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 (香港)

香港政治派系之一

建制派(英语:Pro-establishment camp),又称亲中派[2]Pro-China camp)、亲北京阵营[3]Pro-Beijing camp),是香港政治派系之一,主张香港保守主义。建制派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倾向维护现行社会及经济制度,效忠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且拥护《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支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国两制”和爱国者治港

建制派
Pro-establishment camp
立法会建制派召集人廖长江
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叶刘淑仪
政党成员民主建港协进联盟 民主建港协进联盟
香港经济民生联盟 香港经济民生联盟
香港工会联合会 香港工会联合会
新民党 新民党
自由党 自由党
西 西九新动力
 新世纪论坛
 新界社团联会
 九龙社团联会
 香港岛各界联合会
实政圆桌
公民力量
创建力量
公屋联会
香港新方向
专业动力
民生圆桌(偏中间派)
紫荆党
成立1990年代初
意识形态整体:
中国民族主义
保守主义
爱国主义
坚定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支持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策
支持《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
反对香港独立
部分派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1]
自由保守主义
社会保守主义
民族保守主义
政治立场大帐篷
派系:左翼右翼
香港立法会议席
89 / 90 (99%)
香港区议会议席
469 / 470 (100%)
选举委员会选委数目
1,447 / 1,500 (96%)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数目
36 / 36 (100%)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数目
124 / 124 (100%)
(特邀香港人士)
官方色彩红色蓝色

建制派构成颇为复杂,分为多个党派及团体,包括民族资本家、前港英政府的部分高级官员和公务员、本地工商界人士、专业阶层的亲共人士传统左派工会、地区社团同乡会,他们普遍支持一国两制并拥护《香港基本法》。在意识形态上,建制派与民主派在政治立场方面大多对立,但部分派别在某些经济议题上持有相同意见。相反,建制派内部虽然政治立场大致相同,但不少建制派在经济议题上的立场也会对立。

从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至今,建制派成员一直担任行政长官行政会议成员及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并透过结合选举委员会功能界别议席维持对立法会的控制权。建制派实际上是香港主权移交后至今香港特区政府的松散执政联盟。根据香港法例《行政长官选举条例》的规定,行政长官不能隶属任何政党。政党成员虽然可用个人身份出选特首选举,但当选后必须退党,因此现时香港法律上没有执政党[4],但在意识型态、施政及实质上每届特首均是建制派人士出任。

民主派本土派修宪派等派别及反共媒体非建制派阵营一般将之贬称为“保皇党[5][6]、“献世派”[7]、“土共[8]、“左仔[9]或“港共”[10]

简介

编辑

建制派有来自不同背景的社团组织,涵盖香港主流社会的工商界、金融界、地产界(合称“商界”、“保守派”)和专业阶层等,主要是指支持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政治组织,支持大部分香港特区政府的政策和提出的议案。民建联工联会是建制派的主流力量,获工联会属下工会、政府工会、公屋基层、新移民等支持,而经民联新民党自由党主要获得工商界、大财团及部分中产阶级支持。

自从香港社会于1980年代首次以“保皇党”称呼效忠与维护宗主国英国统治的人士,如《苹果日报》、《大纪元时报》等香港反共传媒就开始以“保皇党”称呼当时的亲港英政府保守派以及现在的建制派。

建制派在立法局引入直选以来直至主权移交后的立法会换届选举中,得票率只有约三至四成,较民主派的六至七成得票率为低[11]。但主权移交后在立法会选举的优势不断增加,到2016年立法会选举,建制派得票较主权移交初期已上升逾7成至87万新高[12]。建制派并通过结合选举委员会功能界别议席来控制立法会

建制派在2019年香港区议会选举中大败,因此成为了香港区议会的少数派[13]。但在2021年5月宣布区议员要宣誓后,累计有260名民主派区议员辞职。[14]有49名民主派区议员被指不符合效忠特区和拥护《基本法》遭当局裁定宣誓无效,建制派重新成为多数派。

历史

编辑

殖民地时期

编辑

英治时期时期已经支持中国共产党香港亲共人士,包括工人组织如工联会,有“左校”之称的香岛中学培侨中学、当时的学联学友社等,被形容为“根正苗红”的香港亲共势力。整个1950至60年代,传统左派明来暗往地与亲中国国民党右派斗法,长期被反共的英国殖民地政府打压及箝制,传统左派学校的学生甚至因为校方杯葛港府的教育制度而无法升读大专院校。

