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CV-16)

27°48′54″N 97°23′17″W / 27.81500°N 97.38806°W / 27.81500; -97.38806

列星顿
USS Lexington CV-16
“蓝色幽灵”列星顿号。摄于1943年11月。
概观
舰种航空母舰
舰级艾塞克斯级(8号舰)
制造厂霍河造船厂
动工1941年7月15日
下水1942年9月26日
服役1943年2月17日
1955年8月15日
退役1947年4月23日
1991年11月8日
结局1992年6月15日捐赠作博物馆
除籍1991年11月8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一般:27,500吨
作战:33,400吨
满载排水量36,380吨
全长整体:872英尺(265.8米)
水线:820英尺(249.9米)
全宽整体:147英尺6英寸(44.96米)
水线:93英尺(28.3米)
吃水战时:近26英尺(7.9米)
满载:近27.5英尺(8.4米)
锅炉8座锅炉
4座1,250千瓦蒸汽轮机
2座250千瓦柴油轮机
4轴
功率150,000轴马力
试航:154,054轴马力
最高速度33节
试航:32.93节
续航距离20,000海哩/15节
服役:15,440海哩/15节
乘员268名军官
2,363名水兵
武器装备4门2联装5吋/38火炮
4门单管5吋/38火炮
8门4联装40毫米高射炮
46挺20毫米机炮
装甲机库:2.5吋
防护甲板:1.5吋
装甲带:2.5-4吋
防水壁:4吋
指挥塔:1-1.5吋
舵机:2.5吋
舰载机36架F6F
37架SB2C
18架TBF
其它3座升降台
2座弹射器
模版参考来源:[1]

列星顿号航空母舰(USS Lexington CV-16)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为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八号舰。她是美军第五艘以列星顿为名的军舰,纪念列星顿和康科德战役;该战役为美国独立战争的首场战斗。

列星顿号在1941年在霍河造船厂开始建造,舰名原为卡伯特(Cabot)。数月后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加快建造艾塞克斯号等航空母舰。后来列星顿号珊瑚海海战沉没,海军将建造中的CV-16更名为列星顿号,以作纪念。

列星顿号于1942年下水,并在1943年开始参与太平洋战争。战后列星顿号退役停放,在封存之际重编为攻击航母(舷号改为CVA-16)。稍后列星顿号先后进行SCB-27C及SCB-125现代化改建,到1955年才重返现役。改建后列星顿号在太平洋舰队服役,并分别在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老挝内战期间到西太平洋警备。1962年列星顿号重编为反潜航母(舷号改为CVS-16),改到大西洋舰队服役,开始负责训练海军飞行员。

1969年,列星顿号正式重编为训练航母(舷号改为CVT-16);又于1978年重编为辅助训练航母(舷号改为AVT-16),但继续在彭萨科拉等地训练海军飞行员,直到1991年退役除籍为止;她也是最后一艘退役的艾塞克斯级。退役后海军将列星顿号捐赠予民间组织,改作博物馆舰。博物馆在1992年于圣体市开放。

列星顿号在更改舰名后,同时继承了前舰列夫人(Lady Lex)的绰号;但其更广为人知的绰号为蓝色幽灵(Blue Ghost)。事缘列星顿号在二战期间,一直将舰体全部涂上海军蓝,以作伪装;而日本东京电台虽屡次宣布日军击沉列星顿号,但列星顿号总能够“重返”作战,犹如幽灵之不死。其蓝色幽灵绰号便自此于美军广传。[2]

建造与早年服役

编辑

列星顿号在1941年7月15日于霍河造船厂开始建造,其时舰名仍为卡伯特;同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加快建造各艘航空母舰。1942年5月8日,列星顿号珊瑚海海战沉没,消息在同年6月公布。应霍河造船厂工人的要求,海军将厂内建造中的CV-16更名为列星顿号,以示纪念;而卡伯特则改为命名CV-28。此后美军所有沉没的航空母舰舰名,均由新建的航空母舰继承。[3]

1942年9月26日,新列星顿号下水,由前任海军助理部长西奥多·罗宾森(Theodore D. Robinson)的夫人掷瓶;罗宾森夫人亦是旧列星顿号的掷瓶者。1943年2月17日,列星顿号服役,随即在波士顿附近试航。4月13日,列星顿号搭载第16航空团(Air Group 16)到切萨皮克湾加勒比海试航,然后返回波士顿作最后检修。[4][5]

7月初,列星顿号离开波士顿,到诺福克海军基地搭载军资,预备前往西太平洋作战。26日,列星顿号与普林斯顿号贝劳森林号一同横越巴拿马运河,然后直接前往珍珠港,在8月9日抵达,随即进行严密训练。[4]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

马绍尔群岛战事

编辑
 
1943年2月17日,列星顿号在波士顿正式服役。当日波士顿天气寒冷,港口漂满浮冰,列星顿号的飞行甲板亦铺上阵阵白雪。此时列星顿号仍然没有弹射器,前部甲板亦只预留了一条弹射器坑道,防空炮亦未安装完成。

1943年9月11日,列星顿号离开珍珠港,并担任第15特遣舰队(Task Force 15)的第五分队(Task Group 15.5)旗舰,同行舰有普林斯顿号及贝劳森林号;分队由鲍奈(Charles A. Pownall)少将指挥。不久前艾塞克斯号约克镇号独立号空袭了南鸟岛;而列星顿号等则前往空袭塔拉瓦环礁马金岛,摧毁地面9架飞机,并杀伤多名日军士兵。列星顿号亦派飞机仔细拍摄塔拉瓦各处据点,以供美军日后进攻所用。[4][6]

9月29日,列星顿号编入蒙哥马利(Alfred E. Montgomery)少将指挥的第14特遣舰队(Task Force 14),同行舰有旗舰艾塞克斯号、约克镇号、独立号、贝劳森林号及科本斯号。六艘航空母舰在当日离开珍珠港,前往攻击威克岛。10月5日及6日,舰队派出六波飞机攻击威克岛,出击数达738架次。空袭后日军杀害岛上98名美国俘虏;舰队则于11日返回珍珠港休整。[4][6]

塔拉瓦及马金岛

编辑

此时美军正预备登陆吉尔伯特群岛。海军为此编组了第52及53特遣舰队(Task Force 52 and 53),前者由珍珠港出发,登陆北面的马金岛(Makin);后者则由新赫布里底群岛桑托岛出发,登陆南面的塔拉瓦环礁;同时,海军亦将第50特遣舰队(Task Force 50)编为快速航母特遣舰队,以支援陆战队登陆两岛;舰队又再分成四支分队,而列星顿号编入鲍奈指挥的第一分队,同行舰有旗舰约克镇号及科本斯号,负责夺取制空权。[7]

11月初,列星顿号等离开珍珠港,并在19日空袭贾卢伊特环礁米利环礁。20日陆战队分别登陆塔拉瓦登陆马金岛英语Battle of Makin;列星顿号的第一分队有效拦截从马绍尔群岛而来的日军飞机,使之在接著三日均无法飞抵马金岛。23日及24日,美军分别占领塔拉瓦及马金岛,但期间遭到顽抗;[8]陆战队共有980人阵亡;[9]而海军的护航航空母舰利斯康湾号(USS Liscome Bay, CVE-56)则被潜艇击沉,导致687人死亡;岛上近5,000名日军及韩国劳工只有146人生还。由于死伤惨重,登陆塔拉瓦在美国一度引起舆论争议。

战斗结束后,海军重编第50特遣舰队;列星顿号仍留在鲍奈指挥的第一分队,同行舰有旗舰约克镇号及科本斯号;而第三分队则由蒙哥马利指挥,有旗舰艾塞克斯号、企业号及贝劳森林号。[10]两支分队被派往空袭瓜加林环礁

瓜加林与遇袭

编辑
 
1943年11月,列星顿号参与吉尔伯特群岛战事,一架飞机正在降落:后方亦有数架飞机预备降落。

12月1日,第一分队与第三分队在海上会合,然后绕道前往瓜加林。4日早上,舰队派机队空袭瓜加林,但被日军发现,并派战机拦截,双方爆发空战。列星顿号及艾塞克斯号的轰炸机队试图轰炸机场及礁湖内的军舰,但因情报失准,效果不彰;两舰的41架SBD及36架TBF,只击伤五十铃号朝风丸;F6F则摧毁地面16架战斗机及3架轰炸机;[11]另一方面,企业号与约克镇号集中攻击环礁南端的军港,击沉三艘补给舰,并击伤长良号,摧毁18架水上飞机。整场空袭,美军只损失五架飞机。[12]

