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国

西汉的诸侯国

长沙国,是西汉时期湖南历史上出现的诸侯封国之一。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刘邦正式称,建立西汉王朝后,西汉时期在行政区划管理上改秦朝郡县制为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即“郡国制”。

长沙国位于西汉帝国内的位置(前195年)
“长沙相印章”封泥

西汉长沙国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废除,共存在209年;辖境承袭秦代长沙郡辖境,将秦长沙治所“湘县”改名“临湘县”作为国都汉代开国功臣吴芮被封为第一任长沙王

公元8年(西汉孺子婴初始元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所封诸侯王国、侯国全部废除;长沙国改名“填蛮郡”,国都临湘县改名“抚睦县”;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遥封西汉末代长沙王刘舜之子刘兴为长沙王,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到公元29年,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长沙相韩福、桂阳太守张隆、零陵太守田翕、苍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锡光等,相率遣使贡献,悉封为列侯,至此,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公元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历史学上将汉朝长沙国划分为“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两个时期。

汉朝时期,长沙国为当时的直属朝廷管理的一级行政区,即行政级别与同时期的“”相同。但“国”相比“郡”来说,享有很高的自治权,并且国有立王。

汉朝之后,在六朝时期长沙国继续分封。

西汉

编辑

吴氏长沙国

编辑

长沙城(临湘古城)作为长沙国藩都,位于长沙国的中心地带,为历代长沙王的驻所和长沙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古书《水经注》记载,临湘城系吴芮始封长沙王建筑。公元前157年,吴氏长沙国废除。

吴氏长沙国时期,为古代长沙历史上辉煌时期,政治上始终臣服于朝廷,是西汉王朝的忠实诸侯王国。刘邦所封八个异姓诸侯王彭越韩信英布等七个诸侯王全部在消灭异姓王风潮中被汉朝朝廷灭除,唯独吴氏长沙国因为势力狭小,又死命效忠,得以被汉高祖吕后放过。就是淮南王英布(即长沙王吴芮女婿)反叛,长沙王吴臣(吴芮之子)还大义灭亲,谋杀了他的姐夫英布。

吴氏长沙国自吴芮始封,到前157年其五世孙吴著死,因无子被撤除,吴氏长沙国共传5代,历时46年。王国的官吏制度与西汉朝廷相同,设有国相(汉高祖初曾称柱国),由朝廷直接委任,名为辅佐诸王,实际上是派来掌握本国实权以控制地方的。

长沙王

编辑
西汉长沙国(前202年—前157年)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代 长沙文王 吴芮 1年 前202年 异姓王
第2代 长沙成王 吴臣 8年 前201年-前193年 吴芮子
第3代 长沙哀王 吴回 7年 前193年-前186年 吴臣子
第4代 长沙共王 吴右 8年 前186年-前178年 吴回子
第5代 长沙靖王 吴著 22年 前178年-前157年 吴右子

长沙太傅

编辑
  • 孔□,字子襄,鲁郡鲁人,汉初在任。[1]
  • 贾谊,河南洛阳人,汉文帝时在任。[2]

长沙丞相

编辑

刘氏长沙国

编辑

前156年文帝之子景帝继位,于次年(前155年)重置长沙国,封庶子刘发为长沙王,史称“刘氏长沙国”。刘发之长沙国正值西汉王朝大削诸侯王国势力的时候。自前155年封地,到前145年,随着朝廷对诸侯藩国管理体制的改变,长沙国的辖地大为缩小,已经析出桂阳郡零陵郡,仅有临湘下隽益阳连道湘南安城烝阳茶陵昭陵等13县。长沙国的藩王至此也削除了实际权力,不得干预自己所辖诸侯国的政务,成为名义上的王,上至相(管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改制以前称为“臣相”),下至县令全部由朝廷任免。

刘发在前142年回长安汉景帝祝寿而跳舞时,“但张袖小举手”,令景帝非常奇怪。刘发回答:“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景帝于是将武陵郡、零陵郡和桂阳郡三地重新划与长沙国管辖,使长沙国的疆域扩张到历史最大,控制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湖南全部地区,湖北贵州广西广东江西的部分地区。

