港督等,都会在市内交通要道让棚工盖搭牌楼,以示礼仪之隆重,老一辈棚工会叫此种彩牌楼为欢迎棚。1920年香港总督司徒拔来访省城,见到本地搭建的彩牌楼,曾称赞:“中国有两个先生,一个是做象牙的,一个是做牌楼的。”[4]时广州牌楼造型新颖,棚面美丽,在大中华中较突出与富有艺术。文革后广州,除排棚、脚手架,难觅彩楼,大年初一也没有了传统的烟花楼(或塔)。

而搭棚业在广州的行会组织始自顺德县滩头、上海村分支,经过300馀年的时间,到清末民初只得300馀人[5]。广东搭棚行业旧日格局,主要集中在省城广州、古镇佛山顺德陈村逢简东莞石龙以及香港、澳门氹仔等地, 均为旧日交通便利, 手工业和商业繁茂的地区。

香港的搭棚业,有考是清朝由肇庆传至[1]。在六、七十年代当建筑业步入发展阶段时非常兴盛,1965年成立“港九搭棚同敬工会”[6]。搭棚工资初时是以日薪计算,踏入九十年代,搭棚工人的工资以“工”计算,一工的工作时数为8小时,超时工作,算两小时为一工。入行主要是靠同乡或朋友介绍,一般需学师三年,边学边做,师父会包食宿。建造业训练局成立后于1977年开办相关课程,训练局为业内的工人提供有关实用技巧、管理和建筑安全的持续训练,并要考获执照才能就业,“师徒制”的训练方法逐步被取代。

搭棚业在澳门也有长久历史,并获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7]

艺术

编辑
 
以搭棚方式建成的西九大戏棚

2000年香港政府德国柏林举办“香港柏林当代文化节”,由建筑师严迅奇设计的“竹亭”,乃大会的主要表演场地之一[8],静立于世界文化中心的水池前,由数名搭棚师傅搭建而成, 表现独特的港式建筑风格与技术,成为文化节的标记,后来更获得香港建筑师学会的奖项。

另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大搜查:擸竹飞檐走壁 搭棚艺术传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太阳报 2015-12-11
  2. ^ 三百载竹圩削蔑声渐稀 麦凤庄 2007-12-22 佛山日报
  3. ^ 粤西建筑一绝——梅菉搭棚工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广州图书馆 2008-04-18
  4. ^ 民国广州的彩棚与棚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4-01-26
  5. ^ 广州搭棚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梁源口述;陈国康;霍家荣执笔 广州文史
  6. ^ 「搭」得出色── 香港竹棚搭建業面面觀. 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 [201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8) (中文(香港)). 
  7. ^ 搭棚工藝. 澳门文化遗产网. [2017-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中文(澳门)). 
  8. ^ 香港赴柏林辦文化節. wenweipo.com. 2000-09-11 [201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中文(香港)).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