空袭后鲍奈取消第二波攻击,撤出瓜加林海域。[12]10时至11时,列星顿号等舰开始收回飞机;正午约克镇号则派29架飞机攻击沃特杰环礁,以削弱日军空中力量,减低航母受袭风险;仅四分钟后,日军15架九七式轰炸机由海平面低飞而至,避开雷达侦测,并分别以鱼雷攻击列星顿号及约克镇号,但无一命中,攻击的飞机则多半被美军击落。下午3时约克镇号回收攻击机队,舰队加速撤离,以避免日机夜袭;然而海面大浪,延缓舰队速度,至傍晚舰队仍未离开日军轰炸机的作战半径。[13]入黑后日机开始在舰队上空盘旋,并断续攻击舰队。晚上11时32分,列星顿号的右舷舰艉被一枚鱼雷击中,摧毁一个螺旋桨;并将舵机卡死向左。20分钟后列星顿号修复舵机,并以21节速度撤退;攻击造成九人死亡,32人受伤。[14]5日东京玫瑰在电台宣告日军已击沉列星顿号;而美军舰队在6日于外海补油,到9日返抵珍珠港休整。[15]11日至16日,列星顿号进入珍珠港干船坞稍作维修,于17日前往华盛顿州布雷默顿普吉湾海军基地作全面维修,在22日抵达。[16][5]

帛琉

编辑

1944年2月13日,列星顿号完成维修,稍后到近海试航。20日,列星顿号离开普吉湾,在24日抵达阿拉米达,并搭载第19航空团、2,500名乘客及军用物资,然后前往珍珠港。28日列星顿号抵达珍珠港,并卸载军资及航空团;而第16航空团则重返列星顿号服役。3月3日,列星顿号离开珍珠港,并在8日抵达马久罗[16][5]

此时尼米兹命第五舰队先空袭帛琉,以预备将来收服马里亚纳群岛[17]但舰队仍在马久罗等待会合。为善用时间,密兹契少将命列星顿号在18日再次空袭米利环礁,于20日返抵马久罗。[16]21日,密兹契晋升为中将。

3月22日,密兹契指挥的第58特遣舰队(Task Force 58,第五舰队下的快速航空母舰舰队)终于离港出征。密兹契本人将舰队旗舰设于列星顿号;而列星顿号则编入第三分队,同行舰有分队旗舰约克镇号、普林斯顿号及兰利号[18]舰队绕道行驶,以避开日军侦察,在4月1日展开攻击;然而25日及26日,特鲁克的日军侦察机仍发现了舰队,迫使斯普鲁恩斯上将提前攻击至3月30日。[19]28日晚,日军派鱼雷轰炸机夜袭,被悉数击退。[20]30至31日,舰队空袭帛琉港口,击落多架日军战机,并击沉若竹号;又于31日下午轰炸雅浦岛。列星顿号、大黄蜂号碉堡山号于当日亦派TBF到帛琉设置水雷。[21]4月1日,舰队改为空袭沃莱艾岛(Woleai),[18]于6日返抵马久罗。[22]

荷兰地亚

编辑
 
1944年2月16日,列星顿号正在普吉湾海军基地。两个多月前,列星顿号被日军鱼雷击中受创,要返国修理,维修刚好在三日前完成。注意右舷加建的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炮座。

4月13日,舰队离开马久罗,前往空袭荷兰地亚,以削弱当地的日军空军。[23]21日至24日,列星顿号等三支分队空袭荷兰地亚各处的机场,但日军的飞机早被美国陆军航空军P-38B-24于30日摧毁,舰队几乎没有遭遇抵抗,只有零星的日军侦察机由梭隆县起飞,并悉数击落。[24]

由于缺乏攻击目标,舰队在返回马久罗前,于29至30日顺道攻击特鲁克。[25]不过特鲁克在2月遭美军大举空袭后,已几近荒废,只有少量船只在港口;[26]29日早上及30日傍晚,列星顿号两次遭俯冲轰炸机投弹攻击,但炸弹均未有命中,在舰侧落水爆炸。[27]稍后舰队分别派战舰及巡洋舰炮轰波纳佩萨塔万环礁;列星顿号的第三分队前往珍珠港,在5月4日返抵马久罗,并在稍后于近海训练。[28][5]

马里亚纳群岛

编辑

此时美军正筹划进攻菲律宾;美国陆军航空军分别于6月3日及9日空袭帛琉沃莱艾岛(Woleai)及雅浦岛。6日第58特遣舰队前往空袭马里亚纳群岛,以削弱日军空中力量;列星顿号仍留在第三分队,并任舰队旗舰;而分队则由小李维(Jown W. Reeves, Jr.)少将指挥,有分队旗舰企业号、普林斯顿号及圣哈辛托号[29]11日四支分队空袭了关岛天宁岛塞班岛;12日克拉克的第一分队调往空袭关岛,而列星顿号等三支分队则继续轰炸天宁岛与塞班岛。[30]13日各分队继续轰炸诸岛,为即将登陆美军清场。14日晚第一分队及第四分队往空袭小笠原群岛[31]而列星顿号等继续攻击塞班岛。当日傍晚,列星顿号遭到八架鱼雷轰炸机攻击。列星顿号以防空炮击落五架,但仍有两架飞机成功空投鱼雷。两枚鱼雷仅仅在舰体两边不远擦过;而一架轰炸机被击毁后更几乎撞入飞行甲板。[27]15日美军陆战队开始登陆塞班岛

菲律宾海海战

编辑
 
1944年6月19日,菲律宾海海战期间,一架F6F正在列星顿号降落;舰岛上的40毫米高射炮炮手正在观看。飞行甲板右舷(图片左面)可见防空机炮的炮座,上面站满防空炮手。

美军登陆塞班岛之际,小泽治三郎正执行豊田副武阿号作战计画,试图与美军舰队决战,以扭转劣势;而斯普鲁恩斯则一直在搜索小泽舰队。18日斯普鲁恩斯发现日本舰队离开菲律宾,前来支援马里亚纳,即时预备迎击日本舰队,并召回北上小笠原群岛的两支分队。四支分队在当日正午于塞班岛以西海域会合,并开始搜索日军的第一机动舰队[32][33] 6月18日下午,日军侦察机发现美军第58特遣舰队。小泽治三郎欲善用日机较远的续航距离,命舰队避开美军攻击范围,留待19日与关岛的日机一举进攻;而此时斯普鲁恩斯仍未得悉日军舰队确实位置。密兹契于半夜提议舰队向西前进,使航空母舰可赶及在19日早上进入作战半径,派飞机攻击日军舰队,但斯普鲁恩斯以掩护塞班岛登陆部队为先,命舰队于晚上继续向东撤,待日出后才再向西推进,以免遭遇日军埋伏。日出前,日军侦察机多次发现美军舰队,但美军仍未掌握日军动向。[34]次日菲律宾海海战爆发。

19日早上5时30分,蒙特利号一架F6F发现两架日机,并击落一架,海战正式展开。[35]6时30分,贝劳森林号在关岛发现日机,稍后舰队派飞机空袭当地,并歼灭关岛机场的日机。[36]7时30分,日军侦察机发现部分第四分队舰只,但后续侦察机被艾塞克斯号及兰利号等击落。小泽稍后在8时30分、56分、10时及11时派出四波攻击,每波攻击的出击架次分别为69架、128架、47架及82架(大凤号翔鹤号均于早上出击后被潜艇攻击,下午沉没)。[37]

第一波攻击由西面直指美军舰队,于10时被李中将的战舰雷达发现;23分舰队开始派战机拦截。此时日机离舰队只有72英里(116千米),但却因浪费过多时间重整阵形,令美军战机得以及时爬升拦截。[37]列星顿号、企业号、艾塞克斯号、碉堡山号、科本斯号及普林斯顿号等战机出动拦截,驱逐大半来犯日机;[38]最终日军只有一架轰炸机成功突围,在49分投弹命中南达科他号;这也是整场海战中日军仅有的一次直接命中;而第一波攻击日机只有27架成功返航。[39]此段时间,列星顿号曾派飞机轰炸关岛机场,但未有发现任何飞机,只好在机场高空巡逻[40]

日军第二波攻击在11时7分为美军雷达所发现;半小时后艾塞克斯号的F6F率先迎击,而列星顿号等其他航舰的F6F则在稍后加入。正午六架彗星式轰炸机成功突破拦截网,并轻伤碉堡山号及胡蜂号。最终美军击落最少70架飞机;而日机只有31架飞机成功返航。[41]

第三波攻击由北面进攻,在下午近1时为美军发现。此次美军战机未能有效拦截,只击落七架飞机;几架轰炸机更突破防守,向艾塞克斯号投弹,但无一命中。[42]此时列星顿号的一架SBD轰炸机在关岛脱队飞行,发现机场已泊有近30架日机,但轰炸机的穿甲弹无法有效攻击机场。第二分队指挥蒙哥马利随即命碉堡山号的飞机前往协助;艾塞克斯号的部分机队亦在稍后加入攻击。[40]