1967年,在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风潮下,包括杨光费彝民谢鸿惠黄建立王宽诚等在内的传统左派发起反对英国殖民地统治的“反英抗暴”[15][16]。惟传统左派在六七暴动中的恐怖主义行为普遍受到市民强烈谴责,一些人的恐共情绪至今亦不能清除,传统左派至今拒绝道歉[17]中港矛盾因而接踵而来。

1970年代正值“火红年代”,社会运动炽热,以梁锦松为代表的香港大学学生会亲北京阵营“国粹派”,曾积极参与保钓中文运动[18],1980年代亦因香港前途问题,开始与民主派针锋相对[19]

1992年7月10日,紧随民主派民主党(当时仍为香港民主同盟汇点)、工商界的自由党(前身为启联资源中心)成立之后,传统左派人士以曾钰成马力程介南叶国谦杨耀忠等为首,创立政党民主建港联盟(民建联)参选立法局,以“民主回归”为纲领,成员不少来自工联会教联会

1997年加入临时立法会,推翻了不少被认为“对特区政府运作做成障碍”的法例。同时民建联及工联会亦加入行政会议,其中工联会的郑耀棠更身兼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长达二十年。

主权移交后发展

编辑

香港主权移交后,在董建华管治下,建制派政党领袖如自由党主席田北俊、民建联主席曾钰成、工联会长郑耀棠等,皆委任为行政会议成员。建制派虽在直选议席不及泛民主派,但凭籍功能组别选举委员会界别仍取得对立法会的控制权。

2003年七一游行,超过五十万名香港市民上街反对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以及各种市民认为的施政失误,时任自由党主席田北俊辞去行政会议成员并改变立场反对立法,其后部分工商界功能组别议员跟随自由党改变立场,在失去议会多数支持下,特区政府最终撤回方案,而自由党在2004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中成功取回直选议席。七一游行后,民建联在2003年香港区议会选举惨败,但在2004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仍能取得10席,2007年香港区议会选举中,共得117席大胜,民建联从此坐大,成为建制派第一大党。民建联于2005年并入香港协进联盟后,改走跨阶层路线,以扩大在立法会的影响力。此后,工联会在2008年起独立参选,不再以民建联名义参选立法会。

因民建联主席马力逝世而出缺的2007年港岛区补选由因推销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而下台的前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对撼获泛民主派支持的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虽然叶刘淑仪落败,但她在2008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中成功当选。

2008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建制派直选减少一席,直选议席与民主派的比例是11:19,但凭功能组别继续控制立法会。

2011年,叶刘淑仪与史泰祖田北辰创立新民党,以中产及专业界别选民为对象。近年来,愈来愈多标榜“独立”的建制派人士参选立法会,但被指获香港中联办支持。[20]

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由于成功建立重视地区工作的形象,建制派“大获全胜”,全取十八区区议会的控制权。近年民建联及建制派社团坐大,在区议会和立法会均坐拥最多议席,行政会议、局长、副局长及政治助理均有其成员,因而成为民主派的最大政治对手。

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虽然总得票仍不及泛民主派,但直选议席比例因泛民互抢选票导致分薄票源,由11:19变为17:18,取得五个新增地方直选议席,连同占优的传统功能组别议席,维持立法会的多数。选后,经民联及新民党加入行政会议,自由党拒绝加入。不过,若是计算“反梁”及“亲梁”两大派别,连同坚定“反梁”的民主派议员,加上“反梁”的自由党5名议员及独立建制派林大辉,“反梁”及“亲梁”人数近乎相同。

梁振英于2012年7月成为香港第四任行政长官后,民主派指控梁振英报复反梁阵营,下“封杀令”禁止司局长级官员出席自由党2013年12月举行的20周年党庆酒会,田北俊因此直言梁振英“小器”。

梁振英上台后,逐渐出现了其他激进建制派组织,如爱港之声帮港出声保卫香港运动正义联盟等。由于他们的态度比一般建制派激进,以及积极与泛民主派打对台,例如“参与”民阵举行的七一大游行(在示威时喊挑衅口号),公开表明撑特区警察、亲中共、反对港独等,并在泛民主派发起的示威游行中出现并辱骂泛民主派的支持者,需要警方进行分隔。

