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之钟
末日之钟[1][2](英语:Doomsday Clock),又称末日钟[3][4]、末日时钟[5]、世界末日钟[6][7],是一虚构钟面,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杂志于1947年设立[8],隐喻不受限制的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的威胁。该钟每年一月进行一次评估,标示出世界距离毁灭的距离:午夜零时象征世界末日来临。杂志社因应世界局势将分针拨近或拨离子夜,以此提醒各界正视问题。当前影响该钟拨动的主要因素是核战争和全球变暖(气候变化)[9],此外不可复原性的生物科技的发展也可能拨动该钟[10]。
1947年,该钟设立时钟面距离子夜剩7分钟。之后该钟前后共调整过25次,距离子夜时间最远时为剩余17分钟(于1991年),最近时则为90秒(于2023年1月)。
历史
编辑末日之钟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一群参与过曼哈顿计划,隶属于国际性团体,被称作芝加哥原子科学家的研究人员们[11]。在广岛与长崎核爆后,这些研究人员开始发表油印信件,最终创办了《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原子科学家公报》自第一期起就在每页的封面上描述末日之钟的状况。1947年,《原子科学家公报》的创立者之一海曼·戈德史密斯询问马蒂尔·朗斯多夫能否为该报设计一幅封面,以具体的体现末日之钟的样子,后者同意了这一请求[12]。
时刻调整
编辑时钟设立之初正值冷战,当时分针距离子夜仅7分钟。其后《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委员会会根据世界局势及爆发核战的可能而变动;惟时钟有时未能及时反映实况,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濒临爆发核战,当时委员会却没有拨动时钟。
1991年,因美苏两大核武强权签署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而拨慢7分钟,分针离子夜达17分钟,为末日之钟设立以来离午夜最远的一次。
2007年1月13日,该杂志宣布将于2007年1月17日拨动时钟,以反映全球核威胁增加的情况。委员会将气候转变的因素一并考虑,因为他们相信气候转变会助长核能应用。其中一个推测为气候转变导致食水短缺,从而引发战争,由此间接增加使用核武的机会。
2015年1月22日,该杂志拨快末日钟2分钟,以反映世界仍缺乏应对全球气候变迁以及核武的全球性政治行动,加上美俄两国于乌克兰危机的紧张情势加剧。
2018年1月25日,由于核武器及全球变暖的影响对人类造成的威胁,该杂志拨快末日钟30秒,是时离子夜仅2分钟[13],追平了1953年的纪录。
2020年1月23日,该钟被拨近子夜20秒,原因是由“一次核失误”引起的,受到气候变化加剧的针对全球稳定的重大威胁,调整后的末日钟距离子夜只有100秒。[14][15]
2023年1月,迫于俄乌战争的威胁,末日时钟向前调整了10秒,此时距离子夜仅剩90秒,进一步打破了其三年前的纪录,是末日钟自设立以来最接近午夜零时的一次。[16]
年份 | 剩馀分钟 | 时间 | 调整 | 原因 |
---|---|---|---|---|
1947 | 7 | 23:53 | — | 设立末日钟 |
1949 | 3 | 23:57 | +4 | 苏联试验原子弹 |
1953 | 2 | 23:58 | +1 | 美国和苏联在9个月内反复测试热核武器 |
1960 | 7 | 23:53 | -5 | 科学研究合作增加、公众对核武认识加深 |
1963 | 12 | 23:48 | -5 | 美国及苏联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限制核试暴露于空气中 |
1968 | 7 | 23:53 | +5 | 法国和中国分别在1960年及1964年取得及试验核武。同时中东、印度及越南爆发战争 |
1969 | 10 | 23:50 | -3 | 美国国会确认核不扩散条约 |
1972 | 12 | 23:48 | -2 | 美苏签署SALT I及反弹道导弹条约 |
1974 | 9 | 23:51 | +3 | 印度测试核子装置、SALT II陷僵局 |
1980 | 7 | 23:53 | +2 | 美苏谈判无进展、民粹主义战争及恐怖主义活动增加 |
1981 | 4 | 23:56 | +3 | 军备竞赛升级,阿富汗、南美及波兰的冲突 |
1983 | 3 | 23:57 | +1 | 里根执政,军备竞赛再升级 |
1988 | 6 | 23:54 | -3 | 美苏签署协议,消除中程核武,双方关系改善[18] |
1990 | 10 | 23:50 | -4 | 柏林围墙倒下,东欧剧变,冷战近尾声 |
1991 | 17 | 23:43 | -7 | 美苏签署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
1995 | 14 | 23:46 | +3 | 环球军费开支达冷战水平、苏联遗留核武的处理问题忧虑 |
1998 | 9 | 23:51 | +5 | 印度及巴基斯坦争相测试核武、美俄就裁减核武出现问题 |
2002 | 7 | 23:53 | +2 | 全球裁减核武进展缓慢、美国宣布有意退出反弹道飞弹条约、恐怖分子试图取得核武 |
2007 | 5 | 23:55 | +2 | 气候转变增加核子应用,或间接助长使用核武 |
2010 | 6 | 23:54 | -1 | 美俄关系缓和,使得核武裁减谈判出现进展;以及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同意降低碳排放[19] |
2012 | 5 | 23:55 | +1 | 全球制止核武器扩散努力不充分和应对气候变化继续无作为与国际经济的普遍不振等[20] |
2015 | 3 | 23:57 | +2 | 反映世界仍缺乏应对全球气候变迁以及核武的全球性政治行动,加上美俄两国于乌克兰危机的紧张情势加剧。[21] |
2017 | 2½ | 23:57:30 | +½ | 2016年,国际社会未能有效地抓住人类最紧迫的生存威胁:核武和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安全形势变得昏暗。公报特别指出,以往从未试过因为一个人而拨快时钟,但今次是因为川普当选美国总统,令危机更迫在眉睫。[4] |
2018 | 2 | 23:58 | +½ | 2017年,北韩再次进行核子试爆,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都致力发展核武,世人对可能爆发核战的忧心日增,加以美国总统川普频发推文和放话,显示其行事“难以预料”。[5] |
2020 | 1⅔ | 23:58:20 | +⅓ | 世界各国领导人未能应对不断增加的核战争威胁,例如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中程导弹条约》的终止以及美国和伊朗之间日益紧张的局势,并继续无法应对气候变化。[22] |