第四波攻击于下午2时由南面进攻,33架往北攻击美舰,另外49架则留在关岛西南海面索敌;此时美军战机正降落补油,拦截再次失效,部分日军轰炸机得以切入美军舰队;稍后日机先后投弹轰炸碉堡山号及胡蜂号,仍无一命中。23分艾塞克斯号、科本斯号及大黄蜂号的飞机前往攻击关岛,并追击降落该处的日机,击落30架;成功降落的19架日机亦受重伤,最终只有九架飞机可继续使用。[43]整日战斗,日军损失接近315架飞机,其一面倒之战况,使美军戏称当日战斗为“马里亚纳射火鸡大赛”。[注 1]

6月20日,第四分队被派往攻击关岛一带的日军据点,而列星顿号等另外三支分队,则往西追击日军舰队。下午3时40分,企业号的侦察机发现小泽的舰队。虽然无线电讯号不清,密兹契仍即时命舰队预备派出机队攻击,冒险在入黑后收回飞机。[44]57分,密兹契终于接收到完整的侦察报告,并在4时5分确认日军舰队位置,下令舰队派飞机前往攻击。[45]21分,列星顿号等航空母舰(除普林斯顿号外)派出216架飞机升空。[46]小泽勉强派出75架飞机迎战,同时抛弃油船,加速撤退,并准许各舰单独机动回避。[47]稍后胡蜂号率先攻击落后的油船,并击沉两艘;列星顿号的机队误报击沉飞鹰号隼鹰号,并击伤龙凤号,但实际上龙凤号未有受损,而隼鹰号亦没有沉没;飞鹰号被贝劳森林号及约克镇号的机队以鱼雷击沉;企业号尝试攻击长门号最上号,无一命中;瑞鹤号则先后被企业号、约克镇号及圣哈辛托号攻击受损,一度下令弃船,但舰体实际损伤不大,且损管得宜,弃船命令不久后便取消;碉堡山号、蒙特利号及卡伯特号的机队略过刚被胡蜂号攻击的油船,继续往西索敌,最终轻伤千代田号榛名号[48]海战结束后,日军第一机动舰队只剩下35架飞机可用。[49]

此时美军飞机开始返航,并在晚上8时45分开始降落。密兹契下令军舰开启所有照明,并命驱逐舰向天发射信号弹;而航空母舰则以探射灯引导飞机降落。[50]不过美军飞机此时燃油短缺,争先降落,秩序大乱;部分飞机亦误判驱逐舰灯号为航空母舰,几乎相撞 。[51]混乱到近11时终于结束,美军单在降落就损失了80架飞机,而战损只有20架。[52]

20日舰队继续搜索落水的机师,并预备向西追击。凌晨碉堡山号及企业号先派夜间侦察机索敌;日出后各舰再派后续侦察机。[53]此时小泽舰队早已远去,已超出美军航母的作战距离,且密兹契仍忙于搜索机师;但斯普鲁恩斯仍希望舰队可追击受创的日军舰只,故命李的战舰先行前往追击,并临时调碉堡山号及胡蜂号掩护战舰,其他舰只则在稍后跟上。[54]最终美军仍未有发现,加上驱逐舰燃油短缺,舰队在晚上开始撤退,并在22日于海上补油,于23日返回支援塞班岛。[55]稍后列星顿号的第三分队空袭了帛琉及帕甘岛等地;克拉克的第一分队则再往空袭小笠原群岛,于27日返抵埃尼威托克[56]7月3日,密兹契亲自带飞机攻击塞班岛;而4日第四分队则返回埃尼威托克。7日列星顿号亦前往埃尼威托克休整,在9日抵达;[5]同日美军占领塞班岛;第16航空团亦在此时离开列星顿号,由第19航空团接替。[57]

7月14日,列星顿号的第三分队离开埃尼威托克,与第四分队前往马里亚纳,轰炸关岛与天宁岛的日军据点,协助美军登陆两地。21日及24日美军分别登陆关岛北部及天宁岛,并于8月10日及2日占据两岛;而列星顿号则在8月4日北上,攻击硫磺岛,在10日返抵埃尼威托克。[58]

菲律宾

编辑
 
1944年11月,列星顿号被日军飞机攻击。相中背景可见列星顿号向左急转留下的航迹;以及防空炮手发射的密集火网。虽然相片未有确实的拍摄日期,但列星顿号在11月5日曾遭自杀飞机击中,在抢修后继续执勤。

8月24日,列星顿号离港,前往空袭帛琉,预备支援美军登陆。26日,海尔赛接替斯普鲁恩斯,指挥美军舰队。由于海尔赛为第三舰队司令,故快速航空母舰编队亦更名为第38特遣舰队(TF 38)。此时列星顿号被编入薛曼(Frederick C. Sherman)少将的第三分队(Task Group 38.3),照旧担任特遣舰队旗舰,同行舰有分队旗舰艾塞克斯号、兰利号及普林斯顿号。[59]薛曼曾在珊瑚海海战时指挥旧列星顿号。

列星顿号于9月6日至8日轰炸了帛琉;再于9日至14日往返攻击宿雾外海、中菲律宾与棉兰老岛等地。1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帛琉,列星顿号于当日在外海补油,并巡弋至18日。21日至24日,列星顿号改为空袭吕宋,摧毁多架战机,并攻击了日军补给舰;而美军则于23日占领无人防守的乌利西环礁(Ulithi Atoll)。25日列星顿号前往帛琉港补给,于27日抵达;其时美军尚未占领帛琉,舰队仅在日间补给,于晚间出海,以免被日军夜袭。[58][5]

台湾空战

编辑

10月1日,列星顿号前往乌利西休整;但在两日后,当地受台风吹袭,列星顿号只好出海避风,在4日再入港下锚。7日列星顿号离港,于外海与另外三支分队会合,前往空袭冲绳岛。10日舰队大举攻击冲绳,出击架次高达1,396架,重创冲绳港口。此时豊田副武估计美军将空袭台湾,命在台的福留繁预备迎战;此时日军驻台战机约有230架。[60]

一如日军所料,12日美军舰队往南空袭台湾。海尔赛派第一分队空袭台湾南部;第二分队空袭台湾北部;列星顿号的第三分队空袭台湾中部;第四分队则集中攻击高雄。清晨各舰派战机作第一波攻击;福留繁则派战机拦截,同时派轰炸机攻击美军航母,台湾空战爆发。美军在空战明显占优,第一波攻击后,日军只剩下60架战机可用;第二波攻击后更全被摧毁,没有战机可迎战第三波攻击;福留繁的指挥部亦在空袭后夷为平地。傍晚日军鱼雷机发现美军舰队,陆续展开攻击,但无一成功,更损失42架。美军当日出击数达1,378架次,只损失48架飞机。[61]

13日舰队再次空袭台湾,出击数下降至974架。傍晚美舰队被日军攻击;富兰克林号轻微受损,无人伤亡;而坎培拉号则被鱼雷重创,要由拖船协助离开战场。14日舰队派146架战机及100架轰炸机再次攻击台湾,顺道掩护坎培拉号撤退;陆军航空军则在中国大陆派109架B-29轰炸高雄。当晚日军鱼雷机再次夜袭,侯斯顿号被鱼雷重创,一度下令弃船;由于两艘受创巡洋舰离台湾及先岛群岛仅90英里(140千米),海尔赛于15日命三艘巡洋舰及八艘驱逐舰组成拯救小队,协助两舰拖行;又派科本斯号及卡伯特号作空中支援。舰队则缓缓向西南撤走。[62]

15日第四分队往空袭吕宋;日军则于当日及16日再次空袭拯救小队;侯斯顿号于16日再被一枚鱼雷击中,入水超过6,300吨,舰长一度决定弃船,但同行驱逐舰决定继续拖行。此时东京电台称美军第三舰队已受重创。海尔赛得悉后,认为日军误判拯救小队为第三舰队,索性顺水推舟,以拯救小队作饵,引诱日军攻击;而艾塞克斯号的第三分队则掩护小队以北,伏击由日本以来的飞机。16日早上,日军命那智号足柄号等由濑户内海出发,往南追击,却在冲绳外海被碉堡山号两架飞机攻击。此时福留繁得悉美军航空母舰未有受损,命巡洋舰队即时撤退。美军埋伏虽然失败,两艘重创军舰仍得而撤走,在27日终于抵达乌利西。[63]