2015年6月18日,立法会第二天审议政改方案,中午约12时开始表决,但大批建制派议员在表决前突然离场,政改方案最终被大比数否决。建制派议员表决后见记者,称是为了等身体不适的刘皇发前来才集体离场,刘皇发亦就自己迟到一事道歉。

2015年末,原属公民党的立法会议员汤家骅,退出公民党并辞去立法会议席,改为成立中间派组织民主思路,并出任召集人。

2016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建制派支持政府以“确认书”方式,阻止支持香港独立的候选人参与立法会选举。民主思路亦派出两条名单出选香港岛新界东,可是两者最终分别以10,028票及8,084票低票落选并被没收选举按金。最终建制派在立法会选举中维持约四成选票,地区直选减至取得16席,功能组别取得24席。

2017年行政长官选举中,选举委员会内的大部分建制派人士,首次在不根据大众民意的情况下推选出行政长官,反映北京当局对香港正加强影响力。[21]

因为香港立法会宣誓风波,6名民主派议员被香港高等法院取消资格,建制派在香港主权移交后首次取得地区直选的过半数议席,并在2018年3月香港立法会补选中胜出九龙西选区及另一功能界别议席,维持地区直选及功能界别的过半数议席,及后同一年11月获得九龙西地方选区补选席次后,在地区直选共获得18席,获得稳定的分组点票否决权,在两边获得稳固的多数形态。

2019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建制派遭遇空前惨败。在452个民选议席当中,只取得59席并失去了十七区区议会的控制权。只因与乡事派得到的27席当然议席,才得以些微优势在离岛区议会维持大多数。

政治派别

编辑

建制派包括多个香港政党、政治组织及一些独立人士,现时立法会的政党主要包括民建联经民联工联会新民党自由党等。目前各建制派政党之政治光谱可以被如此理解。

工会和社团

编辑

传统建制派政团以民建联工联会新界社团联会九龙社团联会香港岛各界联合会等为主,而民建联是建制派的最大政党,与泛民主派关系恶劣,并在地区上存在竞争。

工业界和商界

编辑

工商派自香港主权移交后,一直主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经济政策。目前工商界政党以自由党经民联新民党等为主。2012年后,因自由党反对梁振英(并非反对香港政府),经民联和新民党从自由党分裂,其中新民党只在直选中参选,对象是中产选民,吸纳公民力量后在港岛及新界均有区议员,经民联则以功能界别为主,但其中梁美芬及加入经民联的西九新动力在九龙西有不少区议员。

乡事派

编辑

新界乡议局成员、新界社团联会等新界乡事势力为主,主要成员以新界原居民及乡郊社团组织为主,1997年前乡事派支持港英政府中华民国政府,但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成为“爱国爱港”的政治力量之一,坚定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张“爱国爱港爱乡”,以维护新界原居民的特权利益为主要特点;与民主派关系恶劣,惟民主派难以撼动乡事派。部分乡事派及新界社团联会成员会以民建联名义参选。也有部分乡事派对传统建制派不满,如2015年元朗区议会乡事派联同民主派投票给沈豪杰,令梁志祥不能当选区议会主席。