“刘氏长沙国”从刘发始封王至西汉灭亡刘舜被废,共传7代8王,国祚延绵164年。

长沙王

编辑
汉朝长沙国(前155年—37年)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代 长沙定王 刘发 28年 前155年-前127年 景帝第七子
第2代 长沙戴王 刘庸 27年 前127年-前100年 刘发子
第3代 长沙顷王 刘鲋𬶋/刘附朐 17年 前100年-前83年 刘庸子
第4代 长沙剌王 刘建德 34年 前83年-前49年 刘鲋𬶋子
第5代 长沙炀王 刘旦 2年 前49年-前47年 刘建德子
第6代 长沙孝王 刘宗 3年 前45年-前42年 刘建德子
第7代 长沙缪王 刘鲁人 49年 前42年-7年 刘宗子
第8代 长沙王 刘舜 2年 7年-9年 刘鲁人子
第8代 长沙公 刘舜 2年 9年-10年 刘鲁人子
第9代 长沙王 刘兴 11年 26年-37年 刘舜子

长沙太傅

编辑
  • 申章昌,字曼君,除人,西汉时在任。[3]

长沙内史

编辑

东汉

编辑

东汉光武帝又在建武二年(26年)恢复长沙国,封刘舜之子刘兴为长沙王,12年后废长沙国,贬刘兴为临湘侯

西晋

编辑

西晋统一中国后沿袭汉代分封制。289年(太康十年),晋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马乂为长沙王,以郡为国。

其子司马硕308年继为长沙王,311年被刘聪所杀。

长沙国(289年—291年,301年—303年,308年—311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沙王 厉王 司马乂 289年—291年 晋武帝子
徙封常山,后复
1 长沙王 厉王 司马乂 301年—303年 晋武帝子
伏诛,国除;后复
2 长沙王 司马硕 308年—311年 司马乂子
没于刘聪,国绝

东晋

编辑
长沙国(329年—403年,404年—420年)[4][5][6]
以平苏峻之功封,食邑3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沙郡开国公 桓公 陶侃 329年—334年
长沙世子 愍悼世子 陶瞻 陶侃子
2 长沙郡开国公 陶弘 陶瞻子
3 长沙郡开国公 陶绰之 ?—403年 陶弘子
楚受禅,降封临湘县开国公;晋匡复,复爵
3 长沙郡开国公 陶绰之 404年—? 陶弘子
4 长沙郡开国公 陶延寿 ?—420年 陶绰之子
宋受禅,降封醴陵县开国侯

南朝宋

编辑
长沙国(420年—479年)丨食邑5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沙郡王 景王 刘道邻 420年—422年 宋孝帝第二子
2 长沙郡王 成王 刘义欣 424年—439年 刘道邻长子
3 长沙郡王 悼王 刘瑾 ?—453年 刘义欣子
4 长沙郡王 刘纂 ?—479年 刘瑾子
齐受禅,国除

南朝齐

编辑
长沙国(479年—502年)丨食邑2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沙郡王 威王 萧晃 479年—490年 齐高帝第四子
2 长沙郡王 萧子某 ?—502年 萧晃子
梁受禅,国除

南朝梁

编辑
长沙国(502年—557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沙郡王 宣武王 萧懿 502年追封 梁文帝长子
2 长沙嗣王 元王 萧渊业 503年—526年 萧懿长子
3 长沙蕃王 章王 萧孝俨 萧渊业子
4 长沙蕃王 萧慎 萧孝俨子
5 长沙蕃王 萧韶 ?—557年 萧渊业弟子
陈受禅,国除

南朝陈

编辑
长沙国(569年—589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沙郡王 陈叔坚 569年—589年 陈宣帝第四子
陈亡,国除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汉书 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2. ^ 后汉书 卷二十八上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
  3. ^ 3.0 3.1 《汉书 卷八十八 儒林传第五十八》
  4. ^ 晋书 卷七 帝纪第七》
  5. ^ 《晋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三十五》
  6. ^ 《晋书 卷九十九 列传第六十九》