17日列星顿号往南行驶,以支援美军重夺菲律宾;[5]而小泽治三郎则命舰队阻止美军登陆,并以自身航空母舰为饵,引开美军舰队,由栗田健男第二舰队到雷伊泰攻击美军登陆部队;稍后因此引发雷伊泰湾海战。美军在20日开始登陆独鲁万市,而麦克阿瑟则在当日下午登上滩头,宣告自己重返菲律宾。

雷伊泰湾海战

编辑
 
1944年12月8日,参与二战的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正在乌利西休整,组成著名的“杀手阵列”。由前景数起为胡蜂号、约克镇号、大黄蜂号、汉考克号及提康德罗加号。“蓝色幽灵”列星顿号因涂上海军蓝迷彩,几乎隐没在阵列的后方(相片左面)。

10月21日,列星顿号派战机空袭民都洛的日军机场。[5]23日,美军潜艇发现日军舰队,并击沉爱宕号摩耶号,重创高雄号。此时海战近在眉睫,但美军未有投入全部航空母舰;第一分队在22日前往乌利西补给,要到24日才调返菲律宾。[64]列星顿号的第三分队在波利略岛(Polillo Islands)以东巡航;第二分队在圣贝纳迪诺海峡(San Benardino Strait)以东;第四分队则在雷伊泰湾东面海域。[65]

24日早上,美军三支航空母舰分队继续索敌。8时12分,无畏号一架侦察机发现栗田健男的中央舰队,包括大和号及武藏号等舰,正进入锡布延海;仅15分钟后,海尔赛越过密兹契的航舰指挥权,命各分队即时派飞机攻击日舰(第二分队最接近日本舰队,第三及第四分队分别在其北面及南面),同时将第一分队调返菲律宾。[65]

此时大西泷治郎派出近60架飞机,由菲律宾飞往空袭第三分队,为艾塞克斯号雷达发现;日机先遭遇艾塞克斯号的飞机拦截,而普林斯顿号的战争紧随其后,日军机团最终溃散。然而,一架日军彗星式轰炸机成功避过攻击,并在厚云下埋伏待机;9时38分,该机从云团飞出,突袭第三分队,并投弹攻击普林斯顿号,使之爆炸焚烧;大火迅即波及舰上汽油,并引爆舱内六架TBF的鱼雷。袭击半小时后(10时10分),普林斯顿号的舰长下令弃船,仅留下灭火队在舰上。此时小泽治三郎从航空母舰派飞机作第二波攻击,于正午12时12分抵达;列星顿号、艾塞克斯号及兰利号先后派F6F拦截;虽然有六至八架彗星成功突破投弹,不过无一命中。[66]普林斯顿号最终因受损严重,由美军以鱼雷自沉,于傍晚5时50分沉没(讽刺的是,美军首六发鱼雷毫无作用,更有两枚调头,几乎击中发射鱼雷的驱逐舰)。[67]

日军派出第二波攻击之际,列星顿号及艾塞克斯号于10时50分派少量轰炸机到锡布延海,攻击日军舰队。无畏号及卡伯特号的第二分队,分别于10时26分、12时45分及下午3时50分发动三波攻击;列星顿号及艾塞克斯号的机队于下午1时30分轰炸日舰;第四分队则于2时15分作最后攻击。当日美军共出动259架次飞机攻击中央舰队,并击沉武藏号,击伤大和号、长门号及妙高号。[68]

栗田的中央舰队在下午撤退,先避开美军攻击,稍后再尝试进入雷伊泰湾。这使西村祥治的南方舰队独自进入雷伊泰湾,并在25日于苏里高海峡遭美军战舰伏击惨败;[69]而列星顿号的第三分队忙于救援普林斯顿号及攻击中央舰队,故此未有发现小泽的北方舰队。最终小泽由第四分队的侦察机,于24日下午3时40分及4时40分发现。[70]

24日晚上10时,海尔赛召集北面三支航空母舰分队,以及李驻守于圣贝纳迪诺海峡的战舰北上,追击北方舰队的日军航空母舰。各分队于11时45分会合,海尔赛则将航空母舰队交由密兹契指挥;而前往乌利西的第一分队则在加速赶回菲律宾。至此小泽的诱敌计画成功,粟田的中央舰队在毫无抵抗下驶入雷伊泰湾。[71]

25日凌晨,美军侦察机发现小泽舰队大约位置;清晨密兹契命列星顿号先派侦察机前往索敌,并在发现日舰前命航空母舰派飞机升空,以争取时间。7时10分侦察机发现日舰,第三分队已升空的轰炸机率先攻击。小泽虽早在7时便发现美机,但因舰载机折损过多,最终只能派出15架战机防守。为使诱敌成功,小泽命瑞凤号离队吸引美军攻击。8时美军第一波空袭抵达;列星顿号及艾塞克斯号的鱼雷轰炸机开始攻击瑞凤号,但无一命中;无畏号的轰炸机则先后命中瑞凤号及千岁号,击沉后者;圣哈辛托号(或无畏号)的鱼雷轰炸机亦命中旗舰瑞鹤号,迫使小泽将指挥转移至大淀号秋月号亦在稍后被击沉。[72]

8时22分,金凯德中将的第七舰队被粟田的中央舰队攻击,以明码向海尔赛求救;但海尔赛未有调动北上的舰队,只命第一分队加紧前往菲律宾;[73]10时尼米兹在珍珠港发电报给海尔赛,询问第三舰队何在,却因解密问题而激怒海尔赛;要到11时15分海尔赛才命第二分队及李的战舰南下。此时两分队最快要到26日半夜才可抵达圣贝纳迪诺海峡,且分队必须在中途补油方可继续前进,不可能追上粟田舰队;[74]舰队其他航空母舰则继续攻击小泽。美军第二波空袭在9时45分开始,重创千代田号,并击伤其他舰只;下午1时10分美军第三波空袭抵达,列星顿号集中攻击瑞鹤号、而艾塞克斯号则集中攻击瑞凤号;前者逐渐失速倾侧,而后者中弹后加速逃离;第四分队近两波各40架轰炸机紧随其后,并先后追击瑞凤号,终于将之重创;而瑞鹤号则在2时14分沉没。45分美军第四波攻击抵达;由于伊势号的防空火力密集,且中瀬溯大佐指挥得宜,回避了美军所有攻击,美军仅击沉了重创的瑞凤号。下午5时10分,美军最后一波攻击抵达,再次攻击伊势号;中瀬溯再次回避,使美军34次投弹,均无一命中;富兰克林号发现日向号后亦发动攻击,同样无一命中。[72]此时航空母舰预备撤退,由巡洋舰追击日军舰队;下午千代田号及初月号,分别于4时25分及11时被美军炮火击沉。[75]海战于当日结束。整日美军航空母舰出击数达527架次(201架为战机),但多波空袭仅击沉了三艘航空母舰及一艘驱逐舰。[72]

26日舰队望南前往菲律宾。27日列星顿号空袭马尼拉湾的日军补给舰队;而艾塞克斯号击沉了藤波号[76]次日列星顿号的第三分队与第一分队前往乌利西休整,分别在30日及29日抵达;[5]提康德罗加号于30日加入第三分队;而麦凯恩中将则于同日接替密兹契,指挥快速航空母舰。[77]

雷伊泰岛、吕宋与自杀飞机攻击

编辑

11月2日,列星顿号的第三分队与第一分队离开乌利西,前往雷伊泰,以进一步削弱日军空中力量,并接替受神风特攻队重创的第四分队。[78]次日第三分队被日军潜艇攻击,雷诺号重创,被迫折返乌利西;列星顿号等未有损伤,继续前往菲律宾,在5日在波利略外海与第二分队会合。[79]

三支分队会合后,分别攻击仁牙因湾、北锡布延海及马尼拉湾三地的日军机场及补给舰只,并击沉了那智号,摧毁地面多架飞机。下午1时30分,四架零式战斗机避过美军拦截,并攻击列星顿号;三架零式被防空炮击毁,但第四架零式成功由右舷撞入舰岛,造成50死132人受伤,并引发小火。麦凯恩被迫将旗舰转至胡蜂号;而列星顿号在20分钟后扑灭小火;并继续作战。6日舰队再次空袭三地,在傍晚到外海补油;列星顿号则转到第二分队,预备返回乌利西休整修理,并由第四分队接替。[80]8日列星顿号及第二分队前往乌利西,在9日抵达,随即进行修理,直至19日。[77]22日第19航空团启程返国,由企业号的第20航空团接替。[5]

12月1日,列星顿号的第二分队与第一分队一同离港,前往支援盟军登陆民都洛,但不久海尔赛接到麦克阿瑟的讯息,将登陆延迟到15日,舰队即时返回乌利西;列星顿号与圣哈辛托号则临时组成第五分队,在乌利西近海训练,在8日才进入乌利西停泊。[5]

