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坎德培

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1405—1468)

乔治·卡斯特里奥蒂·斯坎德培(也译史坎德贝阿尔巴尼亚语Gjergj Kastrioti Skënderbeu希腊语Γεώργιος Καστριώτης "Σκερντέμπεης";1405年—1468年1月17日),中世纪阿尔巴尼亚著名将领、统治者,以多次击退鄂图曼土耳其主力大军而闻名。斯坎德培年轻时被迫加入苏丹的禁卫军,于1443年(38岁)回乡后揭竿反抗鄂图曼帝国。在之后的25年(1443-1468年)中,数次以一万阿尔巴尼亚军击败人数于己方三倍以上、装备精良的土耳其军。他的军事才华成为鄂图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南部扩张的主要障碍,并让当时许多西欧基督徒视他为抵抗穆斯林的模范。

乔治·卡斯特里奥蒂·斯坎德培
Gjergj Kastrioti Skënderbeu
阿尔巴尼亚领主
Dominus Albaniae
统治1443年11月28日–1468年1月17日
出生1405年
拜占庭帝国卡斯特里奥蒂大公国克鲁雅,今属于阿尔巴尼亚和北马其顿
逝世1468年(62—63岁)
 威尼斯共和国阿莱西奥
(今 阿尔巴尼亚莱什)
安葬
 阿尔巴尼亚莱什圣尼古拉斯教堂
配偶多妮卡·卡斯特里奥蒂英语Donika Kastrioti
子嗣吉恩·卡斯特里奥第二世英语Gjon Kastrioti II
王朝卡斯特里奥蒂王朝英语Kastrioti family
父亲乔治·卡斯特里奥蒂英语Gjon Kastrioti
母亲沃伊萨瓦·特里帕尔达英语Vojsava Tripalda
宗教信仰东正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
斯坎德培的家庭徽章

虽然胜利使斯坎德培成为全体阿尔巴尼亚人的民族英雄,但他只实际控制阿尔巴尼亚中部地区;当时北部在敌对的威尼斯共和国手中,南部则被土耳其人稳固地坚守。1451年斯坎德培为获得援助及粮食,奉义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为宗主国, 并在日后参加了那不勒斯远征英语Skanderbeg's Italian expedition ,及时拯救了宗主国王那不勒斯的斐迪南。1463年斯坎德培成为教宗庇护二世号召十字军的首席将军,但因为教宗突然过世而使十字军解散。1463年威土战争爆发时,他选择与敌对的威尼斯和解,共同对抗强大十数倍的土耳其军,直至1468年过世为止。

生平

编辑
 
斯坎德培年幼时接受鄂图曼军事训练的恩德伦学校,和其他伊斯兰化的男童一同受训

斯坎德培出生于克鲁雅的一个拜占庭帝国贵族家庭,其父是伊庇鲁斯地区众多反抗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一世的小领主之一。当抵抗失败后,其父被迫臣服,并交出包括乔治·卡斯特里奥蒂在内的四个儿子作为人质。

乔治被迫改信伊斯兰教后,在阿德里安堡接受了军事训练,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位统帅,在获得一系列胜利后,他被封为“阿纳夫特鲁·伊斯坎德 贝伊”(Arnavutlu İskender Bey),意为“阿尔巴尼亚的亚历山大老爷”,将其与亚历山大大帝相提并论。该称号在阿尔巴尼亚语中为“Skënderbe shqiptari”,其后成为他最常用的名字“斯坎德培”。

对抗奥斯曼帝国

编辑
 
1444年斯坎德培占据克鲁雅反土耳其

虽然斯坎德培深得苏丹信赖,被任命为指挥5000骑兵的将军,但是他仍然与匈牙利威尼斯拉古萨基督教国家保持联系,寻找机会。1443年11月28日,斯坎德培乘瓦尔纳战役爆发, 匈牙利大将匈雅提·亚诺什率军讨伐奥斯曼帝国时举起反旗。1444年初他率领300名阿尔巴尼亚骑兵返回克鲁雅,用一封伪造的书信骗开城门,据而有之。此后,他公开放弃伊斯兰教信仰,皈依天主教。他使用黑色的双头鹰作为自己的标志,代表阿尔巴尼亚是"山鹰之国"。这个标志后来演变为自1912年起阿尔巴尼亚独立后至今的阿尔巴尼亚国旗阿尔巴尼亚国徽标志。

 
1444年瓦尔纳战役的木刻画

在25年的时间里,斯坎德培在阿尔巴尼亚的山区中坚持对奥斯曼帝国进行游击战。1450年、1457年、1467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三度围攻克鲁雅城,但始终都未能成功。