选举

编辑

立法会选举

编辑
2008年立法会选举结果
地区直选、功能组别名称 姓名 所属政党 备注
香港岛 叶刘淑仪 汇贤智库
曾钰成 民建联 行政会议成员,后当选为立法会主席
九龙西 李慧琼 民建联
梁美芬 西九新动力
九龙东 黄国健 工联会
陈鉴林 民建联
新界西 谭耀宗 民建联
王国兴 工联会
张学明 民建联
新界东 陈克勤 民建联
刘江华 民建联
乡议局 刘皇发 自由党 后退党与林健锋等人筹组经济动力乡议局主席
渔农界 黄容根 民建联
保险界 陈健波 独立
航运交通界 刘健仪 自由党
工程界 何锺泰 专业会议
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 刘秀成 泛联盟专业会议
劳工界 潘佩璆 工联会
叶伟明 工联会
李凤英 劳联
地产及建造界 石礼谦 专业会议
旅游界 谢伟俊 独立
商界(第一) 林健锋 自由党 后退党与梁刘柔芬等人筹组经济动力
商界(第二) 黄宜弘 独立
工业界(第一) 梁君彦 自由党 后退党与林健锋等人筹组经济动力
工业界(第二) 林大辉 独立
金融界 李国宝 独立
金融服务界 詹培忠 独立
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 霍震霆 独立
进出口界 黄定光 民建联
纺织及制衣界 梁刘柔芬 自由党 后退党与林健锋等人筹组经济动力
批发及零售界 方刚 自由党
饮食界 张宇人 自由党
区议会(第一) 叶国谦 民建联
2012年立法会选举结果
地区直选、功能组别名称 姓名 所属政党 备注
香港岛 叶刘淑仪 新民党 新民党主席
郭伟强 工联会
锺树根 民建联
曾钰成 民建联 立法会主席
九龙西 蒋丽芸 民建联
梁美芬 经民联
九龙东 黄国健 工联会
谢伟俊 独立
创建力量
陈鉴林 民建联
新界西 陈恒镔 民建联
谭耀宗 民建联
麦美娟 工联会
梁志祥 民建联
田北辰 新民党
新界东 陈克勤 民建联
田北俊 自由党
葛珮帆 民建联
区议会(第二) 陈婉娴 工联会
李慧琼 民建联 民建联主席
乡议局 刘皇发 经民联
渔农界 何俊贤 民建联
保险界 陈健波 独立
航运交通界 易志明 自由党
工程界 卢伟国 经民联
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 谢伟铨 独立
劳工界 郭伟强 工联会
邓家彪 工联会
潘兆平 劳联
地产及建造界 石礼谦 经民联
旅游界 姚思荣 独立
商界(第一) 林健锋 经民联
商界(第二) 廖长江 独立 建制派会议召集人
工业界(第一) 梁君彦 经民联
工业界(第二) 林大辉 公民力量
金融界 吴亮星 独立
金融服务界 张华峰 经民联
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 马逢国 新世纪论坛
进出口界 黄定光 民建联
纺织及制衣界 锺国斌 自由党 自由党主席
批发及零售界 方刚 自由党
饮食界 张宇人 自由党
区议会(第一) 叶国谦 民建联 行政会议成员
2016年立法会选举结果
地区直选、功能组别名称 姓名 所属政党 备注
香港岛 叶刘淑仪 新民党 新民党主席
郭伟强 工联会
张国钧 民建联
九龙西 蒋丽芸 民建联
梁美芬 经民联
郑泳舜 民建联 接替游蕙祯
陈凯欣 独立 于2020年9月17日被法庭裁定非妥为当选