12月11日,列星顿号离开乌利西,前往吕宋。此时舰队再次重编,列星顿号担任波根指挥的第二分队旗舰,同行舰有汉考克号(任麦凯恩的舰队旗舰)、大黄蜂号及卡伯特号。[81]12日至16日,舰队集中派战机封锁日军机场,保护美军登陆舰免受攻击。日军升空的飞机多被拦截及击落。[82]

海尔赛台风

编辑

17日舰队在外海补油,但海面刮起强风,海面波涛汹涌,令舰队作业困难,无法补油。恶劣天气由舰队以东的热带扰动所致;该热带扰动在乌利西以北形成,向西北偏西移动,并快速增强,亦即后来的台风眼镜蛇。由于海浪走向与冬季的东北风一致,海尔赛并未察觉台风迫近。[83]

18日海面风浪加剧,但舰队的天气预报仍然错误,且气压于日出前一直稳定,海面继续吹北风,故海尔赛命舰队再次补油。此时风浪开始使舰只脱队;各舰汇报的天气资料迥异,又造成混乱。上午10时,气压开始急降,风向同时呈逆时针,海面翻起巨浪;胡蜂号的雷达甚至拍到风眼,台风显然就在附近。海尔赛即时命舰队往西南回避;然而脱队及较慢军舰已无法脱离,甚至有驱逐舰通过风眼。最终美军三艘驱逐舰沉没;蒙特利号及科本斯号机库起火,前者更要撤返珍珠港维修;相对之下,列星顿号等大型舰只损伤轻微,仅入水过多。[84]

傍晚4时,舰队终于驶出风暴。6时天气转为明朗,舰队开始搜救落海官兵。其时海尔赛尚未得悉有驱逐舰沉没,直到次日凌晨方得知三艘驱逐舰失去联络。搜救后舰队撤返乌利西,于24日抵达。[85]28日尼米兹批准舰队在美军登陆仁牙因湾后,进入南海。

12月30日,舰队离开乌利西,并先后于1945年1月3日及4日空袭台湾及吕宋的日军机场,却因天气恶劣,效果不彰。7日舰队集中攻击吕宋,再受恶劣天气阻碍。9日美军开始登陆仁牙因湾,几乎没有遭遇抵抗;而舰队则往北空袭台湾及琉球群岛,但恶劣天气仍旧困扰舰队,无法有效攻击。[86]

南中国海

编辑
 
1945年1月25日,一艘驱逐舰正靠近列星顿号,预备补给。列星顿号等在1月空袭了金兰湾及冲绳等地,现正返回乌利西休整,并在次日抵达。

1月10日,列星顿号等快速航空母舰穿过巴斯海峡,前往空袭法属印度支那的日军补给。海尔赛认为伊势号日向号及部分日军战舰,在雷伊泰湾海战后撤到越南,故先攻击金兰湾[87][88][89]

12日舰队抵达越南外海。凌晨3时30分,第五分队的夜战航空母舰先派飞机侦察。早上6时40分,战舰及巡洋舰等往炮轰金兰湾的战舰。到7时30分,第一、二及三分队的航空母舰开始派飞机空袭。[90]整日舰队出击数达1,465架次,部分飞机更沿海岸搜索目标轰炸,攻击范围遍布越南南部。第三分队空袭了归仁西贡,并击沉了香椎号、两艘护航驱逐舰、九艘满载的运输舰及一艘油船;被日军俘虏的法国巡洋舰拉莫特-皮凯号(La Motte-Piquet)亦在金兰湾被击沉。最终美军共击沉45艘日军军舰及商船,并摧毁多艘油船。由于港内没有日军战舰,美军的炮舰在早上8时已经撤返。晚间舰队撤往东面补油,并回避台风。海面大浪使舰队到14日才完成补油。[91]

15日上午舰队空袭了高雄及左营港,并击沉了旗风号松号。低能见度使空袭成效欠佳。[92]下午舰队再次西进,并于16日空袭了香港广州海南。恶劣天气及密集防空火炮虽令空袭多有阻滞,但美军仍击沉多艘运输舰。17日东北季候风加强,迫使舰队撤回吕宋西面海域补油,然后再次空袭台湾。[93]

21日早上,舰队开始派飞机攻击台湾各地机场及海港。中午日军的自杀飞机发现美军第三分队,随即展开攻击,先后击伤兰利号及提康德罗加号;第二分队亦遇袭,未有受损;[94]汉考克号于同日因飞机降落意外而爆炸起火,但损毁不大。傍晚提康德罗加号撤返乌利西,而胡蜂号等则往北航行,预备空袭冲绳岛硫磺岛

22日,舰队空袭了冲绳,并作详细摄影侦察,搜集情报,以作日后登陆之用。晚上舰队撤走,于26日返抵乌利西休整修理。[95]同日斯普鲁恩斯接替海尔赛指挥美军舰队,编制上改为第五舰队,而快速航空母舰编队亦再次易名,为第58特遣舰队(Task Force 58),由密兹契指挥。[96]

硫磺岛及日本本土

编辑
 
二次大战后,不少艾塞克斯级成为多馀军舰,成为所谓的封存舰队(Mothball Fleet)。由前景数起为艾塞克斯号、提康德罗加号、约克镇号、列星顿号、碉堡山号及好人理查号。摄于1948年4月23日布雷默顿普吉湾。

2月10日,第五舰队鱼贯离开乌利西,前往空袭日本本土。列星顿号编入戴维森(Ralph E. Davison)指挥的第二分队,并担任旗舰,同行舰有汉考克号及圣哈辛托号。[97]舰队先往东北,于12日在天宁岛与陆战队作演习,然后加速往北前进,准备空袭东京[89]

2月16日,舰队先派五波战机,扫荡东京湾一带的机场。第三分队的战机率先抵达东京上空,又攻击了港口设施;而第二分队虽遭遇近百架日机拦截,但击落近40架。[98]中午密兹契派轰炸机空袭东京大田区等地的工厂;傍晚则派夜间战斗机攻击机场。17日舰队前往硫磺岛,预备支援即将登陆的美军。第四分队于当日攻击了父岛及母岛;第二及第三分队则到硫磺岛以西,将直接支援抢滩的陆战队;其他分队则往南补油。[99]18日列星顿号等舰再次空袭父岛,然后待命;美军战舰则连日炮击岸上设施。[89]

2月19日,美国陆战队开始登陆硫磺岛,硫磺岛战役爆发。列星顿号等主要为舰队及登陆部队防空,偶尔亦轰炸舰炮不可及之日军据点。由于舰载机的凝固汽油弹大多未有爆炸,故效果不佳。日机整日断续侵扰舰队,但多次攻击均告失败。[100]21日两支分队空袭父岛及母岛;而第五分队则加入日间战斗,支援滩头部队。萨拉托加号甫进入执勤海域,即遇袭受创,被迫撤返美国维修,自此未再参与战斗;俾斯麦海号更被自杀飞机击沉,企业号因此要独自担任夜战航空母舰,并连续174小时派出及回收飞机,直至3月2日。23日舰队到外海补给,然后改道北上,再次空袭日本本土。[101]

25日早上,舰队派机队空袭东京,却因天气恶劣,几乎无功而返。下午密兹契中止所有飞行作业,欲改于次日空袭名古屋,然而海面天气进一步恶化,翻起大浪,使舰队无法及时进入攻击范围。26日早上,密兹契取消攻击,命舰队于次日补油,然后攻击冲绳岛;第四分队则在补油后到乌利西休整。3月1日,列星顿号等空袭冲绳岛,并作详细摄影侦察。当晚舰队撤回乌利西休整,于4日抵达。[102]

此时舰队预备支援冲绳战役,但列星顿号未再参战,而是预备返国维修。7日列星顿号搭载13名战俘、114名伤员及660名乘客,并与科本斯号同行,先前往埃尼威托克,在11日抵达,并等待护航舰只。13日列星顿号两舰前往珍珠港,并沿途搜索海面有否美军的救生筏,以备搜救。17日列星顿号抵达珍珠港,并再搭载多两名军官、九名战俘及138名伤员,在20日前往普吉湾。27日列星顿号抵达普吉湾,并在4月3日进入干船坞维修。[89]

冲绳岛、神风自杀飞机与日本投降

编辑
 
1955年9月,列星顿号离开普吉湾,到近海试航。不久前列星顿号完成了SCB-27C及SCB-125改建,装设斜角飞行甲板及封闭舰艏。此时列星顿号仍未装设弹射器,将在试航后补建。后方的两艘航空母舰分别为中途岛号(中央)及珊瑚海号(后方)。