第一次围攻克鲁雅战役

编辑
 
1450年土军第一次围攻克鲁雅却战败撤回

1450年4月5日,鄂图曼苏丹穆拉德二世动员罕有的十万大军,决心一鼓作气毁灭阿尔巴尼亚的义军。这支军队带有十门攻城炮,用来轰破城墙。同一时间,阿尔巴尼亚的教士开始宣传看见天使,作为奇迹与吉兆;斯坎德培本人则宣称梦见圣乔治赐予烈焰之剑,命他“摧毁真实信仰之敌”,向手下持续演说。这些行动有效的凝聚了士兵们的意志。

五月初,斯坎德培与八千人离开首都克鲁雅,其中两千人是步兵、六千人是骑兵。克鲁亚城内则有4,000人的守军和半年的存粮,由斯坎德培的心腹爱将指挥。这些军队包含不少外籍人士。斯坎德培屯兵于克鲁亚附近的图缅尼斯塔山(今斯坎德培山英语Skanderbeg Mountains),方便攻击围城的敌人。城中和附近的老弱妇孺都被送到威尼斯统治的城市,无战力的男子则焚毁田地、遁入山间或要塞。

5月14日,十万大军抵达克鲁亚,展开围城战,守军拒绝立即投降。虽然穆拉德二世的十门攻城火炮可以射出两百磅的炮弹(其中一门是四百磅),克鲁亚城地势险峻,“宛如其所建筑在的山脉的一部分”,一天只能射击两三次的巨炮根本无可奈何。正当穆拉德二世持续炮轰城池时,斯坎德培却派军突袭,成功阻断了土军的攻势并造成重大损失。

土军徒劳无功的攻势持续到1450年9月,鄂图曼帝国的阵营仍处于混乱状态,因为城堡仍没有被攻占,但士气已经降到谷底,而疫病正在蔓延。于是穆拉德二世承认他无法在冬天前(后勤断绝前)用武力夺取克鲁雅,遂于1450年10月解除围困,撤军回国。此役土军伤亡两万人,而阿尔巴尼亚军只有千多人伤亡;苏丹穆拉德二世在战役后的冬天得到役病,1451年春天病逝,传位给“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

之后的战役

编辑
 
1460年斯坎培德救援那不勒斯的路线,北路由他本人亲行,南路则由其兵行军

1460和1461年,那不勒斯王国发生安茹家系的叛乱,斯坎德培先派手下增援宗主国,击退从法国诸侯安茹的勒内;后来他自己也转战义大利,很轻易就压制了支持安茹家族的叛军。但1462年鄂图曼趁机进攻阿尔巴尼亚,斯坎德培的老婆多妮卡英语Donika Kastrioti派人送急件去义大利,告诉丈夫家门有贼,斯坎德培随即匆匆回乡,让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一世自己对付剩下的叛军。

在1462年,因为斯坎德培多次击败土军,甚至于8月深入马其顿,加上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必须专注其他战事,故和斯坎德培在1463年签订十年休战和约,但同年威尼斯挑起威土战争,以及教宗庇护二世发起新的十字军,在威尼斯和教宗的劝说鼓动之下,于是斯坎德培在1463年底破坏和约、重启战端,期待著盟友威尼斯和教宗口惠而实不至的“巨大援助(军)”。但庇护二世突然去世,使得预期中的西欧大军无一来到。这反而让穆罕默德二世猛烈谴责基督徒是背弃对上帝誓约的无信仰者、可耻异教徒(因为定约时双方曾对自己的神发誓守约),并且在先锋土军被斯坎德培击败后,于1465年亲率近十万土军围攻克鲁亚[1]

斯坎德培虽以不到两万的军队撑住土军猛烈炮火,拖到苏丹最后撤军的时候,但穆罕默德二世这次把阿尔巴尼亚东半区彻底劫掠并焦土化,更在东半区打桩成功:设立行政机构和许多桥头堡垒,大幅削弱了斯坎德培的经济实力和抵抗能力,这次打击可说注定了土军最终仍会攻陷阿尔巴尼亚的结局。之后在1467年,土军再次围攻克鲁亚,但仍以失败告终。[1]

 
描绘阿尔巴尼亚军和鄂图曼军作战的木刻画

据记载,斯坎德培一生中共指挥过25场战役,取胜了其中的24场。在1468年他死于疟疾之后,威尼斯人主导了阿尔巴尼亚的反土事业,但鄂图曼帝国终于在1478年第四次克鲁亚围攻战中取得了成功,1497年攻克克鲁亚。到1501年,鄂图曼帝国终于重新征服了阿尔巴尼亚,将其变为鄂图曼的一省。之后,一部分阿尔巴尼亚人逃散到意大利南部,而剩下的人被迫皈依伊斯兰教,亦是20世纪半数以上阿尔巴尼亚人信奉伊斯兰教的原因之一。在1912年11月28日阿尔巴尼亚正式独立之前,国内再也没有大规模反抗过鄂图曼帝国。