(接替刘小丽

九龙东 黄国健 工联会
谢伟俊 创建力量
柯创盛 民建联
新界西 陈恒镔 民建联
何君尧 新界关注大联盟
麦美娟 工联会
梁志祥 民建联
田北辰 实政圆桌
新界东 陈克勤 民建联
容海恩 新民党
葛珮帆 民建联
区议会(第二) 周浩鼎 民建联
李慧琼 民建联 民建联主席
乡议局 刘业强 经民联
渔农界 何俊贤 民建联
保险界 陈健波 独立
航运交通界 易志明 自由党
工程界 卢伟国 经民联
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 谢伟铨 独立 接替姚松炎
劳工界 何启明 工联会 于2020年5月30日辞职,出任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
陆颂雄 工联会
潘兆平 劳联
地产及建造界 石礼谦 经民联
旅游界 姚思荣 独立
商界(第一) 林健锋 经民联
商界(第二) 廖长江 独立 建制派会议召集人
工业界(第一) 梁君彦 经民联 立法会主席
工业界(第二) 吴永嘉 经民联
金融界 陈振英 独立
金融服务界 张华峰 经民联
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 马逢国 新世纪论坛
进出口界 黄定光 民建联
纺织及制衣界 锺国斌 自由党 自由党党魁
批发及零售界 邵家辉 自由党
饮食界 张宇人 自由党
区议会(第一) 刘国勋 民建联
2021年立法会选举结果
地区直选、功能组别名称 姓名 所属政党 备注
香港岛东 吴秋北 工联会 工联会会长
梁熙 民建联
香港岛西 叶刘淑仪 新民党 新民党主席
陈学锋 民建联
九龙东 邓家彪 工联会
颜汶羽 民建联
九龙西 梁文广 西九新动力
郑泳舜 民建联
九龙中 李慧琼 民建联 民建联主席
杨永杰 九龙社团联会 [a]
新界东南 李世荣 民建联
林素蔚 专业动力
新界北 张欣宇 香港新方向
刘国勋 民建联
新界西北 周浩鼎 民建联
田北辰 实政圆桌
新界西南 陈恒镔 民建联
陈颖欣 工联会
新界东北 陈克勤 民建联
李梓敬 新民党
选举委员会 梁美芬 经民联
张国钧 民建联 于2022年6月18日辞职,出任律政司副司长
邓 飞 教联会
陈曼琪 独立
麦美娟 工联会 于2022年6月18日辞职,出任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
容海恩 新民党
葛珮帆 民建联
李浩然 独立
黄元山 独立 于2022年12月27日辞职,出任特首政策组组长
陈仲尼 民建联
陈凯欣 独立
简慧敏 独立
陈家珮 新民党
谢伟俊 创建力量 [b]
何君尧 新界关注大联盟 [c]
谭岳衡 独立
陈绍雄 独立
吴杰庄 独立
黎栋国 新民党
马逢国 新论坛
刘智鹏 独立
陈沛良 独立
黄 国 工联会
陈月明 独立
林 琳 民建联
陆颂雄 工联会
梁毓伟 独立
林顺潮 独立
洪 雯 独立
孙 东 独立 于2022年6月18日辞职,出任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
郭玲丽 民建联
管浩鸣 独立
李镇强 自由党
周文港 独立
陆瀚民 经民联
江玉欢 独立
林筱鲁 独立
苏长荣 香港岛各界联合会 [d]
林振昇 劳联
林智远 独立 于2022年6月18日辞职,出任审计署署长
陈永光 民建联
黄锦辉 独立
何敬康 新民党
尚海龙 独立
乡议局 刘业强 经民联
渔农界 何俊贤 民建联
保险界 陈健波 独立
航运交通界 易志明 自由党
教育界 朱国强 教联会 教联会副主席
法律界 林新强 独立
会计界 黄俊硕 民建联
医疗卫生界 林哲玄 独立
工程界 卢伟国 经民联 经民联主席
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 谢伟铨 独立
劳工界 梁子颖 工联会
郭伟强 工联会
周小松 劳联
地产及建造界 龙汉标 经民联
旅游界 姚柏良 创建力量 [e]
商界(第一) 林健锋 经民联
商界(第二) 廖长江 独立 建制派召集人
商界(第三) 严 刚 独立
工业界(第一) 梁君彦 经民联 立法会主席
工业界(第二) 吴永嘉 经民联
金融界 陈振英 独立
金融服务界 李惟宏 独立
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 霍启刚 独立
进出口界 黄英豪 民建联
纺织及制衣界 陈祖恒 经民联
批发及零售界 邵家辉 自由党
科技创新界 邱达根 独立
饮食界 张宇人 自由党 自由党主席
港区人大政协及有关全国性团体代表界 陈 勇 民建联
历届立法会选举数字
选举 地区直选得票 地区直选得票比例 地区直选议席 功能界别议席 超级区议会议席 选举委员会议席 选前议席变化 选举取得议席 选后总议席变化 +/-
1998年 449,968 30.38% 5 35 不适用 不适用
55 / 60
40 / 60
40 / 60
15
2000年 461,048 34.94% 8 31 不适用 不适用
40 / 60
39 / 60
39 / 60
1
2000年
(香港岛补选)
78,282 37.63% 0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1 / 1
0 / 1
38 / 60
1
2004年 661,972 37.40% 12 23 不适用 不适用
38 / 60
35 / 60
35 / 60
3
2007年
(香港岛补选)
137,550 42.89% 0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1 / 1
0 / 1
34 / 60
1
2008年 601,824 39.71% 11 25 不适用 不适用
34 / 60
36 / 60
36 / 60
2
2012年 772,487 42.66% 17 23 2 不适用
36 / 60
42 / 70
42 / 70
6
2016年
(新界东补选)
150,329 34.75% 0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0 / 1
0 / 1
42 / 70
0
2016年 871,016 40.17% 16 22 2 不适用
42 / 70
40 / 70
40 / 70
2
2018年3月
(补选)
388,017 43.19% 1 1 不适用 不适用
0 / 4
2 / 4
42 / 70
2
2018年11月
(补选)
106,457 49.52% 1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0 / 1
1 / 1
43 / 70
1
2021年 1,232,555 93.15% 10 29 不适用 40
41 / 70
89 / 90
89 / 90
47
2022年 3,656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4
85 / 90
4 / 6
89 / 90
4