5月6日,列星顿号维修完毕,在普吉湾近海试航。22日,列星顿号前往阿拉米达,在24日抵达,并搭载额外飞机及乘客。27日海尔赛与麦凯恩再次接替斯普鲁恩斯及密兹契,分别指挥美军舰队及快速航空母舰,舰队再次易名为第三舰队。29日列星顿号前往珍珠港,在6月4日抵达,并卸载各项军资。第94航空团则在此时登舰。13日列星顿号与汉考克号及科本斯号一同离港,在20日顺道空袭威克岛,于26日抵达雷伊泰湾,会合舰队。[89][103]美军于22日基本占据了冲绳岛。

7月1日,第三舰队离港出发,往空袭日本本土。列星顿号编入史伯格(Thomas L. Sprague)少将指挥的第一分队,同行舰有旗舰班宁顿号、汉考克号、贝劳森林号及圣哈辛托号。[104]8日舰队在冲绳外海会合,然后于10日空袭东京。攻击后舰队前往东北,欲于13日攻击本州北部及北海道一带,但因当日天气恶劣延误。

7月14日及15日,天气好转,舰队大举出击,以轰炸B-29攻击距离外的目标;相比冲绳作战,日军的反抗轻微,只有少量飞机有升空作战,且均被击落。舰队空袭了室兰市函馆等地,击沉橘号,并击伤柳号,且击沉或击伤数十艘运输舰及汽车渡轮,阻止日军运煤南下;而美军及英军战舰则在同日炮击沿岸的大型工厂。16日舰队到外海补油,并与英国航空母舰(编入美军第37特遣舰队)会合。17至18日,舰队再次空袭东京湾。首日天气欠佳,空袭几乎无效;次日天气稍为好转,舰队随即出击,并集中攻击长门号;最终长门号为约克镇号重伤,一度认为已经击沉。空袭后舰队前往日本西南,于21日至22日补油。[105]

7月24日、25日及28日,英美航空母舰舰队前往轰炸濑户内海及吴市,集中攻击日军残存军舰,单在24日舰队的出击数便高达1,747架次,并击沉伊势号、日向号、榛名号、利根号、天城号青叶号、大淀号、磐手号出云号;击伤葛城号、龙凤号、海鹰号北上号[106]

7月31日舰队出海回避台风,于8月初在海上补给。此时尼米兹截获情报,指日军正于本州以北集结自杀飞机及部队,欲突破美军防线,降落到马里亚纳的B-29基地,命舰队即时前往攻击;正当舰队航行之际,小男孩原子弹于8月6日在广岛上空爆炸。8日舰队空袭本州北部的机场;同日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9日美军在长崎上空投下胖子原子弹;而舰队则在9日及10日再次空袭本州,摧毁超过251架轰炸机,击伤另外141架,使日军最后反击破灭。11日舰队到外海补油;此时日本开始考虑投降条款。12日舰队回避台风,再于13日至15日空袭东京。15日中午,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投降,舰队即时中止当日的第二波空袭,但继续拦截接近舰队的日机。[107]

8月18日,薛曼临时以列星顿号为旗舰,在20日转到第四分队;而列星顿号则在19日开始派飞机侦察内陆,同时搜索战俘营,并空投食品及药物。27日,海尔赛命部分军舰驶入相模湾停泊,但航空母舰仍留在外海执勤。31日薛曼返回列星顿号。9月1日,列星顿号编入波根指挥的第三分队。[89]

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签署和约,列星顿号在早上先派飞机送薛曼到密苏里号,然后与其他航空母舰派飞机飞越密苏里号示威。下午薛曼返回指挥分队;而列星顿号则在5日离队进入东京湾停泊。次日薛曼将旗舰转到新墨西哥号,而列星顿号则在7日加入波根指挥的第二分队(以班宁顿号为旗舰),继续搜索战俘,于10日返回东京湾休整。[89]

9月15日,列星顿号再在近海巡航,并在稍后到外海训练。21日汉考克号离队前往东京湾;而列星顿号则前往塞班岛,在24日抵达,并更换航空团。当日下午列星顿号前往埃尼威托克,在27日抵达。[89]

10月7日,列星顿号、班宁顿号及贝劳森林号再次前往东京湾,并在13日抵达横须贺休整,并稍作维修。24日列星顿号出任史伯格的第二分队旗舰,到外海作严密训练,于28日返回横须贺。[89]

11月5日,列星顿号与无畏号到近海演习,于9日返回。稍后列星顿号继续在日本近海活动,到12月1日才搭载陆军官兵及军资,预备返国。12月3日,列星顿号离开日本,途经珍珠港,在15日返抵阿拉米达。[89]

战后、退役及改建

编辑

1946年1月至2月,列星顿号留在美国西岸训练。3月19日,列星顿号再次前往珍珠港,在25日抵达,并在稍后作持续训练。5月14日,列星顿号启程返国,于20日返抵圣地牙哥。稍后列星顿号先后到三藩市及阿拉米达卸载人员及武装,然后前往普吉湾,在6月1日抵达,并开始停放。[89]

1947年4月23日,列星顿号退役,并继续在普吉湾封存;1950年6月25日,韩战爆发,列星顿号仍旧封存。1952年10月1日,列星顿号被重编为攻击航母,舷号改为CVA-16,继续封存。[3]

1953年9月1日,列星顿号进入干船坞,进行SCB-27C现代化改建。改建途中,海军又命列星顿号顺道作SCB-125改建,增设斜角飞行甲板及封闭舰艏。1955年8月15日,列星顿号完成改建,在同日重新服役。[3][108]

太平洋舰队

编辑
 
1958年8月16日,列星顿号正在西太平洋巡航。仅八日后,金门炮战爆发,列星顿号即时赶往台湾海峡戒备,并掩护中华民国海军运送物资到金门。

改建后列星顿号到近海试航,在1956年1月进入船厂作最后检修。3月列星顿号改到新母港圣地牙哥,并留在近岸执勤。[109]

5月28日,列星顿号到西太平洋巡航,并先前往日本。稍后列星顿号以横须贺为基地,在日本海及中国东海训练演习,并到访多个西太平洋港口,在12月20日返抵母港圣地牙哥。[108][110]

1957年4月19日,列星顿号再到西太平洋,并再次以横须贺为中途基地,在6月1日抵达。稍后列星顿号在日本海及中国东海训练演习,在10月17日返抵圣地牙哥。稍后列星顿号到普吉湾维修,维修后则留在近岸活动。[108][110]

1958年7月14日,黎巴嫩危机爆发。列星顿号虽即时停止近岸训练,并到三藩市搭载航空团,但未有前往中东,而是到西太平洋戒备,于8月7日抵达台湾海峡。23日,金门炮战爆发,列星顿号开始为中华民国海军提供掩护,协助其补给金门。10月危机开始降温,列星顿号在稍后返回美国,于12月19日返抵圣地牙哥。[108][110]

1959年4月26日,列星顿号再次前往西太平洋。8月老挝内战战事加剧,列星顿号到南中国海警备,并与英国舰队在海上演习。稍后列星顿号途经横须贺,在12月2日返抵圣地牙哥,然后到普吉湾再作维修。[108][110]

鉴于老挝局势不稳,列星顿号分别于1960年10月29日至1961年6月6日,及1961年11月9日至1962年5月12日,再到西太平洋巡航,于南中国海警备。返国后海军命列星顿号预备改建为反潜航母,并到大西洋接替安提顿号,训练考核海军飞行员。[108][110]

1962年7月21日,列星顿号前往美国东岸。由于改建后舰体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列星顿号绕道合恩角,于9月11日抵达纽约海军造船厂[108][110][111]

训练航舰

编辑
 
1989年4月1日,训练航母列星顿号正在墨西哥湾考核海军飞行员;舰上的飞机全部涂上红漆,以示为训练飞机。此时列星顿号已在役38年,并在两年后退役。

1962年10月1日,正在改建的列星顿号被重编为反潜航母,舷号改为CVS-16。同月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其时列星顿号已可出海巡航,但海军并未派列星顿号前往封锁古巴。危机降温后,列星顿号前往墨西哥湾,在12月29日抵达彭萨科拉[110][111]

此后列星顿号开始往返彭萨科拉、梅港、圣体市新奥尔良等地,搭载T-2CTA-4JA-6A-7等训练机,在海上考核训练海军飞行员新兵。由于列星顿号无须长期在海上执勤,海军准许女兵到列星顿号服役。这使列星顿号成为美军第一艘有女兵服役的航空母舰。越战期间,列星顿号加紧训练海军飞行员,并在1967年10月17日录得第200,000次降落次数。[110][111]

1969年1月1日,列星顿号正式重编为训练航母,舷号改为CVT-16;同年6月17日,列星顿号的飞机降落次数增至250,000次;到1972年5月22日,降落次数已达到300,000次;直到越战结束后,列星顿号的训练频率才开始减低。1975年,列星顿号参与拍摄电影中途岛海战,扮演日军及美军双方的航空母舰。1978年7月1日,列星顿号重编为辅助训练航母,舷号改为AVT-16(与飞机运输舰的舷号重复),继续留在墨西哥湾,并偶尔到船厂维修,由其他航空母舰接替训练。[3][111]

