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货店

傳統商店類型

杂货店福建闽南话台语𥴊仔店[1]台湾话𥴊仔店台罗Kám-á-tiàm,亦常误作柑仔店),上海话烟纸店,是贩卖粮油食品以至各式日用品的零售商店;曾经在世界各地城市、城镇以及乡镇地区都很常见。但在20世纪中后期以及21世纪初期以后,由于物流模式的转变、各式超级市场、大型大卖场及连锁便利商店的出现而式微少见。

土耳其一家杂货店
1936 年,美国阿拉巴马州 芒德维尔的一家杂货店内。

杂货店与小卖部之分别

编辑
 
2007年 位于澳大利亚 Smiths Gully 的 Smiths Gully 综合杂货店
 
1922年,美国底特律的杂货店
 
2009年,葡萄牙布拉加的杂货店
 
香港长康邨的一间杂货店

冷藏技术不普遍的时代,杂货店只售干货(如五谷类、豆类,米店、米行、杂粮行等)、开门七件事所罗列之物、罐头或已包装好之日用类货品称之为杂货,过去预先包装的油和米未盛行前通常亦有买油(顾客自备器皿,“打油/打酱油”)、买米(“籴米”),只售食用油(油店、油行等)[2];只卖零食饮品制类零食或小量文具的小商店统称小卖部(台湾多称为“𥴊仔店”,与储物室的俗称小卖部房无关);当然也有两种联营的,称杂货小卖部,不过亦称为杂货店居多。

杂货店之特色多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凡家居用品大多皆可购得,店内布置或有点凌乱,灯光较昏暗,装潢较简陋,但全部货品皆会在店内或门口展示,一目了然;而小卖部亦一样,小卖部之特色为可随意酌量购置,再以天秤衡量价钱。

杂货店与小卖部的最在最大分别为,杂货店会设在城中旺地,成行成市地开张;小卖部只属于个体经营,一个小区只会有一到两间小卖部,分布疏落,小卖部通常面积较杂货店小得多。

在马来西亚,杂货店的经营者比例只占了全国职业的0.0885。

作为零售业,传统的杂货店突出一个“全”字。但实际上,多数小杂货经营的商品种类都不相上下,而店里的生意却千差万别。

分布与演变

编辑
 
1909年的美国华盛顿州温哥华的杂货店
 
2006年的一间瑞典杂货店
 
位于香港岛.上环的一间杂货店
 
2015年,澳大利亚雪梨卡市(华、越裔聚居区)的杂货店
 
华润市场 -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国贸商城 - 现改为同为华润旗下的blt精品超市

通常在住家附近,经营者多为该社区之居民,由于为服务该区家庭主妇小孩的“街坊生意”之关系,与常光顾之顾客有说有笑,有较深厚的感情,往往还可以有赊账等情况[2];但随着旧社区被打破,杂货店渐渐地被集团式营运、较大、低价且让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的24小时营业便利商店超级市场所取代,也大大改变居民购物习惯,目前已不易见到杂货店。

尽管超级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杂货店仍然有其利基,因而未被淘汰,那就是贩卖不容易在超级市场中找到的传统食品(例如怀旧糖果等),本地农户提供的生鲜食品,或者当地生产的特有品牌等等连锁超市不一定上架的货品。而店面小也使经营成本较低,不易结束营业。

在大多数国家,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城市中的传统杂货店大多在20世纪中后期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物流模式的转变,逐渐被超级市场和其他新的零售模式被取代。在较发达的国家,现在尚存的杂货店大多位于小村镇,以及城市里人口密度低的老城区。甚至在这些地区,许多小型杂货店也在转型为小超市或便利店。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城市里的杂货店总体来说已较少见,少数族裔聚居的地区尚保留较多的杂货店,但也在逐渐被超市、便利店模式所取代。

在马来西亚,杂货店经营者大多数是华人,而巫裔和印裔只占少部分。

食物浪费

编辑
 
Food waste in container

截至2011年,全球每年损失或浪费的食物达到13亿吨,约占全球食物产量的三分之一。USDA估计每年有27%的食物被浪费。[3]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无论是商业农业还是工业农业,食物浪费都可能发生在食品工业的各个阶段,并且数量可观。[4]

包装在食物从农场和工厂通过仓库运输到零售商的过程中保护食物免受损坏,同时也能保持食物的新鲜。[5] 尽管包装避免了大量食物浪费,[5][6] 包装也可能通过污染可用作动物饲料的废物等方式,妨碍减少食物浪费的努力。[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的一项分析发现,食物浪费是所有国家和经济水平的一个挑战,不包括生产过程中的食物损失。[8] 该研究估计,全球食物浪费量为9.31亿吨(每人约121公斤),分布在三个部门:家庭(61%)、餐饮服务(26%)和零售(13%)。[8]

食物浪费显著影响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每年排放3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9][10]以及其他环境问题,如土地使用、水资源消耗和生物多样性损失。防止食物浪费是首要任务,其次是通过捐赠等方式再利用剩余食物。其他策略包括动物饲料、营养回收和能源回收,而填埋由于甲烷排放被认为是最不优先的选择。[11]

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12.3旨在到2030年将零售、消费者层面以及整个生产和供应链,包括收获后损失的全球人均食物浪费减少50%。[12] 气候变化缓解工作强调减少食物浪费,[13][14]这一点在2022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会议的协议中得到了体现,各国同意到2030年实现食物浪费减少50%的目标。[15][16]

大众文化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中華民國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18-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2. ^ 2.0 2.1 胡蓬生、黄瑞典、郭政芬. 老字號「柑仔店」大集合 清朝就飄香的古早味. 联合报. 2017-10-15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3. ^ Estimating and Addressing America's Food Losses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March 17, 2007). 
  4. ^ Kantor, p. 3.
  5. ^ 5.0 5.1 Making the most of packaging, A strategy for a low-carbon economy (PDF). Defra. 2009 [2009-09-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1-08). 
  6. ^ Robertson, Gordon L. Food packag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CRC Press. 2006 [2009-09-27]. ISBN 978-0-8493-3775-8. 
  7. ^ Review of Food Waste Depackaging Equipment (PDF). Waste and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me (WRAP). 2009 [2009-09-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22). 
  8. ^ 8.0 8.1 UNEP Food Waste Index Report 2021 (报告).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21-03-04 [2022-02-01]. ISBN 978-92-807-38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1). 
  9. ^ FAO - News Article: Food wastage: Key facts and figures. www.fao.org. [202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10. ^ A third of food is wasted, making it third-biggest carbon emitter, U.N. says. Reuters. 2013-09-11 [202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11. ^ US EPA, OLEM. Food Recovery Hierarchy. www.epa.gov. 2015-08-12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12. ^ United Nations (2017) Resolution adopted by the General Assembly on 6 July 2017, Work of the Statistical Commission pertaining to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S/71/313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20-10-23.)
  13. ^ Reduced Food Waste. Project Drawdown. 2020-02-12 [2020-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14. ^ Juliette Jowit. Kệ tạp hóa. The Guardian. 28 October 2007 [2015-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14). 
  15. ^ COP15: NATIONS ADOPT FOUR GOALS, 23 TARGETS FOR 2030 IN LANDMARK UN BIODIVERSITY AGREEMENT.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United Nations. [9 Januar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0). 
  16. ^ Britain's colossal food waste is stoking climate change. The Independent. [2015-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