 
〈斯坎德培向人民致敬〉,16世纪绘

家庭

编辑
 
斯坎德培之妻多妮卡(68岁),1596年雕刻

1451年斯坎德培与贵族之女多妮卡·卡斯特里奥蒂英语Donika Kastrioti结婚,新郎比新娘大23岁,但婚姻美满,两人育有一子吉恩·卡斯特里奥第二世英语Gjon Kastrioti II,吉恩在父亲死后,抵抗鄂图曼失败而流亡至义大利。

评价

编辑
 
阿尔巴尼亚最高的5000列克货币,上印有斯坎德培图像

在斯坎德培的军队抵抗奥斯曼帝国期间,奥斯曼帝国也被迫停止扩张,他被认为是奥斯曼帝国延迟向西欧扩张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给了欧洲各公国更多的时间准备应对奥斯曼帝国的到来。虽然在阿尔巴尼亚的抵抗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只是15世纪中叶发生的众多相关事件之一。其中还必须归功于弗拉德三世斯特凡三世罗马尼亚地区成功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他们还在其他许多地方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在众多抵抗奥斯曼的战役之中,以1456年,匈牙利名将匈雅提·亚诺什和他的匈牙利军队在贝尔格莱德围城战中给于奥斯曼帝国沉重打击最为重要,使得欧洲免于土耳其进犯70年,也停止了向欧洲的进一步扩展。

斯坎德培在阿尔巴尼亚人心中获得了英雄的名声。但除了那不勒斯以外,大多数欧洲国家并未给予他援助,教宗庇护二世承诺过的组织的对奥斯曼帝国十字军亦未能实现,斯坎德培在阿尔巴尼亚的胜利并未永久阻碍奥斯曼帝国入侵巴尔干半岛。1481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意大利东南部的奥特朗托后,下令屠杀全城所有人口,从而证明了斯坎德培一直在警告奥斯曼帝国入侵欧洲的重要性[2]

 
意大利罗马斯坎德培宫英语Palazzo Skanderbeg上的斯坎德培壁画

斯坎德培的主要遗产是他与奥斯曼帝国斗争中的形象,从他身上看到了基督教世界反对奥斯曼帝国的象征。斯坎德培反对奥斯曼帝国的斗争对阿尔巴尼亚人民意义重大,他的形象和功绩通过记忆和传述在阿尔巴尼亚口口相传保留至今。在阿尔巴尼亚民族觉醒时期,斯坎德培也成为19世纪末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的中心象征,加强了阿尔巴尼亚人们的团结,使他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身份、种族是他们争取民族团结、自由和独立斗争的灵感源泉。现今阿尔巴尼亚穆斯林也视他为国家的捍卫者,同时他也是提升欧洲对阿尔巴尼亚民族形象象征。

纳粹德国也充分了解到斯坎德培对阿尔巴尼亚人的重要性,于是在1944年成立了由6491名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新兵组成的党卫军第21斯坎德培武装掷弹兵师

2005年10月27日,美国国会发表了一项决议,“纪念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官和军事天才的卡斯特里奥蒂·斯坎德培诞辰600周年,表彰他在拯救西欧免受奥斯曼帝国占领中所起的作用。”[3]

轶闻

编辑

一些当时关于斯坎德培的轶闻如下:他晚上睡觉不到5个小时,他挥一次弯刀就可以把一个人砍成两半、一次砍断铁盔、一次杀死一头野猪、一次砍断一头野牛的头。

据传斯坎德培在战役中曾亲手杀死了三千名奥斯曼帝国士兵,当奥斯曼人在莱什州圣尼古拉斯教堂发现他的坟墓后,他们用他的骨头做成护身符,奥斯曼人相信这会给佩戴者带来勇气。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6》,页145
  2. ^ Hodgkinson, Harry (2005), Scanderbeg: From Ottoman Captive to Albanian Hero, I. B. Tauris,ISBN 1-85043-941-9
  3. ^ Congressional Record, V. 151, Pt. 18, October 27 to November 7, 2005.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https://books.google.com.my/books?id=GZA2cvjYPUEC&pg=PP91&redir_esc=y (英语).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 大英百科全书》第十三版,出版于1911年
  • (美)威尔·杜兰著、幼狮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第六卷‧宗教改革》,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