虽然列星顿号无法起降F-4F-14F-18EA-6B等海军新式飞机,但仍留在海军服役,直到1980年代末。1987年,列星顿号参与电视剧战争与回忆的拍摄,扮演企业号。1989年10月29日,列星顿号的一架T-2在降落时失控,右机翼撞向舰岛,造成五死15人伤,并引发小火。火灾在15分钟内扑灭,而列星顿号受损轻微。[112][3][111]

退役、博物馆舰与荣誉

编辑
 
2010年6月20日,列星顿号博物馆在圣体市,如常开放给公众参观。

1990年8月,海军宣布列星顿号即将退役。此时圣体市有民间组织开始筹款,以保留列星顿号为博物馆舰,并最终筹得三百万(3,000,000)美金。1991年8月,圣体市地区经济发展委员会(Corpus Christi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mission)向海军递交计画书,并最终获海军接纳。[113]

1991年11月8日,在役超过40年的列星顿号终于退役,并在同日除籍,其训练航母一职由福莱斯特号接替。她也是最后一艘退役的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此时列星顿号的飞机降落次数超过493,000次,为世界航空母舰之最。[3]

1992年1月29日,列星顿号抵达圣体市东北的英格塞德(Ingleside)海军基地停放;同年6月8日,海军正式签约,将列星顿号转交圣体市政府管理。17日列星顿号由拖船拖抵圣体市海滩,开始改装为博物馆。博物馆在10月开放,并在11月14日举行正式开幕仪式。[113]

2001年,列星顿号曾参与拍摄电影珍珠港,为片中大黄蜂号取景。2003年7月31日,美国政府将列星顿号定为国家历史地标(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114]

列星顿号在二战中获颁美国总统部队嘉许奖及11颗战斗之星。服役期间全部荣誉见下表:[3]

 
     
   
   
美国总统部队嘉许奖
海军功绩部队嘉奖英语Meritorious Unit Commendation
两次
海军远征奖章 中国服役奖章
(延长)
美国战役奖章
太平洋战争奖章
11枚战斗之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奖章 海军占领军服役奖章
(“亚洲(Asia)”横扣)
国防部服役奖章
两枚
武装部队远征奖章
三枚
特殊行动服役勋表 菲律宾总统部队嘉许奖 菲律宾解放奖章
两枚战斗之星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在英语中,“射火鸡”(Turkey shoot)一词有“一个让个人或团体得以相对轻松地利用己方具有优势的机会”之意,而这和过去猎人猎捕野生火鸡的方式有关。在过去,猎人会刻意让火鸡群分散行动,在火鸡分散后猎人接下来会耐心等待,因为分散开来的火鸡会一只一只地返回原处集合,而这过程会给猎人轻松射杀火鸡的机会;而“射火鸡”一词在当代英语中,已成为一个形容在军事对抗中其中一方对另一方有不公平的火力优势的词语。