2023 | 1½ | 23:58:30 | +⅙ | 大程度上归因于俄乌战争。这场继冷战之后最严重的战争将世界各国对国际冲突的应对重新摆上了台面,也再次提高了核武器的使用隐患,同时也妨碍了世界各国对包括气候变化、COVID-19疫情应对等的一系列其他问题的努力。这是时钟最接近午夜的年份,超越了2020年。[23] |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艾琳·比芭; 蒋泱帅. 守护“末日之钟”的智囊团. 《环球科学》. 2015, (7): 20–20 [2020-12-29].
- ^ 李哲旭; 杨深坑. C. A. Bowers 文化共有/語言隱喻之生態教育思想探究 (PDF).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学位论文. 2014 [2020-12-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8-18).
- ^ 核战气候变迁威胁 末日钟倒数100秒.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 ^ 4.0 4.1 特朗普上台 「末日鐘」撥快30秒. 雅虎新闻. [2017-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7).
- ^ 5.0 5.1 川普讓末日時鐘撥快了 距午夜剩2分鐘. 中央社. [2018-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6).
- ^ 中国日报网. 世界末日钟14日再次调整 将进行网上直播. 新浪网. [2020-12-29].
- ^ 面对分歧,慕尼黑安全会议能否实现抱负?. deutsche welle. [202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1).
- ^ Science and Security Board. Th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20-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6).
- ^ Stover, Dawn. How Many Hiroshimas Does it Take to Describe Climate Change?. Th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September 26, 2013 [2020-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3).
- ^ 'Doomsday Clock' Moves Two Minutes Closer To Midnight. Th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1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0).
- ^ Doomsday Clock moving closer to midnight?. The Spokesman-Review. 2006-10-16 [202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5).
- ^ Running the 'Doomsday Clock' is a full-time job. Really.. CNN. 2018-01-26 [2018-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3).
- ^ Doomsday Clock 2019 Tim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January 24, 2019 [2020-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 ^ James, Sara. 'If there's ever a time to wake up, it's now': Doomsday Clock moves 20-seconds closer to midnight. ABC News.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20-01-24 [2020-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Press Release—IT IS NOW 100 SECONDS TO MIDNIGHT -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20-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4) (英语).
- ^ 受俄乌冲突影响,世界“末日时钟”再拨快10秒,仅剩90秒. [2023-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5).
- ^ Timeline. Th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January 2015 [2021-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6).
- ^ Hands of the "Doomsday Clock" turned back three minut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Reading Eagle, 1987-12-17
- ^ Timeline of the Doomsday Clock.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12-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1).
- ^ Doomsday Clock moves to five minutes to midnight.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1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9).
- ^ Doomsday Clock moves two minutes closer to midnight. [2015-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2).
- ^ Humanity is closer to annihilation than ever before, scientists say. The Independent. 2020-01-23 [2020-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4) (英语).
- ^ Mecklin, John. A time of unprecedented danger: It is 90 seconds to midnight.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23-01-24 [2020-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4)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