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词(英语:pronoun),又叫代名词,在语言学语法学中是指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词(是否附加限定词各个语言不同),如汉语的“你”、“我”、“他”,英语的“you”、“this”,法语的“nous”、“elle”等。问句中代替被询问物体的代词叫做疑问代词,比如“谁”等。

附带含义

编辑

代词在不同语言中分类也不同,不过大体上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复指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连接代词、关系代词等等。

  • 代词通常会显示出人称的区别:一般区分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以及单复数等。也有很多语言的代词会显示的区别(如英语中第一人称复数主格“we”和宾格“us”),性的区别(如法语中的阳性“il”和阴性“elle”)或是否是生物的区别(如正体中文中的“牠”和“它”)。同一语言内随方言不同代词也有很多变化。
  • 有一些语言的第一人称代词区分“涵盖词”和“排外词”,如北京话口语中,如果和特定对方交谈时(不是泛指),包括听者一般会用“咱们”,不包括听者用“我们”。但“我们”有的时候也可以泛指包括听者,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更明显,很多会一概用“我们”代替(有的方言中没有“咱们”这个词);很多地方这两个词的意思还会正好相反。巴布亚新几内亚托克皮辛语也有类似的区别。
  • 如"he","she","it"等皆传达第三人称之意的英文代词。
Ana je dala Mariji njenu knjigu. = 安娜把(她的)书给玛利亚了(njenu是非反身代词,即书是玛利亚的)。
Ana je dala Mariji svoju knjigu. = 安娜把(她的)书给玛利亚了(svoju是反身代词,即书是安娜自己的)。
  • 代词可以包含恭敬与谦卑等情绪。很多语言的代词分为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用,尤其是第二人称代词更是如此。如德语中的“Sie”和“du”同样都是“你”的意思,但前者较礼貌。罗曼语族中有种现象叫做“T-V区分”,来自于代词开头的t或v(如法语中的“tu”和“vous”)。日语中该类代词甚至有三套以上,如表示你的“あなた”、“きみ”、“おまえ”等。现代汉语已经失去了大多数此类代词,在日常口语普通话中仅有“您”等极少数。
  • 通常代词也能够区分语法上的差别。如罗曼语族的名词已经失去了拉丁语名词格变化现象,而代词的变格却保留了下来。属于日耳曼语族英语也是如此。没有第三人称代词的现象也不少见。这些语言通常用指示代词(“这”、“那”等)或完整的名词短语来代替第三人称名词。拉丁语就没有第三人称代词,而是用指示代词统统代替(这些指示代词实际上就是后来所有罗曼语言人称代词的来源)。

其他

编辑

日语韩语中的代词情况复杂,大部分情况下代词是放在名词之下讨论的,代词和名词之间的区别很模糊,不像大多数欧洲语言中将代词单独列出考虑一样。通常由专有人名、指示词和头衔称呼代替指示名词。而且在对话双方了解主语是什么的情况下,一般更是不会出现明显的指代(汉语中也有这种现象,但程度没有这么深)。日语中主语并不是必须的,说话人根据自己和对方的性别、等级、年龄、工作等等区别来选择用词。

代词脱落语

编辑

有一些语言中,当需要指代某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时,必须要有代词来填补位置,甚至连没有先行词时也需要(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英语,即使“下雨”也要用“it rains”来标示)。不过其他不少语言中,当上下文明确时代词往往不需要。这些语言称为代词脱落语,最典型的就是日语。有些情况下,需要指代的事物从动词中就能够看岀来,根据动词屈折变化体现岀的人称/数量来判断,如巴斯克语。上述两者在我爱你等例句中皆无主语及宾语。

多元共融

编辑

自2020年代起,美国兴起了一阵多元共融的潮流,本身以性别区分的代词(he/him和she/her)被部分2SLGBTQ+人士认为对其不适用,要求别人称呼他/她为本身有众数含意的they/them,甚至另行创作出新的代词ze/zir[1]

参考

编辑
  1. ^ They, them, their — why some people use these pronouns instead of he or she. CBC. 2021-06-01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2). 

相关条目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Wales, Katie. Personal pronouns in present-day English Digital prin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978052147102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