资料出处

编辑
  1. ^ Friedman 1983,第394页艾塞克斯舰级配置。由于各艘艾塞克斯级服役期间曾多次改建或改变用途,数据仅以设计及建造时为准。
  2. ^ 列星頓號博物館網站:列星頓號簡介. [201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0).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海軍網上資源(NavSource Online):列星頓號. [2008-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4. ^ 4.0 4.1 4.2 4.3 Kinzey 1988,第9页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列星頓號老兵組織:二戰服役日記-1943年及1944年. [201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4). 
  6. ^ 6.0 6.1 Morison 1988,第92页
  7. ^ Morison 1988,第114-118页第一分队包括旗舰约克镇号、列星顿号及科本斯号,负责夺取制空权;第二分队有旗舰企业号、贝勒森林号及蒙特利号,负责支援马金岛;第三分队有旗舰艾塞克斯号、碉堡山号及独立号,负责攻击拉包尔,并支援陆战队登陆塔拉瓦;第四分队则有旗舰萨拉托加号及普林斯顿号,作后备支援。
  8. ^ Morison 1988,第141页
  9. ^ Morison 1988,第185页
  10. ^ Morison 1988,第190页
  11. ^ Morison 1988,第191-192页
  12. ^ 12.0 12.1 Morison 1988,第193页
  13. ^ Morison 1988,第194页
  14. ^ Morison 1988,第196页
  15. ^ Morison 1988,第197页
  16. ^ 16.0 16.1 16.2 Kinzey 1988,第12页
  17. ^ Morison 1988,第27-29页
  18. ^ 18.0 18.1 第58特遣舰队行动-空袭帛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第一分队有旗舰企业号及科本斯号,由桑托岛出发,在27日与舰队会合;第二分队有旗舰碉堡山号大黄蜂号蒙特利号卡伯特号,由蒙哥马利指挥;第五分队有旗舰萨拉托加号,在3月4日前往会合英国舰队,空袭沙邦市(Sabang)。
  19. ^ Morison 1988,第29页
  20. ^ Morison 1988,第31页
  21. ^ Morison 1988,第32页
  22. ^ Morison 1988,第34页
  23. ^ Morison 1988,第36页此时第一分队旗舰为大黄蜂号,由克拉克(Joseph J. Clark)少将指挥,下辖贝劳森林号、科本斯号及巴丹号;第二分队仍由蒙哥马利指挥,有旗舰碉堡山号、约克镇号、蒙特利号及卡伯特号;第三分队由小李维(Jown W. Reeves, Jr.)少将指挥,有旗舰企业号、列星顿号、普林斯顿号及兰利号。威利斯·李中将的五艘战舰:北卡罗莱纳号印第安纳号麻萨诸塞号南达科他号阿拉巴马号,随同第三分队作战,以预防日军联合舰队攻击,后来则分成第七分队单独作战。
  24. ^ Morison 1988,第37页
  25. ^ Morison 1988,第38页
  26. ^ Morison 1988,第40页
  27. ^ 27.0 27.1 Kinzey 1988,第13页
  28. ^ Morison 1988,第41页
  29. ^ Morison 1988,第174页第一分队由克拉克少将指挥,有旗舰大黄蜂号、约克镇号、贝劳森林号及巴丹号;第二分队由蒙哥马利少将指挥,有旗舰碉堡山号、胡蜂号、蒙特利号及卡伯特号;第四分队由赫利尔(William K. Harrill's)少将指挥,有旗舰艾塞克斯号、兰利号及科本斯号。
  30. ^ Morison 1988,第175页
  31. ^ Morison 1988,第234页
  32. ^ Morison 1988,第240页
  33. ^ Morison 1988,第250-251页
  34. ^ Morison 1988,第251-256页
  35. ^ Morison 1988,第260页
  36. ^ Morison 1988,第262-263页
  37. ^ 37.0 37.1 Morison 1988,第263-274页
  38. ^ Morison 1988,第266-267页
  39. ^ Morison 1988,第268页
  40. ^ 40.0 40.1 Morison 1988,第274-276页
  41. ^ Morison 1988,第270-271页
  42. ^ Morison 1988,第272页
  43. ^ Morison 1988,第273-274页
  44. ^ Morison 1988,第290页
  45. ^ Morison 1988,第291页
  46. ^ Morison 1988,第292页
  47. ^ Morison 1988,第294页
  48. ^ Morison 1988,第295-301页
  49. ^ Morison 1988,第301页
  50. ^ Morison 1988,第302页
  51. ^ Morison 1988,第303页
  52. ^ Morison 1988,第304页
  53. ^ Morison 1988,第307页
  54. ^ Morison 1988,第307-308页
  55. ^ Morison 1988,第309,311页
  56. ^ Morison 1988,第311-313页
  57. ^ Kinzey 1988,第19页
  58. ^ 58.0 58.1 Kinzey 1988,第16页
  59. ^ 第38特遣舰队行动-雷伊泰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8月26日时,第一分队由麦凯恩中将指挥,下辖旗舰胡蜂号、大黄蜂号、科本斯号及蒙特利号;第二分队由波根(Gerald F. Bogan)少将指挥,下辖旗舰无畏号、碉堡山号、卡伯特号及独立号;第四分队由戴维森(Ralph E. Davison)少将指挥,下辖旗舰富兰克林号、企业号、圣哈辛托号及贝劳森林号。
  60. ^ Morison 1988,第91页
  61. ^ Morison 1988,第93页福留繁在指挥部看到多架飞机被击落,鼓掌称快,但下一刻才发现坠地的均为日机,不禁哀叹日军拦截只是“以卵击石”。
  62. ^ Morison 1988,第95-100页
  63. ^ Morison 1988,第101-104页
  64. ^ 第38特遣舰队行动-雷伊泰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4日海战爆发前,美军四支航空母舰分队如下:第一分队仍由麦凯恩中将指挥,下辖旗舰胡蜂号、大黄蜂号、汉考克号(于22日调自第二分队)、科本斯号及蒙特利号,蒙哥马利少将则于30日接替麦凯恩;第二分队继续由波根少将指挥,下辖旗舰无畏号、卡伯特号及独立号,而碉堡山号则于23日撤返布雷默顿普吉湾海军船坞维修;第三分队的指挥仍为薛曼少将,航空母舰编制不变(分队旗舰艾塞克斯号、第38特遣舰队旗舰列星顿号、普林斯顿号及兰利号);第四分队续由戴维森少将指挥,有旗舰富兰克林号(于10月30日受损撤退)、企业号(30日后接替富兰克林号为旗舰)、圣哈辛托号及贝勒森林号。
  65. ^ 65.0 65.1 Morison 1988,第175页
  66. ^ Morison 1988,第178-180页
  67. ^ Morison 1988,第182-183页
  68. ^ Morison 1988,第184-186页。击伤武藏号的飞机以第二分队为主。武藏号最终身中19枚鱼雷及17枚炸弹,于8时35分左右沉没。
  69. ^ Morison 1988,第189页
  70. ^ Morison 1988,第192页
  71. ^ Morison 1988,第193-195, 320页第二分队的波根少将于当晚接获独立号的报告,指粟田中央舰队再次东进,更未因锡布延海战而失去战力。波根因此抗议海尔赛的命令;李上将亦估计中央舰队仅为暂时撤退,并向海尔赛报告;但海尔赛未有理会,而两人亦未有进一步行动。整日被海尔赛凌驾指挥的密兹契于日间命参谋留意粟田动向。晚间其参谋收到独立号报告后,即摇醒密兹契;但密兹契得悉海尔赛已收到该情报后,便未有进言,倒头再睡。
  72. ^ 72.0 72.1 72.2 Morison 1988,第322-328页
  73. ^ 见:Morison 1988,第308-312页大黄蜂号服役日记10月25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黄蜂号服役日记10月26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一分队分别在25日10时30分及12时48分派飞机攻击粟田舰队,其时粟田已开始向北撤退,两波飞机虽找到粟田舰队,但攻击收效甚微;反而是第七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攻击成功,分别在中午击伤了长门号及旗舰利根号;第一分队再于26日早上6时、8时27分及12时35分派三波飞机追击,几乎没有击伤任何日舰。
  74. ^ Morison 1988,第329页
  75. ^ Morison 1988,第331页艾塞克斯号的夜战F6F协助巡洋舰追击,但初月号奋力顽抗,由晚上7时起与美军交火,直至沉没。小泽曾命逃脱的伊势号及日向号往南营教,但初月号在半途沉没,两舰只好调头北上,返回日本。
  76. ^ Morison 1988,第341页
  77. ^ 77.0 77.1 第38特遣艦隊行動-雷伊泰灣-11月. [201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6). 
  78. ^ Morison 1988,第345-346页富兰克林号及贝劳森林号均被自杀飞机击中,要返国维修。
  79. ^ Morison 1988,第348页
  80. ^ Morison 1988,第349页
  81. ^ Morison 1988,第315页此时海尔赛在新泽西号上指挥第三舰队;麦凯恩继续指挥快速航空母舰舰队;第一分队由蒙哥马利指挥(至12月29日,由拉德福(Arthur W. Radford)少将接替),有旗舰约克镇号、胡蜂号、科本斯号及蒙特利号;第三分队由薛曼指挥,有旗舰艾塞克斯号、提康德罗加号、兰利号及圣哈辛托号。第四分队因航母受创而暂时解散;企业号及独立号正改装为夜战航母,而舰队则在1945年1月5日至12日将两舰编入第五分队,于日间仍归第二分队指挥,但在空袭越南后解散。
  82. ^ Morison 1988,第55-57页
  83. ^ Morison 1988,第59-64页在三日空袭后,舰队的驱逐舰已几乎断油,必须在海上补给。其时美军于马里亚纳、帛琉等地虽有侦察机汇报天气,其情报往往延时超过半日;为保持无线电静默,部分飞机更要在降落后方可汇报,使天气数据往往过时。14日侦察机发现菲律宾东南部有热带扰动,却未有发现乌利西以北的热带扰动。17日美军侦察机发现台风眼镜蛇,但新泽西号及珍珠港的路径预测均告错误,这使海尔赛下令的回避路径,最终使舰队直接通过台风。
  84. ^ Morison 1988,第69-71页
  85. ^ Morison 1988,第81-87页
  86. ^ Morison 1988,第88-91页
  87. ^ Morison 1988,第164-165页航空母舰将集中力量攻击补给;而炮舰则往攻击港内战舰。
  88. ^ 南海空袭亦有称为感恩行动(Operation Gratitude),详情亦可参考阿斯托里亚号轻巡洋舰网页-第38特遣舰队于南中国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9. ^ 89.00 89.01 89.02 89.03 89.04 89.05 89.06 89.07 89.08 89.09 89.10 列星頓號老兵組織:二戰服役日記-1945年. [201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0). 
  90. ^ Morison 1988,第165-166页第二分队为轰炸主力,第一及三分队则主力派战机夺取制空权。
  91. ^ Morison 1988,第168-170页
  92. ^ Morison 1988,第170-171页
  93. ^ Morison 1988,第171-172页
  94. ^ Morison 1988,第180-181页
  95. ^ Morison 1988,第182页
  96. ^ Morison 1988,第183页
  97. ^ Morison 1988,第21页第一分队由克拉克指挥,有旗舰大黄蜂号、胡蜂号、班宁顿号及贝勒森林号;第二分队由戴维森指挥,有旗舰列星顿号、汉考克号及圣哈辛托号;第三分队由薛曼指挥,有旗舰艾塞克斯号、碉堡山号(特遣舰队旗舰,15日与舰队会合)及科本斯号;第四分队由拉德福指挥,有旗舰约克镇号、兰道夫号、兰利号及卡伯特号;第五分队(夜战航空母舰)由马提亚·贾纳(Matthias B. Gardner)少将指挥,有旗舰企业号及萨拉托加号。第五分队于2月21日因萨拉托加号受创而一度解散,但最终在23日重组,直至3月12日企业号返抵乌利西为止。斯普鲁恩斯以第三分队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为旗舰。
  98. ^ Morison 1988,第22页
  99. ^ Morison 1988,第24-25页
  100. ^ Morison 1988,第44-45页
  101. ^ Morison 1988,第52-57页
  102. ^ Morison 1988,第57-59页
  103. ^ 第58特遣艦隊行動-冰山行動-1945年4月8日至5月28日. [2011年3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16日). 
  104. ^ 第38特遣舰队行动-日本本土空袭-1945年7月至8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三分队由波根指挥,有旗舰兰道夫号、艾塞克斯号、提康德罗加号、蒙特利号及巴丹号;第四分队由拉德福指挥,有旗舰约克镇号、舰队旗舰香格里拉号好人理查号、科本斯号及独立号。胡蜂号于26日加入舰队,加入第四分队。
  105. ^ Morison 1988,第310-316, 330页
  106. ^ Morison 1988,第331页
  107. ^ Morison 1988,第332-335页
  108. ^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1956年後搭載的航空團列表. [201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109. ^ Kinzey 1988,第26页
  110.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美國海軍軍艦字典(DANFS)簡介. [201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7). 
  111. ^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Kinzey 1988,第29页
  112. ^ GoogleNews:列星頓號1989年飛行意外. [201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8). 
  113. ^ 113.0 113.1 列星頓號博物館網站. [201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8). 
  114. ^ 列星頓號國家歷史地標. [2008-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6). 

参考书目

编辑
  • Friedman, Norman, U.S. Aircraft Carri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3, ISBN 0-87021-739-9 (英语) 
  • Kinzey, Bert, USS Lexington: Detail & scale's first volume on a ship in detail and scale, Blue Ridge Summit, Pennsylvania: Tab Books, 1988, ISBN 0-8306-8039-X (英语) 
  • Morison, Samuel Eliot,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6,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8 (英语) 
  • Morison, Samuel Eliot,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7,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8 (英语) 
  • Morison, Samuel Eliot,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8,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8 (英语) 
  • Morison, Samuel Eliot,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12,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8 (英语) 
  • Morison, Samuel Eliot,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13,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8 (英语) 
  • Morison, Samuel Eliot,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14,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8 (英语) 
  • Winkler, David F., Cold war at sea: high seas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0, ISBN 1-55750-955-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