区议会选举

编辑
历届区议会选举数字
选举 得票 得票比例 直选议席 +/-
1999年 443,441 54.69%
232 / 390
22
2003年 489,889 46.48%
201 / 400
28
2007年 614,621 53.98%
273 / 405
61
2011年 654,368 55.42%
301 / 412
23
2015年 788,389 54.61%
298 / 431
6
2019年 1,206,645 41.32%
59 / 452
240

已停止举办的选举

编辑

立法局选举

编辑
历届立法局选举数字
选举 地区直选得票 地区直选得票比例 地区直选议席 功能界别议席 选举委员会议席 议席 +/-
1991年 262,325 19.16% 1 10 不适用
11 / 60
不适用
1995年 278,850 30.58% 3 20 6
29 / 60
18

注释

编辑
  1. ^ 向立法会申报为无党籍,为九龙社团联会成员。
  2. ^ 向立法会申报为无党籍,为创建力量成员。
  3. ^ 向立法会申报为无党籍,为新界关注大联盟成员。
  4. ^ 向立法会申报为无党籍,为香港岛各界联合会成员。
  5. ^ 向立法会申报为无党籍,为创建力量成员。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a, Ngok.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State, Political Society, and Civil Society.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41. 
  2. ^ 體制內改革的唯一出路 是取代失了控的親中派. 立场新闻. 2020-04-22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1) (中文(香港)). 
  3. ^ 香港抗議僵局難解,親北京陣營陷入分歧.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9-10-18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0) (中文(繁体)). 
  4. ^ 政黨成員選特首 當選要「退黨」. 文汇报. 2015-01-08 [2018-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9) (中文(香港)). 
  5. ^ 【蘋聞追Click】落選保皇黨年尾接連獲公職. 苹果日报. 2020-01-02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中文(香港)). 
  6. ^ 為何保皇黨必須死?. 立场新闻. 2019-10-28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9) (中文(香港)). 
  7. ^ 林鄭投奔大灣區 新香港人治港不是夢. 立场新闻. 2020-10-12 [2020-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中文(香港)). 
  8. ^ 紫荊黨「新港人治港」吸中間派 北京授意取代土共建制派?. 苹果日报. 2020-12-17 [2021-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 (中文(香港)). 
  9. ^ 「左仔」當道的香港. 香港独立媒体网. 2019-02-24 [2020-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中文(香港)). 
  10. ^ 【林忌評論】港共區選的歷史性崩盤. 自由亚洲电台. 2019-11-25 [2021-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中文(香港)). 
  11. ^ 黄海. 香港社會階層分析 第1版.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20-05-10]. ISBN 978-962-07-6594-0. OCLC 10077210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中文(香港)). 
  12. ^ 林炳坤; 梁逸风. 【立法會補選】泛民建制基本盤相距多遠?5組數字助你掌握選情. 香港01. 2018-03-11 [202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9). 
  13. ^ 【區會選舉】政治版圖大變天 建制派頓成少數派. 加拿大星岛日报. 2019-11-24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5) (中文(香港)). 
  14. ^ 麦燕庭. 逾半區議員辭職不宣誓 211人周五起分批宣誓 民主黨批港府不澄清失實信息.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1-09-08 [2022-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15. ^ 张家伟. 「你升級,我也升級」. 《香港六七暴動內情》. 2000: 页39至54. 
  16. ^ 曾德成簡歷. 大公网. [永久失效链接]
  17. ^ 朱浩霆. 剖析九七後特區政府管治困難之原因. [201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6). 
  18. ^ 梁錦松簡歷. 和讯网. [201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0). 
  19. ^ Jaco. 原來當年的學運是這麼的一回事. 中大学生报::鸣. 2012年7月31日 [2012年9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5日). 
  20. ^ 立會選舉無間道——配票機器是怎樣煉成的. 明报. 2012-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7). 
  21. ^ Chan, F. Digital Representation in an Electoral Campaign Influenced by Mainland China: The 2017 Hong Kong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Issues & studies. [201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